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药型罩轴向密度分布对聚能粒子流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段能全 高永宏 +2 位作者 王文涛 刘天生 王俊元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3,共4页
为研究粉末药型罩轴向密度分布对其形成射流性能的影响,以药型罩微元假设为基础,构建了射流相对长度增量和微元相对位移增量公式,并借助离散元法仿真拟合了粉末药型罩密度分布。通过数值分析与试验相结合,对药型罩轴向密度分布对射流长... 为研究粉末药型罩轴向密度分布对其形成射流性能的影响,以药型罩微元假设为基础,构建了射流相对长度增量和微元相对位移增量公式,并借助离散元法仿真拟合了粉末药型罩密度分布。通过数值分析与试验相结合,对药型罩轴向密度分布对射流长度和断裂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末药型罩密度具有非均匀轴向分布时,可形成相对较长、断裂时间较缓的射流,且其侵彻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药型罩 密度分布 聚能粒子流 粉末压制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聚能密度法预测三甲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体系的气-液平衡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英峨 《石油炼制》 CSCD 1991年第5期54-57,共4页
本文介绍正规溶液理论扩展用于表示含极性组分的溶液体系。当已知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时,通过计算内聚能密度,求出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l_(12),可估算出另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进而计算γ-x 关联式参数,并推算气-液平衡数据。使用上述方... 本文介绍正规溶液理论扩展用于表示含极性组分的溶液体系。当已知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时,通过计算内聚能密度,求出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l_(12),可估算出另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进而计算γ-x 关联式参数,并推算气-液平衡数据。使用上述方法预测了不同温度下均三甲苯(1)-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和偏三甲苯(1)-DMP(2)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所获得的计算值 y_1与实测值比较,平均绝对偏差(?)均小于0.0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苯 内聚能密度 气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聚能密度法预测C_9-DMP体系的汽液平衡
3
作者 郑英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把正规溶液理论扩展用于表示含极性组份的溶液体系。当已知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时,通过计算内聚能密度,求出二元相互作用参数ι_(12),可估算出另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进而计算γ-x关联式参数,并推算汽液平衡数据。 使用上述方法... 本文把正规溶液理论扩展用于表示含极性组份的溶液体系。当已知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时,通过计算内聚能密度,求出二元相互作用参数ι_(12),可估算出另一个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进而计算γ-x关联式参数,并推算汽液平衡数据。 使用上述方法预测了不同温度下均三甲策(1)-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和偏三甲苯(1)-DMP(2)汽液平衡数据。所获得的计算值Y_1与实验值比较,平均绝对偏差△均小于0.0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能密度 三甲苯 PMP 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密度对聚能侵彻体成型有限元仿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攀军 李伟兵 +2 位作者 王晓鸣 李文彬 高旭东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3,116,共4页
针对仿真模型的网格密度对聚能侵彻体成型的影响问题,通过LS-DYNA仿真软件和X光成像试验的对比研究,得到了网格密度对毁伤元EFP和JPC速度、长径比等成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取装药网格尺寸为0.024倍装药口径时,满足聚能侵彻体... 针对仿真模型的网格密度对聚能侵彻体成型的影响问题,通过LS-DYNA仿真软件和X光成像试验的对比研究,得到了网格密度对毁伤元EFP和JPC速度、长径比等成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取装药网格尺寸为0.024倍装药口径时,满足聚能侵彻体成型计算精度的药型罩轴向网格尺寸应为0.4~0.6倍装药网格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密度 爆炸成型弹丸 聚能杆式侵彻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聚能比理论在分散松香胶乳化剂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翁景峥 林月丽 +1 位作者 陈少平 吴宗华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建立了松香和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琥珀酸低级醇酯磺酸钠(简称ST系列)的乳化体系的内聚能估算模型,计算了乳化体系在0~100℃的内聚能比值(雅)。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乳化体系的R值随着乳化剂中低级醇的碳链增长而变小;随着... 建立了松香和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琥珀酸低级醇酯磺酸钠(简称ST系列)的乳化体系的内聚能估算模型,计算了乳化体系在0~100℃的内聚能比值(雅)。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乳化体系的R值随着乳化剂中低级醇的碳链增长而变小;随着温度的升高,R值不断变大;ST-3和ST-4的R值在计算温度范围内跨越了R=1的理想转相点,即理论上对松香具有较高的乳化性能。松香乳化实验表明:除ST-0外,计算值与乳化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乳化剂 内聚能密度 R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聚能切割器热中子照相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伟 吴振东 +6 位作者 杨毅 梁海英 鲍杰 陈然 刘永辉 陈志富 樊成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9-1084,共6页
研究使用热中子照相技术检测线型聚能切割器装药线密度,确定其分布均匀性,并判别装药是否存在缺陷。对多个样品进行了热中子照相,得到清晰样品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得到样品内部装药相对线密度分布,准确呈现出装药稀疏、断续、空穴等缺... 研究使用热中子照相技术检测线型聚能切割器装药线密度,确定其分布均匀性,并判别装药是否存在缺陷。对多个样品进行了热中子照相,得到清晰样品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得到样品内部装药相对线密度分布,准确呈现出装药稀疏、断续、空穴等缺陷。该方法检测结果直观、可靠、精确,弥补了线型聚能切割器现有质量检测手段的不足,对切割器质量的精确检测及其在精确爆破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索类火工品的质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中子照相 线型聚能切割器 线密度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聚能PTFE射流对反应装甲的后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烨 尹建平 伊建亚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146,153,共8页
针对低密度射流存在保证侵彻爆炸反应装甲"穿而不爆"的前提下侵彻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超聚能PTFE射流侵彻反应装甲后是否引爆其内部夹层装药以及对后续主装甲侵彻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相同装药量的PT-FE射流侵彻后续主... 针对低密度射流存在保证侵彻爆炸反应装甲"穿而不爆"的前提下侵彻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超聚能PTFE射流侵彻反应装甲后是否引爆其内部夹层装药以及对后续主装甲侵彻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相同装药量的PT-FE射流侵彻后续主装甲效应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聚能PTFE射流在大于两倍炸高的条件下超聚能PT-FE射流可以保证对反应装甲的"穿而不爆",该超聚能药型罩结构形成的射流对主装甲侵彻深度大于聚能PTFE射流,提高96%,但孔径大小减少26.9%.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超聚能PTFE射流可以在保证侵彻爆炸反应装甲"穿而不爆"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后续侵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装药结构 反应装甲 穿而不爆 密度射流 毁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预裂(光面)爆破技术 被引量:22
8
作者 秦健飞 《工程爆破》 2007年第2期19-24,共6页
通过研究双聚能槽药卷的成形技术和确保聚能射流能够沿着预裂(光爆)面发挥气刃作用的对中技术,使爆破应力波作用、高压气体的膨胀作用、聚能射流的气刃作用在岩体形成裂缝的瞬间能够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从而完成了将预裂(光面... 通过研究双聚能槽药卷的成形技术和确保聚能射流能够沿着预裂(光爆)面发挥气刃作用的对中技术,使爆破应力波作用、高压气体的膨胀作用、聚能射流的气刃作用在岩体形成裂缝的瞬间能够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从而完成了将预裂(光面)爆破和聚能爆破机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聚能预裂(光面)爆破技术的生产性应用。该项专利技术分别减少了预裂(光面)爆破造孔工作量50%~65%、单位面积装药量50%~65%,节约成本50%~55%;同时还大大减小了爆破对保留岩体的危害,增强岩石边坡的稳定性,加快了施工进度,推广该项技术无疑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预裂(光面)爆破 聚能槽药卷 气刃作用 装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雪丽 孙伟清 郑君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1-843,共3页
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沥青的相变储能能力,从而在调节路面温度的同时,减小温度波动。基于上述背景,针对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确定相变材料的分类标准,并分别研究其储能原理及具体... 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沥青的相变储能能力,从而在调节路面温度的同时,减小温度波动。基于上述背景,针对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确定相变材料的分类标准,并分别研究其储能原理及具体应用情况,完成对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特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定义周期性储热边界条件,根据沥青调温过程中内聚能密度的变化形式,推导相变储能材料的能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沥青调温效果的影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固-固相变储能材料 沥青调温效果 储热边界条件 内聚能密度 能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O基混合炸药配方高分子包覆酸性防护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0
作者 刘寰民 陈锟 +2 位作者 金韶华 陈树森 佘冲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0-678,共9页
为了从微观理论角度探究不同酸性腐蚀防护涂层材料与NTO基炸药配方的包覆效果,应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molecular dynamic)模拟来研究NTO基炸药配方JEO与不同高分子包覆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酰亚胺(PEI)、P84聚酰亚胺、氟化聚酰亚胺... 为了从微观理论角度探究不同酸性腐蚀防护涂层材料与NTO基炸药配方的包覆效果,应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molecular dynamic)模拟来研究NTO基炸药配方JEO与不同高分子包覆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酰亚胺(PEI)、P84聚酰亚胺、氟化聚酰亚胺(6FD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结合能、内聚能密度和力学性能。在结合能力方面,PVDF为最优的包覆剂.在内聚能密度方面,PVDF、PMMA和PDMS有增强稳定性的作用.在界面结合处力学性能方面,PVDF和PMMA的加入使体系具有较好的牢固度,包覆效果最为紧密。在成型性方面,PEI的加入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O炸药配方 NTO HMX 结合能量 力学性能 内聚能密度 分子动力学(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贵金属(Cu、Ag、Au)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志华 欧阳企振 +3 位作者 周珏 刘国栋 叶志清 雷敏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法,首先计算了贵金属(Cu Ag Au)晶格常数及内聚能,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贵金属(Cu Ag Au)的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贵金属GGA给出的计算结果精度要高于LDA,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
关键词 贵金属(Cu AG Au) 晶格常数 内聚能 密度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粘合剂与硝酸酯溶度参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倩 姚维尚 谭惠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0-373,377,共5页
为了预测叠氮粘合剂与硝酸酯的混溶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不同软段、硬段组成的叠氮聚醚热塑性弹性体以及硝酸酯的内聚能密度和溶度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叠氮预聚物和叠氮粘合剂与硝化二乙二醇(DEGDN)、硝化三乙二醇(TEG... 为了预测叠氮粘合剂与硝酸酯的混溶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不同软段、硬段组成的叠氮聚醚热塑性弹性体以及硝酸酯的内聚能密度和溶度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叠氮预聚物和叠氮粘合剂与硝化二乙二醇(DEGDN)、硝化三乙二醇(TEGDN)的混溶性比硝化甘油(NG)、1,2,4-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及NG+DEGDN混合溶液的混溶性好;叠氮预聚物中,PAMCMO与各种硝酸酯的混溶性明显优于GAP、BAMO、AMMO;虽然引入了硬段使三种叠氮粘合剂比其预聚物的溶度参数有所提高,但计算的几种叠氮粘合剂与硝酸酯的混溶性仍不太理想;在叠氮预聚物中引入改善力学性能的四氢呋喃链段时,其与硝酸酯的混溶性明显低于以叠氮均聚物为软段的聚氨酯粘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叠氮粘合剂 内聚能密度 溶度参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改进剂减摩作用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义雅 龙军 +3 位作者 赵毅 段庆华 代振宇 苏朔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以油酸、油酸酰胺和二十四烷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3种分子与Fe(110)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分子内聚能,分析了温度对吸附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油酸酰胺...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以油酸、油酸酰胺和二十四烷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3种分子与Fe(110)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分子内聚能,分析了温度对吸附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油酸酰胺与Fe(110)表面通过范德华作用发生物理吸附,分子内通过范德华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结合,物理吸附能远大于分子内聚能,使它们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膜。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吸附能和内聚能均比环烷烃分子的高,因此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吸附膜。同时,酸和酰胺分子中的OC=O通过向Fe(110)表面提供电子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而烃分子不会发生化学吸附,使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不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会使吸附膜的稳定性下降,减摩作用减弱;同一温度下,环烷烃的动能比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大,这也是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改进剂 分子动力学 密度泛函理论(DFT) 减摩作用 吸附能 内聚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ε-CL-20晶体感度和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强 肖继军 +5 位作者 陈军 姬广富 朱伟 赵峰 吴强 肖鹤鸣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2,17,共7页
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计算研究了在NPT系综和不同温度(195、245、295、345、395K)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ε-CL-20的(2×3×3)超晶胞及其沿(001)晶面的模型切割。结果表明,室温下所得晶胞参数与实验值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引发键(N... 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计算研究了在NPT系综和不同温度(195、245、295、345、395K)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ε-CL-20的(2×3×3)超晶胞及其沿(001)晶面的模型切割。结果表明,室温下所得晶胞参数与实验值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引发键(N-NO2)最大键长(Lmax)递增、引发键连双原子作用能(EN-N)和内聚能密度递减,与体系热和撞击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实验事实相一致,表明Lmax、EN-N和内聚能密度可作含能化合物热感度和撞击感度相对大小的理论判据。获得了5个温度下ε-CL-20的力学性能,从理论上揭示了其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递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疗CL-20 分子动力学 感度 引发键 双原子作用能 内聚能密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施胶剂对油墨附着力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问双双 陈广学 +2 位作者 陈奇峰 屈贞财 阎晋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5,75,共4页
通过使用不同的造纸施胶剂对无孔承印物进行涂布,使用IGT印刷适性仪对已涂布承印物模拟上墨,根据划格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使用QEA PLAS II准确地测量涂层-油墨附着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施胶剂的表面自由能、化学极性以及内聚力密度... 通过使用不同的造纸施胶剂对无孔承印物进行涂布,使用IGT印刷适性仪对已涂布承印物模拟上墨,根据划格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使用QEA PLAS II准确地测量涂层-油墨附着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施胶剂的表面自由能、化学极性以及内聚力密度对涂层-油墨附着力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得到了这几种常用施胶剂与油墨附着力的相对大小,从而为选取油墨附着力优良的施胶剂和开发新型施胶剂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墨附着力 表面施胶剂 内聚能密度 接触角 化学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yO在不同温度下晶体感度和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心龙 刘祖亮 +2 位作者 朱顺官 陈鹏宇 成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1-847,共7页
NPT系综下,用COMPASS力场对ANPyO超晶胞及沿其(4,0,-2)晶面切割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不同温度(195、245、295、345、395 K)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ANPyO引发键最大键长递增,引发键双原子作用能和内聚能递减,这与炸... NPT系综下,用COMPASS力场对ANPyO超晶胞及沿其(4,0,-2)晶面切割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不同温度(195、245、295、345、395 K)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ANPyO引发键最大键长递增,引发键双原子作用能和内聚能递减,这与炸药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事实相一致,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作为炸药感度判定的理论依据。获得了5个温度下ANPyO和ANPy O(4,0,-2)的力学性能,从理论上揭示了其力学性能随温度递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ANPyO 模型 引发键 双原子作用能 内聚能密度 模拟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光对纸基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何方 张美云 张素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测定了热压光前后纸基芳纶纤维的内聚能密度、结晶度大小、粘度及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芳纶纸基纤维玻璃化温度与内聚能密度及结晶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压光后芳纶纤维的内聚能密度、结晶度与玻璃化温度(Tg)提高,粘度及粘均相对分子... 测定了热压光前后纸基芳纶纤维的内聚能密度、结晶度大小、粘度及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芳纶纸基纤维玻璃化温度与内聚能密度及结晶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压光后芳纶纤维的内聚能密度、结晶度与玻璃化温度(Tg)提高,粘度及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热压光后的芳纶纤维玻化温度随内聚能密度及结晶度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内聚能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 结晶 玻化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卫红 汪焰恩 +3 位作者 魏庆华 杨明明 张映锋 魏生民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349,共6页
在粉末打印骨支架的工艺中,粘结剂的性质是影响骨支架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模拟方法对三种常用高分子粘结剂的体系进行了构建和模拟,从微观分子层面研究了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的部分性质,比如密度、内聚能及力学性能,... 在粉末打印骨支架的工艺中,粘结剂的性质是影响骨支架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模拟方法对三种常用高分子粘结剂的体系进行了构建和模拟,从微观分子层面研究了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的部分性质,比如密度、内聚能及力学性能,并对三种粘结剂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对其内在关系进行了揭示。此外,还通过建立粘结剂与羟基磷灰石的界面相互作用模型,对三种粘结剂与羟基磷灰石的界面结合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影响高聚物粘结特性的根本原因。这一工作不仅对常用粘结剂的基本性质进行了预估,而且对骨支架粉末粘结工艺中粘结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粘结剂 分子动力学 内聚能密度 结合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缝损伤和愈合温度条件下沥青自愈合行为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毅 杨臻 +2 位作者 张新为 王刚 杨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7-3156,共10页
为研究在不同裂缝损伤和愈合温度条件下沥青的自愈合行为,通过分子动力学(MD)方法构建沥青分子模型,模拟70#基质沥青在温度313~333K、裂缝宽度10~50Å(1Å=0.1nm)条件下的自愈合行为,从沥青分子模型的密度、径向分布函数、玻璃... 为研究在不同裂缝损伤和愈合温度条件下沥青的自愈合行为,通过分子动力学(MD)方法构建沥青分子模型,模拟70#基质沥青在温度313~333K、裂缝宽度10~50Å(1Å=0.1nm)条件下的自愈合行为,从沥青分子模型的密度、径向分布函数、玻璃化转变温度、内聚能密度以及溶解度参数验证了沥青分子模型的合理性;从定性(密度、均方位移)和定量(扩散系数、内聚能密度和自由体积分数)两个方面评价了沥青分子模型的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自愈合温度为313~333K时,不同裂缝宽度的愈合模型内聚能密度波动范围在0.2%~3%,表明沥青分子的自愈合对该温度区间的温度变化不敏感;沥青分子模型裂缝宽度为30?时,模型的愈合过程明显,且愈合效果也最好,推荐采用30?作为70#基质沥青愈合模型的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分子模拟 动力学模型 扩散 内聚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CL-20不同晶面与PVA、PEG复合物的MD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林林 肖继军 +1 位作者 赵峰 肖鹤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为探讨和比较在ε-CL-20(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001)、(110)和(020)晶面上的ε-CL-20/PVA(聚乙烯醇)与ε-CL-20/PEG(聚乙二醇)复合物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在COMPASS力场下,对ε-CL-20/PVA与ε-CL-20/PEG进行了常温常压分子动力学(MD)模... 为探讨和比较在ε-CL-20(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001)、(110)和(020)晶面上的ε-CL-20/PVA(聚乙烯醇)与ε-CL-20/PEG(聚乙二醇)复合物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在COMPASS力场下,对ε-CL-20/PVA与ε-CL-20/PEG进行了常温常压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求得其内聚能密度(CED),结合能(E_(bind))和弹性参数(拉伸模量E、剪切模量G、体积模量K、泊松比ν和柯西压C_(12)-C_(44))。结果表明,在相同晶面上,ε-CL-20/PEG的CED比ε-CL-20/PVA的大,表明前者稳定性优于后者。对于同一复合物,其CED排序为(020)>(001)>(110)。在相同晶面上,PEG与晶面的E_(bind)比PVA的大。对同一复合物,其E_(bind)大小次序为(001)>(110)>(020)。依据泊松比和K/G值,ε-CL-20/PEG的弹性和延展性均优于ε-CL-20/P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 聚乙烯醇(PVA) 聚乙二醇(PEG) 内聚能密度(ced) 结合能(Ebind)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