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南部奈曼旗杨树病虫害调查研究
1
作者 翟艳华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5期160-162,共3页
杨树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主要种植的树种,具有速生、高产、耐逆的优良特性。本文以内蒙古东南部代表性地区奈曼旗为例,以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杨树林病害、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表明:奈曼旗杨树林害虫共有20种,... 杨树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主要种植的树种,具有速生、高产、耐逆的优良特性。本文以内蒙古东南部代表性地区奈曼旗为例,以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杨树林病害、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表明:奈曼旗杨树林害虫共有20种,属于3目15科,其中同翅目2科,鞘翅目4科,鳞翅目9科;杨树林病害有12种,其中叶部病害7种,枝干病害2种,根部病3害种。我们分析了当地杨树林发生病虫害的可能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的措施,为林木区域性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病虫害 实地调查 内蒙古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1
2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0-798,共9页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体均侵入了该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侵入接触关系明确,红柱石角岩发育。测得前进场岩体和达青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80.8±3.6)Ma和(281.5±0.5)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乌兰陶勒盖正长花岗岩岩体获得了259Ma、羊角林高勒二长花岗岩为246~216Ma的U-Pb同位素年龄,说明在晚二叠世—三叠世又有一次侵入高峰。石炭—二叠纪裂谷发育时期,部分跨入三叠纪,先后有3次侵入高峰,即晚石炭世的石英闪长岩、早二叠世的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三叠纪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晚古生代裂谷区 内蒙古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素荣 周学超 +4 位作者 刘迎春 魏云山 李峰 王燕春 张晓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解决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依据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轮作体系对大豆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作物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连作(MC)、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轮... 为了解决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依据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轮作体系对大豆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作物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连作(MC)、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轮作(M-M-S),于秋季测定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产值效益。结果表明:与MC相比,M-M-S和M-S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8.61%和15.08%,轮作玉米的穗长、穗粗、百粒重均高于MC。不同轮作模式间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M-S相比,M-M-S有增加大豆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及百粒重的趋势,产量平均增加了13.06%。在旱涝年份,轮作对产量影响效果大于常年。不同模式的年均产值和成本表现为MC> M-M-S>M-S,M-M-S与MC效益持平且高于M-S,产投比为M-M-S>MC>M-S。因此,在研究区域内M-M-S模式较M-S模式具有更好的产量和经济生态效益表现,更加适于在内蒙古东南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轮作 大豆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内蒙古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壳增生和古亚洲洋演化:来自内蒙古东南部林西-东乌旗地区岩浆岩的证据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5 位作者 赵硕 张进 郑荣国 张文龙 吕前露 郑培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1-2215,共35页
本文在系统收集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浆岩岩石组合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盆演化和地壳增生等重要地质... 本文在系统收集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浆岩岩石组合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盆演化和地壳增生等重要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南、北两侧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在年代学上显示不同的活动期次,具有不同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岩浆岩带。蛇绿岩带以北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呈连续分布的特征,并在晚石炭-早二叠世时期达到活动峰值。火成岩构造组合分析表明,晚泥盆世-石炭纪和早-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分别与二连浩特-贺根山洋盆向乌里雅斯太大陆边缘之下的俯冲和洋盆闭合后俯冲板片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造成的区域伸展背景有关。蛇绿岩带以南岩浆活动时间上呈现石炭纪、早-中二叠世、晚二叠世-三叠纪幕式分布特征,各期岩浆活动前锋有随时间向南迁移的趋势。这三期岩浆活动分别与古亚洲洋板片向宝力道岛弧之下的俯冲、板片后撤以及洋盆消失之后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时期存在显著的地壳增生;其中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北表现为地壳的垂向增生,以南表现为地壳的侧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火成岩构造组合 地壳增生 内蒙古东南部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温阳 田润民 +4 位作者 刘宗顺 刘秀容 宝金山 庞晓燕 杨跃文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 人工林 立地类型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岸早寒武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对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6
作者 刘建峰 赵硕 +2 位作者 张进 张文龙 吕前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4-2218,共15页
针对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双井古陆”构造属性存在的争议,对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前人划分为古元古代的东沟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526±2 Ma,属于早寒武世;结合“双... 针对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双井古陆”构造属性存在的争议,对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前人划分为古元古代的东沟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526±2 Ma,属于早寒武世;结合“双井古陆”范围内其他年龄资料,进一步指示该古陆不是中亚造山带内早前寒武纪微陆块。该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组成,岩石SiO_(2)含量介于64.20%~67.53%之间,Na_(2)O和K_(2)O含量分别为5.21%~5.75%和0.37%~0.56%,显示富钠贫钾的亚碱性系列岩浆岩特征;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77~0.85之间,属于偏铝质I型花岗岩类。岩石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俯冲带岩浆岩特征;全岩εNd(t)值介于−13.76~−15.84之间,平均下地壳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523~2361 Ma,指示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综合区域资料分析,东沟花岗闪长岩可能属于华北克拉通和西拉木伦河缝合带之间早古生代白乃庙岛弧的组成部分;该岩体的发现表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可能开始于寒武纪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内蒙古东南部 早寒武世 花岗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左旗九井子蛇绿岩锆石U-Pb定年:对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形成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35
7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2 位作者 孙立新 殷东方 郑培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47-1962,共16页
本文对位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东段的九井子蛇绿岩中辉长岩脉以及蛇绿岩的围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74.7±1.7)Ma,MSWD=0.079,属于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前人地层、古生物、岩浆岩等方面的资料,表明... 本文对位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东段的九井子蛇绿岩中辉长岩脉以及蛇绿岩的围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74.7±1.7)Ma,MSWD=0.079,属于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前人地层、古生物、岩浆岩等方面的资料,表明内蒙古东南部早二叠世晚期还可能存在大洋盆地。与九井子蛇绿岩呈断层接触的粉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大致构成4个峰值:2350~2700Ma、1700~2100Ma、370~470Ma和250~290Ma,通过与区域构造热事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中朝古板块的北缘。粉砂岩中最小的锆石年龄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249±4.7)Ma),该年龄与内蒙古东南部海相地层消失的时代、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出现混生的时代、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古纬度曲线收敛的时代以及区域上与碰撞相关的岩浆岩形成时代大致相同,据此本文认为九井子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同时也可能代表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南部 西拉木伦河蛇绿岩 构造演化 古亚洲洋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系列报道之三 创新思路 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协同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纪实
8
作者 吴长波 吕景辉 《国土绿化》 2015年第9期11-13,共3页
单从字面看,赤峰可以理解为赤裸的山峰。不过,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由蒙语"乌兰哈达"翻译而来,乃红色山峰之意。记者在该市南部的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走了一圈,却很少看到红色或赤裸的山头。放眼望去,无论山上山... 单从字面看,赤峰可以理解为赤裸的山峰。不过,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由蒙语"乌兰哈达"翻译而来,乃红色山峰之意。记者在该市南部的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走了一圈,却很少看到红色或赤裸的山头。放眼望去,无论山上山下,到处都是苍翠的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化 生态林业 元宝山区 乌兰哈达 城镇周边 山上山下 内蒙古东南部 基地建设 造林绿化 乌丹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离族源试探
9
作者 周向永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53,共9页
高离族源试探○周向永有关高离的研究,关乎东北地区古族夫余、高句丽等民族的起源、迁徙、与它族的融合及文化遗存的比定等诸问题。以往学界对此虽有涉及,但多为高离在“流”的意义上的探讨,如高夷与高句丽的关系等,对其“源”之所... 高离族源试探○周向永有关高离的研究,关乎东北地区古族夫余、高句丽等民族的起源、迁徙、与它族的融合及文化遗存的比定等诸问题。以往学界对此虽有涉及,但多为高离在“流”的意义上的探讨,如高夷与高句丽的关系等,对其“源”之所在,抑或名谓由来却涉猎不多。本文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 下层文化 山东半岛 小河沿文化 红山文化 文物 内蒙古东南部 族源 青铜文化 岳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城县林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10
作者 李世奇 《内蒙古林业》 2016年第1期32-32,共1页
内蒙古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南部,地处蒙冀辽三省交界处,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04万亩,森林覆盖率47%。近年来,本着生态与产业并重、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原则,宁城县把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果树经济林,作为山... 内蒙古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南部,地处蒙冀辽三省交界处,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04万亩,森林覆盖率47%。近年来,本着生态与产业并重、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原则,宁城县把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果树经济林,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15.3万亩,覆盖14个乡镇街道、116个行政村,从业人员达1.5万户、7.6万人。目前,盛果期面积4.4万亩、年产水果7.1万吨、产值3.9亿元,人均增收416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产业 经济林面积 内蒙古东南部 经济林建设 林地面积 主导产业 五化 城子 优质苹果 寒富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