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典型再入返回器气动特性对比与改进研究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詹慧玲
陈冰雁
刘周
周伟江
-
机构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3年第6期11-2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16001)
-
文摘
返回器气动特性研究对宇宙飞船的研制起着先导和制约作用。文章对Apollo、CEV和类Soyuz这3种典型的轴对称钝头体再入返回器气动布局进行了气动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与Apollo、CEV相比,类Soyuz外形的升阻比偏小,无法满足以第二宇宙速度载人空间再入返回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几何参数(包括倒锥角和球冠半径)变化对类Soyuz外形返回器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中得到类Soyuz外形的改进方向,提出了一种以类Soyuz外形为基础的改进设计外形,并对该外形的升阻特性、稳定性和配平特性等相关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对几何外形参数的调整优化来提高类Soyuz外形的升阻比,从而达到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升阻比要求,这样的技术途径是可行的。
-
关键词
再入返回器
气动布局
气动特性
数值计算
-
Keywords
reentry capsule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V411.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采用多站接力跟踪策略的再入返回器定轨精度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段建锋
谢剑锋
张宇
陈明
段成林
王震宇
-
机构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3005,11073047,11203003)
-
文摘
针对我国探月工程再入返回段分离前的精度要求,在无法实现对再入返回器的三向测量情况下,提出多站接力跟踪的测量策略,以解决测定轨精度不高的问题。结合再入返回分离前的测控弧段,制定两站及三站接力跟踪的策略。利用ESA"桑巴"(SAMBA)卫星进行多站接力跟踪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三站接力跟踪策略的定轨预报精度优于两站接力跟踪策略,能够实现返回器安全可靠地再入返回,可为再入返回任务分离前跟踪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再入返回器
多站接力跟踪
“桑巴”卫星
定轨试验
精度分析
-
Keywords
reentry capsule
multiple station relay tracking
SAMBA satellite
experiment of orbit determination
precision analysis
-
分类号
V448.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地球大气再入返回器辐射加热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陈思员
苗文博
程晓丽
-
机构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出处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7,343,共6页
-
文摘
针对地球大气再入返回器的辐射加热计算方法开展了研究,采用NASA的高温空气辐射加热预测软件QRAD中用到的四光谱带模型,同时考虑了辐射散热效应及非平衡辐射加热。对于返回舱大底的辐射加热分布特性,采用了基于牛顿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发展的高超声速再入体辐射加热预测方法结果可靠。
-
关键词
再入返回器
地球大气
辐射加热
-
Keywords
eentry vehicle
earth atmosphere
radiation heating
-
分类号
V4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再入返回器极端热载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思宇
余莉
曹旭
张章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9年第2期25-32,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0201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
文摘
为快速预测返回过程再入器的极端气动热载荷情况,文章以充气式再入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动力学运动方程及Kemp-riddell气动热工程公式,采用龙格-库塔方法开展了136组工况的返回过程数值计算,获得了充气式再入系统返回过程的轨迹弹道与驻点热流密度变化情况,研究了驻点热流密度峰值和峰值出现高度与弹道系数、球头半径及再入角度的关系,发现驻点热流密度随弹道系数、再入角度的增加而增加、与球头半径的二次方成反比;但极端热载荷出现高度随弹道系数增加而降低,与球头半径和再入角度无关。文章提出了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再入时极端热载荷的工程经验公式,采用公式对飞船返回舱、返回式卫星的极端热载荷进行预测,所得结果和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该预测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通用性。文章的预测方法适用于再入返回器的设计初期阶段,可快速预测返回器再入过程的极端气动热载荷,满足气动热估算需求,为再入器气动热防护方案的选择提供支持与参考。
-
关键词
气动减速
热载荷预测
气动热
热流密度
再入返回器
-
Keywords
aerodynamic deceleration
thermal load prediction
aeroheating
heat flux density
reentry capsule
-
分类号
V475.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头部辐射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陈思员
陈亮
苗文博
-
机构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出处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07,共4页
-
文摘
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热环境特性是热防护设计的重要基础。它主要包括辐射加热和对流加热,一般情况辐射加热较小可以忽略,但部分再入飞行器在低空还具有极高的速度,辐射加热不能忽略。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驻点的辐射加热特性开展了研究,采用高温空气辐射加热的四光谱带模型,同时计算方法中考虑了非平衡辐射加热及其"截断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低空高速再入阶段,辐射加热比较明显,热防护设计需要考虑辐射加热。辐射加热主要由可见连续光谱辐射构成,红外线谱和紫外线谱的辐射加热也比较明显,紫外连续谱辐射以及非平衡辐射效应均不明显。辐射加热沿球头驻点至球头外边缘逐渐减小,影响辐射加热的主要因素有头部半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
-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再入返回器
辐射加热
四光谱带模型
可见连续谱
-
Keywords
hypersonic flow
reentry vehicle
radiation heating
four band spectra model
visible continuum spectrum
-
分类号
V412.4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