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名宸运用化膜汤治疗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经验
1
作者 范爱丽 朱名宸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0期45-47,共3页
子宫内膜增厚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诊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朱名宸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认为子宫内膜增厚多以肾虚为本,兼夹湿、热、瘀等致病因素,并自拟化膜汤治疗该病,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厚 崩漏 癥瘕 化膜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IUS联合戈舍瑞林治疗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雌激素的影响
2
作者 秦艳玲 奈曼曼 王爱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LNG-IUS)联合戈舍瑞林治疗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科...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LNG-IUS)联合戈舍瑞林治疗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6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脐下皮下注射戈舍瑞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LNG-IU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雌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m,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 m及6 m,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6 m,两组患者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NG-IUS联合戈舍瑞林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雌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IUS 戈舍瑞林 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力雯 吴帆 +1 位作者 秦锦龙 成佳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内膜>5 mm)的诊疗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389例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超声发现内膜增厚(5mm),先行诊断性刮宫,然后行宫腔镜内膜切除术,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及对子宫内膜癌的阳性预...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内膜>5 mm)的诊疗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389例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超声发现内膜增厚(5mm),先行诊断性刮宫,然后行宫腔镜内膜切除术,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及对子宫内膜癌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29例诊刮时无组织刮出或仅有极少量组织刮出难以送病检,无法明确病因,行TCRE病理诊断证实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息肉14例,增生期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癌1例。10例因宫腔镜扩张宫口未达10 mm,或子宫穿孔未继续行宫腔镜检,TCRE取材失败,仅行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炎6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TCRE和分段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02/102)和50.0%(51/102),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能同时获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绝经期 子宫内膜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诊断性刮宫术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涛 顾振鹏 +1 位作者 李保卫 王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微管诊刮术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绝经后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4-6 m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微管诊断性刮宫术、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刮宫,未刮出组织者局麻行宫腔镜检... 目的观察微管诊刮术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绝经后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4-6 m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微管诊断性刮宫术、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刮宫,未刮出组织者局麻行宫腔镜检查。结果观察组组织刮出率96.3%(52/54),均无需扩张宫颈口,无痛发生率92.6%(50/54);对照组分别为32%(16/50)、90%(45/50)、30%(15/50);两组间比较,P均〈0.05。未刮出组织者局麻行宫腔镜检查显示,观察组2例均为绝经子宫内膜,对照组34例中粉碎子宫内膜5例、绝经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内膜癌2例。结论微管诊刮技术漏诊率低,取材满意,均无需扩张宫颈口,痛苦小,便于操作,优于传统诊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诊刮术 阴道超声 传统诊刮术 子宫内膜增厚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断价值中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菁 冯炜炜 +2 位作者 龙雯晴 陈慧 沈育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4期30-35,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就治的因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就治的因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无症状的364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4例患者分为宫腔镜组229例与诊断性刮宫组135例,分析两组的病理检出率、临床意义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比较宫腔镜组和诊刮组的良性及恶性病变的病理检出率,宫腔镜组明显高于诊刮组(93.0%vs.13.3%,P<0.05).此外,32例先行诊刮,后行宫腔镜检查,提示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误诊率为6.3%,漏诊率为3.1%.两组超声提示有或无宫腔占位者,病理类型分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穿孔的发生为3例(3/364),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7%vs.0.7%,P>0.05).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因术后半年出现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行子宫切除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无论良性或恶性病变,宫腔镜下病理检查准确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超声影像学提示宫腔占位与否,与病理类型无关.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仍需严密随访.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价值高,诊断性刮宫无法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无症状 子宫内膜增厚 宫腔镜 诊断性刮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的内膜细胞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吕淑兰 师赞 +4 位作者 薛雪 贺永艳 王晓林 曹杨 周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4 mm)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描述该人群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特点,寻求最佳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厚度界点。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4 mm)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描述该人群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特点,寻求最佳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厚度界点。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绝经≥1年、无明确症状(阴道流液、流血、腹痛等)的子宫内膜≥4 mm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及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取样。结果59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显示:子宫内膜良性改变者共56例(95%),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组20例(34%),增生性子宫内膜组36例(61%);子宫内膜癌共3例(5%)。不同细胞病理学组间年龄、BMI、绝经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界点(cut-off point)为≥9 mm时诊断效能较好,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4.3%,约登指数为0.6。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表现以良性为主。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者内膜厚度界点为≥9 mm时,对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 细胞病理学 内膜厚度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利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46-247,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经阴道超声体检已广泛开展,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由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临床医师为明确诊断,还是一律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本资料对21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经阴道超声体检已广泛开展,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由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临床医师为明确诊断,还是一律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本资料对21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根据症状考虑诊断性刮宫术指标之一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厚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 临床医师 病理分析 诊断性刮宫术 无症状 健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宁林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法102例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绝经妇女,为其进行诊断性刮宫,分析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绝经时间>3年与≤3年、体重>60 kg与≤60 kg、体质量指数>25 kg/m^...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法102例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绝经妇女,为其进行诊断性刮宫,分析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绝经时间>3年与≤3年、体重>60 kg与≤60 kg、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25 kg/m^(2)、是否有激素替代治疗、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绝经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他莫昔芬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厚度(13.17±8.59)mm高于未使用他莫昔芬绝经妇女的(9.14±4.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妇女中,子宫内膜厚度≥4 mm且<5 mm的妇女无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7 mm的妇女有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的妇女有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的妇女有11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发生几率会伴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结论使用他莫昔芬会增加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且内膜癌发生几率会伴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子宫内膜厚度≥4 mm且<10 mm者,出现内膜癌的几率相对偏低,针对该类妇女的病理检查可倾向于保守,并注意排查其高危因素;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内膜癌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应积极采取诊断性刮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病变 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田华 张慧英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9-352,共4页
近年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及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超声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上升。根据有无阴道出血可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分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阴道出血及无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病因及... 近年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及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超声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上升。根据有无阴道出血可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分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阴道出血及无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病因及病理类型复杂,早期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诊断性刮宫或与宫腔镜检查联合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方式。目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尚未明确,而对有无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对内膜增厚的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以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发病原因、子宫内膜增厚的评估和诊疗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期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R、LM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10
作者 邵敏洁 毛友兵 +3 位作者 周辰珩 洪庆 蔡海波 易兴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HR)、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的比值(LM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4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测量结果分为...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HR)、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的比值(LM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4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测量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120例)和内膜增厚组(33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分为END组(72例)和非END组(37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END组和非END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和END的影响因素。结果内膜增厚组糖尿病史占比48.48%(160/330)、尿酸(UA)(359.62±103.31)μmol/L、MHR(0.41±0.25)高于内膜正常组的20.83%(25/120)、(331.72±105.00)μmol/L、(0.34±0.23),LMR(3.50±1.12)低于内膜正常组的(3.90±1.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MHR水平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3.323,P<0.05)。END组糖尿病史占比69.44%(50/72)、初次血糖(10.47±5.68)mmol/L、总胆固醇(TC)(4.55±0.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7±0.11)mmol/L、LMR(3.91±0.80)高于非END组35.71%(135/378)、(8.52±4.31)mmol/L、(4.51±0.12)mmol/L、(2.53±0.14)mmol/L、(3.55±0.70),双抗治疗占比40.28%(29/72)、MHR(0.31±0.18)低于非END组的52.91%(200/378)、(0.41±0.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45,P<0.05),双抗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END的保护因素(OR=0.566,P<0.05)。结论MHR、UA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推测血清中MHR和UA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既往血糖异常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双抗治疗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END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 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的比值 颈动脉内膜增厚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皮冰 王泉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141-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情况、相关因素和病理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36例绝经后无明确症状(阴道出血、腹痛等)子宫内膜增厚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136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按各因素分...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情况、相关因素和病理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36例绝经后无明确症状(阴道出血、腹痛等)子宫内膜增厚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136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按各因素分组子宫内膜厚度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诊断性刮宫病理为正常子宫内膜43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8l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7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1-N。按子宫内膜厚度5—10mm、10-15mm及内膜厚度〉15mm分组,比较各种不同病理的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内膜厚度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生育无明显相关性;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理分类有显著相关性。常规宫腔镜应用,可以提高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子宫内膜增厚 宫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与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凡桂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与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相关性。方法 :将近年来四川省米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与40例绝经后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3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0例...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与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相关性。方法 :将近年来四川省米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与40例绝经后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3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0例绝经后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诱发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分析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与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绝经时年龄≥55岁的患者其罹患子宫内膜疾病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阴道出血或分泌粘液症状的患者其罹患子宫内膜疾病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子宫内膜的厚度≥10 mm的患者其罹患子宫内膜疾病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导致患者罹患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10 mm、绝经时的年龄≥55岁及存在阴道出血或分泌粘液的症状是导致其罹患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与其子宫内膜增厚具有显著的病理相关性,子宫内膜的厚度≥10 mm是导致女性罹患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另外,绝经时年龄≥55岁、存在阴道出血或分泌粘液的症状也可增加女性罹患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厚 病理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特点报告分析
13
作者 李燕维 刘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6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探究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特点。方法:收治子宫内膜增厚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无出血症状,常规组有出血症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经过临床分析判断后,观察组患儿出现恶性病变1例,常规组5... 目的:探究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特点。方法:收治子宫内膜增厚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无出血症状,常规组有出血症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经过临床分析判断后,观察组患儿出现恶性病变1例,常规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进行宫腔镜与定位活检可早日明确患者病情,利干后期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厚 绝经期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形成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增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139-14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板块形成的疗效差异。方法 90例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d.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板块形成的疗效差异。方法 90例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d.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q.d.治疗,连续使用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IMT厚度或斑块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脂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板块形成的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提高剂量可增加降血脂的功效,但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效果提高不明显,同时高剂量会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选择较小剂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斑块形成 阿托伐他汀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玉 李江宁 刁海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因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异常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24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77例(72.2%),子宫内膜增生23例(9.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因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异常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24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77例(72.2%),子宫内膜增生23例(9.4%),黏膜下子宫肌瘤20例(8.2%),子宫内膜炎9例(3.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4.9%),子宫内膜癌4例(1.6%)。宫腔镜下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0.4%,子宫内膜增生的术后病理符合率为65.2%,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5.0%,子宫内膜炎的术后病理符合率为66.7%,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术后病理符合率为68.8%。102例有症状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10.8%)高于无症状患者(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声提示宫腔异常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宫腔占位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息肉,无症状但持续内膜增厚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增厚 异常子宫出血 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34例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克玉 尹绪爱 干宁 《安徽医学》 2012年第9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超声(TVCD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TVCD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其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34例患者TVCDS诊断为...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超声(TVCD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TVCD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其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34例患者TVCDS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88.2%;诊断符合的30例超声图像特征主要为宫腔占位型(20例)、内膜增厚型(10例);血流显示21例,显示率70.0%;阻力指数(RI)0.31~0.56,Ia、Ib期与Ic~IV期比较,R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符合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超声 子宫内膜 宫腔占位型 内膜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筱晗(综述) 王攀 吴郁(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07,共5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EC的常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在超声检查中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或伴有血流信号的宫腔内异常回声,若存在远处转移,血清CA125可能升...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EC的常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在超声检查中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或伴有血流信号的宫腔内异常回声,若存在远处转移,血清CA125可能升高。早期子宫内膜样癌通常预后良好,但进展期和高危组织学类型的EC(如浆液性、未分化、去分化癌)预后较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外泌体 子宫内膜样癌 血清CA125 常见症状 组织学类型 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志刚 高晓兰 +1 位作者 刘兆孔 崔元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患者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颈动脉超声检查 血脂 山东省立医院 磁共振成像 肾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冀玮 易岂建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58-60,共3页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为婴幼儿常见心肌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primary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PEFE)、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secondary endocardial fibroelast...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为婴幼儿常见心肌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primary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PEFE)、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secondary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SEFE)。EFE主要病理特点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临床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内膜增厚,进行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等,病死率高,部分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脏增大 扩张型心肌病 内膜增厚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兰艳丽 冯小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48-48,共1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是血管内膜增厚。颈动脉因其解剖部位较易寻找和固定,已被作为柃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动脉系统,主要表现在大中型动脉,如冠状动脉和颈动脉。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检查 早期筛查 冠心病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厚 解剖部位 动脉系统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