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维维 王维钊 +2 位作者 孙超 陈超伍 刘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和PEP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n=98)、轻-中度PEP组(n=79)和重度PEP组(n=12)。分析SII与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其对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相较于正常组,轻-中度PEP组和重度PEP组ERCP术后24和48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及SII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长,血清钙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重度PEP组SII水平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PE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P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I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ROC curve,SII水平在ERCP术后24和48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和0.94(P<0.05),其预测重度PE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90.51(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7%)和1686.97(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9%)。结论SII能够用于预测老年患者PEP的发生风险,且ERCP术后48 h的SII对重度PEP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 胰腺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7
2
作者 雷春 朱虹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15-317,共3页
随着ERCP及相关技术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其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症,且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是困难的。本... 随着ERCP及相关技术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其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症,且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是困难的。本文就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发生机理及预防做一综述,旨在提高ERCP诊治水平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胰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抑制剂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潘慧 张宇龙 +3 位作者 黄晓俊 金安琴 郝晋雍 魏丽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8-1146,共9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截至2011年9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截至2011年9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蛋白酶抑制剂预防ERCP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并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蛋白酶抑制剂干预性RCT包括42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加贝酯组:可降低PEP的发生率[OR=0.62,95%C(I0.44,0.86);P<0.05;NNT=37];可降低轻-中度PEP的发生率[OR=0.61,95%C(I0.43,0.87);P<0.05;NNT=40];未能降低重度PEP、高危患者PEP、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率。②乌司他丁组:未能降低PEP和轻-中度PEP、高危患者PEP、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腹痛的发生率,其研究未见重度胰腺炎发生。③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可降低PEP的发生率[P<0.05;OR=0.39,95%C(I0.21,0.70);NNT=22]和轻-中度PEP的发生率,未能降低高危患者PEP及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未见重度胰腺炎的发生及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④抑肽酶未能降低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论加贝酯及甲磺酸萘莫司他可降低轻-中度PEP的发生率,加贝酯、乌司他丁、甲磺酸萘莫司他均未能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高危患者PEP的发生率或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抑肽酶对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均无积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随机对照试验 蛋白酶抑制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给药时机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云燕 丁百静 +5 位作者 陈明锴 曹中保 李生 杨勇 刘充 程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测术前、术后3、24及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 A组ERCP术后PEP(4.00%)、B组(5.41%)均明显低于C组(26.31%)(P<0.05);A组(4.00%)、B组(13.51%)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C组(31.6%)(P<0.05)。A组和B组之间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后立即或术后30 min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均能够有效降低PEP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后胰腺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敏利 汪志明 +5 位作者 刘炯 郭美霞 王彬 吴晓尉 周俊明 张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25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吲哚美辛以及剂量和时间分为:常规治疗组(ERCP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均未给予吲哚美辛处理,n=49)、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1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52)、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2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48)、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1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0)、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2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5)。观察各组患者术后6 h、24 h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CRP)、WBC、淀粉酶、脂肪酶指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吲哚美辛各组ERCP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血清IL-1β、IL-6、TNF-α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6 h、24 h,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IL-1β、IL-6、TNF-α指标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明显升高(P<0.05)。吲哚美辛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吲哚美辛各组24 h 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00%、20.00%)、PEP发生率(6.00%、5.45%)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19.23%、3.85%)、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18.75%、2.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以及PEP的发生,且术前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预防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振宁 陶霖 《内科》 2008年第5期707-708,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预防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1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思他宁组62例、善宁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思他宁组患者于ERCP术前15min给予思他宁250μg加人5%葡萄糖250ml中缓...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预防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1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思他宁组62例、善宁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思他宁组患者于ERCP术前15min给予思他宁250μg加人5%葡萄糖250ml中缓慢静滴,ERCP术后继续用思他宁250g加人5%葡萄糖静滴维持12h。善宁组分别于术前30min、术后即刻及术后8h皮下注射善宁0.1mg。对照组患者仅给予5%葡萄糖500ml静滴。ERCP术前、术后4h及24h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思他宁组及善宁组术后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31±24)IU/L、(208±29)I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对照组(502±31)IU/L,P<0.05;术后24h分别为(207±14)IU/L和(243±25)IU/L、234±22IU/L,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4h、24h,思他宁组分别有16例(25.81%)、9例(14.51%)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有1例(1.61%)发生急性胰腺炎,无重症胰腺炎发生;善宁组分别有18例(28.57%)、9例(14.28%)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有1例(1.58%)发生急性胰腺炎,无重症胰腺炎发生;对照组分别有33例(52.38%)、19例(30.15%)发生高淀粉酶血症;6例(9.52%)发生急性胰腺炎,其中重症胰腺炎1例;思他宁组及善宁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预防ERCP术后淀粉酶升高及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翟启智 佘维斌 +1 位作者 王建宁 夏金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634-1635,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亚运 丁左缨 +2 位作者 卢晓平 田尧 张海银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2期65-71,共7页
目的 探讨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ERC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3例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行ERCP的患者为建模组,205例于2021年3月... 目的 探讨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ERC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3例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行ERCP的患者为建模组,205例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ERCP的患者为验证组,根据亚特兰大标准,建模组45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验证组23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比较建模组胰腺炎患者与无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乳头孔类型、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切除术史(OR=6.417,95%CI:1.900~21.675,P=0.000)、胆总管结石(OR=3.442, 95%CI:1.496~7.917, P=0.000)、结节型乳头孔(OR=2.447, 95%CI:1.072~5.585,P=0.018)、胰腺导丝通道(OR=3.673,95%CI:1.609~8.383,P=0.000)、括约肌切开术(OR=1.758,95%CI:1.140~2.711,P=0.004)、总胆红素升高(OR=1.415,95%CI:1.084~1.847,P=0.008)和白蛋白降低(OR=1.239,95%CI:1.016~1.510,P=0.010),是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Y=-1.023+1.859×(胃切除术史)+1.236×(胆总管结石)+0.895×(结节型乳头孔)+1.301×(胰腺导丝通道)+0.564×(括约肌切开术)+0.347×(总胆红素升高)+0.214×(白蛋白降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显示,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模型预测胰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和0.864。对模型中各个变量进行赋值后,分为低风险(0~5分)、中风险(5~10分)和高风险(≥10分),建模组与验证组中,高风险患者胰腺炎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高风险患者胰腺炎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风险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结节型乳头孔、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总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建立的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对胰腺炎的预测效能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预测模型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胰管引流在预防高危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中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武 杨玉龙 马跃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主动胰管引流在预防高危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胆道微创外科住院行ERCP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病史、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RCP术中情况,共有114... 目的 探讨主动胰管引流在预防高危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胆道微创外科住院行ERCP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病史、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RCP术中情况,共有114例PEP高危患者置入了胰管引流管,随机选取同期其他130例未做胰管引流的病例作为对照。胰管引流管长度根据术中造影胰管情况决定,两组术后均放置鼻胆管。结果 胰管引流管组在术后血淀粉酶水平、24h腹痛评分、腹痛完全缓解方面明显优于无胰管引流管组(P〈0.01),胰管引流组PEP发生率为4.4%(5/114),无胰管引流组为12.3%(16/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P高危人群ERCP术后常规放置胰管引流管是简单、有效、经济的预防PEP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危患者 胰腺炎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江虹 黄国进 +1 位作者 成翠娥 虞艳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择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择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24和48 h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前、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术后3、24和48 h的VAS、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疗效相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生长抑素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胆舒颗粒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高志雄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4期104-104,106,共2页
目的:探讨胰胆舒颗粒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行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胰胆舒颗粒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行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胰胆舒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胆舒颗粒联合生长抑素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舒颗粒 注射用生长抑素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王磊 李子烨 +2 位作者 吴帆 谭国钳 王百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8-17,共10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超高龄(≥9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肝胆外科行ERCP治疗的年龄≥65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90岁的患者为超高龄组,...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超高龄(≥9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肝胆外科行ERCP治疗的年龄≥65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90岁的患者为超高龄组,年龄≥65岁且<90岁的患者为非超高龄老年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囊结石、乳头周围憩室和胆总管插管等基线资料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共有428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超高龄组45例,非超高龄组383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后,得到超高龄组44例和非超高龄组44例。超高龄组和非超高龄组的伴随基础疾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36/44)和65.91%(29/44),P=0.189],但超高龄组脑卒中发生率[34.09%(15/44)和6.82%(3/44)]和ASA分级(Ⅲ级或Ⅳ级)[97.73%(43/44)和38.64%(17/44)]明显高于非超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ERCP手术成功率[90.91%(40/44)和93.18%(41/44)]、结石取净率[65.91%(29/44)和81.82%(36/44)]、并发症总发生率[43.18%(19/44)和27.27%(12/44)]和中位住院时间(15.00和14.5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RCP治疗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优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胆总管结石 超高龄老人 安全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胰胆管联合刷检在壶腹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陈皓伟 潘长宝 +3 位作者 陈炜炜 陈娟 邓登豪 徐庆成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胰胆管联合刷检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ERCP治疗的59例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胰胆管联合刷检(胰胆管联合刷检组,n=10...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胰胆管联合刷检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ERCP治疗的59例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胰胆管联合刷检(胰胆管联合刷检组,n=10)和单独胆管刷检(胆管刷检组,n=49)。比较两组患者壶腹部恶性肿瘤的病理阳性检出率、胆红素下降幅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胆管联合刷检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病理阳性检出率为70.0%(7/10),单独行胆管刷检的病理阳性检出率为22.4%(11/49),两组患者病理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胆红素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管刷检组发生3例术后并发症,胰胆管联合刷检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单独行胆管刷检相比,胰胆管联合刷检更有助于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部恶性梗阻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胰胆管联合刷检 胆管刷检 细胞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冬冬 梁占强 +2 位作者 沈曦温 朱丙帅 段希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40例接受ERCP的老年患者,138例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8.57%。129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取净率为93.47%。术后7例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插管困难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困难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患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张淼淼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观察组(n=40)实施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刻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完全清除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麻醉前、术后清醒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镜时、进镜后10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00%比25.00%;χ^(2)=6.275,P=0.012)。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17
作者 闫诺 马玉倩 李宏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0.35和0.50 mg/kg,静推15 s后,均给予丙泊酚1.00 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后(T_(0))、诱导成功时(T_(1))、内镜置入喉部时(T_(2))、括约肌置管或切开时(T_(3))和苏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后15 min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E1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降低,E3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较低,且E1组明显低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且E3组明显少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苏醒时间较短,且E2组较E1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苏醒后15 min疼痛VAS评分较低,且E3组较E2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E2组和E3组(P<0.05),E3组拟精神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呼吸循环更稳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3 位作者 曹学冬 宋鑫 陈晓东 张晞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ERCP插管,不做胰管切开,研究组在行常规ERCP插管的基础上,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成功插管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淀粉酶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切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的反流性胆管炎和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功插管时间缩短,成功插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血淀粉酶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个月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降低,术后3、6和12个月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对ERCP困难插管患者全身炎症影响较轻,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且未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 血淀粉酶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5
20
作者 肖茂林 缪林 李全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 目的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2例为诊断性ERCP,47例为治疗性ERCP,2例为重症,47例为轻症,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术中有与内镜操作无关的腹痛、女性、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胰管多次显影、胆总管直径不增加、插管困难、疑有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胆道扩约肌气囊扩张术、服用糖皮质激素史等。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药物预防、术后积极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轻PE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