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启示 |
杨中军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2
|
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初探——以潍坊信用社为例 |
陈增敬
李红坤
|
《金融监管研究》
|
2012 |
3
|
|
3
|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建设 |
王涛
|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4
|
浅议IRB法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
单俊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内部评级法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张燃
侯光明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6
|
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预警及评级体系研究--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分析 |
吴艳琴
仝自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7
|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制度的国际接轨 |
王晓博
|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8
|
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模拟——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比较 |
沈庆劼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
|
|
9
|
建设内部评级法体系的探索——引进美国穆迪KMV公司信用风险分析框架平台系统 |
陈红
王小峰
姚广春
姜晓云
|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0
|
基于违约模型内部评级法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
韩斌
张颖雪
|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新资本协议下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选择 |
张庆
田怀姝
|
《西南金融》
|
2004 |
0 |
|
12
|
以内部评级法改进信用风险限额管理 |
田继敏
胡红兵
刘鹏
|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3
|
商业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构造风险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
宋效军
任若恩
张晓晴
|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4
|
基于平滑扩充原理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及实证 |
杜永强
石宝峰
|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5
|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探析 |
高杰英
李岩璞
|
《经济前沿》
|
2003 |
2
|
|
16
|
风险管理的基础:构建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 |
李银珠
|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内部评级体系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辛珣
|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 |
孟宁
|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9
|
新资本协议与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评级 |
张庆
石静
|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20
|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特征比较研究 |
王毅春
孙林岩
|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