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塿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_4^+)运移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玉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9-535,共7页
利用土柱切割法研究(土娄)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4+)运移特征。在水分入渗初期,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为斜线,随入渗时间延长,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上部逐渐出现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直线段。与水分入渗、再分布相比,溶质... 利用土柱切割法研究(土娄)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4+)运移特征。在水分入渗初期,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为斜线,随入渗时间延长,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上部逐渐出现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直线段。与水分入渗、再分布相比,溶质(NH4+)入渗、再分布明显滞后;水分入渗深度增加,水溶质入渗距离比增加,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增大。入渗液浓度增大,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及溶质入渗阻滞因子减小,相应的土壤吸持溶质的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表观活化自由能减小。不同再分布时间的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具有交点(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且该交点随入渗液浓度增大而加深。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的土壤溶质吸持量基本不变,而其上部的土壤吸持量减小,下部的土壤吸持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U土 水分入渗 再分布过程 反应性溶质 (NH4^+)运移特征 溶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孔隙模型研究刺槐林地和苹果地水量平衡要素的差异性
2
作者 郭天崎 黄明斌 +1 位作者 朱谧远 张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5,共8页
[目的]明晰刺槐林地和苹果园水量平衡要素的动态变化和差异,可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Hydrus-1D中的双孔隙模型和标定的参数模拟了2012—2021年刺槐林地和苹果地的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优化期和验证... [目的]明晰刺槐林地和苹果园水量平衡要素的动态变化和差异,可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Hydrus-1D中的双孔隙模型和标定的参数模拟了2012—2021年刺槐林地和苹果地的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优化期和验证期Hydrus-1D中双孔模型的R^(2)分别为0.61,0.76,RMSE分别为0.026,0.048 cm^(3)/cm^(3),模拟期水量平衡误差分别为0.18%和0.04%;刺槐林地与苹果地的蒸腾量分别为(372±70)mm和(320±34)mm,蒸发量为(256±44)mm和(288±36)mm,土壤储水量变化量为(-0.61±96)mm和(-3.26±87)mm,深层渗漏量为(34±45)mm和(59±48)mm。[结论]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刺槐林地和苹果地的水量平衡要素的动态变化;相比于与苹果地,刺槐林地的蒸腾量偏大,蒸发量和深层渗漏量偏小,ΔS的波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双孔模型 再分布过程 土壤剖面水分含量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