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中国的政治参与:再制度化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蒙 王明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7,282,共9页
当前,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正在持续进行中。借鉴用来考察后发国家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的"亨廷顿公式"中的制度化概念,结合中国的本土政治经验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出... 当前,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正在持续进行中。借鉴用来考察后发国家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的"亨廷顿公式"中的制度化概念,结合中国的本土政治经验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出"再制度化"的新观点,以其作为考察当前中国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关系的中介。可以看到,政治参与促进了"再制度化"过程,而"再制度化"则是中国政治稳定发展的保障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制度化 再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息权实现机制的形式特征与内在动因——兼论我国休息休假制度的理论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65,共6页
休息休假制度的任务在于保障休息权的实现。休息权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作用机制。机制受阻便造成了可利用的自由时间减少,休息休假制度即陷入困境。破解制度的困境、恢复制度的活力,着力点在于使制度符合休息权实现机制的内在要求。休息... 休息休假制度的任务在于保障休息权的实现。休息权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作用机制。机制受阻便造成了可利用的自由时间减少,休息休假制度即陷入困境。破解制度的困境、恢复制度的活力,着力点在于使制度符合休息权实现机制的内在要求。休息权实现机制并非仅由成文的制度规范构成,它还包括人们在借助制度规范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制度性规范。它的形式特征在于休息权的实现途径在制度规范与权利参与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作用机制,不断寻求稳定与平衡。而它的内在动因则来自于国家制定法与社会自生秩序之间张力,这股张力产生于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在劳动时间分配问题上所进行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息休假制度 休息权 实现机制 再制度化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