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发展探讨
1
作者 孔芳毅 周露 王亮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4期18-20,共3页
森林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及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面积森林,急剧改变... 森林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及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面积森林,急剧改变森林环境,严重损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森林火灾预防是这项事业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 森林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沙蜥春秋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谭孟雨 隋璐璐 +5 位作者 张尚明玉 刘振生 高惠 滕丽微 张明睿 颜文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89-6897,共9页
为更好的了解及保护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资源,于2017年5 6月和9 10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其春、秋 2 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季测定了 92 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 64 个对照样方、秋... 为更好的了解及保护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资源,于2017年5 6月和9 10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其春、秋 2 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季测定了 92 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 64 个对照样方、秋季测定了 71 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 76 个对照样方的共 13 种生态因子。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Vanderploeg & Scavia′s选择指数、 Mann-White U 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影响其春秋季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生境选择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一般选择食物丰富度高,隐蔽性好,光照强,地表温度高、湿度低的生境,既保证安全因素又利于达到最适体温,满足繁殖需求;秋季偏好选择土壤质地疏松,食物丰富度高和中的草甸地区,便于隐蔽及累积食物,以满足其躲避天敌、储存越冬能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沙蜥 生境选择 春季 秋季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龙梅 梁立梅 苏亚拉图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调查鉴定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研究饲用植物资源文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饲用植物共有370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57科188属。其中草本植物占... 在调查鉴定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研究饲用植物资源文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饲用植物共有370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57科188属。其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共计302种,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81.62%;从水分生态型分析,中生植物最多,有199种,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53.79%。从饲用价值上看优等37种、良等101种、中等121种、低等91种、劣等20种,分别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10%、27.30%、32.70%、24.59%和5.41%。良等以上饲用植物占该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总种数的37.30%,可以看出该保护区饲用植物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还对该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贺兰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饲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寺旅游景区实现电子监控
4
作者 赵登海 任振强 《森林防火》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由于气候干燥,也是森林高火险区。随着贺兰山退牧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区植被迅速恢复,可燃物大量积累,火险隐患加大。特别是旅游区人员活动频繁,由于旅游线路较长,游...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由于气候干燥,也是森林高火险区。随着贺兰山退牧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区植被迅速恢复,可燃物大量积累,火险隐患加大。特别是旅游区人员活动频繁,由于旅游线路较长,游客吸烟等人为用火现象,隐蔽性大,难以控制,火险隐患时刻存在,且防扑火设施滞后,一旦发现火情往往造成传递信息不畅,极易酿成森林火灾。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变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 内蒙古 电子监控 旅游景区 火险隐患 次生林区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作者 敖门达来 张静 +2 位作者 涂玉涛 刁兆岩 程兴华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1997年12月,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辉河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辉河珍禽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定,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 1997年12月,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辉河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辉河珍禽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定,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辉河保护区”)管理局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大鸨等珍禽及湿地、草原、沙地樟子松林等典型生态系统及其珍稀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罗开金 余海燕 李庆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70-75,92,共7页
为掌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研究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类群、生活型、区系分布、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5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 为掌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研究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类群、生活型、区系分布、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5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该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12种,隶属于78科251属,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95.63%;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数量最多,占总种数的81.07%;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以温带性质为主,尤以北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热带分布较少;药用部位以全草或全株类为主,其次为根及根茎类;药用功效以清热类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4.37%。研究表明,该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多样性特征明显,建议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物种组成 生活型 药用功效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初探
7
作者 张翠霞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2期45-47,共3页
自然教育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自然教育工作蓬勃... 自然教育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自然教育工作蓬勃发展,自然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发挥其公益属性和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属性 内蒙古大青山 顺应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 教育初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感悟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卜洞管理站建设发展对策
8
作者 冯景树 郭建斌 《内蒙古林业》 2024年第12期31-32,共2页
随着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现了由发展传统林业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原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生活有了保障,保护区安全稳定,为维护生... 随着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现了由发展传统林业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原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生活有了保障,保护区安全稳定,为维护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内蒙古大青山 森林生态效益 传统林业 发展对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站 维护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军 徐网谷 蒋明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0,共5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平均得分为79分,整体处于"良"的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加强日常管护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规划制定与执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有效管理 评估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贾彦霞 胡天华 +2 位作者 杨贵军 王新谱 王继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197-13199,13233,共4页
2007年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共采集到蝴蝶37种,隶属6科28属,以蛱蝶科为主要科。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中,蝴蝶的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森林草地蝴蝶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 2007年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共采集到蝴蝶37种,隶属6科28属,以蛱蝶科为主要科。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中,蝴蝶的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森林草地蝴蝶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最高,高山草甸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行为节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婧 陈照娟 +6 位作者 乌力吉 王晓玲 穆丽光 向昌林 刘波 陈琛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62,共7页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生理活动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研究动物行为节律是了解其活动特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内容。2015年9月15日-10月6日采用直接观察法、2016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生理活动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研究动物行为节律是了解其活动特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内容。2015年9月15日-10月6日采用直接观察法、2016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行为节律进行观察,了解其行为适应对策。记录了7类中华斑羚行为,包含27种具体行为内容,通过对每种行为进行描述,建立了行为谱。中华斑羚的行为节律具有月度变化特点,摄食行为11月比例最高、站立行为8月比例最高、移动行为12月比例最高,发情行为在10月、12月出现。研究表明,中华斑羚的行为特点是对该区域生态条件与捕食风险的有效适应,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救护措施、促进隔离种群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斑羚 行为谱 红外相机 捕食风险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勇 李路云 +1 位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64-4665,4687,共3页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44%。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2种,占该地区春季鸟类种数的74.42%;广布种类11种,占25.5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30种,占69.77%;夏候鸟7种,占16.28%;冬候鸟3种,占6.98%;旅鸟2种,占4.65%;迷鸟1种,占2.33%。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分别有22种和13种,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湿地最少,仅见11种和7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研讨会在呼召开
13
作者 孟宪毅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监测体系 研讨会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召开工作座谈会
14
作者 孟宪毅 《内蒙古林业》 2011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7月7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保护区工作。座谈会上,自治区林业厅纪检组组长李树平代表高锡林厅长讲话。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大青山 管理局 呼和浩特市 林业厅 自治区 李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梦霄 王晓玲 +6 位作者 穆丽光 姜秀丽 胡磊 乌力吉 王翠 孟和达来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19,共6页
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 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鉴别出狍个体共693只次。数据显示:(1)狍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每日相对活动强度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04∶00—06∶00和17∶00—19∶00;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相对活动强度高峰均推迟,主要受夏季高温以及捕食者的胁迫因素影响。(2)狍的日活动强度不存在季节差异,但春季的相对活动强度(49.64%)最大,其次为冬季(27.99%),夏季(10.68%)与秋季(11.69%)接近,温度、捕食风险、发情期和食物需求等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狍的行为以取食、舔食营养盐和警戒为主,行为比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狍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为类型 红外相机 相对活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16
作者 孟宪毅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2012年6月10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廛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举。行。该救护中心是内:蒙言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管理处为维护大青山地区。生物多样... 2012年6月10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廛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举。行。该救护中心是内:蒙言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管理处为维护大青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协。商建应的。救护中心的成立,对于强化大青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大青山 动物救护中心 野生动物园 呼和浩特市 揭牌仪式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角下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觉景观特征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娜 张玉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77-9192,共16页
景观美学的理论维度已从风景美学延伸至生态美学,为促进生态美学理论在客观法和空间水平上向“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理要素构建分类的数字景观模型并借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 景观美学的理论维度已从风景美学延伸至生态美学,为促进生态美学理论在客观法和空间水平上向“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理要素构建分类的数字景观模型并借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框架。在筛选地貌(自然和垂直要素)和土地利用(文化和水平要素)景观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景观分类指标体系;通过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识别了研究区域中的440种景观斑块和类型,以此作为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的基本单元;基于生态美学理论,构建了视觉景观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3个视觉景观特征评估指标,借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度量并通过FRAGSTATs与GIS可视化;通过SPCA分析得到权重后绘制了视觉景观特征综合评估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诸多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聚集”在一起产生了不同水平的视觉景观特征,与低水平视觉景观特征有关的景观类型在要素组成上较为复杂,而与高水平视觉景观特征有关的景观类型主要与坡度适中的东南向山谷地貌与荒草地、未成林封育地和乔木林等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有关。研究认为,可视化的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结果有助于识别需得到保护修复、规划利用及管理协调的景观斑块或类型,有利于增加保护地整体的生态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数字景观模型分类 景观格局指数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视觉景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集体调研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18
作者 高利 孟宪毅(摄影) 《内蒙古林业》 2013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2013年6月26~2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集体调研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参加调研活动的领导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自治区总工会主席呼尔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 2013年6月26~2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集体调研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参加调研活动的领导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自治区总工会主席呼尔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邢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桂林、吴团英、李荣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鲍常青,副秘书长潘守刚、张宇,农牧业委员会主任赛革,自治区农科院院长赵存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荣天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大青山 生态保护 副主任 调研 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娟 张卫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203-204,共2页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又处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析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为其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又处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析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为其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以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刚 汪泽鹏 +1 位作者 楼晓钦 余海燕 《宁夏农林科技》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是我国干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纵峙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其...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是我国干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纵峙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对促进宁夏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贺兰山 森林资源动态 变化分析 林业可持续发展 评价 森林生态系统 天然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