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包正英 韩树堂 +1 位作者 史伟 姜素峰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851-1852,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术及护理。方法共6例病人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经过ERCP及超声内镜排除肿瘤腔内生长及转移,行内镜下乳头切除术,并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切除,未见并发症,随访3~2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术及护理。方法共6例病人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经过ERCP及超声内镜排除肿瘤腔内生长及转移,行内镜下乳头切除术,并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切除,未见并发症,随访3~24个月仅1例复发。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要求术者有较高的内镜操作水平,良好的术中医护配合及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内镜下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进食方案对行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苏静 张治萍 居娴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术后进食方案对行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进食方案的不同将术后早期进食者纳入观察组(7... 目的 比较不同术后进食方案对行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进食方案的不同将术后早期进食者纳入观察组(73例),将术后传统进食者纳入对照组(47例)。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3 d和5 d的ALB水平均较术前1 d下降(P均<0.05),但观察组在术后3 d和5 d的血清ALB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3 d和5 d的VAS评分均较术后1 d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在术后3 d和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行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术后早期进食不仅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还有助于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早期后进食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无痛内镜下切除术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海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痛内镜下切除术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5例患者均进行无痛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及综合护理。然后,...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痛内镜下切除术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5例患者均进行无痛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及综合护理。然后,观察这4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这45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护理后,这45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6%。结论:对接受无痛内镜下切除术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息肉 无痛内镜下切除术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在改善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欢欢 雷路阳 魏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腹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7例接受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腹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7例接受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耳穴压豆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腹胀缓解程、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 h、术后2 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完全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患者行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干预,可有效改善降低患者腹胀程度,促进肠鸣音消失和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法 穴位按摩 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韦容清 严冬 +1 位作者 梁明 周传坚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29-30,共2页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结肠息肉有癌变的风险,故此病患者的病情在得到确诊后需及时接受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本文主要就用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内镜下切除术 结肠息肉 山田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余福兵 熊鸿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指导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内镜超声检查,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完整切除病变,创面采用皮圈结扎...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指导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内镜超声检查,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完整切除病变,创面采用皮圈结扎结合钛夹闭合术缝合。结果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 3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3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4~12 mm(平均9.6 mm)。32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3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尼龙圈结合钛夹闭合术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内镜超声指导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直径的胃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创面完全闭合,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下切除术 皮圈结扎闭合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苗 王洪波 +2 位作者 陈清波 徐明垚 伍叶梅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大肠息肉1 0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1 098例,治...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大肠息肉1 0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1 098例,治疗息肉2 169枚,18例患者(1.6%)出现术后DPPB,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P=0.007)、息肉直径≥10 mm(P=0.009)、右半结肠息肉(P=0.015)、腺瘤性息肉(P=0.045)是DPPB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P=0.002,O■=4.654,95%CI:1.755~12.343)、息肉直径≥10 mm(P=0.009,O■=3.637,95%CI:1.390~9.517)、右半结肠息肉(P=0.016,O■=3.656,95%CI:1.273~10.504)是内镜下切除术后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高血压病史、息肉直径≥10 mm、息肉位于右半结肠的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易出现迟发性出血,建议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性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下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类癌 被引量:4
8
作者 余福兵 何夕昆 +2 位作者 郝玲 盛娟 左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对直肠小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超声内镜检查(EUS)来源于直肠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2例(肿瘤直径≤15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 目的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对直肠小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超声内镜检查(EUS)来源于直肠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2例(肿瘤直径≤15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随访。结果12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11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是治疗直肠小类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 结扎法 内镜黏膜下切除 直肠类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殷燕 何东凌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入选病例共50例,均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研...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入选病例共50例,均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对照组相比较,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手术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复发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创口愈合较好,适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大肠切除 治疗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复春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姚林华 邱雷 +1 位作者 徐丽芬 陆会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758-759,共2页
结直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优选方案[1]。但易出现穿孔、出血和热灼伤等并发症,且术后复发率较高,1、3、5年复发率可达10.9%、38.2%、52.6%[2-4],目前西医防治结直肠息肉尚... 结直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优选方案[1]。但易出现穿孔、出血和热灼伤等并发症,且术后复发率较高,1、3、5年复发率可达10.9%、38.2%、52.6%[2-4],目前西医防治结直肠息肉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隆起性病变 热灼伤 胃复春 后复发率 内镜下切除术 肠道黏膜 优选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成 湛健 +2 位作者 李杰才 黄晓莲 邓和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 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 鼻中隔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预后与QOL评分的影响
12
作者 何凡 陈新 +1 位作者 柏锋平 胡新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0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预后与QOL评分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预后与QOL评分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在肿瘤直径≥2.0 cm治疗中,研究组完全切除、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灶残留、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理想,能更有效切除病变组织,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最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黏膜下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国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用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翁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使... 目的:探讨用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翁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使用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使用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各项鼻阻力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呼气时总鼻阻力、吸气时总鼻阻力、偏曲侧呼气时鼻阻力、偏曲侧吸气时鼻阻力、宽敞侧呼气时鼻阻力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更低,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宽敞侧吸气时鼻阻力相比较,P>0.05。结论:用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鼻阻力指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碎片法鼻中隔成形 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 鼻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