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新生代电影导演创作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鹤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4,共5页
近年来,以忻钰坤、德格娜、张大磊、周子阳为代表的内蒙古新生代电影导演,创作出《心迷宫》《告别》《八月》《老兽》《爆裂无声》等电影佳作。本文借助电影叙事学、福柯权力话语等研究理论,运用文本细读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经... 近年来,以忻钰坤、德格娜、张大磊、周子阳为代表的内蒙古新生代电影导演,创作出《心迷宫》《告别》《八月》《老兽》《爆裂无声》等电影佳作。本文借助电影叙事学、福柯权力话语等研究理论,运用文本细读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经济地位下滑带来的男性尊严陨落、依托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叙事呈现、纪实主义风格下的主观表达三个层面,研究内蒙古新生代电影导演的创作路径,发现其擅于挖掘现实背后的共同规律,使影片能超越时代、地域的局限,形成隽永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新生代电影导演 创作路径 纪实主义风格 叙事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内蒙古电影的创作转型——从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说起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国琪 蒋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4-68,共5页
本文结合内蒙古电影发展史梳理,对比研究2010年后亮相影坛的“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导演群创作转型。以忻钰坤、周子阳、张大磊、德格娜为代表的青年导演将内蒙古电影表现异域奇观、民族史诗的题材遴选向表现当下内蒙古的汉族、蒙古族... 本文结合内蒙古电影发展史梳理,对比研究2010年后亮相影坛的“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导演群创作转型。以忻钰坤、周子阳、张大磊、德格娜为代表的青年导演将内蒙古电影表现异域奇观、民族史诗的题材遴选向表现当下内蒙古的汉族、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多元现实困境转移;内蒙古电影银幕形象也由传统的以蒙古族为主向淡化人物民族身份嬗变,着意描摹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人”的心理。这一批内蒙古青年导演还在内蒙古电影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中摸索出了一条由青年影展进入影坛的新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 区域电影 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籍青年导演“城市电影”的民俗文化建构(2014—2020)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穆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7,共5页
2014—2020年内蒙古籍较为活跃的青年导演张大磊、德格娜、周子阳、忻钰坤,他们的电影或是取景于内蒙古地域,或是敲定内蒙古演员用乡音表演,都倾注了自己对家乡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在成就个人创作的同时,在银幕上建构出当下内蒙古影像民... 2014—2020年内蒙古籍较为活跃的青年导演张大磊、德格娜、周子阳、忻钰坤,他们的电影或是取景于内蒙古地域,或是敲定内蒙古演员用乡音表演,都倾注了自己对家乡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在成就个人创作的同时,在银幕上建构出当下内蒙古影像民族意象与民俗映现。在弘扬“蒙古马精神”语境下,电影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沿袭、内蒙古城市文明与牧区民俗的交融,有利于书写内蒙古电影创作在银幕上进行民族化书写,建构深远的民俗文化样貌,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电影文化的时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青年电影导演 民族意象 民俗文化 电影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电影导演的新青春叙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晖 艾志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1,共9页
新生代电影导演在创作青春电影之时,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呈现出继承、改写与新变的关系,是一种"新青春叙事"。具体表现为:以纠结于青春的"西西弗斯"为对象,在继承对"残酷青春"状态的摹写中呈现&qu... 新生代电影导演在创作青春电影之时,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呈现出继承、改写与新变的关系,是一种"新青春叙事"。具体表现为:以纠结于青春的"西西弗斯"为对象,在继承对"残酷青春"状态的摹写中呈现"假定性失忆"和"替代性转移"的新气质;以"悬而未决"的仪式抵抗为故事情节内核,通过回答"怎么做?",对第六代导演反复探讨的"为什么?"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应和改写;受商业语境、大众文化以及国际交流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叙事呈现出资本符号化、喜剧性表达和跨地域书写等时代特征,具有新变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电影导演 新青春叙事 继承 改写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审查机制对新生代导演作品类型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波 张乐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9,共7页
中国电影的审查机制,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中国电影是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社会舆论的审查中发展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管理,现行的电影审查机制对当代中国电影中诸如新生代导演及其作品的制约和规训作用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审查... 中国电影的审查机制,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中国电影是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社会舆论的审查中发展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管理,现行的电影审查机制对当代中国电影中诸如新生代导演及其作品的制约和规训作用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审查制度也以一种特殊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化的进程,并在客观上引导了部分电影作品的市场化,尤其是新生代导演进入体制内的尝试。从产业政策和电影文本等方面梳理和分析这一现象,并对中国电影审查机制对新生代导演作品类型化的影响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审查机制 新生代导演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行的规则——中国新生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手法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余源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1-32,共2页
  本文中,中国新生代导演涵盖目前还在争论中的"第六代"和"后第六代""第七代"这些命名所包括的导演.纪实风格影片,是指用写实主义手法追求现实主义表达的剧情片.……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纪实风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职业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训与抵抗:新生代导演电影的工厂空间 被引量:3
7
作者 汤雪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3-75,共3页
在"新生代"导演的创作中,"工厂"题材的电影十分引人注目。依据福柯的空间理论,对以工厂为背景的电影《八月》《六人晚餐》《少年巴比伦》《黑处有什么》进行考察,解构其中"工厂"的空间生成、空间构筑以... 在"新生代"导演的创作中,"工厂"题材的电影十分引人注目。依据福柯的空间理论,对以工厂为背景的电影《八月》《六人晚餐》《少年巴比伦》《黑处有什么》进行考察,解构其中"工厂"的空间生成、空间构筑以及空间意蕴,提出空间的"飞地"、空间的跨越这一影像空间的艺术构架,从而寻绎出新生代导演对"工厂"的自我指涉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的社会背景,以期为"新生代"导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意义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工厂电影 “异托邦”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电影“鲜浪潮”--从新生代导演的突围看香港电影的本土化和主体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洲 周奕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33,共4页
2005年,时任香港艺发局局长的杜琪峰,在香港面临“非典”危机和电影产业低潮的情况下,为了鼓励本土电影创作,培养更多年轻人才,进而以“香港电影新浪潮”承先启后的精神为出发点,开始筹办“鲜浪潮短片竞赛”。鲜浪潮的竞赛方式为提供入... 2005年,时任香港艺发局局长的杜琪峰,在香港面临“非典”危机和电影产业低潮的情况下,为了鼓励本土电影创作,培养更多年轻人才,进而以“香港电影新浪潮”承先启后的精神为出发点,开始筹办“鲜浪潮短片竞赛”。鲜浪潮的竞赛方式为提供入围的参赛者实报实销的拍摄资金,并在拍摄期间获得业内导师的指导,经过为期半年时间完成作品后,再共同角逐奖项,然而开办的前几届,其运作模式还不够贴合实际的电影工业,成效不甚明显,后来逐渐侧重于导演和编剧方向,一位导演带领四位学生的手把手教学,以师徒制的方式从前期筹划到后期制作尽量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香港电影 主体性 本土化 突围 “非典”危机 竞赛方式 电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途叙事、倒置亲子、主观视听: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中的《脐带》
9
作者 崔国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5-148,共4页
《脐带》在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作品集群中创新了草原场域中的治愈式旅途片这一样态类型。从作品的剧作结构上看,影片设置了逆向的脐带、阴阳树等符号,以倒置的母子关系——亦子亦父、亦母亦女——展开叙事,探讨由阿尔茨海默病所引发的... 《脐带》在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作品集群中创新了草原场域中的治愈式旅途片这一样态类型。从作品的剧作结构上看,影片设置了逆向的脐带、阴阳树等符号,以倒置的母子关系——亦子亦父、亦母亦女——展开叙事,探讨由阿尔茨海默病所引发的伦理关系微妙变化,进而在一场归家之旅中完成人性的疗愈和生死的告别。《脐带》以主观化的处理方式结构视听,丰富了内蒙古电影作为民族电影范畴的内涵多样性,但从影片的人物塑造和内在哲思上讲,影片仍有更深入探讨和逻辑圆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乔思雪 内蒙古电影 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 内蒙古电影新浪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题材、两极视角与空间建构——试论芬兰新生代导演克劳斯·哈洛的电影风格
10
作者 齐伟 周思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6,共6页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新生代导演,他在国际上也获奖颇丰,其长片处女作夺得了2003年的英格玛伯格曼奖,这是该奖项为数不多的几次授予非瑞典籍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伯格曼 电影风格 空间建构 克劳斯 历史题材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芬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电影的常规之变——《我和爸爸》对社会另类和边缘人的另一种描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4,共3页
《我和爸爸》获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影片获此殊荣的原因之一,是它既表现出新生代电影非常个人化的“作者电影”的鲜明特色,又在寻求着常规之变,塑造了一个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先例的另类父亲。集出品、制片、编剧... 《我和爸爸》获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影片获此殊荣的原因之一,是它既表现出新生代电影非常个人化的“作者电影”的鲜明特色,又在寻求着常规之变,塑造了一个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先例的另类父亲。集出品、制片、编剧、导演和女主角于一身的徐静蕾说:“以前我们一说亲情的片子就一定是哭啊,然后呕心沥血,父母都是严父慈母什么的。其实父亲也是人,也是十分丰富的一个人……但被好多艺术作品给概念化了。所以我要拍一个很丰富的父亲,他的优点特别突出,他的缺点也特别突出。”影片中的父亲既不同于第五代电影中“被弑”的父亲:专制、暴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边缘人 父亲形象 个人化 新主流电影 中国电影 第五代导演 弱势群体 第五代电影 电影金鸡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电影的“焦虑”与“选择”
12
作者 张先云 乔东义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电影文本 “选择” 焦虑 理性内涵 创作历程 先锋艺术 文本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电影诞生的多元语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璐舜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13-14,共2页
“新生代”创作群体是指在“第五代”以后崛起的新一代导演,在通俗的意义上是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文化教育,于90年代初初登影坛,到90年代中后期渐成气候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诞生于... “新生代”创作群体是指在“第五代”以后崛起的新一代导演,在通俗的意义上是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文化教育,于90年代初初登影坛,到90年代中后期渐成气候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诞生于丰富并且多元的语境中,并且通过自身创作实践带来了中国电影创作具有颠覆性的新方式和新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产生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更充分地理解其独特艺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群体 导演 新生代 地质年代 电影创作 艺术创作 电影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生代导演的崛起看中国影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14
作者 蔡碧湾 孙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2016年7月,一部低成本影片《路边野餐》首登大银幕,其新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及叙事风格让人着迷。早在2015年,该片就因以黑马的姿态摘得多项国际大奖而备受关注。围绕该片,人们热议的不仅有片中创造了独特电影空间的长镜头,还有1989年出... 2016年7月,一部低成本影片《路边野餐》首登大银幕,其新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及叙事风格让人着迷。早在2015年,该片就因以黑马的姿态摘得多项国际大奖而备受关注。围绕该片,人们热议的不仅有片中创造了独特电影空间的长镜头,还有1989年出生、经历颇具励志色彩、电影语言独特的青年导演毕赣,《路边野餐》正是他拍摄的第一部长片。与毕赣相似,在此期间凭借艺术电影进入大众视线并备受好评的年轻导演还有《八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影视教育 中国 魔幻现实主义 叙事风格 电影空间 青年导演 电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新生代:让人喜欢让人忧
15
作者 梁天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7,共2页
近年来,当公众的注意力对于毁誉参半的“第五代导演”有些疲倦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有必要对更年轻的一代导演有所关注了。于近两年毕业于电影学院的“第六代导演”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电影新生代.他们大多是初涉影坛即入商海,他们不再象陈... 近年来,当公众的注意力对于毁誉参半的“第五代导演”有些疲倦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有必要对更年轻的一代导演有所关注了。于近两年毕业于电影学院的“第六代导演”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电影新生代.他们大多是初涉影坛即入商海,他们不再象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那样拿国家的钱在镜头前做“学问”,而是纷纷砸掉铁饭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中国电影 国际电影 第五代导演 电影学院 第六代导演 电影体制 影片 电影市场改革 都市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的原生镜像——论纪实潮流中的新生代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4,30,共3页
一纵观当今世界影坛,纪实电影蔚为大现,已成为一种潮流。不独是中国新生代,伊朗、越南、南非第三世界电影人都纷纷拿起了纪实的武器。事实上,与其说纪实电影是一种创作的自觉,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好莱坞大片的挤压,经济的窘迫,使... 一纵观当今世界影坛,纪实电影蔚为大现,已成为一种潮流。不独是中国新生代,伊朗、越南、南非第三世界电影人都纷纷拿起了纪实的武器。事实上,与其说纪实电影是一种创作的自觉,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好莱坞大片的挤压,经济的窘迫,使第三世界的新生代导演不约而同地祭起了纪实的法宝,拍摄出众多的低成本的纪实电影。日常琐事的展现、原生态般的"当下"存在、非职业演员的启用……使今天纪实电影与60年以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划了一条明显的渐近线。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纪实风格 纪录片 创作 影片 可可西里 第三世界 非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情绪与镜像迷恋——对一类新生代影像文本的审读
17
作者 高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6-27,共2页
一股影像的激流澎湃在跨世纪的中国影坛,回荡着新生代青春潮声。宛如同一水系的两条并行不悖的支流,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新生代导演的创作走到21世纪的今天,渐渐凸现出两种风格、两类文本,这就是"音乐情绪"电影和纪实电... 一股影像的激流澎湃在跨世纪的中国影坛,回荡着新生代青春潮声。宛如同一水系的两条并行不悖的支流,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新生代导演的创作走到21世纪的今天,渐渐凸现出两种风格、两类文本,这就是"音乐情绪"电影和纪实电影。事实上,音乐情绪的弥漫是建构在对影像镜语的迷恋和探寻上的,影像形式亦成为"音乐情绪"的载体。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音乐 影像 情绪化 电影 文本 苏州河 迷恋 审读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中的“新生代”——张杨的麻辣人生
18
作者 闻静 邵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50-51,共2页
9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影坛又出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电影创作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受过专业而系统的训练。大家都把这一代电影艺术家称为'第六代导演',或者是'... 9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影坛又出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电影创作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受过专业而系统的训练。大家都把这一代电影艺术家称为'第六代导演',或者是'新生代导演'。以张元、张杨、胡雪杨、王小帅、娄烨等为首,围绕着他们还形成了一个相似的学院派的青年电影人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爱情 电影 创作群体 戏剧学 新生代导演 人生 电影艺术 成长 文化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斯·安德森的作者电影、荒诞叙事与视听审美之旅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67-70,共4页
当代美国新生代导演韦斯·安德森于2014年凭借《布达佩斯大饭店》入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九项大奖,被大众所熟知,他的作品逐渐走入主流视野中。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拍摄了《瓶装火箭》(1994)... 当代美国新生代导演韦斯·安德森于2014年凭借《布达佩斯大饭店》入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九项大奖,被大众所熟知,他的作品逐渐走入主流视野中。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拍摄了《瓶装火箭》(1994)、《青春年少》(1998)、《天才一族》(2001)、《水中生活》(2004)、《穿越大吉岭》(2007)、《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10)、《月升王国》(2012)等电影,并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鲜艳明亮的画面色彩、规矩严整的独特构图,都让他的影片给观众留下了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电影 韦斯·安德森 戛纳电影 《布达佩斯大饭店》 作者电影 新生代导演 视听审美 视觉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的拷问与理想的追寻——陆川电影印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朝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19,共2页
陆川无疑是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早在2002年就以处女作《寻枪》初露峥嵘,2004年更是以《可可西里》而享誉全国。陆川以电影的方式见证着人类生存的困境,并通过人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深深震撼着每一个观众,使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存在状态... 陆川无疑是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早在2002年就以处女作《寻枪》初露峥嵘,2004年更是以《可可西里》而享誉全国。陆川以电影的方式见证着人类生存的困境,并通过人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深深震撼着每一个观众,使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存在状态与人生的终极价值。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分析对陆川电影的印象:(一)困境陆川电影中的人物都处在生存困境中,这种困境有时侧重于通过人的心理来展示(《寻枪》),有时则侧重于通过更加真实的生存状态来反映(《可可西里》)。陆川通过展示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苦苦挣扎,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尴尬的生存处境。陆川的处女作《寻枪》关注的就是身处困境的灵魂对自身的追问以及与现实的对抗纷争。影片主人公马山在手枪丢失后就陷入了精神的困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电影 生存困境 新生代导演 理想主义者 生存状态 马山 死亡观 存在状态 三个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