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与单独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程进 钱俊波 +1 位作者 葛振明 杨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 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vs.23.3%,P〈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vs.57.7%,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竹建强 彭庆慧 +1 位作者 张献文 赵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PBD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ES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清除率均高于EPBD组;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4天开始降低,EP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6天开始降低;术后1~7 d时,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均低于EPBD组;术后第7天时,ESBD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低于EPBD组.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取石效果优于EPBD;ESBD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硬化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内镜下扩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俞亚红 陈建安 +1 位作者 卢兴培 杨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4-685,691,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龚敏 文萍 +2 位作者 韩坚云 韩明 赖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3-1315,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18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s EST+EPBD组(60例)和EST组(58例),比较两组的ERC...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18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s EST+EPBD组(60例)和EST组(58例),比较两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TBil和DBil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 EST+EPBD组的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显著高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TBil和D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 EST+EPB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实施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RCP成功率和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5
作者 钟伟杰 刘亚男 +3 位作者 陈俊榕 范德军 林绪涛 李初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4-626,共3页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切开扩张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内镜下吻合口球囊扩张或切开扩张的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前后吻合口狭窄情...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切开扩张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内镜下吻合口球囊扩张或切开扩张的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前后吻合口狭窄情况,对比两种扩张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吻合口位置、吻合口大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球囊扩张组有效3例(23.1%),无效10例(76.9%),狭窄切开组有效7例(63.6%),无效4例(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较传统内镜下球囊扩张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扩张 内镜下狭窄切开 结直肠癌 吻合口狭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BD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堃 王建平 苏进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水平差异。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水平差异。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65例纳入研究,对其治疗方法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接受ESBD治疗的观察组300例,接受EST治疗的对照组265例,对比两组术中应激水平,术后炎症反应、营养相关指标及免疫应答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肾上腺素(N)、皮质醇(Cor)、C-肽(C-P)、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蛋白营养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IgA、IgM、IgG等免疫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BD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在降低手术应激、优化术后全身状态等方面均优于ES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扩张(ESBD)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