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王磊 李子烨 +2 位作者 吴帆 谭国钳 王百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8-17,共10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超高龄(≥9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肝胆外科行ERCP治疗的年龄≥65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90岁的患者为超高龄组,...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超高龄(≥9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肝胆外科行ERCP治疗的年龄≥65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90岁的患者为超高龄组,年龄≥65岁且<90岁的患者为非超高龄老年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囊结石、乳头周围憩室和胆总管插管等基线资料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共有428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超高龄组45例,非超高龄组383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后,得到超高龄组44例和非超高龄组44例。超高龄组和非超高龄组的伴随基础疾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36/44)和65.91%(29/44),P=0.189],但超高龄组脑卒中发生率[34.09%(15/44)和6.82%(3/44)]和ASA分级(Ⅲ级或Ⅳ级)[97.73%(43/44)和38.64%(17/44)]明显高于非超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ERCP手术成功率[90.91%(40/44)和93.18%(41/44)]、结石取净率[65.91%(29/44)和81.82%(36/44)]、并发症总发生率[43.18%(19/44)和27.27%(12/44)]和中位住院时间(15.00和14.5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RCP治疗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优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胆总管结石 超高龄老人 安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胰胆管联合刷检在壶腹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陈皓伟 潘长宝 +3 位作者 陈炜炜 陈娟 邓登豪 徐庆成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胰胆管联合刷检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ERCP治疗的59例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胰胆管联合刷检(胰胆管联合刷检组,n=10...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胰胆管联合刷检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ERCP治疗的59例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胰胆管联合刷检(胰胆管联合刷检组,n=10)和单独胆管刷检(胆管刷检组,n=49)。比较两组患者壶腹部恶性肿瘤的病理阳性检出率、胆红素下降幅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胆管联合刷检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病理阳性检出率为70.0%(7/10),单独行胆管刷检的病理阳性检出率为22.4%(11/49),两组患者病理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胆红素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管刷检组发生3例术后并发症,胰胆管联合刷检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单独行胆管刷检相比,胰胆管联合刷检更有助于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部恶梗阻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胰胆管联合刷检 胆管刷检 细胞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3
作者 闫诺 马玉倩 李宏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0.35和0.50 mg/kg,静推15 s后,均给予丙泊酚1.00 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后(T_(0))、诱导成功时(T_(1))、内镜置入喉部时(T_(2))、括约肌置管或切开时(T_(3))和苏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后15 min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E1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降低,E3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较低,且E1组明显低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且E3组明显少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苏醒时间较短,且E2组较E1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苏醒后15 min疼痛VAS评分较低,且E3组较E2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E2组和E3组(P<0.05),E3组拟精神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呼吸循环更稳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放置不同支架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4
作者 齐静 尹静一 +4 位作者 樊明阳 王爱民 郝欣 花海洋 李建辉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不同支架用于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接受ERCP下支架放置治疗的MBO患者109例,分为可回收支架组(33例)、金属支架组(42例)和普通...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不同支架用于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接受ERCP下支架放置治疗的MBO患者109例,分为可回收支架组(33例)、金属支架组(42例)和普通支架组(34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远期胆管炎和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取出一次钳取成功率和生存时间,监测随访情况。结果支架放置前,3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放置后1周,可回收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差值明显大于普通支架组,普通支架组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支架组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最低,其次为普通支架组,金属支架组胆管炎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支架组相比于普通支架组,支架取出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金属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为194.0 d,可回收支架组为126.0 d,普通支架组为92.0 d,3组患者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回收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90.0 d,金属支架组为476.0 d,普通支架组为453.0 d,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使用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术后胆红素下降更快,相比于普通塑料胆道支架,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更低,支架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方面更有优势,是MBO患者ERCP支架置入术的一种有效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MBO)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可回收支架 疗效分析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尹静一 樊明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恶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塑料支架 再梗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观察
6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1 位作者 黄洁婕 黄理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出现不良事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60例,观察组(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0例。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级、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ASA分级为Ⅲ级、有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在围手术期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
7
作者 刘长林 胡静 赵海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行ER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行ER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常规心电监护、吸氧,分别应用瑞马唑仑和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入十二指肠镜(T2)、取石球囊或取石网篮取石(T3)、苏醒时(T4)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中体动反应次数、术中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情况、术中注射痛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内镜医师、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均镇静成功,无镇静失败剔除出本研究患者。T0时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点与R组比较,P组SBP、DBP、HR降低(P均<0.05);T2时点与R组比较,P组HR降低(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SBP、DBP、HR、R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组比较,R组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缩短、术中体动次数及注射痛发生率降低、内镜医师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SpO_(2)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ERCP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苏醒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沈慧娟 朱燕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行ERCP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行ERCP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术后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均<0.05)。观察组感染、出血、胆漏及胰腺炎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在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更低(P均<0.05)。相比于对照组在术后1 d和3 d的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观察组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其围手术期一般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优质护理 并发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胰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高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79.14±2.76)分、躯体功能评分(81.18±2.23)分、情绪角色评分(82.60±2.28)分、躯体角色评分(83.50±2.15)分高于对照组的(72.70±6.01)、(74.75±5.04)、(75.11±4.45)、(77.63±4.22)分(P<0.05)。结论 以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胰胆疾病患者,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结石清除效果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运用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内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疾病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疗效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217-218,共2页
目的对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86例行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与参考组(43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 目的对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86例行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与参考组(43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查及治疗成功率为100%,参考组检查及治疗成功率为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参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CP术围术期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检查及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
11
作者 董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197-197,共1页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多用以诊断原因不明的梗阻黄疸、胰腺囊肿、慢性胰腺炎、良恶性胆管狭窄和畸形、疑有胆石症、胆源性胰腺炎、肝胆胰腺肿瘤和疑难性腹痛等胆胰疾病,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等优势。本院2011年...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多用以诊断原因不明的梗阻黄疸、胰腺囊肿、慢性胰腺炎、良恶性胆管狭窄和畸形、疑有胆石症、胆源性胰腺炎、肝胆胰腺肿瘤和疑难性腹痛等胆胰疾病,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等优势。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对收治的720例住院患者行ERCP术,并进行科学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护理方法 胆管狭窄 胆源胰腺炎 胰腺炎 ercp 梗阻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多强 彭波 +5 位作者 刘晶 辛国军 虎晓军 杨勇 郝成强 张晓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乳头未夹闭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3.8%(30/32)。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和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十二指肠穿孔病例。两组患者1年内胆管炎发病率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对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后乳头的夹闭成形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减少远期胆管炎的发生,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奥迪括约肌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 ercp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韩宏锋 陈虹 +1 位作者 薛伟红 李延伟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626-1627,共2页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提高胆管插管的成功率。近几年我们在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了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胆管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插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维维 王维钊 +2 位作者 孙超 陈超伍 刘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和PEP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n=98)、轻-中度PEP组(n=79)和重度PEP组(n=12)。分析SII与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其对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相较于正常组,轻-中度PEP组和重度PEP组ERCP术后24和48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及SII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长,血清钙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重度PEP组SII水平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PE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P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I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ROC curve,SII水平在ERCP术后24和48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和0.94(P<0.05),其预测重度PE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90.51(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7%)和1686.97(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9%)。结论SII能够用于预测老年患者PEP的发生风险,且ERCP术后48 h的SII对重度PEP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 胰腺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石球囊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的特殊应用
16
作者 王旋 陈雪雯 +6 位作者 黄金鑫 陈佳骏 曲岩 高浩 龚彪 张晞文 李甫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失败后,使用取石球囊尝试跨越吻合口狭窄,统计手术成功率,观察术中情况,分析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入院体征主要包括:32例腹部不适,7例发热,4例皮肤瘙痒,3例黄疸,2例无明显症状;术前胆道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显示,胆管吻合口单纯狭窄35例,狭窄合并结石13例。在取石球囊引导下,导丝成功跨越吻合口狭窄26例,成功率为54.17%(26/48);通过对成功组和失败组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胆总管远端是否扩张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04)。26例经取石球囊治疗成功者,术后48 h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成功手术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取石球囊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治疗中,能够提高操作成功率,特别是对于胆总管远端扩张者优势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石球囊 胆管吻合口狭窄 肝移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胆总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手术室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兆龙 陈正民 +2 位作者 孙发缔 李乃树 姚超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成ERCP胆管取石,接着完成LC。结果18例顺利完成ERCP联合LC同期治疗,3例改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无中转剖腹手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8例,无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复合手术室中运用ERCP联合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了手术流程,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复合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志强 蔡劲松 +5 位作者 刘鲲鹏 张金华 李成辉 樊艳华 房龙 杜时雨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2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研究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Ⅲ级、年龄39~88岁、在清醒镇静下行ERCP的患者,首先以0.2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5分钟,手... 目的研究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Ⅲ级、年龄39~88岁、在清醒镇静下行ERCP的患者,首先以0.2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5分钟,手术开始后减为0.15μg.kg-1.min-1,未合用其他麻醉药物。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5分钟(T2)、手术开始后10分钟(T3)和术毕(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比较,患者T1、T2、T3和T4时MAP无明显变化;T3、T4时HR均明显升高(P<0.01);T4时SpO2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和T4时BIS值均明显降低(P<0.0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操作过程中有3例患者SpO2降至90%以下,无患者需要面罩辅助通气或气管插管。4例患者在插入十二指肠镜时发生恶心,3例患者在取石操作过程中出现轻微疼痛感,但均可忍受,疼痛评分未超过3分。4例患者对镜干入口和取石操作无记忆,10例患者对镜干入口有记忆,35例患者对两者均有记忆。4例患者在术毕镜干取出时处于睡眠状态,其余患者在术毕时均处于清醒状态;16例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操作者满意度评分为97.1±4.2。结论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ERCP实施清醒镇静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瑞芬太尼 清醒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翟启智 王建宁 +5 位作者 佘维斌 朱祖明 王川 李加虎 许平 夏金荣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治疗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60.4±11.4)小时vs(88.6±18.5)小时、住院时间(11.4±2.1)天vs(18.3±3.5)天、肠道恢复通气时间(4.4±1.5)天vs(7.8±2.3)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5.7±1.8)天vs(8.5±3.1)天(P<0.05或<0.01);ERCP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1天血清淀粉酶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安全有效,ERCP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在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金辉 何利平 +3 位作者 陈勇 王丽珍 高丽影 张咩仔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以求术后病理确诊,后根据具体病情予相应内镜处理。结果 5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B),4例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P),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超声、CT、MRI主要表现为胆胰管扩张,仅1例IPMNs-P胰头部见囊实性团块、壁结节及主胰管明显扩张(5.5 cm);ERCP均显示乳头开口扩张,胶冻样黏液流出,胰胆管不同程度扩张。9例行ERCP抽吸黏液后,1例IPMNs-B同时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3例IPMNs-P置入胰管支架,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术后1例出现轻症胰腺炎(11.1%,1/9),3例出现淀粉酶升高而无症状(33.3%,3/9),无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对IPMN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病理诊断,可为外科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和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胆管 胰管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