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花岗斑岩成因研究: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O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婧嫄
孟元库
熊发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34-3752,共19页
藏南冈底斯带广泛发育中新世埃达克质岩,这些埃达克质岩是研究冈底斯岩浆带后碰撞岩浆活动和地壳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以冈底斯带中段出露在仁钦则地区的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
藏南冈底斯带广泛发育中新世埃达克质岩,这些埃达克质岩是研究冈底斯岩浆带后碰撞岩浆活动和地壳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以冈底斯带中段出露在仁钦则地区的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Sr-Nd-O同位素和矿物电子探针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据此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并结合氧逸度分析了其成矿潜力。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仁钦则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2.48±0.19Ma,属于中新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仁钦则花岗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并且显示弱的Eu异常(Eu/Eu^(*)=0.92~0.97);同时,具有高Sr、La和低Y、Yb含量,对应高Sr/Y(72.72~86.52)和(La/Yb)_(N)(23.07~28.58)比值,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仁钦则花岗斑岩的锆石ε_(Hf)(t)值大部分为正值且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0.47~+5.14),全岩(^(87)Sr/^(86)Sr)_(i)值、ε_(Nd)(t)值和δ^(18)O值分别为0.705347~0.705511、-4.0~-3.3及6.21‰~9.69‰。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仁钦则花岗斑岩的成因与冈底斯加厚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并且有印度古老地壳物质的混入。此外,通过进一步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岩浆源区可能残留有石榴子石和角闪石,缺乏斜长石和金红石。仁钦则花岗斑岩还显示出高的氧逸度值(lgf_(o2)=-11.29),推测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斑岩铜矿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中新世
冈底斯带中段
岩石成因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
22
2
作者
陈希节
许志琴
+1 位作者
孟元库
贺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53-2268,共16页
西藏冈底斯中段的斑岩铜矿带与中新世的埃达克质岩浆作用具有密切联系。本文报道了位于冈底斯中段日喀则地区的北西-南东走向和东西走向的的闪长玢岩岩墙的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对于该时期的岩浆作用成因进...
西藏冈底斯中段的斑岩铜矿带与中新世的埃达克质岩浆作用具有密切联系。本文报道了位于冈底斯中段日喀则地区的北西-南东走向和东西走向的的闪长玢岩岩墙的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对于该时期的岩浆作用成因进行约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侵位于约14~15Ma(中新世兰格期)。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征,富硅(SiO2=59.19%~63.66%),富铝(Al2O3=16.55%~17.16%),钠大于钾(K2O=1.1%~2.09%;Na2O=5.53%~6.17%);较低的K2O/Na2O比(0.18~0.37);高Sr,低Y、Yb,高Sr/Y比(85.2~141.7),以及较高的相容元素的含量(Cr=35×10-6~104×10-6,Ni=29.2×10-6~48.3×10-6),稀土总量较低,亏损重稀土,无明显Eu异常(0.85~0.94)。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Hf(t)比值为-1.75到+7.35之间,Th-Nb-Zr等不相容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俯冲洋壳残片部分熔融的特征,但高初始Sr比值、较低εNd(t)(ISr=0.7055~0.7076,εNd(t)=-6.33^-2.26)显示较为明显的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或者中上地壳的混染,同时较高的MgO含量(2.21%~3.96%)、Mg#(51~55)的特征也表明这部分大洋岩石圈在加厚地壳背景下可能成为这些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源区。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综合指示,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岩浆上升,并底侵于壳-幔边界附近形成基性新生下地壳。在20~14Ma期间,由于侧向地壳增厚变化不均导致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造成南北向的后碰撞伸展与东西向垮塌伸展的构造叠加,同时基性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埃达克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
中新世
闪长玢岩
新生下地壳
冈底斯带中段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花岗斑岩成因研究: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O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婧嫄
孟元库
熊发挥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34-3752,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34420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3MD021)
泰山人才工程项目(NO.tstp20240514)联合资助。
文摘
藏南冈底斯带广泛发育中新世埃达克质岩,这些埃达克质岩是研究冈底斯岩浆带后碰撞岩浆活动和地壳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以冈底斯带中段出露在仁钦则地区的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Sr-Nd-O同位素和矿物电子探针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据此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并结合氧逸度分析了其成矿潜力。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仁钦则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2.48±0.19Ma,属于中新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仁钦则花岗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并且显示弱的Eu异常(Eu/Eu^(*)=0.92~0.97);同时,具有高Sr、La和低Y、Yb含量,对应高Sr/Y(72.72~86.52)和(La/Yb)_(N)(23.07~28.58)比值,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仁钦则花岗斑岩的锆石ε_(Hf)(t)值大部分为正值且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0.47~+5.14),全岩(^(87)Sr/^(86)Sr)_(i)值、ε_(Nd)(t)值和δ^(18)O值分别为0.705347~0.705511、-4.0~-3.3及6.21‰~9.69‰。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仁钦则花岗斑岩的成因与冈底斯加厚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并且有印度古老地壳物质的混入。此外,通过进一步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岩浆源区可能残留有石榴子石和角闪石,缺乏斜长石和金红石。仁钦则花岗斑岩还显示出高的氧逸度值(lgf_(o2)=-11.29),推测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斑岩铜矿成矿潜力。
关键词
埃达克岩
中新世
冈底斯带中段
岩石成因
成矿潜力
Keywords
Adakite
Miocene
Middle Gangdese belt
Petrogenesis
Metallogentic potential
分类号
P588.13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
22
2
作者
陈希节
许志琴
孟元库
贺振宇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53-2268,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57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22106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2014M550082)联合资助
文摘
西藏冈底斯中段的斑岩铜矿带与中新世的埃达克质岩浆作用具有密切联系。本文报道了位于冈底斯中段日喀则地区的北西-南东走向和东西走向的的闪长玢岩岩墙的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对于该时期的岩浆作用成因进行约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侵位于约14~15Ma(中新世兰格期)。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征,富硅(SiO2=59.19%~63.66%),富铝(Al2O3=16.55%~17.16%),钠大于钾(K2O=1.1%~2.09%;Na2O=5.53%~6.17%);较低的K2O/Na2O比(0.18~0.37);高Sr,低Y、Yb,高Sr/Y比(85.2~141.7),以及较高的相容元素的含量(Cr=35×10-6~104×10-6,Ni=29.2×10-6~48.3×10-6),稀土总量较低,亏损重稀土,无明显Eu异常(0.85~0.94)。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Hf(t)比值为-1.75到+7.35之间,Th-Nb-Zr等不相容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俯冲洋壳残片部分熔融的特征,但高初始Sr比值、较低εNd(t)(ISr=0.7055~0.7076,εNd(t)=-6.33^-2.26)显示较为明显的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或者中上地壳的混染,同时较高的MgO含量(2.21%~3.96%)、Mg#(51~55)的特征也表明这部分大洋岩石圈在加厚地壳背景下可能成为这些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源区。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综合指示,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岩浆上升,并底侵于壳-幔边界附近形成基性新生下地壳。在20~14Ma期间,由于侧向地壳增厚变化不均导致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造成南北向的后碰撞伸展与东西向垮塌伸展的构造叠加,同时基性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埃达克质岩浆。
关键词
埃达克质
中新世
闪长玢岩
新生下地壳
冈底斯带中段
藏南
Keywords
Adakitic
Miocene
Diorite-porphyrite
Juvenile lower crust
Middle Gangdese belt
Southern Tibet
分类号
P588.134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花岗斑岩成因研究: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O同位素的制约
崔婧嫄
孟元库
熊发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陈希节
许志琴
孟元库
贺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