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尼龙绳荷包缝合法闭合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术后创面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珊珊 季梦遥 +1 位作者 彭帅 沈磊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 探讨双尼龙荷包缝合法闭合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MT)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胃固有肌层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法不同,分为:单尼龙绳荷包缝... 目的 探讨双尼龙荷包缝合法闭合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MT)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胃固有肌层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法不同,分为:单尼龙绳荷包缝合组(48例)和双尼龙绳荷包缝合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和长期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病灶均在内镜下完全切除。双尼龙绳荷包缝合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单尼龙绳荷包缝合组(P=0.040)。单尼龙绳荷包缝合组中1例术后穿孔,4例发热,6例腹痛;双尼龙绳荷包缝合组无术后穿孔,5例发热,6例腹痛,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无转外科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单尼龙绳荷包缝合组7例可见钛夹和/或尼龙绳残留,明显少于双尼龙绳荷包缝合组的18例残留钛夹和/或尼龙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与单尼龙绳荷包缝合相比,对于直径较大的病灶(≥3 cm),双尼龙绳荷包缝合能有效地缝合EFR治疗胃SMT术后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全层切除(EFR) 荷包缝合 后创面 黏膜肿瘤(S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EMR-P) 内镜黏膜切除(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石秀菊 路英菊 刘国荣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4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科开展STER技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34例,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科开展STER技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34例,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实施STER手术,肿瘤一次性切除率100%,相关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及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STER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术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2 位作者 陈丽芬 黄理 程读创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SMT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SMT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分析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下的上消化道良性SMT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图像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US、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单独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在上消化道良性SMT和GIS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2例上消化道SMT经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结果证实,肿瘤位于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占比分别为7.32%、10.98%、10.98%、4.88%、29.27%、26.83%、6.10%和3.66%。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SMT 51例,占比62.20%;GIST 31例,占比37.80%。其中,良性SMT主要位于食管和胃部,并以平滑肌瘤最为多见;GIST主要位于胃部,并以胃底和胃体多见。良性SMT组回声均匀、表面黏膜光滑和边缘规则占比明显高于GIS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多普勒丰富血流信号和起源于固有肌层占比明显高于良性S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声性质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SMT组同质性强化占比明显高于GI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弥漫性增强和不规则血管占比明显高于良性S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鉴别诊断GIST和良性SM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4.52%、74.51%和70.73%,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分别为90.32%、88.24%和89.02%,两者联合检查分别为100.00%、90.20%和93.90%。结论EUS与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对上消化道良性SMT和GIST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EUS)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CE-EUS) 上消化道黏膜肿瘤(SMT) 六氟化硫微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技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的对照研究
5
作者 张永和 曹金滩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技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试验1组应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技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试验1组应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试验2组应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三组的肿瘤包膜完整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胸部疼痛情况、炎症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复发情况、治疗花费。结果:试验2组的肿瘤包膜完整切除成功率为93.33%(14/15),对照组为86.67%(13/15),试验1组为73.33%(11/15)。三组的包膜完整切除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8,P>0.05)。试验1组的手术时间较试验2组、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2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短于试验1组、对照组(P<0.05)。试验2组术后胸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试验1组、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治疗花费低于试验2组、对照组(P<0.05)。三组术后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试验2组较试验1组、对照组的CRP、PCT、WBC更低(P<0.05)。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使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包膜完整切除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其中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更轻,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肿瘤 内镜下圈套器切除 内镜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套器冷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6
作者 刘斌 祁琴琴 +4 位作者 陈杏林 魏可 蔡媛媛 王哲民 陈柳勇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结局。主要结局为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及术后阑尾炎,次要结局为: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短,治疗费用较EMR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适用病灶直径较EMR组小,病灶性质为管状腺瘤占比明显多于EMR组;两组患者进镜时间、肠道准备评分、住院时间、病灶形态和病灶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穿孔和术后阑尾炎事件,CSP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但术后可以自愈,无需内镜干预。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CSP组整块切除率为100.0%,明显高于EMR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局部复发率为2.4%(1/41),EMR组未见局部复发(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和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与EMR比较,CSP更多地应用于直径较小的管状腺瘤,具有经济和省时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复发的风险。EMR适用范围更广,但价格和手术时间存在劣势,个别病例需分块切除。临床需根据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冷切除(CSP) 内镜黏膜切除(EMR) 阑尾口 结肠腺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惠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龙门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3例,...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龙门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3例,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的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面性、及时性、连续性、适宜性四个维度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且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 多维度协同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栓药物对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及止血夹预防出血的意义研究
8
作者 刘明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栓药物对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以及止血夹在预防出血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结直肠息肉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与未服用抗血栓药物... 目的探讨抗血栓药物对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以及止血夹在预防出血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结直肠息肉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与未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及术后出血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与服用抗凝药物患者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及术后出血时间,使用不同止血夹患者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及止血夹使用数量、止血夹费用。结果110例患者中11例服用抗血栓药物,99例未服用抗血栓药物。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63.64%高于未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3.03%,术后出血时间(5.65±1.16)d早于未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12.73±2.84)d(P<0.05)。11例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8例以及服用抗凝药物3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与服用抗凝药物患者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出血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10例患者中,83例患者使用国产止血夹止血,27例患者使用进口止血夹止血。使用不同止血夹患者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国产止血夹患者的止血夹使用数量(4.17±1.15)个多于使用进口止血夹患者的(2.76±1.32)个,止血夹费用(1427.46±319.84)元低于使用进口止血夹患者的(3026.73±679.75)元(P<0.05)。结论术前服用抗血栓药物会较大程度增加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需严格控制抗血栓药物的使用,国产及进口止血夹均能起到预防出血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经济状况选择合适止血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结直肠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 后迟发性出血 止血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雪丽 黄永辉 +2 位作者 李渊 张静 姚炜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2期90-94,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应用STER治疗的来源于固有肌层的27处SM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应用STER治疗的来源于固有肌层的27处SM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共26例27处SMT,仅有1例食管并发2处SMT。年龄31~70岁,平均(49.9±9.8)岁。食管13处,贲门处病变13处,胃底体交界1处,瘤体直径大小为1.0~6.0 cm,平均(2.0±1.1)cm,STER成功切除所有SMT,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2.6%,切除时间11~163 min,平均(51.0±35.7)min,钛夹缝合时间1~11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21处(77.8%),间质瘤6处(22.2%,食管1处,胃5处),且均为极低危险度(直径1.0~1.8 cm,核分裂像<5个/50 HPF)。术后发生纵隔气肿1例,肺炎3例,均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4~60个月,无复发或残余病变。随访期间为患者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在治疗前8例可能有焦虑(30.8%),5例肯定有焦虑(19.2%),1例在患病前患有焦虑,发现病变后焦虑症状加重,有明显焦虑。在内镜成功切除肿瘤后,患者焦虑明显好转。结论 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一些上消化道SMT,既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也治疗了患者因该疾病引发的焦虑,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肿瘤 内镜治疗 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兆军 姜宗丹 +7 位作者 汪志兵 高波 高敏 翟晓静 戴雪松 吴慧寅 张振玉 张予蜀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镜中心采用STER治疗的50例食管贲门周围S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镜中心采用STER治疗的50例食管贲门周围S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STER。食管病变33例,贲门周围、胃底病变17例,1例病变为2个瘤体,其他均为单个瘤体。成功切除所有SMT,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6.0%,手术时间32~115 min,平均(54.0±24.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需金属夹4~8枚,平均(5.6±2.1)枚。术后瘤体直径0.8~3.3 cm,平均(1.6±0.4)cm。术后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平滑肌瘤40例(80.0%),间质瘤7例(14.0%),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4.0%),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2.0%),切缘均为阴性。4例术中发生穿孔,3例术中发生皮下气肿,3例术后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住院时间6~15 d,平均(7.8±3.7)d。结论STER对食管贲门周围SMT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黏膜肿瘤 食管 贲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26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阮荣蔚 王实 +4 位作者 陶亚利 毛建山 俞江平 刘永军 朱舒文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895-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TER治疗的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TER治疗的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行STER治疗,1次性完整切除25例,成功率为96.2%(25/26)。切除瘤体直径1.0~2.6cm,平均(1.7±0.5)cm,STER治疗时间33~157分钟,平均(63±23)分钟。术后并发纵隔和皮下气肿11例(42.3%),气胸2例(7.7%),气腹1例(3.8%),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迟发性出血、食管瘘、纵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STER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21例,间质瘤3例,颗粒细胞瘤1例。术后所有患者定期参加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STER技术治疗直径〈3.0cm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安全可靠,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窥镜检查 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黏膜下隧道行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路英菊 石秀菊 +1 位作者 陈德花 祝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31-32,共2页
对1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内镜切除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中默契的护理配合,同时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16例患者均成功切除病变,术后出现气胸1例,经闭式胸腔引... 对1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内镜切除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中默契的护理配合,同时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16例患者均成功切除病变,术后出现气胸1例,经闭式胸腔引流5d后好转;气腹1例,经腹腔穿刺放气及8~9d的禁食和胃肠减压后好转;纵隔和皮下气肿6例,经保守治疗后吸收;术后发热1例,经抗生素治疗和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16例患者经严密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无一例出现迟发性出血、胸腔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内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治彬 孔宏芳 王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经普通内镜、超声内镜(EUS)、CT诊断为上消化道SMT并接受STER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起源...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经普通内镜、超声内镜(EUS)、CT诊断为上消化道SMT并接受STER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起源、大小、病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2例上消化道SMT,24例来源于固有肌层,8例来源于黏膜下层,单瘤体31例,双瘤体1例,均由STER完整切除,切除成功率100.0%。肿瘤直径0.60~2.50 cm,平均1.24 cm。手术时间(黏膜切开至手术切口缝合完毕)20.00~120.00 min,平均41.60 min。术中使用钛夹4~20枚,平均5.9枚。术后病理:平滑肌瘤26例次,胃肠道间质瘤5例次,神经鞘瘤1例次,脂肪瘤1例次。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骨后疼痛21例,无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和继发性胸腹腔感染发生。结论 STE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MT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肿瘤 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对比观察
14
作者 陆友祝 凌亭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分别接受EMR-L、ESD手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切除情况、手术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MR-L组33例患者中,29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4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16.3±4.74)min,使用金属夹(4.60±1.27)个;ESD组65例患者中,46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19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26.50±10.79)min,使用金属夹(6.00±1.80)个;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EMR-L、ESD均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但EMR-L具有病灶组织完整切除率高、手术时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 内镜下胃黏膜剥离 黏膜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瓞绵 刘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7期41-42,共2页
总结50例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护理配合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要点。经精心护理,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日5.5天。认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术后加... 总结50例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护理配合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要点。经精心护理,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日5.5天。认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术后加强监测及健康指导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护理重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黏膜隧道内镜切除 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的Meta分析
16
作者 王绪 高越 +1 位作者 田雨顺 胡志朝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收集关于EMR-CI和ESD治疗RNEN疗效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临床对照研究。EMR-CI组199例,ESD组443例。有效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EMR-CI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0~1.02,P=0.060);EMR-CI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09~1.17,P=0.090);EMR-CI组病变直径较ES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86,95%CI:-1.33~-0.40,P=0.000);EMR-CI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48,95%CI:-16.42~-8.54,P=0.000);EMR-CI组水平切缘阳性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4,95%CI:0.64~4.75,P=0.280);EMR-CI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09~5.32,P=0.030)。因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发生率极低,无法进行Meta分析。安全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CI治疗RNEN,可以在明显节约手术时间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达到与ESD相似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和水平切缘阳性率,但需注意该术式与ESD在垂直切缘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EMR-CI)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0 mm)疗效的Meta分析
17
作者 王绪 付永纯 张锦纯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43-5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3日,收集观察EMR-L与ESD治疗r NEN疗效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采用STATA 18.0软件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共报道患者1234例。其中,EMR-L组488例,ESD组518例,其他术式2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54~2.86,P=0.610);两组患者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7,95%CI:-0.77~0.23,P=0.290);EMR-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WMD=-12.71,95%CI:-17.51~-7.92,P=0.000);两组患者水平和垂直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率和肠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相比,EMR-L治疗直径≤10 mm的r NEN手术时间更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疗效相当,且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更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黏膜切除(EMR-L)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平滑肌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勇 仝巧云 李中艳 《巴楚医学》 2021年第2期13-14,共2页
食管平滑肌瘤为食管粘膜下肿瘤之一,多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并逐渐向管腔内外生长,肿瘤虽为良性但逐渐增长会引起患者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等不适,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1]。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食管平滑肌瘤为食管粘膜下肿瘤之一,多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并逐渐向管腔内外生长,肿瘤虽为良性但逐渐增长会引起患者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等不适,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1]。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也存在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肿瘤不能成功切除等风险。近年出现的一项微创内镜技术,即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且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感染的风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粘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治疗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凯鹏 李德亮 +5 位作者 贺德志 刘丹 赵丽霞 郑庆芬 王盟 刘冰熔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9期13-19,共7页
目的探索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TER)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MP)的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STER治疗的,起源于MP的41例食管上段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距门齿22.0(20.0,23.0)cm,病变直... 目的探索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TER)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MP)的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STER治疗的,起源于MP的41例食管上段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距门齿22.0(20.0,23.0)cm,病变直径1.5(1.2,3.0)cm,长隧道STER(隧道长度≥3.0 cm)切除15例(36.6%),短隧道STER(隧道长度<3.0 cm)切除26例(63.4%),平均手术时间60.0(34.0,93.0)min。肿瘤整块切除率80.5%(33/41)。术中3例(7.3%)出现并发症。其中,隧道黏膜损伤2例(4.9%),大出血1例(2.4%)。术后皮下气肿4例(9.8%),高热3例(7.3%),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住院时间6.0(4.5,7.0)d。肿瘤长径≥3.0 cm组与肿瘤长径<3.0 cm组比较,手术时间长(P=0.000),术后并发症多(P=0.014),整块切除率低(P=0.036)。短隧道组与长隧道组的肿瘤大小、肿瘤形状、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39例,神经鞘瘤2例。术后随访(34.2±18.7)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无食管狭窄发生。结论STER治疗起源于MP的食管上段SMT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长径<3.0 cm的食管SMT。短隧道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初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 固有肌层 食管 黏膜肿瘤 隧道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2
20
作者 杨莉 李胜昔 +2 位作者 徐美东 王燕庆 马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8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全层切除术(EFR),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或)切除及创面处理5步,评价操作成功率...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8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全层切除术(EFR),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或)切除及创面处理5步,评价操作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40例起源于黏膜下层胃黏膜下肿瘤行ESD术,均完整剥离病变,病灶直径为1.2~3.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25.0±3.5)min(15~60)。病理诊断为间质瘤86例、平滑肌瘤45例、脂肪瘤4例和神经鞘瘤5例。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2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及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行EFR术成功切除包括浆膜在内的所有病变,平均手术时间为(75.0±10.5)min(45~140),切除肿瘤直径1.8~4.0 cm,病理诊断为间质瘤16例、异位胰腺4例、平滑肌瘤7例和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胃肠道出血,1例术后2周因夹闭创面钛夹脱落出现腹膜炎体征,行内镜下修补夹闭创面,3 d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均未行外科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5.0±2.0)d(3~10)。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无复发。结论 ESD及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全层切除 黏膜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