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癌性食管狭窄12例护理体会
1
作者 郭公慧 王秀彩 王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17,共1页
2001年1月~2003年5月,我院采用内镜直视下扩张支架置人术治疗癌性食管狭窄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镜下扩张支架置人术 治疗 癌性食管狭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并支架置入术32例报告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红云 张德龙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3-754,758,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狭窄扩张、支架术对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在X线引导下,选择32例具有不同程度食管狭窄的患者,给予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禁食2h,禁冷饮4周。结果所有病例一次成功。透视下支架病变段张开15~18mm,均能进半流或普... 目的观察食管狭窄扩张、支架术对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在X线引导下,选择32例具有不同程度食管狭窄的患者,给予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禁食2h,禁冷饮4周。结果所有病例一次成功。透视下支架病变段张开15~18mm,均能进半流或普食,胸骨后异物感持续6~10d。随访3~6个月,有2例出现食物纤维阻塞支架,经胃镜取出。1例肿瘤恶性生长,再狭窄,再次置入支架治疗。结论食管狭窄扩张、支架术是一种可行的解除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食管狭窄 食管扩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行气囊扩张并置入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术的观察与护理
3
作者 徐丽萍 冯艳苓 李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5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支架治疗 气囊扩张 食管良恶性狭窄 护理 内镜 消化道功能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江东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6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经内镜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经内镜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 目的:观察经内镜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经内镜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其全程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护理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食管狭窄扩张 支架 围手 全程护理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在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5
作者 柳慧 韩建京 王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食管支架 麻醉效果观察 丙泊酚 内镜下 经电子胃镜 镍钛合金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王凯悦 杨义超 +3 位作者 张东暄 韩磊 陈玉杰 熊英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53-61,共9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探条或球囊扩张术(EBD)、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和ERI联合食管支架置入术(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评估ERI联合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48例食管良性... 目的比较内镜下探条或球囊扩张术(EBD)、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和ERI联合食管支架置入术(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评估ERI联合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4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BD组(n=24)、ERI组(n=17)和ERI+ESP组(n=7)。比较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再狭窄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I+ESP组既往内镜治疗次数多于EBD组和E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D组技术成功23例,临床缓解23例,ERI组技术成功16例,临床缓解15例,ERI+ESP组技术成功7例,临床缓解7例,3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EBD组、ERI组和ERI+ESP组分别有15、9和1例出现食管再狭窄,3组患者食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EBD组、ERI组和ERI+ESP组分别有20、13和1例出现食管再狭窄,ERI+ESP组再狭窄率低于EBD组和E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BD组和ERI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D组术后首次再狭窄时间为74.00(48.75,159.00)d,ERI组为84.00(54.50,195.00)d,ERI+ESP组为250.00(206.00,289.00)d,ERI+ESP组再狭窄时间长于EBD组和E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BD组和ERI组再狭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D组、ERI组和ERI+ESP组分别有5、5和3例出现并发症,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I联合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在技术成功率和短期临床缓解率方面,与EBD和ERI相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再狭窄率明显低于EBD和ERI,再狭窄时间明显长于EBD和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良性狭窄 内镜下探条或球囊扩张(EBD)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ERI) 食管支架(E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韦涛 马跃中 +2 位作者 崔婷婷 刘燕 刘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置管组与扩张组,各45例。给予置管组鼓膜置...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置管组与扩张组,各45例。给予置管组鼓膜置管术治疗,给予扩张组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咽鼓管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评分]、捏鼻鼓气难度[捏鼻鼓气法(Valsalva)评分],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统计术前、术后6个月纯音听阈均值(PTA)。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ETDQ-7、Valsalva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扩张组ETDQ-7、Valsalva评分均低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置管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扩张组PTA低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鼓膜置管术相比,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降低捏鼻鼓气难度及P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 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食道狭窄支架术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伟艳 冯艳苓 +3 位作者 李薇 王艳 徐丽萍 曹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食道狭窄 护理报告 支架 内镜 长生存期 气囊扩张 恶性狭窄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15例体会
9
作者 何敬凯 向昭华 +1 位作者 林松 赵玉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3-3,共1页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球囊扩张 支架 治疗 食管癌 根治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技术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永刚 谢明 +5 位作者 赵秋 邹传鑫 戴绍军 马鹏 王朝霞 张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治疗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狭窄部扩张术联合多支架内支撑术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首次治疗,临床症状有效缓解。1例Mirizz...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治疗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狭窄部扩张术联合多支架内支撑术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首次治疗,临床症状有效缓解。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经鼻-胆管引流后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者)仅行EST;20例接受狭窄部扩张+多支架内支撑术治疗,其中18例治愈,2例仍处于治疗观察期;总的治愈率87%,并发症发生率10.6%。结论经内镜治疗胆管良性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反复治疗的优点,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胆管狭窄 内镜治疗 狭窄部扩张 支架内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血透患者锁骨下静脉狭窄
11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2 位作者 黄党生 沈东 罗北捷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5期55-56,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国外已有很多深静脉置管致锁骨下静脉狭窄的报道,国内近年也陆续有报道.以往对锁骨下静脉狭窄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因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特殊和有... 近年来随着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国外已有很多深静脉置管致锁骨下静脉狭窄的报道,国内近年也陆续有报道.以往对锁骨下静脉狭窄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因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特殊和有血栓脱落的危险,给外科手术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我院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锁骨下静脉狭窄的一例病例资料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球囊扩张 支架治疗 周径 上肢肿胀 静脉狭窄 静脉 造影剂 X光乳剂 上腔静脉 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梦宇 王兵 +1 位作者 吴斐 许恒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21例,均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Fogarty导管取栓、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围术期一般情况。通过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21例,均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Fogarty导管取栓、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围术期一般情况。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采用CT灌注成像检测)评价术后效果。术后3、6、12、24个月,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颈内动脉通畅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残障程度。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围手术期无新发脑梗死或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升高,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缩短(t分别为13.86、3.96、11.98,P均<O.05)。16例(76.19%)获得影像学随访的患者中,13例(81.25%)管腔通畅,1例出现靶血管支架内闭塞,2例出现靶血管狭窄。术后3个月mRS评分2分者3例,1分者5例,0分者13例,提示总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有效手段,短期随访结果满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 腔内技 FOGARTY导管取栓 闭塞段球囊扩张 支架 颈内动脉长段闭塞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研究(附3例报告)
13
作者 王海霞 陶伟 司岑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6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分别行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PRD)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反复内镜治疗后,3例患者均获得良...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分别行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PRD)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反复内镜治疗后,3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并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狭窄缓解时间越长,吞咽困难改善也越明显。3种治疗方式中,支架植入术对吞咽困难的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EPRD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内镜 扩张治疗 支架植入 内镜下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东升 李清贤 +4 位作者 赵家琦 张金国 甘立军 郑凤兰 王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总结 4a连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 6h内或发病 6~ 12h仍有胸痛的STEMI 12 7例 ,Judkin法选择性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照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经皮行冠... 目的 总结 4a连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 6h内或发病 6~ 12h仍有胸痛的STEMI 12 7例 ,Judkin法选择性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照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经皮行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PTCA)、支架置入 ,PTCA导丝无法通过闭塞部位时 ,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结果 4例极高危及 5例血栓自溶无残余狭窄患者仅作冠状动脉造影 ,其余 118例分别行PTCA、支架直接置入术、PTCA加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溶栓。以TIMI血流Ⅱ~Ⅲ级为成功标准 ,再通 112例 (112 / 118) ,成功率 96 5 5 %。结论 STEMI直接PCI,成功率 96 5 5 % ,有效降低STEMI死亡率 ,减少住院天数 ,是治疗STEMI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 STEMI 右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内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内溶栓 疗效及安全性 梗死相关动脉 PTCA TIMI血流 支架 多体位投照 直接PCI 闭塞部位 残余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