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湖北省武汉、荆州、洪湖三市的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龚文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6-177,共22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荆州、洪湖三个地区973名失业者的调查,描述了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的基本状况,并运用高级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失业者再就业态度积极,但多数人从事着社会地位低、无稳定性的...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荆州、洪湖三个地区973名失业者的调查,描述了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的基本状况,并运用高级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失业者再就业态度积极,但多数人从事着社会地位低、无稳定性的非正式职业或自雇职业;个体的社会特征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显著,而再就业意愿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所以,本文不支持失业者由于就业期望过高而制约其再就业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者 再就业行为 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理性”下的选择: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龚文娟 雷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9期103-105,共3页
利用调查数据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因素可以发现:失业者再就业态度积极,但多数人从事着非正式职业或自雇职业。在影响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特征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显著,而再就业意愿对再就业行为影响弱化... 利用调查数据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因素可以发现:失业者再就业态度积极,但多数人从事着非正式职业或自雇职业。在影响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特征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显著,而再就业意愿对再就业行为影响弱化。因此,失业者眼高手低的说法恐难成立,失业者应是根据不同的自身条件在生存理性的指导下作出再就业选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就业行为 非正式职业 自雇职业 生存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差异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碧英 吴晓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笔者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城市——长春市失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差异进行辨别,发现对有再就业意愿的失业者而言,搜寻工作的思想观念与方式、失业期间的活动能力、失业者的心态、当地公共... 笔者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城市——长春市失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差异进行辨别,发现对有再就业意愿的失业者而言,搜寻工作的思想观念与方式、失业期间的活动能力、失业者的心态、当地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都是导致失业者再就业行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笔者分析了影响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内在机制,探讨激励失业者积极再就业的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就业行为 差异分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再就业行为研究
4
作者 吴碧英 吴晓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5,共7页
本文根据厦门市失业人员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再就业行为进行辨析,发现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有:失业者的自然状况、家庭的劳务收入、再就业时的心态、失业前就业或再就业时的经历,其中影响力度最大的是失业者的自然状况... 本文根据厦门市失业人员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再就业行为进行辨析,发现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有:失业者的自然状况、家庭的劳务收入、再就业时的心态、失业前就业或再就业时的经历,其中影响力度最大的是失业者的自然状况。本文认为,无论怎样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都必须有失业者积极参与,并最终由他们自己实现再就业。因此,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给失业者更好更多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是激励失业者再就业,并获得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就业行为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学术》2008年总目录 被引量:1
5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4-216,共3页
关键词 东南学术 于建嵘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底层社会 再就业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省 课题组 农村 底层政治 狄慈根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