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之域:和解的希望——《耻》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7
1
作者 颜晓川 董革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2-74,78,共4页
民族、身份认同以及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中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了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分析了后殖民时期南非白人主体地位衰落以及被边缘化、客体化,丧失身份认同感的状况;阐释了强暴所隐喻的... 民族、身份认同以及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中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了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分析了后殖民时期南非白人主体地位衰落以及被边缘化、客体化,丧失身份认同感的状况;阐释了强暴所隐喻的深刻意蕴,即作为抵抗话语的强暴只是殖民压迫的复制,是殖民权力的颠倒;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后殖民时期非殖民化进程中宽容、和解、和谐共存的理念及其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 殖民 内部殖民 殖民 南非 后种族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殖民文化 回归印第安传统——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建平 郭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5-457,共3页
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中"讲故事"叙事技巧的探讨,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迫害,分析了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回归,对白人内部殖... 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中"讲故事"叙事技巧的探讨,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迫害,分析了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回归,对白人内部殖民压迫的反抗,试图消除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民的误解,改变印第安人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奇 《痕迹》 印第安文化 内部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厄普代克的历史思辨与国家特征思考
3
作者 黄诗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191,共7页
在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厄普代克的小说作为后"9·11"文学的代表之一,对美国社会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阐释,并指出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症结,包括民族主义问题、种族主义问题、内部殖民问题、少数话语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以《... 在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厄普代克的小说作为后"9·11"文学的代表之一,对美国社会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阐释,并指出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症结,包括民族主义问题、种族主义问题、内部殖民问题、少数话语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以《恐怖分子》为代表的小说展示了厄普代克的历史思辨与对美国国家特征的认识。厄普代克笔下的美国,种族主义、冷战思维、西方文化霸权、文明冲突论依然根深蒂固,堪称理想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维度迥然相异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普代克 殖民主义 民族主义 种族主义 内部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特吉对殖民现代性的后殖民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义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159,共7页
查特吉抱持文化二元观,将西方现代性区隔为器物现代性与精神现代性。他肯定西方器物文明给殖民地带来的进步,但否定西方精神现代性的普遍通约性。在他看来,所谓现代性包括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社会的价值确实给西方社会带来了进步... 查特吉抱持文化二元观,将西方现代性区隔为器物现代性与精神现代性。他肯定西方器物文明给殖民地带来的进步,但否定西方精神现代性的普遍通约性。在他看来,所谓现代性包括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社会的价值确实给西方社会带来了进步、繁荣与自由,但这种所谓的"现代性"被带入殖民地之后却成了殖民统治者的特权,无法跨越种族界限。为了将这种所谓的"现代性"与西方本土的"现代性"实践相区别,查特吉将之命名为"殖民现代性",并以此为立足点,来揭示"现代性"话语在殖民地的运作及其与东方民族主义之间的复杂纠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殖民现代性 种族差异 内部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发展模式”视野下的国家垦边与地方族群关系——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8,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家垦边项目是核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向边远地区的"扩散型国家发展模式"。特别是西双版纳国营农场的建立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国家化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家垦边项目是核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向边远地区的"扩散型国家发展模式"。特别是西双版纳国营农场的建立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国家化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尊重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与地方社会制度相契合。这种国家发展模式下的共融的族群关系,是作为行动主体的国家与地方少数民族共同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模式 内部殖民主义 族群关系 西双版纳 国营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