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合并肝吸虫病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子英 赵亚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95-695,共1页
患者男,29岁,因“全身乏力、上腹痛2d”入院.急性病程.患者入院2d前晚餐后出现剑突下、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呕吐进食的食物1次,呕吐后腹痛无缓解,伴腹胀、气促、全身乏力,遂到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8.92×10^9/L,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肝吸虫病 胆管结石 治疗 全身乏力 右上腹疼痛 急性病程 上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对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影响
2
作者 王盟 杨阳 +3 位作者 张红宇 王晓 尚佳 李建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7-188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术中置入胰管支架的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了解胰管支架置入对PEP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接受ERCP... 目的通过观察术中置入胰管支架的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了解胰管支架置入对PEP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接受ERCP且术中胆总管插管困难的186例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胰管支架置入情况分为5Fr-5 cm支架组(n=67)、7Fr-5 cm支架组(n=46)以及未置入胰管支架的对照组(n=73)。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操作方式、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困难插管患者PEP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总PEP发生率为12.37%(23/186)。对照组PEP发生率、术后腹痛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5Fr-5 cm支架组和7Fr-5 cm支架组(P值均<0.01),且对照组PEP以中-重型为主(55.5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憩室内乳头、双导丝插管、针刀预切开、胆总管网篮联合球囊取石、术中组织活检、置入胰管支架、插管时间≤10 min、插管次数≤5次、术前CRP≤5 mg/L是PEP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胰管置入支架、针刀预切开和术中组织活检是PE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ERCP术中置入胰管支架可有效降低困难插管患者PEP的发生风险,针刀预切开和术中组织活检会增加困难插管患者PEP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和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武向鹏 李恩君 +5 位作者 李雄伟 王海红 崔薇 武向丽 祁卫华 侯森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NSAIDs在PEP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及影响因素,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接受ERCP治疗的8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用药组(431例)与术后用药组(435例),其中术前用药组分为术前单独用药亚组(210例)和术前联合用药亚组(221例),术后用药组分为术后单独用药亚组(247例)、术后联合用药亚组(188例)。术前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前30 min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前联合用药亚组同期加用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术后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术后即刻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后联合用药亚组同步给予双氯芬酸钠75 mg肌肉注射及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所有干预为单次给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个亚组受检者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单独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术前联合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4个亚组PEP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3.751,95%CI=2.293~6.136)、酗酒(OR=2.624,95%CI=1.520~4.529)、糖尿病(OR=2.687,95%CI=1.559~4.634)、插管时间>10 min(OR=4.229,95%CI=2.531~7.066)及使用双导丝技术(OR=3.542,95%CI=2.159~5.809)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是PEP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73,95%CI=0.347~0.947,P<0.05)。结论 BMI≥24 kg/m^(2)、酗酒、糖尿病和插管时间>10 min及使用双导丝技术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剂及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降低PE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栓剂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克 梅莎莎 +2 位作者 郭壮 徐伟民 叶文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拟行ERC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 目的观察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拟行ERC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奥赛利定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和镇痛药物追加次数。记录患者入室即刻(T_(0))、镇痛后3 min(T_(1))、麻醉诱导后(T_(2))、开始检查即刻(T_(3))、到达十二指肠乳头时(T_(4))、苏醒时(T_(5))生命体征。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内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显示,奥赛利定组显著高于羟考酮组[(7.6±1.9)比(6.6±1.3),t=2.23,P=0.03]。奥赛利定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与羟考酮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T_(0)相比,T_(1)~T_(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T_(1)~T_(3)时羟考酮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T_(4)时两组MAP、HR出现升高(均P<0.05),羟考酮组明显高于奥赛利定组(均P<0.05)。奥赛利定组T_(1)时血氧饱和度(SpO_(2))与T_(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两组SpO_(2)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赛利定组患者苏醒时间与羟考酮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内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更高(均P<0.05)。奥赛利定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羟考酮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苏醒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赛利定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明显低于羟考酮组(均P<0.05)。结论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相比,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安全可行,不良事件少,满意率高,患者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赛利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消化道穿孔的危险因素及诊疗策略
5
作者 赵文玉 傅燕 +2 位作者 段亚娇 唐娟 倪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0-587,共8页
经过50年的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目前已经成为胆胰管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出血、穿孔等主要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术后消化道穿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探究ERCP术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 经过50年的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目前已经成为胆胰管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出血、穿孔等主要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术后消化道穿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探究ERCP术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穿孔,制订精准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ERCP术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胆胰管镜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丽莹 王宏光 +10 位作者 郭庆梅 郭享 朴连玉 杨沐雨 于泳 阮丽斌 谷建彬 陈思 杜迎亭 盖秀英 郭思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于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 目的探讨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于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的8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手术成功率和胆囊息肉清除技术成功率,胆囊管超选方式、整体手术时间、胆囊息肉切除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成功率及胆囊息肉切除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例患者通过导丝引导直视进入胆囊,5例通过经口胆胰管镜直接进入胆囊;整体手术时间为(51.88±12.34)min,胆囊息肉切除时间为(23.13±10.94)min;胆囊息肉病变直径为2~8 mm;病理结果为3例炎性息肉,1例腺瘤性息肉,4例胆固醇性息肉;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27个月,胆囊无息肉复发。结论经口胆胰管镜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的临床应用,技术上相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息肉 肝胰管壶腹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经口胆胰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穿孔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8
作者 刘晶晶 郭亚荣 柴宝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6-1000,共5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复杂的操作过程及较高的技术要求,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穿孔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穿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还可能...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复杂的操作过程及较高的技术要求,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穿孔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穿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了确保良好的临床手术结果,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ERCP并发穿孔的预测、诊断和处理的标准化流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影响ERCP相关消化道穿孔的各种危险因素、诊断方式、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识别穿孔高危人群、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穿孔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建红 宁义军 +2 位作者 景喜英 王辉 柴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配合度、心率、血压、焦虑、抑郁、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配合度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策略能够提高ERCP病人的配合度,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认知教育 积极情绪引导 配合度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介入放射学·腹部分册》出版: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结石效果分析
10
作者 任海兵 江新平 +3 位作者 金锦莲 孙书林 周海燕 冯进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系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介入放射学 饮食习惯 胆结石 传统腹腔镜手术 胆石症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6-826,共1页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普外科或消化科医师解决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梗阻的一项成熟技术。2006年以来,我院逐渐开展“无痛ERCP”。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两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普外科或消化科医师解决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梗阻的一项成熟技术。2006年以来,我院逐渐开展“无痛ERCP”。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两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本研究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ERCP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静脉麻醉药物 瑞芬太尼 丙泊酚 ERCP 消化科 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双重造影对胆管微病变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李勇 曹相德 +1 位作者 黄允宁 杨世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双重造影(ERCPDC)对胆管微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胰胆管病变的病人采用ERCPDC造影取得影像资料。25例有手术病理资料。结果:ERCPDC对胆管微病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US、ERCP、CT(P<0.05)。结论:...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双重造影(ERCPDC)对胆管微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胰胆管病变的病人采用ERCPDC造影取得影像资料。25例有手术病理资料。结果:ERCPDC对胆管微病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US、ERCP、CT(P<0.05)。结论:ERCPDC对胆管微病变能较好的显示,并有形态学特征,从而提高了胆管微病变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陈玉梅 任爱玲 吕玉洁 《护理研究》 2001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健康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eyeMax胆胰成像系统直视下液电碎石治疗困难胆管结石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丽莹 王宏光 +5 位作者 郭庆梅 朴连玉 郭享 阮丽斌 刘时助 孙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eye Max胆胰成像系统直视下应用液电碎石技术治疗困难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11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RCP联合eye Max胆胰成像系统直视下应用液电碎石技术治...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eye Max胆胰成像系统直视下应用液电碎石技术治疗困难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11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RCP联合eye Max胆胰成像系统直视下应用液电碎石技术治疗困难胆管结石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碎石、取石的临床效果,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91.67%)患者直视液电碎石成功,9例(75.00%)一次性取石成功,11例(91.67%)达到结石完全清除,1例患者因多次胆道手术造成胆管多处狭窄,直视下将狭窄处上方的Ⅱ级肝内胆管结石取出,但仍残留Ⅲ级肝内胆管结石,进而未能达到结石完全清除的效果;ERCP平均操作时间(91.3±26.2)min,其中能量碎石时间为(41.8±22.2)min;术后2例胆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后好转;2例高淀粉酶血症,未予特殊处置;3例轻度胰腺炎,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RCP联合eyeMax胆胰成像系统直视下应用液电碎石技术治疗困难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eyeMax胆胰成像系统 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春秋 马颖才 +1 位作者 朱志勇 袁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并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292例,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并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292例,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261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胆道情况和胆石情况等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结石数量≥2个和胆管直径≥14 mm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0、5.61,P值均<0.05),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10,95%可信区间:4.11~98.25,P<0.05)。结论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导致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复发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范燕云 林梦婕 +1 位作者 林振和 刘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十二指肠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40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娟 刘军 +6 位作者 邓登豪 向晓星 陈超伍 陈娣 鲁邦巧 陆玲波 黄文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人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消化内镜学会2014年6月指南更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晓青 钱家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主要推荐: (1)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推荐,在没有禁忌情况下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或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100 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此外,对于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高危人群,强烈推荐预防性放置5-F... 主要推荐: (1)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推荐,在没有禁忌情况下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或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100 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此外,对于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高危人群,强烈推荐预防性放置5-Fr胰管支架。在高危病例中如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禁忌、无法放置预防性胰管支架或放置失败,可以舌下含服250μg三硝酸甘油酯(GTN )或弹丸式注射生长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欧洲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继恒 高革 史久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4 h至2周,出血量为少量至中等量(≤1000 ml),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临床罕见,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扩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蒙 王广义 +1 位作者 邱伟 张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用乳头预切开术108例,占11.6%。纳入标准为常规插管失败或反复进入胰管4次判定为选择性插管困难,术中改行乳头预切开术,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内镜下治疗。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常规ERCP插管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乳头预切开术108例,ERCP成功103例,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6.5%,无十二指肠穿孔及死亡病例。同期822例常规ERCP诊治成功率97.7%,术后并发症63例,发生率7.7%。乳头预切开与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χ2=0.141,P=0.707)及成功率(χ2=2.041,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预切开术与常规ERCP相比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提高困难ERCP的成功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乳头扩约肌预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