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快速测定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含量
1
作者 刘鹏 王宁 +4 位作者 谢斯瑜 王乐婷 梁哲豪 赖润晨 秦嫚嫚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3-510,共8页
酸枣仁是经典中药材,其品质与所含脂肪酸有关。本文建立了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酸枣仁中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软脂酸等脂肪酸含量。通过对萃取剂种类、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和萃取剂流速... 酸枣仁是经典中药材,其品质与所含脂肪酸有关。本文建立了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酸枣仁中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软脂酸等脂肪酸含量。通过对萃取剂种类、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和萃取剂流速等参数进行优化,5种脂肪酸在0.01~50.00 mg/g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2,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8 mg/g和0.03~0.27 mg/g,平均回收率在93.39%~102.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3)均低于6.05%。经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分析发现,河北、河南和陕西3个产地酸枣仁的品质差异与脂肪酸含量差异一致。该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灵敏度高、通量高,可用于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的直接、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ieesi-ms) 酸枣仁 脂肪酸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枳壳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飞祥 钟凌云 +1 位作者 陈焕文 方小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3-772,I0002,共11页
炮制是中药材减毒增效的重要工艺。本文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考察不同产地枳壳麸炒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在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条件下,直接对炮制前后的枳壳粉末进行质谱分析,获得其指纹谱图,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 炮制是中药材减毒增效的重要工艺。本文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考察不同产地枳壳麸炒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在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条件下,直接对炮制前后的枳壳粉末进行质谱分析,获得其指纹谱图,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筛选枳壳炮制前后主要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从枳壳样品中共鉴定出35种物质,枳壳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显著,黄酮类化合物占所鉴定差异化合物的2/3,是区分枳壳产地和品质的重要质量标志物。本工作可为现代质谱技术用于枳壳等药材的品质鉴定及枳壳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ieesi-ms)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分析红辣椒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华 任盼盼 +4 位作者 陈健 王礼治 贺含毅 欧阳永中 陈焕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1-416,共6页
本研究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iEESI-MS),以甲醇-水溶液(1∶1,V/V)作为电喷雾萃取剂,对4种红辣椒组织内的胆碱、果糖、蔗糖等主要组分进行直接质谱分析,并研究红辣椒在储存过程中组织内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辣椒在25℃,湿... 本研究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iEESI-MS),以甲醇-水溶液(1∶1,V/V)作为电喷雾萃取剂,对4种红辣椒组织内的胆碱、果糖、蔗糖等主要组分进行直接质谱分析,并研究红辣椒在储存过程中组织内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辣椒在25℃,湿度60%条件下储存时,组织中的胆碱、糖含量的比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得到相应的代谢衰减曲线,依据该曲线可以直观地判断红辣椒的新鲜程度。与常规果蔬产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无需样品预处理、检测简单快速等优点,在果蔬产品品质的实时监控及快速检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ieesi-ms) 红辣椒 胆碱 蔗糖 果糖 保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直接分析脐橙 被引量:9
4
作者 卢海艳 张华 +4 位作者 周鹏 杨美玲 钟涛 姚国灿 陈焕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12-1918,共7页
在正离子模式下,分别对不同品质脐橙的内果皮和果肉进行了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 EESI-MS)分析,在未经过预处理的前提下直接获得了72个脐橙内果皮样品和72个脐橙果肉样品在m/z 50-2000范围内的化学指纹谱图,鉴定了脐橙组织中氨基... 在正离子模式下,分别对不同品质脐橙的内果皮和果肉进行了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 EESI-MS)分析,在未经过预处理的前提下直接获得了72个脐橙内果皮样品和72个脐橙果肉样品在m/z 50-2000范围内的化学指纹谱图,鉴定了脐橙组织中氨基酸、糖类和生物碱等重要化学成分.i EESI-MS化学指纹谱图表明,脐橙的果肉与内果皮组织中脯氨酸和糖类等成分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其它化学组分(如水苏碱、辛弗林等)在2类组织中的含量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样品的i EESI-MS指纹谱图与该脐橙的品质相关,与样品的实际品质差异一致.因此,i EESI-MS可直接获得不同品质脐橙差异性化学成分的信息,从分子水平上判断脐橙品质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 脐橙 品质 直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快速检测饮用水中的铅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 余振东 +2 位作者 厉婷 宋丽丽 徐加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5,共9页
重金属铅排放造成的水资源污染长期受到高度关注,监测水中铅含量对于保障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发展了一种快速检测饮用水中铅含量的方法。首先,将水样滴加在聚四氟乙烯滤膜上烘干,然后... 重金属铅排放造成的水资源污染长期受到高度关注,监测水中铅含量对于保障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发展了一种快速检测饮用水中铅含量的方法。首先,将水样滴加在聚四氟乙烯滤膜上烘干,然后用邻菲罗啉(Phen)溶液对滤膜上的铅进行在线络合萃取,质谱仪实时检测。结果表明,在Pb^(2+)浓度低至1μg/L时,仍可获得明显的质谱信号;在1~5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99.4%,加标回收率为117%。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此外,在获得Phen-Pb络合物信号的同时,还能观察到阴离子(如NO_(2)^(-)、Cl^(-)、SO_(4)^(2-))以及有机组分的质谱信号,表现出高通量的优势,有望用于水中多指标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ieesi-ms) 快速检测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胁迫凤眼莲根部代谢产物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花榕 李毅 +6 位作者 钟达财 薛阿辉 施培林 萧黎黎 张雨 张宇强 罗丽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6-1581,共6页
凤眼莲(俗名水葫芦)应答铀胁迫代谢组学研究,是理解其对重金属胁迫耐受性和敏感性复杂生命过程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选择甲醇-水(V∶V=1∶1)作萃取剂,实现了在无需复杂前处理的... 凤眼莲(俗名水葫芦)应答铀胁迫代谢组学研究,是理解其对重金属胁迫耐受性和敏感性复杂生命过程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选择甲醇-水(V∶V=1∶1)作萃取剂,实现了在无需复杂前处理的条件下,对铀胁迫下生长的水葫芦根部代谢物的选择性离子化,获得了组织样品在m/z50~400范围内的化学指纹谱,通过碰撞诱导解离(CID)实验,鉴定并分析了甘氨酸、天冬酰胺、组氨酸、胆碱、吲哚乙酸、十一醛等具有代表性的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组氨酸含量随铀浓度的增加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且在40μg/mL铀胁迫第10d时,水葫芦根部出现发黑、腐烂等症状。本方法具有无需复杂样品预处理、操作较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为铀胁迫水葫芦代谢物分析提供了新的质谱方法。本研究为铀胁迫水葫芦次生代谢物分子水平物质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代谢产物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油果中化学成分的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检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柯牡芳 韩京 +4 位作者 朱腾高 刘文杰 张华 寇伟 梁大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742,共5页
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以甲醇作为萃取溶剂,无需样品预处理,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对牛油果果肉和果皮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直接鉴定,并考察了不同成熟度牛油果果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从... 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以甲醇作为萃取溶剂,无需样品预处理,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对牛油果果肉和果皮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直接鉴定,并考察了不同成熟度牛油果果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从果肉中鉴定出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麻酸等12种有效营养成分,从果皮中鉴定出儿茶素、绿原酸等11种营养成分.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不同成熟度的牛油果果肉的iEESI-MS指纹谱图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此方法能够有效判别不同成熟程度的牛油果且5种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本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样品耗量少、分析速度快(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小于1 min)且操作简便,为植物有效营养成分和医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快速质谱分析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果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 化学成分 成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对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肖乾 张华 +5 位作者 路海健 刘畅 刘庆龙 马夏禹 方媛萍 梁大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03-2010,共8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在掺杂F的SnO2导电玻璃(FTO)基底上制备TiO2纳米线阵列结构,与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联用,实现了罗丹明B降解中间产物的检测,并推测了反应机理.考察了离子源电压、离子传输管温度和洗脱剂组成对罗丹明B及其降... 利用水热合成法在掺杂F的SnO2导电玻璃(FTO)基底上制备TiO2纳米线阵列结构,与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联用,实现了罗丹明B降解中间产物的检测,并推测了反应机理.考察了离子源电压、离子传输管温度和洗脱剂组成对罗丹明B及其降解产物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催化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溶液体积为15μL,离子源电压为3 kV,离子传输管温度为300℃,洗脱剂为0.5%乙酸-甲醇(体积比)混合溶液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的罗丹明B及其中间产物信号.在优化的条件下,从罗丹明B反应溶液中共检测出8种中间产物,基于此推测了罗丹明B的降解机理.该方法对罗丹明B定量分析的检出限(S/N≥3)为0.1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1%~7.3%,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样品耗量少、分析速度快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光催化反应中间产物的检测,拓宽了质谱分析法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为今后环境污染物降解机理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 内部电喷电离质谱 罗丹明B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大鼠血浆中的氨基酸及其在电离辐射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汤新星 顾源 +2 位作者 蔡尚 徐美玲 王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6-704,共9页
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 MS/MS)与固相萃取(SPE)相结合的大鼠血浆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以硅胶基质的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SCX-SPE)提取血浆中的氨基酸和降低基质效应,HPLC-ESI MS/MS进行测定。对SPE处理的样... 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 MS/MS)与固相萃取(SPE)相结合的大鼠血浆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以硅胶基质的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SCX-SPE)提取血浆中的氨基酸和降低基质效应,HPLC-ESI MS/MS进行测定。对SPE处理的样品pH值进行了优化,发现pH 2.8时SCX-SPE提取氨基酸的回收率和重现性比较令人满意。除赖氨酸和鸟氨酸外,氨基酸的总体回收率在33.6%~107.7%之间;除精氨酸外,氨基酸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25种氨基酸测定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低于9.0%和19.1%。此外,将该分析方法用于电离辐射对大鼠血浆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可导致血浆中氨基酸代谢紊乱,并且其紊乱程度与电离辐射损伤程度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筛选新的急性辐射损伤标记物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串联质谱 氨基酸 血浆 基质效应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俊密 丁海霞 +2 位作者 段爱玲 张国祯 寇力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6期65-67,共3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地地表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MC-LR,优化了色谱和质谱条件,以甲醇/水(含0.1%甲酸)混合溶液(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选择定量离子质荷比(m/z)996.3。方法在0.100 mg/L~2.00 mg/L范...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地地表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MC-LR,优化了色谱和质谱条件,以甲醇/水(含0.1%甲酸)混合溶液(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选择定量离子质荷比(m/z)996.3。方法在0.10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2μg/L,空白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6.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固相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电离质谱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净化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橡胶制品中的13种N-亚硝胺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婷 温裕云 +1 位作者 欧延 弓振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橡胶制品中13种N-亚硝胺的方法。样品于密闭萃取瓶中于60℃下用甲醇超声萃取30min,C18固相萃取小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经C18色谱柱分离,最后用电喷雾正离子...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橡胶制品中13种N-亚硝胺的方法。样品于密闭萃取瓶中于60℃下用甲醇超声萃取30min,C18固相萃取小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经C18色谱柱分离,最后用电喷雾正离子(ESI+)和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对13种N-亚硝胺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实验中对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橡胶样品中添加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基胺(NDEA)为500μg/kg、其他组分均为50μg/kg时,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10%;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0.7%-117.0%;方法的检出限(LOD,以10倍标准偏差计)为0.5~500μg/kg。方法可应用于橡胶制品中13种N-亚硝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电离串联质谱 N-亚硝胺 橡胶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常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宽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美 赵海玲 +1 位作者 孙琦 赵德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沙特中质原油常压渣油(SZAR)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进行多级萃取分馏,得到四个宽馏分和一个萃余残渣。考察了四个宽馏分沸程分布、密度、残炭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硫和氮含量以及结构族组成等...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沙特中质原油常压渣油(SZAR)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进行多级萃取分馏,得到四个宽馏分和一个萃余残渣。考察了四个宽馏分沸程分布、密度、残炭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硫和氮含量以及结构族组成等基本性质均随萃取压力的变化趋势。采用甲基衍生化作用使含硫化合物转化为含有极性的甲基硫盐,结合正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ESI)电离源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各馏分中所包含的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可以将馏分按照分子大小进行分离,且对于非烃类化合物具有富集作用。各个馏分中含量最高的均为包含一个硫原子的S1类化合物,且二苯并噻吩(DBE=6)类含量最高。馏分越重,S1、S2类化合物含量越高、种类越繁多、且缩合程度更高,包含的更多的大分子含硫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分馏 甲基衍生化 电喷电离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常压渣油及其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馏分中极性化合物的分子表征
13
作者 刘美 张成 +2 位作者 赵德智 袁胜华 段林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2,共6页
实验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装置,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将中质原油常压渣油进行多级萃取分馏,获得4个宽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获得原料和宽馏分的密度、粘度等基本物化性质;高温模拟蒸馏及凝胶渗透色谱获得沸程分布及烃类分子分布信息;... 实验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装置,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将中质原油常压渣油进行多级萃取分馏,获得4个宽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获得原料和宽馏分的密度、粘度等基本物化性质;高温模拟蒸馏及凝胶渗透色谱获得沸程分布及烃类分子分布信息;正、负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电离源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原料和4个宽馏分中所包含的极性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各个馏分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均为N1类化合物。馏分由轻到重,N1、N1O1、N1S1等类型含氮化合物的DBE和碳数分布范围变宽,且馏分越重,分子缩合度越高,碳数越大,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分馏 电喷电离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极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电离质谱法表征及成像橙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雪 陈焕文 梁汉东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4期63-66,共4页
多氧基黄酮(Polymethoxy flavonoids,PMFs)一类具有抗炎、抗菌、抗癌功效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鲜橙内含量丰富,因此通过2种直接质谱分析手段——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iEESI MS)和表面解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 MSI)对橙皮中的P... 多氧基黄酮(Polymethoxy flavonoids,PMFs)一类具有抗炎、抗菌、抗癌功效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鲜橙内含量丰富,因此通过2种直接质谱分析手段——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iEESI MS)和表面解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 MSI)对橙皮中的PMFs进行了表征。iEESI MS结合串联质谱功能测定橙皮不同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DESI MSI对鲜橙果皮横截面的PMFs进行成像。结果显示,通过对iEESI信号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橙皮油胞层含有大量的川陈皮素、橙皮素及四甲氧基黄酮,质谱成像结果表明,物质仅在橙皮油胞层分布,与iEESI检测结果一致,为废弃橙皮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 内部电喷电离(iEESI) 表面解析电喷电离(DESI)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动物源食品中氯丙嗪、异丙嗪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被引量:32
15
作者 齐士林 吴敏 +4 位作者 严丽娟 吴抒怀 邹伟 林立毅 周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81,共5页
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及其代谢物氯丙嗪亚砜和异丙嗪亚砜同时测定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四极杆质潜(UPLC—ESI MS/MS)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提取,Oasis HLB柱富集净化,超高... 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及其代谢物氯丙嗪亚砜和异丙嗪亚砜同时测定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四极杆质潜(UPLC—ESI MS/MS)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提取,Oasis HLB柱富集净化,超高效液相色潜-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可以一次性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及其代谢物氯丙嗪亚砜和异丙嗪亚砜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一方法在1~100μ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回收率为76%~96%,定量下限(S/N〉10)为异丙嗪5μg/kg,氯丙嗪、氯丙嗪亚砜、异丙嗪亚砜1μg/kg。检出限(S/N=3)为异丙嗪1.5μg/kg,氯丙嗪、氯丙嗪亚砜、异丙嗪亚砜0.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电离质谱 氯丙嗪 异丙嗪 氯丙嗪亚砜 异丙嗪亚砜 动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的HPLC-ESI-MS^n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新锋 王中秋 +1 位作者 赵欣 郑晓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丹参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利用超临界萃取仪(SCFE)获得丹参的总提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HPLC/ESI/MSn)对总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15种化学成分,初步发现m/z281和m/z283两种未... 目的建立一种丹参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利用超临界萃取仪(SCFE)获得丹参的总提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HPLC/ESI/MSn)对总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15种化学成分,初步发现m/z281和m/z283两种未知的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可作为丹参准确定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超临界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电离 离子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