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的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于海霞 赵兴胜 +3 位作者 刘喜 白原 刘晓云 刘举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水平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者、正常血压者各30例。各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 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水平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者、正常血压者各30例。各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蒙古族与汉族AngⅡ水平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Ang(1-7)水平随血压降低而降低。(2)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族高血压组、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与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蒙古族血压正常组与汉族血压正常组之间的AngⅡ、An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蒙古族的AngⅡ水平高于汉族,蒙古族的Ang(1-7)水平低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改变具有民族差异性,蒙古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相比较,在血压正常期血管紧张素水平已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