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木错—双湖—吉塘板块缝合带与青藏高原冈瓦纳北界 被引量:125
1
作者 李才 黄小鹏 +4 位作者 翟庆国 朱同兴 于远山 王根厚 曾庆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47,共12页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之间为扬子板块,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以南为冈瓦纳板块。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是发育在扬子板块内部的印支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发育在冈瓦纳大陆框架下新特提斯阶段的缝合带,构不成冈瓦纳北界。文中简要介绍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的基本事实,着重阐述该缝合带对冈瓦纳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基底、沉积盖层与生物地理、沉积建造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制约。在青藏高原印支期主要板块缝合带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龙木错-双湖-吉塘 板块缝合带 冈瓦纳大陆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北构造古地理特征及冈瓦纳北界的时空转换
2
作者 王根厚 梁定益 +4 位作者 张维杰 贾建称 周志广 万永平 于海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1-928,共8页
研究区位于南北向三江构造带与东西向羌塘构造带的衔接处,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包含金沙江、澜沧江、双湖-昌宁、班公湖-怒江4条古特提斯洋壳带及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多玛-安多4个微陆块的相关部位。4条缝合... 研究区位于南北向三江构造带与东西向羌塘构造带的衔接处,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包含金沙江、澜沧江、双湖-昌宁、班公湖-怒江4条古特提斯洋壳带及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多玛-安多4个微陆块的相关部位。4条缝合带时分时合,其间的微陆块则"藕断丝连"。前奥陶纪金沙江带属于泛冈瓦纳"泛非软基底"的北界,早古生代它还是"泛非"混合生物群与扬子区系的界线。泥盆纪—石炭纪,古特提斯形成南北2支,即金沙江带和双湖-昌宁带,与其间亲扬子的中间岛块群(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形成"多岛海"格局,此间,双湖-昌宁转换为冈瓦纳的北界,多玛-安多微陆块为亲冈瓦纳相。早、中二叠世,中间岛块(群)裂解为亲扬子的昌都-芒康和亲冈瓦纳的羌北、索县-左贡三岛块,形成多岛洋,冈瓦纳北界转换到澜沧江带。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消亡,形成Pangaea联合古陆,研究区为陆间多岛海。晚三叠世印支运动阶段,金沙江、澜沧江和双湖-昌宁带相继转换为陆内造山带;与此同时,班公湖-怒江带与雅鲁藏布江带形成中特提斯北、南2支,其间为中间陆块群(基墨里),班公湖-怒江带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消亡的,"基墨里"岛块群是晚白垩世增生在亚洲大陆之上的。喜马拉雅地块是喜马拉雅运动阶段才最后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转换为亚洲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北 特提斯 多岛洋 洋壳带 生物区系 冈瓦纳北界 构造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冈瓦纳大陆北界的地质地球物理证据 被引量:226
3
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3 位作者 王立全 廖忠礼 耿全如 江新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1-382,共12页
迄今对冈瓦纳大陆北界的位置还存在激烈争论。随着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以及各项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已经积累了大量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为重新认识冈瓦纳大陆北界和评价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 迄今对冈瓦纳大陆北界的位置还存在激烈争论。随着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以及各项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已经积累了大量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为重新认识冈瓦纳大陆北界和评价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回顾早期有关冈瓦纳大陆北界不同观点的基础上 ,从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研究中所取得的大量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出发 ,重点介绍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差异 ,认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资料 地质特征差异 地球物理特征差异 南北两侧 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 冈瓦纳大陆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被引量:167
4
作者 李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是笔者1987年首次提出,作为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界线,20年来一直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羌塘地区完成了1∶25万地质填图的全...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是笔者1987年首次提出,作为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界线,20年来一直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羌塘地区完成了1∶25万地质填图的全面覆盖,第三代青藏高原地质图已经面世,资料空前丰富,高原神秘的面纱进一步揭开。本文较详细地回顾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冈瓦纳北界的研究历史与过程、认识分歧和研究现状。笔者以羌塘地区为基础总结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两侧的基底性质与构成、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生物地理区系、蛇绿岩、高压变质带、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分期和地球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笔者认为作为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缝合带,已经进行的工作只是深入研究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龙木错 双湖 澜沧江 缝合带 冈瓦纳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与羌塘古特提斯洋演化记录 被引量:102
5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2 位作者 董永胜 曾庆高 黄小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共9页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和昆仑-秦岭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3条主要的晚三叠世板块缝合带,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后2条缝合带不具备冈瓦纳北界的基本要素。简要介绍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有关古特提斯洋存在的基本事实,即早...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和昆仑-秦岭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3条主要的晚三叠世板块缝合带,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后2条缝合带不具备冈瓦纳北界的基本要素。简要介绍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有关古特提斯洋存在的基本事实,即早古生代洋壳残片、二叠纪蛇绿岩、泥盆纪—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各类不同性质的增生岩片、2种类型的构造混杂岩带和蛇绿混杂岩盖层体系的时代与性质等,已有的资料初步确定羌塘古特提斯洋盆演化的时限为晚泥盆世到晚三叠世。认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古特提斯洋消亡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和反演青藏高原早期形成演化的最重要的窗口,也是地学界几十年关注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冈瓦纳大陆北界 羌塘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西北部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伍连东 苑婷媛 +1 位作者 金海龙 刘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1-718,共18页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由浅变质石英砂岩组成,由于化石匮乏、变形强烈,长期以来对这套浅变质石英砂岩成因的争议颇大,导致了对藏西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长期模糊不清,其中,何处才是冈瓦纳大陆北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议题。在...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由浅变质石英砂岩组成,由于化石匮乏、变形强烈,长期以来对这套浅变质石英砂岩成因的争议颇大,导致了对藏西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长期模糊不清,其中,何处才是冈瓦纳大陆北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议题。在西藏西北部,近东西走向的布尔嘎错断裂带将北部的查多岗日地块与南部的南羌塘地块分隔开,浅变质石英砂岩广泛出露于这两地块之内。沿近东西走向布尔嘎错断裂带断续产出的冈玛错蓝片岩、蛇绿岩等岩片大体呈南北向逆冲于浅变质石英砂岩之上,因此早期曾认为布尔嘎错断裂带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查多岗日和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相学特征完全相同,均主要由石英组成,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钠长石+绿泥石+白云母组合,充填于早期石英颗粒之间,钠长石交代钾长石。这两地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均被未变质钙质胶结的钾长石石英砂岩平行不整合覆盖。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分析与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内的锆石来源完全相同。这些证据充分反映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相似,源自同一大陆。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浅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520±8Ma,该岩石再被约480Ma的花岗岩脉侵入,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晚寒武世,而不整合面之上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460±8Ma,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沉积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证实了该平行不整合面形成于奥陶纪。不整合面之下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因此与杨耀等(2014)报道的荣玛组相同,不整合面之上未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则属于中上奥陶统塔石山组。查多岗日地块因此是西藏境内最北端的冈瓦纳大陆的碎块。在西藏西北部,冈瓦纳大陆北界为龙木错-帮达错-(83°40'E、35°N)-红脊山-荣玛乡。布尔嘎错断裂带不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北部 浅变质石英砂岩 构造演化 冈瓦纳大陆北界 查多岗日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果干加年山—荣玛乡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古生物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耿全如 彭智敏 张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20,共11页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荣玛乡黑石山剖面中发现大量中二叠世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Wannerophyllam、Monodiexo-dina等,也存在大量暖水型的生物,如田氏朱森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Schwagerina sanerdu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研究表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石炭纪—二叠纪 展金岩群 化石 冈瓦纳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