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民春 张燕玲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发展条件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路径不尽相同,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选取国外主要内陆自由贸易园区的开放模式、管理模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内陆自由... 在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发展条件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路径不尽相同,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选取国外主要内陆自由贸易园区的开放模式、管理模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内陆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发展情况,就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选择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际比较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内陆物流港建设为中心,加快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桂军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7,共13页
运输成本是内陆地区发展最大的障碍,其次是远离中心大市场。地理位置的劣势迫使内陆地区只能选择替代沿海地区产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些障碍存在的情况下,只靠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难以完全克服内陆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内陆自... 运输成本是内陆地区发展最大的障碍,其次是远离中心大市场。地理位置的劣势迫使内陆地区只能选择替代沿海地区产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些障碍存在的情况下,只靠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难以完全克服内陆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必须与内陆物流港的建设相结合,完善内陆与沿海、内陆与地区中心市场、内陆与中心市场一体化建设和运输模式创新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不仅落后于我国沿海地区,而且同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乐观。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仍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国现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特征更像投资便利化试验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的发展必须增加贸易开放内容,以适应全球价值链变迁的挑战。内陆地区的产业优势应该向着成为沿海地区中间品供应基地的方向转变,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最终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国内改革和创新的领先者。最终内陆地区的崛起要在不依赖运输成本的高价值/重量比产品和服务业上建立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成本 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 内陆物流港 基础设施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实施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HCW法对四川、重庆、陕西自贸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海波 陈健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8,共19页
西部内陆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自贸区的建设迈向了试点探索新里程与区域新突破,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北到西南,将有力促进我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本文基于反事实思想,运用最新发展的回归控制法(HC... 西部内陆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自贸区的建设迈向了试点探索新里程与区域新突破,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北到西南,将有力促进我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本文基于反事实思想,运用最新发展的回归控制法(HCW),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4个指标维度横向对比分析和评估了四川、重庆、陕西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影响效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变换控制组和变换试点地区实施时间的安慰剂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经济指标,自贸区政策对三个省份的影响呈现明显差异。相较未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地区,在考察期内所实证的12个自贸区经济指标中,仅对四川和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进出口水平、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陕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四川、重庆、陕西三地自贸区政策正向促进效应并未充分释放,各地应结合自身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化自贸区政策设计,更加注重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改革试点,促进转型升级。既要考虑作为国家战略须具备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要求,又要兼顾自贸区地区的发展特性,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注重自贸区政策创新与试点地区既有政策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 政策效应评估 HCW法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