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南极煤系地层特征及其对冈瓦纳大陆裂解的启示 |
张浩
崔迎春
宗师
陈绍聪
马立杰
王伟轩
王雪娇
李升贵
刘晨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从冈瓦纳聚合阶段早期生命辐射的构造环境因子到地球系统科学 |
姚金龙
崔鹏远
韩以贵
张东海
刘潜
赵国春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海相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冈瓦纳大陆北缘初始裂解的沉积响应 |
张予杰
翟庆国
张以春
刘一鸣
曾孝文
安显银
刘石磊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从哥伦比亚到冈瓦纳 |
王剑
崔晓庄
王伟
姚卫华
杜秋定
沈利军
陈风霖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西段原“达肯大坂岩群”的沉积时代、源区及其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制约 |
庄玉军
辜平阳
王盼龙
高永伟
彭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冈瓦纳大陆北界的地质地球物理证据 |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廖忠礼
耿全如
江新胜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4 |
226
|
|
7
|
龙木错—双湖—吉塘板块缝合带与青藏高原冈瓦纳北界 |
李才
黄小鹏
翟庆国
朱同兴
于远山
王根厚
曾庆高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5
|
|
8
|
冈瓦纳大陆北缘早期的洋壳信息──来自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依据 |
李才
翟庆国
董永胜
蒋光武
解超明
吴彦旺
王明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8
|
|
9
|
西藏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冈瓦纳和特提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和古生物对比的桥梁 |
姚建新
纪占胜
武桂春
詹立培
刘贵忠
蒋忠惕
傅渊慧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10
|
环东冈瓦纳大陆周缘的古生代造山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 |
张泽明
王金丽
沈昆
石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3
|
|
11
|
北澜沧江带的性质--是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吗? |
李才
谢尧武
董永胜
徐锋
强巴扎西
蒋光武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12
|
冈瓦纳大陆古生代冰盖分布研究 |
王洪浩
李江海
李维波
周肖贝
马丽亚
刘仲兰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3
|
早二叠世冈瓦纳北缘构造古地理环境与杂砾岩成因剖析 |
梁定益
聂泽同
宋志敏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1994 |
30
|
|
14
|
东南极晚新元古—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意义 |
刘晓春
赵越
刘小汉
胡健民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5
|
云南保山普里道利统沉积特征及其对冈瓦纳北缘古海洋环境的指示 |
潘明
郝彦珍
孙成杰
吕勇
山克强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6
|
南极洲大地构造区划和冈瓦纳运动 |
刘小汉
郑祥身
鄂莫岚
|
《南极研究》
CSCD
|
1991 |
17
|
|
17
|
冈瓦纳地层特厚煤层顶水分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综合研究 |
余学义
郭文彬
赵兵朝
|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8
|
从罗迪尼亚到冈瓦纳超大陆——对新元古代超大陆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
陆松年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1 |
84
|
|
19
|
辽东岫岩地区下古生界碎屑锆石定年: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在华北遗留的痕迹? |
董晓杰
陈煜嵩
刘正宏
徐仲元
沙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用现代地层学方法判别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
黄志勋
马召军
刘协章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00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