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庄乾 李莹 +1 位作者 刘一军 陈安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为研究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以及两者对大学生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并验证双重攻击模型的存在,以21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EIS)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为研究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以及两者对大学生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并验证双重攻击模型的存在,以21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EIS)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之后用IAT测验研究其中35名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研究发现:1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均与外显攻击性显著相关,情绪监控、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外显攻击性21.8%的变化,外显攻击性受其它较多变量的影响.2情绪智力与内隐攻击性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应对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相关不显著.他人情绪评估可以预测内隐攻击性23.7%的变化.3外显攻击性与内隐攻击性属于两个不同的攻击结构,有各自不同的预测变量.研究认为对他人情绪的评估可能与敏感、敌意等因素相互作用,调动个体无意识层面的自我防御机制,引发内隐攻击.自我情绪的监督和控制对攻击性行为表现的重要影响,良好的情绪调节方法与策略对攻击行为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攻击性 内隐攻击性 情绪智力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朱婵媚 宫火良 郑希付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0,共3页
以不同性质的词组为实验材料,以偏好组词为测量方法,随机抽取136名初一学生,采用被试内设计来探讨内隐状态下未成年人在不同攻击类型倾向性上的差异及其与性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未成年人同样存在明... 以不同性质的词组为实验材料,以偏好组词为测量方法,随机抽取136名初一学生,采用被试内设计来探讨内隐状态下未成年人在不同攻击类型倾向性上的差异及其与性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未成年人同样存在明显的内隐攻击性;在内隐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攻击倾向性显著高于语言攻击倾向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性别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内隐攻击性 身体攻击性 语言攻击性 偏好组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衍玲 陈海英 +1 位作者 滕召军 杨营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了解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现实暴力接触问卷》调查373名大学生的现实暴力接触现状,并从中筛选出62名大学生作为试验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暴力游戏对其内隐攻击... 目的了解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现实暴力接触问卷》调查373名大学生的现实暴力接触现状,并从中筛选出62名大学生作为试验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暴力游戏对其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结果 1性别主效应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在内隐攻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游戏类型主效应显著,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显著(P<0.05);3现实暴力的主效应显著,高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P<0.05);4游戏类型和高低现实暴力接触对内隐攻击性的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网络暴力游戏对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影响显著(P<0.05)。结论网络暴力游戏对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增强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游戏 内隐攻击性 现实暴力接触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对足球运动员竞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贺 李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对足球运动员竞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足球运动员在竞赛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竞赛攻击性行为,并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攻击性和一定的内隐自尊。研究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可以作为... 采用问卷调查、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对足球运动员竞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足球运动员在竞赛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竞赛攻击性行为,并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攻击性和一定的内隐自尊。研究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可以作为预测竞赛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运动员 内隐攻击性 内隐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犯内隐攻击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云祥 李小平 杨建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2期62-65,共4页
该研究采用IAT测验对暴力犯的内隐攻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暴力犯内隐攻击性信念和内隐攻击性评价的IAT效应显著高于一般群体;2)暴力犯内隐攻击性与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信念与刑期相关显著。
关键词 外显攻击性 内隐攻击性 暴力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隐攻击性视角看竞技体育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范文杰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53,共3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及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中的攻击性现象进行了研究。表明,人无论男女均存在着一种内隐的攻击性本能,竞技体育中的攻击性因体育人文精神的注入而变为一种非暴力性的体育活动,它不仅是释放人类内隐攻击性的...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及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中的攻击性现象进行了研究。表明,人无论男女均存在着一种内隐的攻击性本能,竞技体育中的攻击性因体育人文精神的注入而变为一种非暴力性的体育活动,它不仅是释放人类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恰当途径,而且对社会及社会中的人也具有重要的"安全阀"和道德社会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攻击性 竞技体育 人文精神 道德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8
7
作者 叶茂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采用偏好判断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探讨了不同属性的刺激物对男女两性的内隐攻击性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 ,当刺激物的属性设计为被攻击者是女性时 ,男女两性在内隐攻击性上存在差异 ,反之 ,则不存在差异。同时还发现 ,传统的社会... 采用偏好判断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探讨了不同属性的刺激物对男女两性的内隐攻击性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 ,当刺激物的属性设计为被攻击者是女性时 ,男女两性在内隐攻击性上存在差异 ,反之 ,则不存在差异。同时还发现 ,传统的社会内隐态度会以间接启动的方式影响人们对内隐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物属性 内隐攻击性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线索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志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60,共5页
从内隐认知的角度来探索情境线索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测了此种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未观看情景线索材料的大学生和观看消极情景线索的大学生都表现出内隐攻击性,而观看中性情景线索材料... 从内隐认知的角度来探索情境线索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测了此种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未观看情景线索材料的大学生和观看消极情景线索的大学生都表现出内隐攻击性,而观看中性情景线索材料的大学生和观看积极情景线索的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不明显。情景线索、性别的主效应显著,同时情景线索与性别存在交互效应。这说明,在积极情景线索下女生能够有效抑制住内隐攻击性,在消极的情景线索下会促进男生的内隐攻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线索 内隐攻击性 I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陈陈 刘衍玲 魏灵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67,共6页
为探讨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的影响,以130名具有中等游戏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随机实验设计,分别玩亲社会视频游戏或中性游戏15 min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结果显示:亲社会... 为探讨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的影响,以130名具有中等游戏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随机实验设计,分别玩亲社会视频游戏或中性游戏15 min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内隐攻击性和内隐自尊.结果显示:亲社会视频游戏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水平显著低于中性游戏组,内隐自尊水平显著高于中性游戏组.也就是说,短时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提高内隐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视频游戏 内隐攻击性 内隐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特点的研究
10
作者 王彪 吴庆宏 刘晓茹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2,共3页
通过内隐偏好测验对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攻击性图片对体育大学生内隐攻击性有明显的启动效应,被试有明显的攻击倾向。建议大学生要培养仁爱之心,警惕信仰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适当而合理... 通过内隐偏好测验对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攻击性图片对体育大学生内隐攻击性有明显的启动效应,被试有明显的攻击倾向。建议大学生要培养仁爱之心,警惕信仰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适当而合理地进行体育运动,让人本身固有的内隐攻击倾向得到合理的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攻击性 体育大学生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同步对内隐攻击性的弱化作用:影响注意偏向的眼动证据
11
作者 王元 乔梦琳 李柯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社会同步作为"社会粘合剂",能够对社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同步对内隐攻击性弱化作用的认知机制。研究将45名内隐攻击性水平不同的被试随机分配为三组,完成在模棱两可情境下基于SIP模型的对敌意线索和非敌... 社会同步作为"社会粘合剂",能够对社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同步对内隐攻击性弱化作用的认知机制。研究将45名内隐攻击性水平不同的被试随机分配为三组,完成在模棱两可情境下基于SIP模型的对敌意线索和非敌意线索的第一遍注视。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解释优先模型。同时也表明,社会同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高内隐攻击性个体的攻击性倾向,而不会对低内隐攻击性水平的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同步 内隐攻击性 注意偏向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内隐群际攻击性的影响:内隐集体自尊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淑华 范洋洋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1-377,共7页
为探讨社会认同理论框架下,身份认同与内隐群际攻击性的关系,并分析内隐集体自尊在身份认同对内隐群际攻击性影响的调节作用,采用内隐IAT测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32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内农外农型新生代农民工对... 为探讨社会认同理论框架下,身份认同与内隐群际攻击性的关系,并分析内隐集体自尊在身份认同对内隐群际攻击性影响的调节作用,采用内隐IAT测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32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内农外农型新生代农民工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内隐群际攻击性均高于内城外城型被试,内农外农型新生代农民工对内群体的内隐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外群体和模糊群体的内隐攻击性水平,内城外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外群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内群内隐攻击性;(2)内隐集体自尊调节了内农外农型被试对内群体内隐攻击的影响,内隐集体自尊对内城外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的群际攻击性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内隐集体自尊在个体身份认同与内隐群际攻击性产生的调节作用,从而丰富了社会认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内隐群际攻击性 内隐集体自尊 新生代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调节策略 被引量:27
13
作者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7-860,共14页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情绪唤醒度和内...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创造力 愤怒 情绪唤醒度 内隐攻击性 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