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镜胆管造影及鼻胆管引流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被引量:14
1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3 位作者 彭林辉 霍枫 陆树桐 何邹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及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LC术后胆漏及早应用ERC检查,...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及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LC术后胆漏及早应用ERC检查,了解胆漏的部位、程度、类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鼻胆管引流配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或剖腹探查。结果 ERC检查显示胆管损伤ⅠA型7例,ⅡA型6例,ⅢD型3例。11例行鼻胆管引流7~20 d,2例单纯腹腔引流7、11 d,胆漏愈合;3例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痊愈出院。16例随访3个月~3年,中位时间1年3个月,无腹痛、发热、黄疸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ERC及鼻胆管引流是LC术后胆漏的简便、准确、微创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胆漏 胆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萌 蔡淦 +3 位作者 李甫 龚彪 张振超 邵家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22,共5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西药有限,且具有诸多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中医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方面有效,可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且有整体调节、无特殊禁忌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及处方的个体差异性,目前仍难以得到明确的循证证据,且相关基础研究较少,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目前仍难以明确阐述。本文归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内容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临床应用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和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武向鹏 李恩君 +5 位作者 李雄伟 王海红 崔薇 武向丽 祁卫华 侯森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NSAIDs在PEP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及影响因素,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接受ERCP治疗的8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用药组(431例)与术后用药组(435例),其中术前用药组分为术前单独用药亚组(210例)和术前联合用药亚组(221例),术后用药组分为术后单独用药亚组(247例)、术后联合用药亚组(188例)。术前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前30 min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前联合用药亚组同期加用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术后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术后即刻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后联合用药亚组同步给予双氯芬酸钠75 mg肌肉注射及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所有干预为单次给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个亚组受检者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单独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术前联合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4个亚组PEP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3.751,95%CI=2.293~6.136)、酗酒(OR=2.624,95%CI=1.520~4.529)、糖尿病(OR=2.687,95%CI=1.559~4.634)、插管时间>10 min(OR=4.229,95%CI=2.531~7.066)及使用双导丝技术(OR=3.542,95%CI=2.159~5.809)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是PEP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73,95%CI=0.347~0.947,P<0.05)。结论 BMI≥24 kg/m^(2)、酗酒、糖尿病和插管时间>10 min及使用双导丝技术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剂及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降低PE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栓剂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
4
作者 翁宸翔 李萱羽 +6 位作者 蒋译莎 王雪郦 赵翔 蔡沁奕 马玉虎 张红 刘亚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目的 构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轨迹模型,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ERCP的患者306例,男163例,女143例,年龄18~90岁,BMI<30 kg/m^(2),AS... 目的 构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轨迹模型,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ERCP的患者306例,男163例,女143例,年龄18~90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通过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BTM)识别并构建ERCP术中MAP波动轨迹,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人群比例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MAP波动轨迹,比较不同亚组的MAP波动轨迹在基线特征、围术期不良事件及POD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POD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GBTM分析,将306例行ERCP的患者分为三个不同MAP波动轨迹亚组:MAP呈低水平稳定组(L组,n=71)、MAP呈中等水平稳定组(M组,n=157)和MAP呈高水平波动组(H组,n=78)。L组2例(2.8%)、M组3例(1.9%)、H组8例(10.3%)发生POD。与H组比较,M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MAP方差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L组MAP方差明显降低,舒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减少,睫毛反应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M组比较,L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L组作为参照,H组POD发生风险更高,在调整年龄、BMI、ASA分级、Mallampati分级、高血压史构建的模型2中,H组POD发生风险较高,OR=10.08(95%CI 1.11~91.67)(P=0.040);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术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睫毛反应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使用镇静药物、发生呼吸抑制、发生低氧血症构建的模型3中,H组POD发生风险较高,OR=13.60(95%CI 1.02~181.20)(P=0.048);趋势性检验显示,三个轨迹与POD的发生呈显著的线性趋势,H组POD发生风险最高(P<0.05)。结论 ERCP术中MAP波动轨迹与POD显著相关,术中MAP波动较大的轨迹提示POD发生风险更高。基于MAP的波动轨迹模型有助于识别POD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谵妄 平均动脉压 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婴儿自发性胆管穿孔1例
6
作者 李博文 陶仲宾 +3 位作者 周永康 李宇宁 刘登瑞 张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4-786,共3页
自发性胆管穿孔(spontaneous bile duct perforation,SBDP)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机制不明确、诊断困难的罕见儿童胆道疾病,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绝大多数需要采用联合胆道引流的腹腔引流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 自发性胆管穿孔(spontaneous bile duct perforation,SBDP)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机制不明确、诊断困难的罕见儿童胆道疾病,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绝大多数需要采用联合胆道引流的腹腔引流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报道1例ERCP治疗儿童自发性胆管穿孔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胆管穿孔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蕾 刘振 +1 位作者 于剑锋 刘心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23年1月~2024年2月治疗性ERCP共432例,按照剔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9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23年1月~2024年2月治疗性ERCP共432例,按照剔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93例,根据ERCP术中有无发现胆总管结石,分为自然排石组和胆总管结石确诊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6个变量,分析自然排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93例,女性占42.7%(168/393),平均年龄63.9岁。76例(19.3%)ERCP术中未发现阳性结石,剔除2例胆总管结石假阳性后分为自然排石组(n=74)和胆总管结石确诊组(n=317)。单因素分析显示7个变量(年龄、呕吐症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淀粉酶升高、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直径≤5 mm、单发结石)与自然排石潜在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个变量与自然排石显著相关:术前呕吐症状(OR=3.432,95%CI:1.271~9.272,P=0.015)和胆总管结石直径≤5 mm(OR=4.835,95%CI:2.720~8.595,P=0.000)。结论小结石(≤5 mm)、有呕吐症状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可能出现自然排石,对于有此类特征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情况,必要时在ERCP术前复查内镜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评估有无排石,避免非必要治疗性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自然排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家速 刘枫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4-1418,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 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与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胰腺炎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发病机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使用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复杂结石的分析
9
作者 刘姣 朱巧 范建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使用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复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疗效获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镜中...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使用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复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疗效获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胆总管复杂结石症患者。分为成像辅助组(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辅助ERCP术,n=24)和对照组(常规ERCP术,n=26)。比较2组手术指标、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标准、焦虑自评量表等临床疗效获益和医疗成本上的差异。结果成像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第一次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成像辅助组切口出血、胆管炎和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中度疼痛的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辅助下ERCP术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符合快速康复和精准微创治疗的理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胆直视成像系统 激光碎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介入放射学·腹部分册》出版: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结石效果分析
10
作者 任海兵 江新平 +3 位作者 金锦莲 孙书林 周海燕 冯进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系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介入放射学 饮食习惯 胆结石 传统腹腔镜手术 胆石症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1
作者 姚建红 宁义军 +2 位作者 景喜英 王辉 柴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配合度、心率、血压、焦虑、抑郁、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配合度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策略能够提高ERCP病人的配合度,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认知教育 积极情绪引导 配合度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赛娟 黄文思 +1 位作者 田毅 朱坚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28-130,144,共4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择期行ERCP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例。麻...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择期行ERCP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S组)或芬太尼1.0μg/kg(F组),及丙泊酚1.5mg/kg,并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4~6mg.kg-1.h-1维持麻醉,检查结束前3min停药。观察置入内镜是否顺利、有无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及其他抵抗动作,记录麻醉前、麻醉后2min、10min及检查结束时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注药后意识消失和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清醒后询问对检查治疗过程有无记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安静、平稳状态下顺利完成操作,无恶心呕吐和呛咳,对检查治疗过程均无记忆,满意度达100%。麻醉后各时点两组患者HR均明显减慢(P<0.05),麻醉后2min两组患者BP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SPO2均在94%以上,各时点HR、BP、SP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熊江琴 陈世彪 +2 位作者 刘添银 朱云生 高素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用于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5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ERCP术患者,排除手术时间短于5min和长于60min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A...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用于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5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ERCP术患者,排除手术时间短于5min和长于60min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布托啡诺(C组)、氟比洛芬酯(D组)和生理盐水(E组)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术中体动、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均较高;A、B、C、D组患者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剂量均少于E组(P<0.05);A组和B组丙泊酚诱导后即刻及手术开始后2minRR减慢明显(P<0.05);E组术中体动多于A、B、C、D组(P<0.05);D组有呃逆现象,明显多于A、B、C、E组(P<0.05)。结论五组患者术后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均较高,上述五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ERCP术静脉全身麻醉。复合使用镇痛药后,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剂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减少。其中布托啡诺麻醉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痛药 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磊 李倩 +1 位作者 葛亚丽 夏德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78,共2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0~8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丙泊酚1~1.5mg/kg(D组)或丙泊酚1.5~2mg/...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0~8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丙泊酚1~1.5mg/kg(D组)或丙泊酚1.5~2mg/kg(P组)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3~5mg·kg-1·h-1(D组)或4~8mg·kg-1·h-1(P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时(T2)、术中(T3)、退镜时(T4)、苏醒时(T5)的HR、MAP、RR、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1时P组MAP明显低于D组,RR明显慢于D组(P<0.05)。D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ERCP术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镇静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老年患者 内镜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通气麻醉在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德印 王敬 宿世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麻醉在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实施ERCP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喉罩通气麻醉(LMA组,n=30)和传统面罩吸氧通气麻醉(M组,n=30...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麻醉在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实施ERCP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喉罩通气麻醉(LMA组,n=30)和传统面罩吸氧通气麻醉(M组,n=30),2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丙泊酚1.5 mg·kg^(-1),LMA组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即置入喉罩行辅助呼吸,M组用面罩辅助呼吸。2组均根据检查时间和患者体动情况追加丙泊酚。记录手术开始前(T0),检查镜通过咽喉后(T1),手术开始10 min(T2),术毕(T3)4个时点患者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术中患者呛咳、体动和缺氧情况、术者满意度等。结果 LMA组在T1、T2时点MAP显著低于M组[T1:(98.7±13.6)mm Hg vs.(120.0±9.6)mm Hg,t=-6.928,P=0.000;T2:(99.6±13.3)mm Hg vs.(117.4±12.3)mm Hg,t=-7.649,P=0.000]。LMA组在T1、T2时点HR显著低于M组[T1:(81.6±14.0)次·min^(-1)vs.(92.5±15.0)次·min^(-1),t=-2.887,P=0.005;T2:(80.7±10.8)次·min^(-1)vs.(92.1±16.3)次·min^(-1),t=-3.177,P=0.002];LMA组Sp O2在T1、T2、T3时点显著高于M组[T1:(99.6±0.6)%vs.(94.7±7.2)%,t=3.715,P=0.000;T2:(99.6±0.6)%vs.(93.5±6.2)%,t=5.365,P=0.000;T3:(99.0±2.3)%vs.(95.1±4.7)%,t=4.070,P=0.000]。LMA组ERCP操作时间明显短于M组时间[(47.7±10.4)min vs.(55.8±14.6)min,t=-2.461,P=0.017],但苏醒时间较M组明显延长[(7.5±4.9)min vs.(4.6±3.2)min,t=2.682,P=0.010]。LMA组患者术中呛咳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更低(呛咳:0例vs.7例,P=0.005;低氧血症:0例vs.5例,P=0.024),术者满意度更高[(1.0±0.1)分vs.(0.8±0.3)分,t=3.459,P=0.001]。结论喉罩通气麻醉用于高龄病人的ERCP可取得满意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麻醉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房龙 樊艳华 +2 位作者 杜时雨 高春 廖军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ERCP前检测血清CEA、CA199,ERCP术中进行胆汁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组织活检等检查,分析上述方法对定性诊断胆管梗阻的价值。结果 155例患者包括56例良性胆管梗阻和99例恶性胆管梗阻。2组病例血清CEA、CA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70~3.11)ng/mL vs 3.26(1.95~7.00)ng/mL,P=0.002;46.91(13.24~115.90)U/mL vs 258.20(74.80~1000.00)U/mL,P〈0.000]。采用ROC曲线方法,选取CEA=3 ng/mL、CA199=150 U/mL为界限,结合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于CEA而言,CA199的定性诊断预测意义更大。胆汁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组织活检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敏感度(23.0%、72.0%、69.1%)、特异度(均为100%),胆管刷检细胞学对诊断的意义更大。结合上述技术,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血清CEA≥3 ng/mL、血清CA199≥150 U/mL的病例中,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敏感度(89.4%、83.0%)、特异度(均为100%);对血清CEA≥3 ng/mL的胆管梗阻病例进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意义更大。结论 ERCP下进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结合血清CEA、CA199浓度对于胆管梗阻定性诊断具有价值。血清CEA≥3 ng/mL可能用于高危人群的术前筛选,对于基线血清CEA≥3 ng/mL的胆管梗阻患者建议考虑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血清CEA、CA199 胆管梗阻 定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侯明 郭蕾 +1 位作者 毕严斌 王月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患者566例,男292例,女274例,年龄40~70岁,体重40~8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患者566例,男292例,女274例,年龄40~70岁,体重40~8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D组),每组283例。F组先给予芬太尼100μg,D组给予地佐辛5mg,3min后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mg/kg,术中调整丙泊酚用量在3~5mg·kg^-1·h^-1,维持BIS值在50~55。记录患者丙泊酚总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呃逆、呛咳、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统计术后48h内患者出院情况。结果D组苏醒时间(5.1±1.1)min明显短于F组(5.6±2.5)min(P〈0.05);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和0%)明显低于F组(9%和1%)(P〈0.05);术后48h内D组出院率(30%)明显高于F组(18%)(P〈0.05)。结论丙泊酚2mg/kg联合地佐辛5mg/kg应用于ERCP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丙泊酚 地佐辛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刀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庞勇 张炳印 +1 位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701例切开后插管成功胆管显影,成功率为98.5%。并发症共55例(7.7%)。结论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ERCP诊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针状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文涛 王群伟 +2 位作者 李清龙 吕芳 李永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1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5 FU组 ) 80例和B组 (对照组 ) 80例。A组所用造影剂含有 5 FU(76 %泛影葡胺 2 0ml+0 .2 5 %...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1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5 FU组 ) 80例和B组 (对照组 ) 80例。A组所用造影剂含有 5 FU(76 %泛影葡胺 2 0ml+0 .2 5 % 5 FU生理盐水 30ml) ,B组所用造影剂不含 5 FU(76 %泛影葡胺 2 0ml+生理盐水 30ml) ,术前、术后 6h及 2 4h检测血清淀粉酶。结果 :A组有 9例 (1 1 .2 5 % )和B组有 4 5例 (5 6 .2 5 % )发生高淀粉酶血症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A组有 2例 (2 .5 0 % )和B组有 8例 (1 0 .0 0 % )发生急性胰腺炎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淀粉酶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朝晖 蒋丽蓉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9-361,共3页
随着儿科内镜技术的发展,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开始得到重视,它具有提供详细胰胆管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优点,是胰胆管疾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而治疗性ERCP如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支架植入及鼻胆管引流术也逐渐... 随着儿科内镜技术的发展,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开始得到重视,它具有提供详细胰胆管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优点,是胰胆管疾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而治疗性ERCP如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支架植入及鼻胆管引流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重复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