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身份的可验证密钥的公钥内积函数加密算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宇乔 宋歌 +3 位作者 杨波 彭长根 唐春明 温雅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9-221,共13页
函数加密(Functional Encryption,FE)是一种多功能的加密原语,最早由Boneh等人正式提出.自从FE出现以来,许多研究者考虑如何实现通用的FE的构造.但是,这些工作使用了较为复杂的理论工具:例如,不可区分性的混淆和多线性映射等,实用性存疑... 函数加密(Functional Encryption,FE)是一种多功能的加密原语,最早由Boneh等人正式提出.自从FE出现以来,许多研究者考虑如何实现通用的FE的构造.但是,这些工作使用了较为复杂的理论工具:例如,不可区分性的混淆和多线性映射等,实用性存疑.因此,构造特殊的、高效的FE以满足特定应用场合的需要成为了许多学者探索的热点.本文对近来较为热门的一种FE:内积函数加密方案(Inner Product Functional Encryption,IPFE)进行研究,以解决目前的IPFE无法指定接收者身份,以及无法认证密钥颁发者身份的问题.内积函数加密(Inner Product Functional Encryption,IPFE)作为一种新颖的加密原语,可以分为公钥IPFE(PK-IPFE)和私钥IPFE(SK-IPFE).目前提出的PK-IPFE有两点可改进之处:一方面,不能为密文指定接收者的身份,这将可能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外泄密文的敏感信息;另一方面,它不能抵抗以下密钥的修改攻击:持有向量密钥的恶意敌手可以将此向量进行修改.因为现存的PK-IPFE方案无法提供密钥的验证功能,因此,该攻击也将可能导致安全性的危害.提出一种标准模型下的基于身份的可验证密钥的PK-IPFE方案ID-PK-IPFE,形式化地给出针对该方案的三种攻击模型s-CPA、s-IMA和s-VMA,其中s-CPA模型展示选择性的密文不可区分性;s-IMA模型展示密钥中身份的不可修改性;s-VMA模型展示密钥中向量的不可修改性.提出了两个新的困难性假设:CBDH和DBDH-v,其中CBDH假设的安全性可归约到CDH假设上,DBDH-v的安全性可归约到DBDH假设上.把ID-PK-IPFE的s-CPA、s-IMA和s-VMA安全性归约到CBDH和DBDH-v这两个假设中.把ID-PK-IPFE的理论效率与Abdalla和Agrawal等人提出的两个PK-IPFE方案进行了对比,得出了ID-PK-IPFE的效率稍低,但在权限控制和抵御密钥修改攻击方面存在优势的结论.为进一步检验方案的实用性,使用JPBC库在一台CPU为i7-67003.40 GHz,内存为8.00 GB,操作系统为Windows 764-bit的个人PC机上实现了本文的方案.在Setup算法中添加了预处理阶段:在该阶段,程序将预先计算多个消息的值,并将预先计算的结果存放到hash表中,待解密消息时可供查询.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中,消息的范围为(0,1000),而在第二组实验中,消息的范围为(0,10000).在(0,10000)范围内时,大多数数据统计应用程序的需求都可以满足.设定实验中向量的长度均从10增加到15,实验证明,ID-PK-IPFE方案是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钥内积函数加密 基于身份的加密 标准模型 可验证的密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内积函数加密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侯金秋 彭长根 +1 位作者 谭伟杰 叶延婷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2-1183,共12页
函数加密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公钥加密原语,因其能实现细粒度的密文计算,在云存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研究.因此,将数据的访问权限控制有机地融合到加解密算法中,实现“部分加解密可控、按需安全计算”是一个非常... 函数加密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公钥加密原语,因其能实现细粒度的密文计算,在云存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研究.因此,将数据的访问权限控制有机地融合到加解密算法中,实现“部分加解密可控、按需安全计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方向.但现有函数加密方案无法精细控制发送者权限且使用了较复杂的理论工具(如不可区分性混淆、多线性映射等),难以满足一些特定应用场合需求.面对量子攻击挑战,如何设计抗量子攻击的特殊、高效的函数加密方案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内积函数加密是函数加密的特殊形式,不仅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和策略隐藏,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数据的“部分访问”,提供更细粒度的查询,在满足数据机密性的同时提高隐私保护.针对更加灵活可控按需安全计算的难点,该文基于格上Learning with errors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内积函数加密方案.该方案首先将内积函数与通过原像抽样算法产生的向量相关联,生成函数私钥以此控制接收方的计算能力.其次,引入一个第三方(访问控制中心)充当访问控制功能实施者,通过剩余哈希引理及矩阵的秩检验密文的随机性,完成对密文的重随机化以实现控制发送者权限的目的.最后,接收者将转换后的密文通过内积函数私钥解密,仅计算得到关于原始消息的内积值.理论分析与实验评估表明,所提方案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抵御量子攻击,而且能够控制接收者的计算权限与发送者的发送权限,在保护用户数据机密性的同时,有效实现开放环境下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算不可识的细粒度权限可控密文计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问控制加密 内积函数加密 容错学习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隐私保护基因检测
3
作者 黄颖 唐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深度神经网络(DNN)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中的基因检测。构建可靠的DNN模型需要大量有效医疗样本,而现实中生物数据通常分散存储且具有高度隐私。现有方案在处理此类分布式大规模的复杂学习任务时,难以在实现数据安全的同时保证... 深度神经网络(DNN)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中的基因检测。构建可靠的DNN模型需要大量有效医疗样本,而现实中生物数据通常分散存储且具有高度隐私。现有方案在处理此类分布式大规模的复杂学习任务时,难以在实现数据安全的同时保证DNN模型的高精度。为此,提出一个基于DNN的隐私保护方案,联合多方数据快速构建起精确的基因检测模型。首先,使用盲化矩阵结合内积函数加密消除全同态、秘密共享等方案中需要的近似替换策略,确保在隐私保护的同时,实现与明文集中式训练一致的效果。其次,构造非交互式训练模式抵抗全局模型参数泄漏造成的推断攻击,保证数据安全。在真实医疗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有效性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基因检测 隐私保护 盲化矩阵 内积函数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blic-Key Function-Private Inner-Product Predicate Encryption from Pairings
4
作者 WAN Ming WANG Geng GU Da-Wu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46,共20页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function-private inner-product predicate encryption(FP-IPPE)and achieves standard enhanced function privacy.The enhanced function privacy guarantees that a predicate secret key skf reveals noth...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function-private inner-product predicate encryption(FP-IPPE)and achieves standard enhanced function privacy.The enhanced function privacy guarantees that a predicate secret key skf reveals nothing about the predicate f,as long as f is drawn from an evasive distribution with sufficient entropy.The proposed scheme extends the group-based public-key function-private predicate encryption(FP-PE)for“small superset predicates”proposed by Bartusek et al.(Asiacrypt 19),to the setting of inner-product predicates.This is the first construction of public-key FP-PE with enhanced function privacy security beyond the equality predicates,which is previously proposed by Boneh et al.(CRYPTO 13).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relies on bilinear groups,and the security is proved in the generic bilinear group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ate encryption function privacy inner product generic group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