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石虎夺权、冉闵之乱与后赵灭亡新论
- 1
-
-
作者
宋祖雄
薛海波
-
机构
扬州大学历史系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4,共9页
-
文摘
冉闵之乱起因于对后赵统治权的争夺,背后是羯族传统对后赵政权继承制度的影响。石虎入承大统也遵循了羯族传统;然而,他在攫取后赵统治权后,为强化统治,转而采取措施,消除羯族传统对继承制度的影响。冉闵之乱中所谓的“诛胡”事件实际上是针对反对势力的政治清洗,其出发点仍是维系后赵政权。但政治清洗导致大量官僚、禁卫出逃,后赵统治基础因而瓦解。最终,冉闵抛弃了“后赵”及其法统延长线上的“大卫”国号,走上以汉族官僚为基础的建国道路。
-
关键词
冉闵
后赵
羯族传统
石虎
“诛胡”事件
-
Keywords
Ranmin
Later Zhao Dynasty
Tradition of Jie Nationality
Shihu
Slaughtering the Hu People
-
分类号
K23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后赵时期的夷夏之防与认同极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吴杰华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身份认同纷繁复杂,特别是在后赵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力量占居主导地位,甚至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夷夏之防观念。在这种夷夏之防的态势下,胡化的汉人自有其发展之路。但这种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夷夏之防亦有其极限。对于自我认同与真实身份并不一致的"汉人",如冉闵,若突破了此种极限,则会遭到少数民族的一致反对,从而失去在这套夷夏之防体系下继续扮演"胡"的资格。而这种来自少数民族集体的压力,又进一步迫使冉闵"汉"的回归,导致其做出灭胡、亲晋等系列举动。反观冉闵亲汉、亲晋的举动,或因其胡化之因素,亦未能得到晋朝积极的回应。
-
关键词
后赵
冉闵
反胡
夷夏之防
认同极限
-
Keywords
later Zhao, Ran min, anti-Hu, Yi Xia' s defenses, limitation of identity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