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54
- 1
-
-
作者
郑石桥
徐国强
邓柯
王建军
-
机构
新疆财经大学
-
出处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控制偏好及工作相关文化价值观实证研究>(编号:70862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研究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本文发现:内部控制结构分为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环境及活动并重型、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其中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多,环境主导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少;领导风格和企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类型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和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结构的企业,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高,而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内部控制结构的企业,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低。上述发现告诉我们,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潜力较大,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对权变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
关键词
内部控制结构
控制环境
控制活动
-
Keywords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ntral, contral entironment, contral activity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磁盘逻辑硬盘的内部控制结构剖析及其隐藏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秦相林
-
机构
黑龙江商学院计算机中心
-
出处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5年第6期61-62,共2页
-
文摘
剖析了含有逻辑盘的硬盘内部控制结构,给出了寻找逻辑盘分区表及逻辑盘起始位置的办法和计算公式;并在图2中给出了一个实际的硬盘内部控制结构情况;提出了隐藏逻辑盘的具体方法。
-
关键词
逻辑
磁盘分区表
硬盘
DOS
内部控制结构
-
分类号
TP3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试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结构
- 3
-
-
作者
张龙平
-
机构
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
-
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4年第9期9-12,共4页
-
文摘
一、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要性国内外审计著作都主张,审计客户应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并强调客户的内控状况对财务报表数据可靠性的影响.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一般公认审计标准”(GAAS)现场工作第2条标准,以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发布的IAG第3号《指导审计的基本原则》第18款,都明确规定:“审计师应充分了解客户的内部控制结构,以规划审计和确定将要执行的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看来,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界对审计客户的内控结构的重要性的认识是统一的.那么,作为审计实施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有没有内部控制的问题?笔者认为,不仅应该有,而且还应加强.理由如下;\
-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结构
审计客户
公认审计标准
执业会计师
审计职业界
审计实务
审计质量
固有风险
审计风险控制
-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浅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控制结构的缺陷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莫华寅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83-84,共2页
-
文摘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控制结构中,缺失了信托人这一关键环节,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建立信托人制度能有效保护广大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并且还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外包业务的范围。
-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内部控制结构
信托人
-
分类号
F830.5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55
- 5
-
-
作者
李凤鸣
韩晓梅
-
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办公室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系
-
出处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共6页
-
文摘
要管理好一个企业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善内部控制就成为必要条件之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本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全面回顾 ,并介绍了当前国际内部控制理论最新进展。但是 ,环境的改变和企业的发展意味着内部控制理论必须随之发展 ,因此 ,本文也在分析目前内部控制理论不足的基础上 ,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结构
控制模式
-
Keywords
internal check
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ntrol
control mode,future prospect
-
分类号
F239.45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裘宗舜
柯东昌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
出处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7,共2页
-
-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
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牵制
管理控制
发展阶段
裘宗舜
台阶式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产权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
被引量:5
- 7
-
-
作者
佟爱琴
毕雪娇
-
机构
同济大学
-
出处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43,共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政府治理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70602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一、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回顾与评析
内部控制历来是财务、管理等领域内比较热点的问题,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五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研究,从多范围和多角度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和效果等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
产权
内部控制结构
文献回顾
内部牵制
整合框架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美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研究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铁亮
田中禾
-
机构
兰州大学
-
出处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
文摘
内部控制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五个阶段的演变。内部牵制思想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到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理论界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即内部控制制度“二分法”的由来。
-
关键词
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制度
美国
内部控制结构
企业风险管理
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管理的需要是内部控制发展的内在动因
被引量:5
- 9
-
-
作者
吴粒
洪银玉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
-
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
-
-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
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控制结构
COSO报告
-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何芹
-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出处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9-51,共3页
-
-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企业内部管理
评价
内部控制结构
管理框架
20世纪末
外部竞争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39.45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 11
-
-
作者
袁晓燕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管系
-
出处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
文摘
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内部牵制制度,成熟于COSO报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COSO报告
整体框架
控制环境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理论
阶段
构建
过程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从企业组织的历史变迁看内部控制演进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矫立新
白文娟
王琳
-
机构
甘肃工大电子科技公司
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4-54,65,共2页
-
文摘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方法,其发展与企业组织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四个阶段。本文试图从企业组织演进的历史过程中探讨内部控制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企业组织
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框架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 13
-
-
作者
杨树滋
王德升
刘力云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审计学会
-
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8年第7期13-19,共7页
-
文摘
在审计理论和业务实践中,非常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研究和运用。各国的基本审计准则普遍把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作为外勤审计准则的一项主要内容,具体审计准则还列举了它应用于审计过程中的目的、作用、要求、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我国在1996年颁发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
-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目标
内部牵制
审计准则
内部控制结构
审计风险
审计业务
风险因素
业务系统
虚假财务报告
-
分类号
F239.45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论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审查与评价
- 14
-
-
作者
张以宽
-
出处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10,共7页
-
文摘
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与评价是现代审计的一项科学成果,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之后引起了审计界、会计界以及有些企业管理界人士的重视,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作了大量的探索,在审计实务工作中也进行了尝试。但是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审查与评价是一个新的课题,制度基础审计在西方国家也是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
关键词
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结构
效益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管理制度
现代审计
审计实务
企业
建立
审查
-
分类号
F239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内部控制观念的新发展
- 15
-
-
作者
刘兵
-
出处
《财会月刊》
1997年第7期24-25,共2页
-
-
关键词
内部控制结构
管理当局
风险评价
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
COSO报告
外部审计
控制环境
风险基础审计
控制活动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87
- 16
-
-
作者
张玉
-
机构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
出处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8,共7页
-
文摘
安然和世通等公司丑闻发生后,面对美国出台的关于会计和公司治理改革的“SOX法案”,面对公众把内部审计当作“企业良心”和维护企业道德文化最后一道防线的舆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了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本文对三大发展趋势的背景、法律要求、重要举措和经验教训,特别是内部审计师应如何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在促进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结构、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结构
企业财务管理
会计监督
企业文化
-
分类号
F239.45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广信公司悲剧探源:基于治理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徐光东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91,共6页
-
文摘
本论文运用治理结构的有关理论,对广信公司的悲剧进行了分析,指出广信公司具有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治理特征,即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有助于广信的生存和发展,也导致了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通过将风险外部化,内部人追求控制权收益的努力导致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这种治理结构的结果是风险的积累和资产状况的恶化,并最终将广信公司推向了破产。
-
关键词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破产
行政干预
内部控制结构
-
Keywords
GITIC
corporate governance
-
分类号
F832.49
[经济管理—金融学]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现代公司与内部审计
- 18
-
-
作者
魏斌
-
机构
外经贸部审计局
-
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5年第9期8-10,共3页
-
文摘
现代企业制度是人类在实践中按照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创造的一种文明成果,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一种规范化、法制化的企业制度.但实行公司制,只是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否能建立起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健全的经营机制,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赋予企业管理以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健全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制度是由一系列具体政策和程序组成,是企业为合理保证其重要目标得以实现而设立的,这些政策和程序通常称作控制,他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维护有效的管理.
-
关键词
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控制结构
审计委员会
现代公司
董事会
会计制度
控制环境
控制程序
监事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
-
分类号
F239.45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审计风险及其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7
- 19
-
-
作者
阎金锷
刘力云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8年第9期3-7,共5页
-
文摘
自80年代初我国审计制度恢复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审计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致使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大。正确认识审计风险。
-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审计人员
检查风险
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结构
审计职业风险
审计项目风险
财务报表
审计师
-
分类号
F239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 20
-
-
作者
王德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7年第6期26-29,共4页
-
文摘
一、期望差距的提出和发展 对审计人员的作用和责任的认识方面,审计人员与公众和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间存在差距,即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大大超过审计人员对自身执业的认识。这个差距称为“期望差距(the expectation gap)。根据D·M·固依和J·D·萨利温的解释,期望差距就是公众和财务报表使用者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报告方面应该更负有责任; 2.提高审计效率,即在不实报告的发现方面谋求改善; 3.在审计的性质和结果方面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出更有用的信息; 4.与可信财务报表负有责任的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加强沟通,以便提出更明了的信息。 最早提出期望差距的是美国1974年设立的审计人员责任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Auditors’Responsibilities)。这个委员会的委员长是科恩(Manuee c. Cohen),故也称为科恩委员会。委员会认为,差距存在的责任不在财务报表使用者方面,而应使审计准则明了化、严密化,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的作用。为了回答使用者的期望而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期望差距
财务报表
审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
内部控制结构
审计准则
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委员会
使用者
审计报告
-
分类号
F239.1
[经济管理—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