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禹雪 王玲 +6 位作者 王丹丹 杨亚兵 马浚仁 徐智 侯纯升 王立新 凌晓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2,3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28例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EST治疗前胆管炎发作27例,仅腹痛发作1例。随访EST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28例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EST治疗前胆管炎发作27例,仅腹痛发作1例。随访EST治疗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EST后8例结石取净,残余结石20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10例,其中2例置入胆道支架。EST治疗后胆管炎发作25例,复发率89.3%(25/28),12例再次行EST治疗,13例行开腹手术。全组治疗后18例无胆管炎发作,胆管炎复发5例,腹部不适1例,死亡4例。结论 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残余结石率高,胆管炎复发率高,无法彻底矫正狭窄的胆管,部分患者仍然需要手术治疗,因此EST不宜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病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患者完成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保留胆囊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润皇 廖传佳 +9 位作者 冯明杰 孙冰儿 俞丽媚 赖宝山 林旭开 吴国伟 刘允艺 钟尚志 沈祖尧 王田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5-99,共5页
背景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已是广泛接受的处理胆管结石的方法,但在伴有胆囊结石的老龄患者,是否还需要行胆囊切除尚无定论。方法EST取石术后,将178例年龄〉60岁的胆道结石随机分为2组... 背景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已是广泛接受的处理胆管结石的方法,但在伴有胆囊结石的老龄患者,是否还需要行胆囊切除尚无定论。方法EST取石术后,将178例年龄〉60岁的胆道结石随机分为2组:择期胆囊切除组(89例)和保留胆囊组(89例),研究的一级终点(primary endpoint)是胆管结石或胆囊病症复发。结果择期胆囊切除组中,有6例发生胆道病症(胆管炎5例、上腹痛1例);保留胆囊组中,21例再次发生胆道病症,包括胆管结石复发并发胆管炎13例、上腹痛2例、黄疸1例和急性胆囊炎5例(10grank检验,P=0.001)。在5年随访中,择期胆囊切除组和胆囊保留组发生胆道病症的累积概率分别为5.8%(95%CI,2.4%-13.3%)和25.4%(95%cI,17.3%-36.5%)。82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手术16例(19.5%)。保留胆囊组患者的死亡人数高于择期胆囊切除组(分别为19例和11例,P=0.123)。结论在EST胆管取石后,胆囊切除术可以降低胆道病症的发生,应该被推荐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 腹腔镜胆囊切除 应囊结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适应证的商榷
3
作者 马朝来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适应证的规范合理范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EST适应证有争议的病例9例,包括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 目的探讨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适应证的规范合理范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EST适应证有争议的病例9例,包括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下段及上段肿瘤性梗阻各1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2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结果除1例内科黄疸被误诊外,其余8例均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其中5例EST后又行手术治疗,1例因EST后病情加重而失去手术机会,2例晚期肿瘤行EST后放弃根治手术。结论未能解除胆道上游狭窄病变者,EST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并可能增加疾病风险;可以手术切除的肿瘤EST可能没有必要;年轻患者EST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4
作者 竹建强 彭庆慧 +1 位作者 张献文 赵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PBD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ES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清除率均高于EPBD组;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4天开始降低,EP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6天开始降低;术后1~7 d时,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均低于EPBD组;术后第7天时,ESBD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低于EPBD组.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取石效果优于EPBD;ESBD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硬化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球囊扩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辉 朱卓立 +1 位作者 吴堃 李生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6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OES)与LC联合术前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re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POES)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OES)与LC联合术前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re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POE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1990年5月至2012年5月发表的关于LC+IOES和LC+POE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LC+POES相比,LC+IOES能够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sphincterotomy,ERCP/S)术后并发症[RR=0.46,95%CI(0.24,0.88),P=0.02],尤其是胰腺炎的发生率[RR=0.21,95%CI(0.06,0.71),P=0.01],缩短住院天数[WMD=-2.13,95%CI(-2.70,-1.56),P<0.000 01]和减少住院费用[WMD=-352.61,95%CI(-637.18,-68.03),P=0.02];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4,1.07),P=0.99]。结论:LC+IOE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内镜括约肌切开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胡贯中 金震东 +7 位作者 刘枫 张敏敏 王东 王洛伟 施新岗 陈洁 李兆申 邹多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0-864,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 目的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括约肌切开 内镜气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与单独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程进 钱俊波 +1 位作者 葛振明 杨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 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vs.23.3%,P〈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vs.57.7%,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松柏 郭晓华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03-80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结果EST治疗半年内33例(86.8%)腹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3例(7.9%)部分缓解,2例(5.3%)无效。总有效率为94.7%(36/38)。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0.5%),其中乳头切口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SOD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EST对SOD疗效确切,且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囊切除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许超贵 陈赞雄 +2 位作者 吴振华 胡宾 任伟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818-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因胆总管下端由结石、蛔虫引起嵌顿及缩窄性Vater乳头炎等所致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本组56例由上述病因起病,患者于入院6~12h行内镜ERCP证实后,同时行EST及网篮取石、蛔虫,同时置鼻胆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因胆总管下端由结石、蛔虫引起嵌顿及缩窄性Vater乳头炎等所致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本组56例由上述病因起病,患者于入院6~12h行内镜ERCP证实后,同时行EST及网篮取石、蛔虫,同时置鼻胆管引流术(ENBD),使胰液及胆汁引流通畅,从而解除梗阻,达到胰胆管减压。结果:本组47例急诊I期治愈,9例结石较大或不能耐受I期取石,行II期取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方法。针对病因治疗,对病人创伤轻,易恢复,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 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现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禹雪 凌晓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疾病,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患病率高,为2%~2.5%,西方国家肝内胆管结石病罕见,患病率为0.6%~1.3%。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对该疾病的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病虽属于良...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疾病,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患病率高,为2%~2.5%,西方国家肝内胆管结石病罕见,患病率为0.6%~1.3%。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对该疾病的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病虽属于良性胆道疾病,但常伴有胆管炎反复发作,导致肝脓肿、肝脏萎缩、纤维化,尤其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可进展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2],使患者预后不佳。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介入、内镜等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但是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进行文献总结,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肝内胆管结石病 治疗方法 良性胆道疾病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东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利与弊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威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内镜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残留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 微创胆道外科 反流性胆管炎 后并发症 晚期并发症 十二指肠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盛洁华 夏莉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9期528-529,共2页
为了提高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疗效果 ,对 1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饮食、引流管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结果 10例病人术后住院 8~ 2 1d痊愈出院 ,随访 3~ 6个月 ,无复发。提示内镜下括... 为了提高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疗效果 ,对 1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饮食、引流管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结果 10例病人术后住院 8~ 2 1d痊愈出院 ,随访 3~ 6个月 ,无复发。提示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好 ,高质量的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 括约肌切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140例体会
13
作者 冯素萍 姜海波 +1 位作者 王敬贞 马应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8-548,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切开 胆总管结石 EST 胆囊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59例报告
14
作者 胡兵 陶小红 张俊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胆胰疾病的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或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明确的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恶性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重症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患者59例,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鼻胆管引...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胆胰疾病的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或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明确的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恶性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重症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患者59例,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鼻胆管引流、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等治疗。结果:成功59例(100%),痊愈50例(84.7%),好转8例(13.6%),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内镜治疗胆胰疾病效果好、并发症少、痛苦小、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乳头括约肌 切开 治疗 胆胰疾病 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宛星宇 毛屏 +1 位作者 范中宝 柳青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58-316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术后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将总人群分为高风险人群亚组和平均风险人群亚组,分为观察组a(n=31)和对照组a(n=27)、观察组b(n=15)和对照组b(n=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PEP发生率降低、腹痛持续时间减少、腹胀持续时间减少、恢复进食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VAS疼痛评分降低、QoR⁃15评分升高、术后血淀粉酶(AMS)及血脂肪酶(LPS)降低(P<0.05)。平均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呕吐次数增多、恢复进食时间减少(P<0.05)。结论针对高风险人群,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可以有效预防PEP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康复质量;但针对平均风险人群,NSAIDS对于PEP的发生、手术预后及术后康复质量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一定程度上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高风险人群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出血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富强 黄锦 +4 位作者 霍春燕 秦向荣 黄丽洁 沈颖洲 王旷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2个内镜中心行1562例EST的病例资料,45例(2.9%)发生EST相关出血,其中即刻出血43例(95.6...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2个内镜中心行1562例EST的病例资料,45例(2.9%)发生EST相关出血,其中即刻出血43例(95.6%),迟发出血2例(4.4%);渗血42例(93.3%),搏动性出血3例(6.7%);少量出血44例(97.8%),中等量出血1例(2.2%),无大量出血病例。均采用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止血。结果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均止血成功,无需要血管栓塞或手术止血,无死亡。结论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EST并发出血效果显著,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芳 郭继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围手 十二指肠 护理进展 Oddi括约肌狭窄 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丽琴 《护理研究》 2002年第7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胆管结石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并发症 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焦黎 王军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613,共7页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可能对Oddi括约肌造成损伤。本文对ERCP的几种主要术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内镜下钛夹乳头成形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狄括约肌 胰胆管造影 内镜逆行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和括约肌小切开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黎黎 张霞芬 张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46-1851,共6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P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非扩张性和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组和非扩张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P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非扩张性和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组和非扩张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根据术式将非扩张组患者分为:EPBD组、小切开组和联合治疗组(小切开术+EPBD),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扩张组患者相比,非扩张组患者术后1周内急性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HP)的发生率较高(P<0.05),但均为轻、中度PEP,未出现重度患者;应用EPBD、小切开术和联合方式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均能达到取净结石的目的(P>0.05),并发症中仅PEP和HP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小切开组和联合治疗组PEP和HP发生率较EPBD组低(P<0.05)。结论小切开术及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且PEP和HP发生率低;结合减少操作及成本效益原则,小切开术对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