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中桑日群adakite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1
作者 姚鹏 李金高 +3 位作者 王全海 顾雪祥 唐菊兴 惠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2-620,共9页
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冈底斯陆块之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是新特提斯洋多次俯冲消减的产物。洋壳大致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晚(晚侏罗—早白垩世)两次俯冲作用,由此形成的火山岛弧带在空间上呈北、南两条平... 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冈底斯陆块之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是新特提斯洋多次俯冲消减的产物。洋壳大致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晚(晚侏罗—早白垩世)两次俯冲作用,由此形成的火山岛弧带在空间上呈北、南两条平行展布。本文,通过对晚期俯冲形成的南带岛弧火山岩(桑日群)的研究,并与新生代(<25Ma)环太平洋adakite的对比研究表明,桑日群火山岩具有与adakite相似的特征:缺乏玄武岩,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为主;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_2平均为61.57%(≥56%)、Al_2O_3平均为16.36%(≥15%)、MgO平均为2.63%(<3%),Na/K高(3.05);具有低的Yb(1.39×10^(-6),≤1.9×10^(-6))、Y(13.57×10^(-6),≤18×10^(-6))和高的Sr(646×10^(-6),>400×10^(-6));REE配分型式为亏损重稀土,Eu异常不明显;Sr同位素组成与大洋板片熔融形成的adakite非常相近。这意味着,该弧南带(桑日群)的弧火山岩(>25Ma)是新特提斯洋壳经俯冲部分熔融形成的;同时也暗示,它的形成可能是一种特殊动力学机制的产物——新特提斯主洋有关的小洋盆快速俯冲。而其成矿意义在于:它是超大型斑岩铜矿和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 桑日群adakite 发现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成矿远景
2
作者 姚鹏 王全海 李金高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长约124km,宽69km,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晚侏罗—古近系)的中东部。通过最近的地质调查、矿床勘查和研究,发现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存在多个矿集区,其中甲马—驱龙矿集区是该弧内一个重要铜多金属...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长约124km,宽69km,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晚侏罗—古近系)的中东部。通过最近的地质调查、矿床勘查和研究,发现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存在多个矿集区,其中甲马—驱龙矿集区是该弧内一个重要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该矿集区的矿床以正在开发的大型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为代表,还发现了驱龙南、驱龙北、底日玛、松多雄、拉抗俄和象背山等一批非常有潜力的矿床和矿(化)点。它们的矿化类型独特,成因类型多样,是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已初步显示并成为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极具成矿潜力、并有一定成矿远景的重要矿集区。相信通过今后进一步工作,该矿集区有望成为中国西部又一个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甲马-驱龙矿集区 成矿远景 冈底斯火山-岩浆弧 资源潜力 成矿地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