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调查与再利用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龙精华 胡振琪 +4 位作者 肖武 杨自立 陈超 刘旭 范天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自身和周边条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特殊因子与基本因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的对策建议。评价结果表明:门头沟区废弃矿山...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自身和周边条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特殊因子与基本因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的对策建议。评价结果表明: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主要包括废弃煤矿土地和废弃采石场土地,共计126处。其中可以作为建设土地再利用的废弃矿山土地41处,总面积230.25hm2。基于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现状、评价结果及政府政策导向,认为发展互联网高科技金融产业是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再利用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门头沟区 废弃矿山土地 再利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废弃农田水利设施再利用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明 徐学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5,114,共4页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大量留存的废弃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废弃农田水利设施评价模型,对其再利用价值进行评价。鉴于废弃农田水利设施的评价影响因素非常多,具有相互制约、模糊性强,难以定量化的特点,综...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大量留存的废弃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废弃农田水利设施评价模型,对其再利用价值进行评价。鉴于废弃农田水利设施的评价影响因素非常多,具有相互制约、模糊性强,难以定量化的特点,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废弃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价值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求解各层次上的权重系数,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 模糊综合评判 层次分析法 再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AHP-TOPSIS的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泽州县为例
3
作者 赵慧蓉 殷海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8,共13页
为探讨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运用EM-AHP-TOPSIS模型,从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构建了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依此划定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等级,提出实现撂荒地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案... 为探讨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运用EM-AHP-TOPSIS模型,从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构建了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依此划定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等级,提出实现撂荒地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泽州县抛荒耕地中不适宜再利用的地块共6643块(363.96 hm^(2)),主要位于山区及远郊区;低度适宜地块160块(60.89 hm^(2)),分散分布在乡镇边缘地带;中度适宜地块308块(168.34 hm^(2)),主要分布在城镇核心发展区;高度适宜地块130块(52.81 hm^(2)),全部位于近郊区的平原地带。研究表明:自然因素是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经济因素是直接原因,生产因素为间接原因;县域内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的再利用适宜性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撂荒耕地在地理位置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坡度、远郊区的趋向;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等级数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撂荒耕地 利用适宜性评价 EM-AHP-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