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被引量:17
1
作者 尤瑾 郭永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4,共7页
内部工作模型是Bowlby依恋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研究者就其内容、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的认知、情感机制、行为策略、与依恋风格个体差异的关系等方面提出大量的理论假设,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由于发展的不成熟,... 内部工作模型是Bowlby依恋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研究者就其内容、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的认知、情感机制、行为策略、与依恋风格个体差异的关系等方面提出大量的理论假设,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由于发展的不成熟,该领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内部工作模型是以层级形式组织的多层多维模型,相关证据也证实了不同内部工作模型的存在,也指出了它们的相关关系,但对于内部工作模型的具体组织形式,研究者迄今并没有给出准确的论述.就内部工作模型的作用机制而言,现有的研究多以概括水平的工作模型为研究对象,并未明确具体水平的工作模型对依恋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工作模型 依恋风格 安全感 连续性 加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与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夫妻成对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强袁嫣 曹贤才 王大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0-611,共12页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分别以怎样的方式预测婚姻满意度。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12对老年夫妻的内部工作模型、夫妻依恋取向、婚姻满意度等进行了测量,采用中介模型、交叉互倚模型以及方差分析分别从被试个体、夫妻主客体效应、以及夫妻匹配模式三个分析视角考察了依恋的两种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相比他人模型,老年人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密切,且可以通过夫妻依恋双维度对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受到夫妻角色差异的影响:对于丈夫而言,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紧密,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有关;而对于妻子而言,他人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互动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有关,也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夫为妻纲”对老年女性的影响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工作模型 依恋 婚姻满意度 匹配模式 交叉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看护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邢淑芬 王争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儿童养育中的多重看护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形下儿童与不同的养育者之间可能形成多重依恋的关系,近年来多重依恋的相关研究为传统的依恋研究领域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对多重依恋关系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儿童养育中的多重看护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形下儿童与不同的养育者之间可能形成多重依恋的关系,近年来多重依恋的相关研究为传统的依恋研究领域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对多重依恋关系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多重依恋关系影响儿童发展的三种理论假说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和家庭养育特点,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重依恋 发展 内部工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爱交往困惑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分析--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中的个案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俊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0,共4页
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男女的恋爱交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恋爱关系难以建立、恋爱关系破裂或双方矛盾重重。我们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这种恋爱交往的困惑和个体成长的家庭养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亲子依恋、教养方式、童年早期经验等。所... 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男女的恋爱交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恋爱关系难以建立、恋爱关系破裂或双方矛盾重重。我们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这种恋爱交往的困惑和个体成长的家庭养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亲子依恋、教养方式、童年早期经验等。所以,家庭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重视父亲的作用,建立起孩子对父母平衡的依恋关系,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交往困惑 家庭养育模式 内部工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恋类型对主动遗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然 李同归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成人依恋可以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依恋关系中持续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因此个体往往采用心理防御策略来摆脱这种不安全感。对于许多不愉快的事件,个体常常也会采用类似的防御策略进行抑制,以减少... 成人依恋可以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依恋关系中持续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因此个体往往采用心理防御策略来摆脱这种不安全感。对于许多不愉快的事件,个体常常也会采用类似的防御策略进行抑制,以减少自身的消极体验。主动遗忘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避免回想某一目标对象而导致的遗忘现象,其可能与高回避个体的停用策略十分相似。为探讨对于依恋相关的记忆内容,高回避个体是否能够成功进行主动遗忘以规避负面情绪,或是防御失败引起依恋系统激活,反而更多回忆起相关记忆内容,本实验采用Think/No-Think(TNT)范式进行研究,以依恋相关故事作为对被试的依恋启动操作,设计了2(启动:依恋启动vs.依恋未启动)×3(主动遗忘:Think vs.No-Think vs.Baseline)×2(依恋维度得分:高vs低)混合设计研究不同依恋类型主动遗忘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NT操作与回避类型与启动操作的交互作用显著,高依恋回避个体在受到依恋相关启动时表现出优秀的主动遗忘能力,而在未受到启动时则不能有效地遗忘依恋相关负性词对;而低依恋回避个体则表现相反,在受到启动材料威胁时无法成功主动遗忘,而在未受启动条件下可以成功遗忘要求内容。对于不同焦虑类型的被试来说,其主动遗忘能力与启动操作无关,高焦虑类型被试表现出更强的主动遗忘能力,并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角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类型 主动遗忘 Think/No Think范式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的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淑芳 李小龙 杨蕴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59-563,共5页
亲附理论重视婴儿和养育者之间的亲附关系及婴儿从养育者的反应中发展出有关自体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部模式是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模板,对个体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L的案例示范了亲附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该理论对心... 亲附理论重视婴儿和养育者之间的亲附关系及婴儿从养育者的反应中发展出有关自体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部模式是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模板,对个体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L的案例示范了亲附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该理论对心理治疗案例的理解和指导作用,说明和例证了亲附关系问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展示了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中的心理化、反射功能、镜映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附理论 内部工作模型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