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冈底斯岩带中段南缘韧性剪切带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熊清华 左祖发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1∶20万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巨大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该剪切带属于正剪切带性质,是在始新世晚期(40~42Ma)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时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地壳不... 1∶20万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巨大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该剪切带属于正剪切带性质,是在始新世晚期(40~42Ma)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时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地壳不同层次拆离滑脱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解释了地壳增厚、构造变形弱及地球物理多层结构不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 韧性剪切带 西藏 区域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冈底斯岩带中酸性岩类的Rb-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桂训唐 成忠礼 王俊文 《地球化学》 CAS 1982年第3期217-225,共9页
The Gangdise rockk belt is the northmost an4 petrochemically the most complex one of the three east-west striking intermedlate-acid rock belt in south Xizang. Rh-Sr whole rock isochronous dating was conducted on sampl... The Gangdise rockk belt is the northmost an4 petrochemically the most complex one of the three east-west striking intermedlate-acid rock belt in south Xizang. Rh-Sr whole rock isochronous dating was conducted on samples of different rocks collected aerossing this belt from Quxur throwgh Lhasa to Yangbajan,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rocks are not contemporaneous and can be roughly assigned to four periods: Indosinian (240±30 my), Early Yenshanian (160--180my), Late Yenshanian (80--100 my), and Himalayanian (20-40 my). Their initial ratios of Sr isotopes are relatively low (0.7033--0.705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b, Sr and the major components such as SiO2, K2Oand FeO are also investigated. It seems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angdise belt can be obviously rel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with the Eurasian plate. The material that formed this rock belt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the upper marital or the partial molten products from oceanic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 RB-SR同位素 冈底斯岩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中段大竹卡桥南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刘维亮 夏斌 +4 位作者 张玉泉 钟云 刘鸿飞 蔡周荣 胡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82-86,共5页
冈底斯岩带中各岩体的准确定年对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有重要意义。日喀则大竹卡桥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岩带中段,前人曾开展过两次K—Ar法定年,但定年结果差距较大。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h方法对该花岗闪长岩进... 冈底斯岩带中各岩体的准确定年对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有重要意义。日喀则大竹卡桥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岩带中段,前人曾开展过两次K—Ar法定年,但定年结果差距较大。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h方法对该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定年。定年所选锆石发育有规律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20~1.69,为岩浆锆石,获得80.3±3.6Ma(MSWD=3.2)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定年结果反映该岩体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成因。岩体南侧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岩浆活动很可能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这一岩体年龄数据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晚白垩世雅鲁藏布江洋是否存在平板俯冲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新特提斯洋俯冲 花岗闪长 冈底斯岩 西藏 大竹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谢通门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斌 徐力峰 +4 位作者 张玉泉 邓雄业 李建峰 韦振权 王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对冈底斯岩带中部,谢通门唐河电站花岗闪长岩中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45.1±1.7Ma(始新世),岩体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印度和欧亚两个大陆碰撞的峰期时间,说明谢通门花岗闪长岩为同碰撞花岗岩。
关键词 SHRIMP定年 碰撞型花岗闪长 冈底斯岩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西部冈仁波齐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夏斌 韦振权 +3 位作者 张玉泉 徐力峰 李建峰 王彦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4-1017,共4页
冈底斯岩带西段冈仁波齐岩体斑状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为48.3Ma±1.5Ma,该年龄反映了冈仁波齐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属于喜马拉雅期,相当于中始新世。岩体的形成时间略晚于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的时间... 冈底斯岩带西段冈仁波齐岩体斑状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为48.3Ma±1.5Ma,该年龄反映了冈仁波齐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属于喜马拉雅期,相当于中始新世。岩体的形成时间略晚于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的时间,为两大陆碰撞作用过程中的产物,属同碰撞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花岗闪长 冈仁波齐 冈底斯岩带西段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花岗岩类副成分矿物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晶铭 张玉泉 洪文兴 《地球化学》 CAS 1981年第1期42-48,共7页
More than 50 kinds of accessory minerals have been diseovered in 13 plutons along the Kangdese, Lhagoi Kangri and Himalaya petrographical belts. The features of zircon,apatite, radioactive minerals and sulphide minera... More than 50 kinds of accessory minerals have been diseovered in 13 plutons along the Kangdese, Lhagoi Kangri and Himalaya petrographical belts. The features of zircon,apatite, radioactive minerals and sulphide minerals are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From early to late, the percentages of titanium, iron, calcium and zirconium minerals decrease,while those of niobium (tantalum), beryllium, uranium and tin minerals show an opposition. The accessory mineral associations from the Kangdese belt are rich in sphene, allanite, apatite and magnetite, whereas the associations from the Himalaya belt are rich in tourmaline, and the Lhagoi Kangri belt shows intermediate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 副成分矿物 冈底斯岩 锆石 硅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D模式与快速冷却事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文寄 李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7,共7页
MDD 模式(Multiple Diffusion Domain model) 是Dodson 模式的扩展,它可以从一个钾长石样品分析中,得到温度在≤350 ~150 ℃之间的一条连续的冷却曲线,因此,MDD 模式的一个突出... MDD 模式(Multiple Diffusion Domain model) 是Dodson 模式的扩展,它可以从一个钾长石样品分析中,得到温度在≤350 ~150 ℃之间的一条连续的冷却曲线,因此,MDD 模式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对快速冷却事件的定量制约。冈底斯岩带与哀牢山- 红河剪切带中新世的快速冷却事件与构造含义是利用这一模式进行研究的成功实例,它不仅定量厘定了快速冷却事件的时间,证实了其存在的普遍性,而且明确指出了中新世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岩石圈质量转移过程的时间序列,定量地指出了冈底斯岩带逆冲抬升导致的地壳增厚与沿哀牢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D模式 快速冷却事件 冈底斯岩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