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被引量:26
1
作者 吴粒 王蕾 林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了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选取2014—2017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效率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修复进行了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内部审计独立性在其中的... 为了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选取2014—2017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效率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修复进行了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内部审计独立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审计效率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必不可少的前提,与低水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部控制环境相比,较高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会促进内部审计效率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基于分析师跟踪与机构投资者双重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林钟高 赵孝颖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共10页
在众多的外部监管机制中,选择分析师跟踪与机构投资者两种特殊的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考察它们如何作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及其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越有利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 在众多的外部监管机制中,选择分析师跟踪与机构投资者两种特殊的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考察它们如何作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及其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越有利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而且分析师跟踪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正向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的公司中更明显。进一步按照独立董事背景分组后发现,在有财会、经济、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分析师跟踪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作用更明显。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既是企业自我完善的行为,同时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也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行为的重要力量,既要培育企业修复缺陷的行为自觉,更要发挥好外部机制的监管作用,内外互动融合,才能真正让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分析师跟踪 机构投资者 独立董事背景 外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合规成本与高管变更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8,共10页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压力传递价值,有助于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强化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改进公司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合规成本 高管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莉莉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3-66,122,共5页
文章选取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且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和两职合一的影响作用分别为不显著、显著正相关... 文章选取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且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和两职合一的影响作用分别为不显著、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设置、规模和专业性的影响作用分别为显著正相关、不显著、不显著;高管变更和激励的影响作用均为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风险提示信息——基于高管持股调节作用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钟高 杨雨馨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年报中非财务性的风险提示信息的影响及高管持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年报中的风险提示信息随内部控制缺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高管持股的加入增强了内部控制对风... 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年报中非财务性的风险提示信息的影响及高管持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年报中的风险提示信息随内部控制缺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高管持股的加入增强了内部控制对风险提示信息可靠性的管控程度,初步显示了高管持股的信息与制度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风险提示信息年度增量与内部控制缺陷增量显著正相关,与高管持股增量显著负相关,经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内部控制运行的好坏能够通过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中得到反映,良好的内部控制抑制了企业的信息风险;高管持股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使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更好地被实现,上市公司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对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产生的影响,而且要重视高管持股在内部控制信息风险管制方面发挥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风险提示信息 高管持股 非财务信息 公司财务报告 信息风险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不确定性、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创新能力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春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7,共11页
文章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考察在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外部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偏低,但缺陷修复后企业创新能力水平提高,这种效果在政... 文章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考察在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外部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偏低,但缺陷修复后企业创新能力水平提高,这种效果在政策不确定性低的时期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投入高地区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更大,并且更容易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公司需要发挥内部控制“免疫系统”功能,不断修复内部控制缺陷,降低外部环境作用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不确定性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企业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约谈有效吗?——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钟高 邱悦旻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5,共7页
审计约谈对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约谈的压力传导效应是否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目前尚缺少应有的经验证据。以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审计约谈对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 审计约谈对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约谈的压力传导效应是否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目前尚缺少应有的经验证据。以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审计约谈对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在不同产权属性和市场环境的企业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存在与约谈提示内容对应问题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更多,约谈后内部控制缺陷明显得到了修复,这表明审计约谈制度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约谈制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较快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鉴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既是企业内部自我持续改进的结果,同时需要包括审计约谈在内的外部监管机制的作用发挥,只有内外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风险免疫功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约谈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产权性质 市场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