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活动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珍珍 崔茜 +4 位作者 楼青青 陈晓栋 方丹 姚平 袁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4,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目的分析不同PA水平与T2DM患者CIMT增厚的关系,为患者推荐个性化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309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短问卷评估患者的PA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及以下PA组、中度PA组和高强度PA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与CIMT增厚的关系,并按照不同肥胖程度和血压、血脂及糖化达标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将PA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PA与CIMT增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轻度及以下PA患者(n=981)相比,中度(n=1389)和高强度(n=729)PA患者的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呈负关联(OR=0.775,95%CI=0.629~0.956,P<0.05),这种关联独立于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一步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PA与CIMT增厚的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1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正常(n=996)和超重(n=1395)的患者中未发现PA与CIMT的关系(P>0.05);而在肥胖患者(n=708)中仅中度PA与CIMT增厚相关(OR=0.614,95%CI=0.382~0.987,P<0.05);血压、血脂及糖化3项指标均不达标(n=324)和仅1项指标达标(n=1416)的患者,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呈负相关(P<0.05)。结论PA水平与CIMT增厚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中度PA与CIMT增厚呈负相关,尤其是在肥胖、血压、血脂及糖化控制较差的人群中,而高强度PA对CIMT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活动 颈动脉内膜厚度 横断面研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正常高值对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印小荣 段宝祥 +2 位作者 何晓虹 张幼祥 李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3-816,共4页
目的:用血压正常高值男性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血压正常高值时血压升高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氧化和心脏重塑几方面的早期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年龄46±5岁)分成两组,血压正常高值组(收缩压130~140mmHg或舒张压85~89mmHg,n... 目的:用血压正常高值男性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血压正常高值时血压升高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氧化和心脏重塑几方面的早期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年龄46±5岁)分成两组,血压正常高值组(收缩压130~140mmHg或舒张压85~89mmHg,n=32例)和正常血压组(<130/85mmHg,n=36例)。用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内共轭双稀来测量体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血压正常高值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0.58±0.06)vs(0.75±0.07)mm,P<0.001,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0.45±0.05)vs(0.57±0.07)mm,P<0.001,ox-LDL水平增高(29±9)vs(47±17)mol/L,P<0.001,但内皮功能和左心室重量两组无差异。经相关性分析,颈动脉IMT与24h收缩压(P<0.001)及ox-LDL(P=0.002)相关。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的IMT增厚,ox-LDL增高;血压正常高值男性的IMT增厚与ox-LDL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正常高值 OX-LDL 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正常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梅 张运 +4 位作者 高月花 张园园 李秀昌 葛志明 季小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 12 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 ,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 (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 中膜层厚度 (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 (β)和最大剪切率 (SRs)...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 12 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 ,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 (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 中膜层厚度 (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 (β)和最大剪切率 (SRs)。结果 随年龄增加 ,颈动脉及股动脉IMT、D、β呈增加趋势 ,SRs降低 ;正常人颈动脉和股动脉IMT分别为(0 .63± 0 .15 )mm、(0 .68± 0 .2 1)mm ,颈动脉及股动脉IMT上限分别为 0 .93mm、1.11mm。将正常人分为≥ 5 0岁组与 <5 0岁组 ,颈动脉上限分别为 1.0 9mm、0 .85mm ;股动脉上限分别为 1.2 6mm、0 .98mm。结论 正常人颈动脉及股动脉的IMT、血管内径和僵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采用IMT≥ 1.2mm可用于诊断颈动脉及年龄 <5 0岁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对于 5 0岁以上患者 ,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取IMT≥ 1.3mm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股动脉 内膜-厚度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血症家族成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辉 余舒杰 +2 位作者 毛永江 张二红 郑荣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59-3762,376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Lp(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Lp(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个亚组,10~20岁亚组16人,21~40岁亚组26人,41~58岁亚组19人。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与病例组各亚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1人为对照组。测量左侧颈总动脉(LCCA)IMT及右侧颈总动脉(RCCA)IMT,并利用超声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硬化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病例组10~20岁亚组与对照组10~20岁亚组LCCA、RCCA的IMT、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IMT、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PWV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测量可能不适合作为一个敏感指标用于发现高Lp(a)血症患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p(a)血症家族中20岁以下的成员,超声ET技术难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1~40岁的成员,超声E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手段用以发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41~58岁的成员,由于血管内已经出现斑块等中晚期病变,超声ET技术不再适合评价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蛋白血症 颈动脉内膜厚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黎 陈曦 +2 位作者 张源明 梁丽艳 张邱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049-4054,共6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住院的49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住院的49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维吾尔族197例,汉族297例。根据颈动脉IMT分组,将维吾尔族患者分为正常组100例和异常组97例,汉族患者分为正常组179例和异常组11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IMT正常与异常患者生化指标〔空腹血糖、Cys-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及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中,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Cys-C、24 h 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中,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者中,年龄、空腹血糖、Cys-C、24 h SB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空腹血糖、24 h SBP后,Cys-C仍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217,P=0.010)。汉族患者中,年龄、体质指数、24 h SB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Cys-C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体质指数、24 h SBP后,Cys-C仍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163,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ys-C是维吾尔族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汉族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厚度 抑素类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时武 王喜玉 +1 位作者 马建林 李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一氧化氮(NO)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一氧化氮(NO)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7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00μmol/L,n=85)和对照组(Hcy<10.00μmol/L,n=82)。两组患者均抽取肘静脉血10 ml,测定hs-CRP、MCP-1、s ICAM-1、NO和6-K-PGF1α水平,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IMT。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hs-CRP、MCP-1、s ICAM-1及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6-K-PGF1α和NO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hsCRP、MCP-1、s ICAM-1与IMT呈正相关(P<0.05);NO、6-K-PGF1α与IMT呈负相关(P<0.05)。H型高血压患者hs-CRP、MCP-1、s ICAM-1与NO、6-K-PGF1α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趋化因子CCL2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一氧化氮 6-酮-前列腺素F1Α 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卫 金文敏 +1 位作者 徐丽梅 郑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成颈动脉正常组(CAN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对两组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成颈动脉正常组(CAN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对两组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CAS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高于CAN组(P<0.01),CAS和CAN两组患者的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dDBP、nDBP)差异无显著性(P>0.05);CAS组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检出率高于CAN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24hSB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密切。提示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痰病 动脉硬化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原发性高血压病 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守原 王曙霞 +6 位作者 刘剑锋 孙瑾 宿永康 李曼 张燕 于明 朱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北京市万寿路街道常住的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共1402例,根据CIMT水平分为正常组688例、增厚组611例和斑块组103例;又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北京市万寿路街道常住的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共1402例,根据CIMT水平分为正常组688例、增厚组611例和斑块组103例;又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1139例(非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障碍263例(认知障碍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MMSE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踝肱指数(ABI)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增厚组ABI和MMSE低于正常组(P<0.01)、ABI高于斑块组(P<0.05);认知障碍组CIMT高于非认知障碍组,ABI、MMSE和ADL低于非认知障碍(P<0.05,P<0.01)。CIMT与MMSE呈负相关(r=-0.342,P<0.05),ABI和ADL与MMSE呈正相关(r=0.213、0.202,P<0.05)。CIMT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32,95%CI:0.610~1.394,P=0.027)。结论近半社区老年人群的CIMT增厚,CIMT与认知功能有关,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厚度 认知障碍 年龄因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对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重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绍湘 潘铨 +3 位作者 刘钧超 刘海朋 李新明 唐芳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23-1624,共2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予以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径(LD)和IMT/L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坎地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致正常,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坎地沙坦组降低明显,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较单用坎地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坎地沙坦 颈动脉内膜-厚度的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二维超声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铮 龚兰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16,共2页
二维超声检测103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单克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显示:冠脉有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显著大于正常者,多支病变组IMT显著大于正常组。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 内膜-厚度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奴热姑.阿布都卡得 徐新娟 +2 位作者 张俊仕 刘海明 梁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根据血清1,25二羟...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根据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汉族缺乏组154例、汉族非缺乏组93例、维吾尔族缺乏组92例、维吾尔族非缺乏组61例。检测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及CAP指标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结果汉族缺乏组IMT大于汉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HDL-C低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IMT大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CSP、CPP均高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534,P<0.001);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CSP、CPP呈负相关(r=-0.432、-0.171、-0.29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3.160)、年龄(t=3.274)、1,25二羟维生素D(t=-9.633)是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t=2.519)、1,25二羟维生素D(t=-5.990)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是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SP、CPP增加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AP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维生素D 心动脉压 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陆敏艳 路阳 +4 位作者 杨俊 张锦玲 杨玉杰 何庆芳 戚志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1例,入院后以颈动脉超声检查IMT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1例,入院后以颈动脉超声检查IMT 1.0 mm为切点分为IMT增厚组89例(IMT≥1.0 mm),IMT正常组12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69例为对照组,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3组年龄、TC、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IMT正常组FT4、TSH水平明显升高,年龄明显降低,IMT增厚组TC、FT4、T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年龄、T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年龄、TSH呈正相关(r=0.152,P=0.027;r=0.137,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C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1.073,95%CI:1.015~1.135,P=0.013;OR=1.908,95%CI:1.211~3.007,P=0.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中,IMT与年龄、TSH相关;此外年龄和TC与IMT增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类 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ROCK1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烨 邹琳 +2 位作者 李潇 林静 何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Rho激酶1(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ROCK1)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Rho激酶1(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ROCK1)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26例老年病例,分为UA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且诊断为UA,74例)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不存在UA,52例)。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乙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ROCK1的水平;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变化率(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及IMT。多因素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除吸烟、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的FMD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MT及ROCK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及IMT纳入回归方程,FMD与ROCK1呈负相关关系,IMT与ROCK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老年UA患者的外周血ROCK1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IMT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倩 吕泽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例,经头颅MRI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例,经头颅MRI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分为CMB组78例,非CMB组79例。记录2组IMT及CMB数量、分布,所有患者根据CMB数目分为0~3级。根据CMB分布分为深部-幕下、脑叶及混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CMB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脑白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MB组共检出401个病灶,混合285个(71.1%),脑叶65个(16.2%),深部-幕下51个(12.7%);CMB分布:深部-幕下31例(39.7%),脑叶26例(33.3%),混合21例(26.9%)。CMB组颈动脉IMT正常、增厚、斑块分别为5例(6.4%)、16例(20.5%)、57例(73.1%),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CMB发生率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0,P=0.000)。CMB组1、2、3级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6,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去除年龄因素,颈动脉IMT分级与CMB数目、CMB分级呈正相关(r=0.176,P=0.028;r=0.323,P=0.000)。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IMT可预测CMB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颈动脉内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46-214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疾病 心率 颈动脉内- 颈动脉内-厚度 冠心病患者 心率变异性 颈动脉内膜增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 HRV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莹 杜鑫 +3 位作者 李劼 马琳 张树华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32-2536,2554,共6页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然而探讨二者结合与心脑血管疾病(CVD)关系的大型研究较少见。目的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参加2006年7月—2007年...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然而探讨二者结合与心脑血管疾病(CVD)关系的大型研究较少见。目的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参加2006年7月—2007年1月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40岁)54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0年复检时对该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及生活习惯定义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CIMT增厚及高血压进行分组,第一组:CIMT正常(CIMT<1.0 mm)无高血压;第二组:CIMT增厚无高血压;第三组:CIMT正常(CIMT<1.0 mm)合并高血压;第四组:CIMT增厚合并高血压。以完成2010年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CVD(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为终点事件,随访截止日期2017-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V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累积发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对新发CVD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6.84±0.89)年,4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8%、2.96%、5.73%和8.37%;4组CVD累计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0,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新发CVD的HR(95%CI)分别是1.15(0.55,2.37)、3.34(2.15,5.19)、3.16(1.91,5.12)。经性别分层后,男性: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新发CVD的HR(95%CI)分别是1.35(0.62,2.94)、3.46(2.04,5.89)、3.29(1.84,5.90);女性:与第一组相比,第三、四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是2.53(1.13,5.65)、2.67(0.98,7.31)。排除药物干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删除降压药干扰后第四组的HR高于第三组(P<0.05)。分别剔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中,相对于第一组,第四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是3.36(2.02,5.59)、3.19(1.19,5.71)、3.59(2.06,6.25)。结论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可为临床预防CVD的发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厚度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血尿酸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一项体检人群的10年队列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琳 谷永胜 +9 位作者 秦璐 何伟亮 范红珍 张凯华 孙莹茹 赵万年 牛小莉 魏慈 李俐涛 王贺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6-2843,共8页
背景 血尿酸(SUA)具有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特性,被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究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是否会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 背景 血尿酸(SUA)具有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特性,被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究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是否会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0—2019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人群,纳入基线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且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并进行至少2次体检的7 074例受试者。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颈动脉超声等信息。受试者在随访中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 mm或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则被认为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结束随访。受试者若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则直至2019年12月随访结束。根据基线SUA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组(n=1 794)、Q2组(n=1 752)、Q3组(n=1 785)、Q4组(n=1 743)。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SU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结果 7 074例受试者中,1 476例(20.86%)受试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中Q1组、Q2组、Q3组、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分别为17.50%(314/1 794)、21.12%(370/1 752)、21.79%(389/1 785)、23.12%(403/1 743),随着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逐渐升高(χ^(2)_(趋势)=3.58,P<0.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46,95%CI(1.06,2.0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体质指数(BMI)≤24.0 kg/m^(2)的受试者中,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68,95%CI(1.15,2.45),P<0.05;HR=1.52,95%CI(1.04,2.22),P<0.05;HR=2.12,95%CI(1.21,3.71),P<0.05;HR=1.78,95%CI(1.13,2.79),P<0.05;HR=1.51,95%CI(1.02,2.23),P<0.05;HR=1.75,95%CI(1.09,2.81),P<0.05〕。结论 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BMI≤24.0 kg/m^(2)的人群中此作用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尿酸 颈动脉内膜厚度 颈动脉狭窄 队列研究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评分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晓玲 谢永高 熊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评分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78例因不同病因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于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评分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78例因不同病因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于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IMT值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组与多支病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较早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可以早期估计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内膜-厚度 血管内膜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安凌波 王琼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老年病内科病区住院的老年女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102例,斑块...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老年病内科病区住院的老年女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102例,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脑卒中组)91例。选择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颈动脉正常老年女性69例(正常组)。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和病史记录,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斑块组和脑卒中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HD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TC、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和TC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eGFR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0.01);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TC和高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24,95%CI:1.005~1.044,P=0.015;OR=1.130,95%CI:1.039~1.229,P=0.004;OR=2.093,95%CI:1.402~3.125,P=0.001;OR=4.442,95%CI:1.980~9.967,P=0.001)。结论提高eGFR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TC水平,并注意高血压的防治,有助于减少颈动脉斑块合并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璞 胡燕 +2 位作者 赵莉 张青山 孙慧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就诊...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分为训练组112例,验证组38例。训练组根据复位后情况分为残余头晕组43例,无残余头晕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残余头晕组年龄、病程>6个月、复位次数≥3次、复位后复发比例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病持续时间>6个月、复位次数≥3次是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年龄、病程、复位次数及复位后复发与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膜-厚度 复位 残余头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