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滑永春 陈家豪 +1 位作者 孙小添 裴志永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20年草地为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占50%以上,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78 km^(2),1911 km^(2),383 km^(2)和255 km^(2),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55 km^(2)和2072 km^(2),土地转移的主要方向为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1980—2000年上升了0.85百分点;1980—2020年,斑块数量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除建设用地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干扰度除林地上升外其余用地均减少,景观损失度除建设用地有明显下降外其余用地无明显变化;黄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呈下降趋势,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面积增加9000 km^(2),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少1350 km^(2),分散布局在东部和北部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景观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与水文要素的时空协同演变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喆 崔艳红 +8 位作者 张才金 崔英杰 王怡璇 白亮亮 郭建英 刘廷玺 卢静 徐于月 龙笛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植被与水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植被与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东部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促使蒸散发增加,年均蒸散发量和径流量之和较降水量高16.5 mm,导致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下降;农田年平均净灌溉耗水量为101.3~108.9 mm,并因农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大而增加;虽然草地区域年均蒸散发和径流量之和低于降水量,但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大导致水分盈余量显著降低,草地的耗水正接近其生态水文阈值;陆地总水储量等效水高以(7.5±1.9)mm/a的速率下降,区域地下水呈现亏缺趋势;降水的年际波动对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森林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水文要素 生态恢复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径流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1 位作者 马丽 段剑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3,共6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旗下营、准格尔站点控制流域为基础,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旗下营、准格尔站点控制流域为基础,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2000 s最小,相对1990 s减少了45.67%~58.26%。径流突变点为1981年。1981~2010年与1957~1980年相比,旗下营、准格尔两个水文站点控制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2.80%和23.46%,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7.20%和7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贡献率 黄河流域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区乡村重构特征及问题区域识别——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
4
作者 董又铭 乔文怡 +1 位作者 刘泽淼 黄贤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1-1902,共12页
科学、有序重构是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这一典型北方农牧区乡村,基于乡村发展指标和计量模型,探究了乡村重构的特征并识别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 科学、有序重构是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这一典型北方农牧区乡村,基于乡村发展指标和计量模型,探究了乡村重构的特征并识别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总体上经济发展>空间利用>社会发展。(2)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经济重构总体先增强后减弱,空间重构则一直增强,社会重构整体滞后。乡村综合重构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其中经济重构地域差异较小,社会重构表现为南高北低;空间重构以河套平原较为剧烈。1990—2020年乡村经济-社会-空间重构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先升高后降低,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3)乡村发展及重构的问题县域共6类11个,分布在研究区黄河以西、阴山以北,映射了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区域政策等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影响,需结合地域实际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重构 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康健 杨光 +1 位作者 韩雪莹 张雨 《草学》 2022年第6期32-42,共11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减轻沙漠化土地的威胁,本研究以1995~2020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5.3,ArcGIS10.2支持下,通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获取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并采用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减轻沙漠化土地的威胁,本研究以1995~2020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5.3,ArcGIS10.2支持下,通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获取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程度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力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在1995~2020年期间土地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轻度、非沙漠化面积分别增加3 765.36km~2,4 927.48km~2,极重度沙漠化减少了1 853.31km~2。(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沙漠化空间差异主要由人口密度、湿润指数、干燥度、年平均降水量决定,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25%,驱动因子间交互均呈现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交互解释力最强的是湿润指数和土壤,q值为0.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内蒙古 沙漠化 动态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序影像和非线性边界监测土壤干旱研究——以1986—2020年黄河内蒙古段生长季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新平 权全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土壤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表征土壤干旱状态的常用指标,土地利用/覆被(LULC)类型、LSTNDVI特征空间的干燥与湿润边界的非线性属性是TVDI遥感反演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前人的研究与应用大多忽视了这些条件,带来了部分误差。选取... 土壤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表征土壤干旱状态的常用指标,土地利用/覆被(LULC)类型、LSTNDVI特征空间的干燥与湿润边界的非线性属性是TVDI遥感反演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前人的研究与应用大多忽视了这些条件,带来了部分误差。选取黄河流域典型资源驱动型河段内蒙古“几”字湾都市圈(呼包巴鄂乌五市)作为研究对象,以1986—2020年8期816景Landsat-5/8时序影像和同期30 m土地利用/覆被栅格数据为数据源,剔除建设用地和水体,采用无缝拼接和生长季均值合成重构LST-NDVI特征空间,在4类LULC下,非线性拟合干燥边界和湿润边界,反演得到8期经验证精度可靠的黄河内蒙古段的土壤表层干旱等级空间分布100 m栅格。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性的土壤旱情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影像拼接 均值合成 非线性边界 黄河流域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