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冠华
王娇
+5 位作者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共25页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行特点有较大不同,在充放气过程中,储备有压缩空气的地下内衬硐库不仅需要承受交变高内压膨胀压力,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温度变化。围绕地下内衬硐库,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柔性密封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高压、交变应力和温度变化等荷载特征,系统分析了地下内衬硐库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库内温压响应与密封结构传热特性、围岩应力路径与力学响应、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与控制标准、上覆岩体稳定性与安全埋深、密封层及密封堵头等,并对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
内衬硐库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内衬硐库上覆岩体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易琪
孙冠华
+3 位作者
姚院峰
桂本
商浩亮
纪文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23-3532,共10页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储气装置的主要方案,鉴于其高内气压的荷载特征,硐库上覆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隧道式储气硐库,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了上覆岩体极限状态下被动岩土压力...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储气装置的主要方案,鉴于其高内气压的荷载特征,硐库上覆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隧道式储气硐库,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了上覆岩体极限状态下被动岩土压力的力学模型,通过应力边界积分建立了三力矩平衡方程组,提出了可计算任意形态破裂面的安全系数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安全系数主要受埋深、硐库半径、储气压力和地应力系数等因素控制,与埋深呈非线性正相关,与储气压力呈非线性负相关,与半径呈非线性负相关。针对Ⅲ级岩体条件下,给出了埋深、硐径和最大储气压力等3个设计参数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取值范围,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内衬硐库
极限平衡法
稳定性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库热力耦合解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贾宁
刘顺
王洪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3-2278,2289,共17页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库在充气和抽气循环过程中,空气温度、压力,以及硐壁密封层、混凝土衬砌和围岩的温度、应力和应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联合求解这些变量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也是理论分析的难点。在一维热传导基本解和人工硐库空...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库在充气和抽气循环过程中,空气温度、压力,以及硐壁密封层、混凝土衬砌和围岩的温度、应力和应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联合求解这些变量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也是理论分析的难点。在一维热传导基本解和人工硐库空气温度基本解的基础上,基于硐壁对流换热和热传导能量守恒,提出人工硐库内空气热力学计算与硐壁热传导的耦合解析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对一个钢质密封层人工硐库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抽气过程引起硐库内空气温度的剧烈变化,空气压力变幅明显大于基于恒温假定得到的压力变化结果。硐壁温度周期波动影响深度有限,当混凝土衬砌厚度大于周期波动影响范围后,围岩温度以持续升高直至稳定为特征,围岩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可以不考虑周期循环温度的影响。密封层受温度和空气内压双重作用明显,密封层设计需考虑材料的热机械疲劳问题。混凝土衬砌内外表面环向应力和法向应变特征差异巨大,不同工况下内外表面环向应力可能接近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同为设计的控制因素。混凝土衬砌可以减小围岩压力,但作用有限。在适当的埋深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充气压力,可以保证围岩处于弹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内衬硐库
解析方法
温度
气体内压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硐库安全埋深计算的极限平衡方法
被引量:
13
4
作者
孙冠华
王章星
+2 位作者
王娇
易琪
马洪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7-77,共11页
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广泛采用人工开挖的地下岩石内衬硐库(LRC)作为储气容器,采用柔性密封的设计理念使得LRC与上覆岩体共同作为承载结构。高内气压作用下,硐库的安全埋深将直接关系到硐库及上覆地层的整体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建立了...
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广泛采用人工开挖的地下岩石内衬硐库(LRC)作为储气容器,采用柔性密封的设计理念使得LRC与上覆岩体共同作为承载结构。高内气压作用下,硐库的安全埋深将直接关系到硐库及上覆地层的整体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建立了考虑摩擦和粘聚作用的锥体破坏模型,定义了起裂角α、岩体破裂角β这两个决定锥体模型极限平衡状态的参数,利用极限平衡方法、被动岩土压力分别推导了关于埋深H、安全系数F_(s)和岩体破裂角β的两个控制方程,采用初值迭代法计算安全埋深/安全系数并开发了计算软件,讨论了关于LRC的安全系数控制标准。通过工程算例对比了刚体圆锥模型、竖直滑面模型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文章模型的可靠性。针对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地应力侧压系数k、岩体重度γ、岩体内摩擦角φ及粘聚力c_(e)对岩体破裂角β、安全埋深H的影响。结果表明:(1)k<1.0时将显著影响H和β,k<2.0时影响程度放缓,2.0<k<3.0基本无明显影响;(2)c_(e)对H和β的影响是重要且复杂的,β随c_(e)增大而增大,H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
内衬硐库
极限平衡
安全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冠华
王娇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共2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230250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2022CFD031,No.2024AFD361)
+1 种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No.2024AFA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No.2024ZDYF0965)。
文摘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行特点有较大不同,在充放气过程中,储备有压缩空气的地下内衬硐库不仅需要承受交变高内压膨胀压力,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温度变化。围绕地下内衬硐库,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柔性密封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高压、交变应力和温度变化等荷载特征,系统分析了地下内衬硐库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库内温压响应与密封结构传热特性、围岩应力路径与力学响应、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与控制标准、上覆岩体稳定性与安全埋深、密封层及密封堵头等,并对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
内衬硐库
分析方法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lined rock caverns
analytical methods
分类号
TU9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内衬硐库上覆岩体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易琪
孙冠华
姚院峰
桂本
商浩亮
纪文栋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三峡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23-3532,共10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峡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o.2022CFD031)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No.CEEC-KJZX-04)。
文摘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储气装置的主要方案,鉴于其高内气压的荷载特征,硐库上覆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隧道式储气硐库,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了上覆岩体极限状态下被动岩土压力的力学模型,通过应力边界积分建立了三力矩平衡方程组,提出了可计算任意形态破裂面的安全系数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安全系数主要受埋深、硐库半径、储气压力和地应力系数等因素控制,与埋深呈非线性正相关,与储气压力呈非线性负相关,与半径呈非线性负相关。针对Ⅲ级岩体条件下,给出了埋深、硐径和最大储气压力等3个设计参数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取值范围,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内衬硐库
极限平衡法
稳定性
安全系数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
lined rock caverns(LCR)
ultimate equilibrium method
stability
factor of safety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库热力耦合解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贾宁
刘顺
王洪播
机构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3-2278,2289,共17页
基金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重大科技专项(No.DG3-J02-2022)。
文摘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库在充气和抽气循环过程中,空气温度、压力,以及硐壁密封层、混凝土衬砌和围岩的温度、应力和应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联合求解这些变量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也是理论分析的难点。在一维热传导基本解和人工硐库空气温度基本解的基础上,基于硐壁对流换热和热传导能量守恒,提出人工硐库内空气热力学计算与硐壁热传导的耦合解析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对一个钢质密封层人工硐库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抽气过程引起硐库内空气温度的剧烈变化,空气压力变幅明显大于基于恒温假定得到的压力变化结果。硐壁温度周期波动影响深度有限,当混凝土衬砌厚度大于周期波动影响范围后,围岩温度以持续升高直至稳定为特征,围岩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可以不考虑周期循环温度的影响。密封层受温度和空气内压双重作用明显,密封层设计需考虑材料的热机械疲劳问题。混凝土衬砌内外表面环向应力和法向应变特征差异巨大,不同工况下内外表面环向应力可能接近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同为设计的控制因素。混凝土衬砌可以减小围岩压力,但作用有限。在适当的埋深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充气压力,可以保证围岩处于弹性状态。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内衬硐库
解析方法
温度
气体内压
应力
应变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
lined rock cavern(LRC)
analytical approach
temperature
air pressure
stress
strain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硐库安全埋深计算的极限平衡方法
被引量:
13
4
作者
孙冠华
王章星
王娇
易琪
马洪岭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7-77,共11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峡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2CFD031)
文摘
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广泛采用人工开挖的地下岩石内衬硐库(LRC)作为储气容器,采用柔性密封的设计理念使得LRC与上覆岩体共同作为承载结构。高内气压作用下,硐库的安全埋深将直接关系到硐库及上覆地层的整体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建立了考虑摩擦和粘聚作用的锥体破坏模型,定义了起裂角α、岩体破裂角β这两个决定锥体模型极限平衡状态的参数,利用极限平衡方法、被动岩土压力分别推导了关于埋深H、安全系数F_(s)和岩体破裂角β的两个控制方程,采用初值迭代法计算安全埋深/安全系数并开发了计算软件,讨论了关于LRC的安全系数控制标准。通过工程算例对比了刚体圆锥模型、竖直滑面模型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文章模型的可靠性。针对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地应力侧压系数k、岩体重度γ、岩体内摩擦角φ及粘聚力c_(e)对岩体破裂角β、安全埋深H的影响。结果表明:(1)k<1.0时将显著影响H和β,k<2.0时影响程度放缓,2.0<k<3.0基本无明显影响;(2)c_(e)对H和β的影响是重要且复杂的,β随c_(e)增大而增大,H先增后减。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
内衬硐库
极限平衡
安全埋深
Keywords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
underground caverns
limit equilibrium
safe burial depth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孙冠华
王娇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内衬硐库上覆岩体稳定性分析
易琪
孙冠华
姚院峰
桂本
商浩亮
纪文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库热力耦合解析方法研究
贾宁
刘顺
王洪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硐库安全埋深计算的极限平衡方法
孙冠华
王章星
王娇
易琪
马洪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