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甾体抗炎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和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武向鹏 李恩君 +5 位作者 李雄伟 王海红 崔薇 武向丽 祁卫华 侯森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NSAIDs在PEP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及影响因素,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接受ERCP治疗的8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用药组(431例)与术后用药组(435例),其中术前用药组分为术前单独用药亚组(210例)和术前联合用药亚组(221例),术后用药组分为术后单独用药亚组(247例)、术后联合用药亚组(188例)。术前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前30 min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前联合用药亚组同期加用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术后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术后即刻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后联合用药亚组同步给予双氯芬酸钠75 mg肌肉注射及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所有干预为单次给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个亚组受检者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单独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术前联合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4个亚组PEP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3.751,95%CI=2.293~6.136)、酗酒(OR=2.624,95%CI=1.520~4.529)、糖尿病(OR=2.687,95%CI=1.559~4.634)、插管时间>10 min(OR=4.229,95%CI=2.531~7.066)及使用双导丝技术(OR=3.542,95%CI=2.159~5.809)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是PEP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73,95%CI=0.347~0.947,P<0.05)。结论 BMI≥24 kg/m^(2)、酗酒、糖尿病和插管时间>10 min及使用双导丝技术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剂及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降低PE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栓剂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对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影响
2
作者 王盟 杨阳 +3 位作者 张红宇 王晓 尚佳 李建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7-188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术中置入胰管支架的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了解胰管支架置入对PEP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接受ERCP... 目的通过观察术中置入胰管支架的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了解胰管支架置入对PEP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接受ERCP且术中胆总管插管困难的186例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胰管支架置入情况分为5Fr-5 cm支架组(n=67)、7Fr-5 cm支架组(n=46)以及未置入胰管支架的对照组(n=73)。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操作方式、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困难插管患者PEP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总PEP发生率为12.37%(23/186)。对照组PEP发生率、术后腹痛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5Fr-5 cm支架组和7Fr-5 cm支架组(P值均<0.01),且对照组PEP以中-重型为主(55.5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憩室内乳头、双导丝插管、针刀预切开、胆总管网篮联合球囊取石、术中组织活检、置入胰管支架、插管时间≤10 min、插管次数≤5次、术前CRP≤5 mg/L是PEP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胰管置入支架、针刀预切开和术中组织活检是PE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ERCP术中置入胰管支架可有效降低困难插管患者PEP的发生风险,针刀预切开和术中组织活检会增加困难插管患者PEP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萌 蔡淦 +3 位作者 李甫 龚彪 张振超 邵家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22,共5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西药有限,且具有诸多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中医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方面有效,可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且有整体调节、无特殊禁忌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及处方的个体差异性,目前仍难以得到明确的循证证据,且相关基础研究较少,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目前仍难以明确阐述。本文归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内容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临床应用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家速 刘枫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4-1418,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 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与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胰腺炎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发病机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八十九)——直肠用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5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627-3627,共1页
背景初始研究建议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直肠用非甾体类固醇消炎药可减少胰腺炎发生率。方法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我们将具有ERCP术后胰腺炎高风险病人做随机分组:ERCP术后即刻直肠用单剂量吲哚美辛或安慰... 背景初始研究建议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直肠用非甾体类固醇消炎药可减少胰腺炎发生率。方法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我们将具有ERCP术后胰腺炎高风险病人做随机分组:ERCP术后即刻直肠用单剂量吲哚美辛或安慰剂。高风险病人的确定取决于病人、检查相关风险因子。主要结果为ERCP术后胰腺炎,将其定义为即出现新发上腹疼痛、检查后24 h胰淀粉酶至少升至正常上限的3倍、住院至少2夜。结果纳入研究总病人数为602例并做跟踪。大多数病人(占82.0%)临床上怀疑有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吲哚美辛组为9.2%(27/295),安慰剂组为16.9%(52/30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吲哚美辛组有13例病人(4.4%),安慰剂组有27例(8.8%)发生中至重度胰腺炎,二者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对存有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病人,直肠用吲哚美辛可明显减少胰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随机对照研究 吲哚美辛 论文摘要 WONCA 直肠 ERCP术后 双盲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勤钰 祝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89-1989,共1页
[据《GastroimestEndosc》2017年9月报道]题:慢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作者Zhao ZH等)几乎所有关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研究都主要涉及胆道疾病患者而不是慢性胰腺炎... [据《GastroimestEndosc》2017年9月报道]题:慢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作者Zhao ZH等)几乎所有关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研究都主要涉及胆道疾病患者而不是慢性胰腺炎(CP)患者,并且CP似乎是PEP的保护因素这一概念尚未得到详细研究。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Zhao等做了相关研究,以确定不同临床阶段CP患者的PEP发生率,并在这大样本研究中明确PEP的预测和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胆道疾病患者 慢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发生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第二军医大学 保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翠 鲍峻峻 +3 位作者 刘晓昌 丁少桢 梅俏 许建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奥尔芬1支(含双氯芬酸钠75 mg),对照组不肌注。收集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及术后24 h血液,行淀粉酶检测,并观察腹痛发生情况,计算2组患者PEP发生率。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浆中NAG-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方法。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双氯芬酸钠组PEP发生率(4/60,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20.00%)(χ~2=4.62,P=0.03)。双氯芬酸钠组术后3 h[(202.70±120.44)U/L vs(283.57±178.39)U/L]、术后24 h[(209.13±157.14)U/L vs(305.97±208.69)U/L]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6、2.03,P值均<0.05)。同时,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3 h血浆中NAG-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术前及对照组术后3 h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双氯芬酸钠具有预防PEP发生的作用,可能与促进NAG-1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二氯芬酸 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剂量递增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家速 刘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2-802,共1页
【据《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年11月报道】题:直肠吲哚美辛栓剂量递增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作者Fogel EL等)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 【据《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年11月报道】题:直肠吲哚美辛栓剂量递增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作者Fogel EL等)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直肠100 mg吲哚美辛栓能有效降低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最佳剂量尚不明确,且胰腺炎的发生率仍较高。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Fogel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比较了两种剂量方案的直肠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栓 高危患者 双盲试验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剂量递增 剂量方案 最佳剂量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消化内镜学会2014年6月指南更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晓青 钱家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主要推荐: (1)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推荐,在没有禁忌情况下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或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100 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此外,对于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高危人群,强烈推荐预防性放置5-F... 主要推荐: (1)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推荐,在没有禁忌情况下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或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100 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此外,对于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高危人群,强烈推荐预防性放置5-Fr胰管支架。在高危病例中如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禁忌、无法放置预防性胰管支架或放置失败,可以舌下含服250μg三硝酸甘油酯(GTN )或弹丸式注射生长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欧洲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敏利 汪志明 +5 位作者 刘炯 郭美霞 王彬 吴晓尉 周俊明 张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25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吲哚美辛以及剂量和时间分为:常规治疗组(ERCP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均未给予吲哚美辛处理,n=49)、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1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52)、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2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48)、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1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0)、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2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5)。观察各组患者术后6 h、24 h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CRP)、WBC、淀粉酶、脂肪酶指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吲哚美辛各组ERCP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血清IL-1β、IL-6、TNF-α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6 h、24 h,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IL-1β、IL-6、TNF-α指标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明显升高(P<0.05)。吲哚美辛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吲哚美辛各组24 h 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00%、20.00%)、PEP发生率(6.00%、5.45%)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19.23%、3.85%)、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18.75%、2.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以及PEP的发生,且术前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文涛 王群伟 +2 位作者 李清龙 吕芳 李永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1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5 FU组 ) 80例和B组 (对照组 ) 80例。A组所用造影剂含有 5 FU(76 %泛影葡胺 2 0ml+0 .2 5 %...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1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5 FU组 ) 80例和B组 (对照组 ) 80例。A组所用造影剂含有 5 FU(76 %泛影葡胺 2 0ml+0 .2 5 % 5 FU生理盐水 30ml) ,B组所用造影剂不含 5 FU(76 %泛影葡胺 2 0ml+生理盐水 30ml) ,术前、术后 6h及 2 4h检测血清淀粉酶。结果 :A组有 9例 (1 1 .2 5 % )和B组有 4 5例 (5 6 .2 5 % )发生高淀粉酶血症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A组有 2例 (2 .5 0 % )和B组有 8例 (1 0 .0 0 % )发生急性胰腺炎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淀粉酶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超 张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64-1468,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查阅文献,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献,应用Rev Man5.2软件进...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查阅文献,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献,应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总计109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54例,对照组5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及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组术后短期血淀粉酶水平(MD=-198.44,95%CI:-305.83^-91.05)及长期血淀粉酶水平(MD=-103.48,95%CI:-157.53^-49.42)均较对照组降低;生长抑素及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OR=0.29,95%CI:0.17~0.51)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OR=0.24,95%CI:0.13~0.46)均较对照组低。结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血淀粉酶水平,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中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质子泵抑制剂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日本胃肠病学会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临床实践指南》摘译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奕舟 王颖 +1 位作者 朱昌 徐晓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283-2287,共5页
1介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于胰腺和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作为常见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有必要建立临床实践指南来管理PEP。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日本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路 韦宏成 冯淑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1970年至2016年6月。由2名研究者...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1970年至2016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情况。结果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923例患者。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优势比(OR)=0.26,95%可信区间(95%CI):0.13~0.53]、高淀粉酶血症(OR=0.47,95%CI:0.33~0.67)、腹痛(OR=0.56,95%CI:0.34~0.91)的效果均优于安慰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2、<0.001、0.020);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腹痛的效果与加贝酯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2、0.13、0.79);小剂量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与加贝酯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0.25)。基于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分析结果绘制的漏斗图稍欠对称,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乌司他丁(剂量≥15×104U)可有效预防一般人群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腹痛,建议术前开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乌司他丁 META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药物预防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艾 赵礼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84-187,共4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逐渐成为诊治胆胰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几年发生率已升至40%。如何预防PEP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对药物预防PE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仍需大样本...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逐渐成为诊治胆胰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几年发生率已升至40%。如何预防PEP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对药物预防PE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仍需大样本量的临床对照试验对预防药物是否有效进行证实,且最佳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剂量等方面也需进一步探究;此外,不同国家的人口特点、各年龄阶段人群均需列入临床研究的考虑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化学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维锋 李家速 +2 位作者 刘枫 程益锋 沈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8-662,共5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自ERCP诞生以来,PEP防治便成为国际性研究焦点,近年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危险因素、药物预防、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等方面取得诸多...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自ERCP诞生以来,PEP防治便成为国际性研究焦点,近年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危险因素、药物预防、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但研究结论不甚一致,仍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成 安东均 +3 位作者 杨兴武 王超峰 马富平 王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92-179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ardecholagiopancer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施行ERCP术的262例患者预防和治疗术后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疾病行ERCP...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ardecholagiopancer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施行ERCP术的262例患者预防和治疗术后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10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6例,胰腺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3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4例,所有术后胰腺炎均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后痊愈。结论: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防治 胆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比善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锋 刘姗 +2 位作者 毛建生 何雪云 林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奥曲肽依普比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AP)的预防作用。方法:行ERCP患者85例分为两组:预防组40例,于术前1h和术后6、14h予依普比善0.1mg皮下注射各1次。对照组45例,术前和术后不予依普... 目的:探讨国产奥曲肽依普比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AP)的预防作用。方法:行ERCP患者85例分为两组:预防组40例,于术前1h和术后6、14h予依普比善0.1mg皮下注射各1次。对照组45例,术前和术后不予依普比善注射,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12及24h作血清淀粉酶测定,同时观察腹痛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术后3、12及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65±59.2)、(232±128.3)及(332.4±275.2)U/L,其中11例(28%)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5%)发生AP。对照组术后3、12及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57.2±142.9)、(362.4±312.7)及(498.4±331.4)U/L,其中19例(42.22%)发生高淀粉酶血症,5例(11%)发生AP。预防组术后3、12及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奥曲肽依普比善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奥曲肽 依普比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高淀粉酶血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应用效果
19
作者 刘克 梅莎莎 +2 位作者 郭壮 徐伟民 叶文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拟行ERC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 目的观察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拟行ERC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奥赛利定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和镇痛药物追加次数。记录患者入室即刻(T_(0))、镇痛后3 min(T_(1))、麻醉诱导后(T_(2))、开始检查即刻(T_(3))、到达十二指肠乳头时(T_(4))、苏醒时(T_(5))生命体征。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内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显示,奥赛利定组显著高于羟考酮组[(7.6±1.9)比(6.6±1.3),t=2.23,P=0.03]。奥赛利定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与羟考酮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T_(0)相比,T_(1)~T_(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T_(1)~T_(3)时羟考酮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T_(4)时两组MAP、HR出现升高(均P<0.05),羟考酮组明显高于奥赛利定组(均P<0.05)。奥赛利定组T_(1)时血氧饱和度(SpO_(2))与T_(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两组SpO_(2)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赛利定组患者苏醒时间与羟考酮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内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更高(均P<0.05)。奥赛利定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羟考酮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苏醒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赛利定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明显低于羟考酮组(均P<0.05)。结论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相比,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安全可行,不良事件少,满意率高,患者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赛利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