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毛壳菌二烯醇内酯水解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华 杨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球毛壳菌cDNA文库中获得的二烯醇内酯水解酶基因片段(GenBank Accn:BP099060)为基础,用RACE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长919bp,由450bp的3′RACE产物和608bp的5′RACE产物拼接而成。开放阅读框762bp,编码253个氨基酸组成... 以球毛壳菌cDNA文库中获得的二烯醇内酯水解酶基因片段(GenBank Accn:BP099060)为基础,用RACE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长919bp,由450bp的3′RACE产物和608bp的5′RACE产物拼接而成。开放阅读框762bp,编码2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分子量为27.5kD,理论等电点为5.98。利用cDNA两侧非编码区序列作引物克隆出该基因的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外显子与内含子剪连接区符合AG-GT规则。克隆的cDNA序列、DNA序列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分别为AY465528,AY555772,AAS66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茵 二烯醇内酯水解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内酯水解酶的鉴定、改造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霞 徐炜 +3 位作者 吴昊 张文立 光翠娥 沐万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5-291,共7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世界范围内污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毒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毒方式因存在脱毒不彻底、破坏食品质构以及导致营养成分流失等弊端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世界范围内污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毒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毒方式因存在脱毒不彻底、破坏食品质构以及导致营养成分流失等弊端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应用。近年来,生物酶法降解真菌毒素因微生物来源广泛、酶反应条件温和以及脱毒效率高等诸多优势而逐渐被研究和报道。特别地,玉米赤酶烯酮内酯水解酶(lactonase)因具有较高的ZEN降解活力、明确的脱毒机理、不可逆的脱毒过程和阐明的晶体结构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文章对微生物来源的内酯水解酶的基因挖掘、性质鉴定、分子改造以及应用探索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阐明目前内酯水解酶在玉米赤霉烯酮脱毒工业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挑战,并为其未来在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内酯水解酶 性质鉴定 分子改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表达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乳酸克鲁维酵母的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谢颂洋 顾正华 +4 位作者 郭自涛 朱慧霞 时祎 辛瑜 张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8-45,共8页
以前期构建的重组表达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GG799为对象,在5 L发酵罐中,基于考察pH、搅拌转速、接种量3种单因素条件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进一步优化补料策略,初步确定了促进重组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 以前期构建的重组表达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GG799为对象,在5 L发酵罐中,基于考察pH、搅拌转速、接种量3种单因素条件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进一步优化补料策略,初步确定了促进重组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高效表达的补料发酵方式。单因素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pH 6.0、搅拌转速300 r/min、接种量2%时,可以获得最高表达水平,酶活力达5.12 U/mL,较摇瓶最佳结果提高了2倍。补料发酵研究表明,当通过补料维持发酵液恒糖质量浓度为5 g/L时,酶活力可达到8.20 U/mL,较分批发酵酶活力提高了60.1%;当分批发酵结束后,以恒速5 g/h进行补料,酶活力最高可达10.70 U/mL,较恒糖补料方式酶活力提高了30.5%,较分批发酵酶活力提高了98.6%。通过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显著提高了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酶活力,为进一步放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 搅拌转速 接种量 分批发酵 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选育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高产菌及发酵条件优化
4
作者 沈治强 邢本 +3 位作者 丁振东 杨静文 胡雪芹 张洪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2-48,共7页
该文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活力的镰孢霉菌(酶活力为1.42 U/mL)为出发菌株,先后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氯化锂(UV-LiCl)技术,对其进行了4轮递进诱变选育,以筛选... 该文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活力的镰孢霉菌(酶活力为1.42 U/mL)为出发菌株,先后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氯化锂(UV-LiCl)技术,对其进行了4轮递进诱变选育,以筛选得到高活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菌株。实验得到ARTP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UV-LiCl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80 s(6 g/L LiCl)。通过变色圈大小初筛和摇瓶复筛,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达3.46 U/mL的菌株4-80-6,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43.66%,并且通过8次传代培养,该菌株遗传性较为稳定。以20%的底物浓度催化反应时,突变株4-80-6水解率由原始菌11.6%提高到17.1%,光学纯度由93.5%提高到98.3%。对突变株4-80-6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 8.5,接种量10.5%,培养时间48 h,该条件下酶活力为4.3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14%。研究结果为DL-泛解酸内酯酶法拆分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孢霉菌 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 常温室压等离子(ARTP)诱变 UV-LiCl诱变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耐热性的分子改造 被引量:7
5
作者 许中霞 刘桂智 +3 位作者 刘卫东 郭瑞庭 李华钟 郑迎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77,共7页
内酯水解酶ZHD101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显著,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但由于热稳定性较低,无法满足饲料生产制粒过程中的温度要求。作者利用理性设计和分子改造在其分子中引入二硫键,以提高ZHD101的热稳定性。通过在分... 内酯水解酶ZHD101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显著,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但由于热稳定性较低,无法满足饲料生产制粒过程中的温度要求。作者利用理性设计和分子改造在其分子中引入二硫键,以提高ZHD101的热稳定性。通过在分子引入七对半胱氨酸双突变(A110C/P196C、S136C/R189C、D143C/P181C、S147C/P181C、D199C/A202C、L200C/A231C、R204C/G205C)以形成潜在的二硫键,研究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突变体S136C/R189C和D143C/P181C在50℃加热处理2 min后的残余活性高于野生型,其中突变体D143C/P181C的残余活性是野生型的2倍,且室温下活力损失小于10%。在此基础上设计四突变(S136C/D143C/P181C/R189C),热稳定性和活力并不优于双突变D143C/P181C。本研究结果为提高ZHD101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潜力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内酯水解酶 热稳定性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下)
6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 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 D-泛酸钙 环境污染问题 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法 微生物酶法 微生物菌株 生产量 拆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