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统计推断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福安 周金星 +4 位作者 余茂德 王茜龄 徐立 鲁成 敬成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7-294,共8页
为了正确地评价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为害差异,本文通过使用Jackknife方法(刀切法),采用合适的生殖力生命表构建方法,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在不同的4个桑树品种上生殖力表的内禀增长率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温度为28±1... 为了正确地评价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为害差异,本文通过使用Jackknife方法(刀切法),采用合适的生殖力生命表构建方法,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在不同的4个桑树品种上生殖力表的内禀增长率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75%±1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西农6071(山桑Morus bombycis Koidz.,2x)、和田白桑(白桑M.alba Liane,3x)、新一之濑(白桑M.alba Linne,2x)和大石(广东桑M.atropurpurea Roxb.,3x)4个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rm值大小依次为0.41894(0.41043~0.42746)、0.37065(0.36604~0.37526)、0.36171(0.35778~0.36563)和0.35253(0.34757~0.35748)。通过对“伪值”样本同秩的成对t检验比较,这4个桑树品种对朱砂叶螨内禀增长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朱砂叶螨对4种桑树的易感性,以西农6071、和田白桑、新一之濑、大石顺序渐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桑树 实验种群生命表 生殖力 内禀增长率 统计推断 刀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盐度对大型氵蚤的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何志辉 张建国 姜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24h半致死盐度值,测定了大型氵蚤两个种群的盐度上限.当直接从淡水移到较高盐度水中时,淡水种群和寡盐水种群的盐度上限分别为7.8‰和8.5‰;当逐渐提高盐度时,盐度上限分别达到12.0‰和13.2‰,为了确定大型... 根据24h半致死盐度值,测定了大型氵蚤两个种群的盐度上限.当直接从淡水移到较高盐度水中时,淡水种群和寡盐水种群的盐度上限分别为7.8‰和8.5‰;当逐渐提高盐度时,盐度上限分别达到12.0‰和13.2‰,为了确定大型氵蚤的最适盐度,在室内盐度1‰到7‰间,设4~5个盐度梯度测定这种氵蚤的内禀增长率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 内禀增长率 海水盐度 活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多刺裸腹溞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王家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62,共6页
于25℃时,观察了多刺探腹溞MoinamacrocopaStraus在盐度为2‰、3‰、4‰、 6‰、8‰、10‰6个浓度梯度下的生殖与生存.试验表明,多刺裸腹溞的寿命随盐度升高而缩短,在 盐度2‰-4‰范围内,每溞的... 于25℃时,观察了多刺探腹溞MoinamacrocopaStraus在盐度为2‰、3‰、4‰、 6‰、8‰、10‰6个浓度梯度下的生殖与生存.试验表明,多刺裸腹溞的寿命随盐度升高而缩短,在 盐度2‰-4‰范围内,每溞的平均产仔量、产仔总量及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无显著差异,其最 适盐度为2‰-4‰,6‰,为其生殖的盐度上限,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多刺裸腹溞的生殖和生存盐 度上限可达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刺裸腹溞 盐度 内禀增长率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5种臂尾轮虫后代存活率和混交雌体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殷旭旺 牛翠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2-347,共6页
关键词 轮虫 PH 幼体存活率 幼体混交雌体率 种群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存活、发育、生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青 周一兵 +1 位作者 金送笛 鲁林仓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1,共5页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 2 5℃自然光照下 ,盐度分别为 0、 1、 2、 3时 ,以盐度为 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 最高 ,分别为 1 665 8、 5 2 899和 2 0 ...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 2 5℃自然光照下 ,盐度分别为 0、 1、 2、 3时 ,以盐度为 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 最高 ,分别为 1 665 8、 5 2 899和 2 0 1 ;盐度为 2的一生生殖次数和总生殖量也最高 ,分别为 4 9、 2 3 2个 ,其平均寿命最长为 98 4h ,产前发育期最短为 1 8 71h。世代时间以盐度 3最短 ,为 1 441 4d。本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 2是卜氏晶囊轮虫生活的最佳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氏晶囊轮虫 盐度 生殖发育 内禀增长率 活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内禀增长率精确值的简便求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好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种群内禀增长率是动物生态学等学科教学和科研中常用的种群参数指标,该值可在Excel软件中的便捷求出,本文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
关键词 内禀增长率 EXCEL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苏拉威西秀体溞种群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玉善 赵文 +1 位作者 邵宁宁 刘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在实验室温度28℃条件下,研究了盐度和盐度梯度(5,10,15,20,25,30,40和50)对苏拉威西秀体溞(Diaphanosoma celebensis)的存活和内禀增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水枝角类的24h LC50和48h LC50盐度均为36.95,适宜该溞存活... 在实验室温度28℃条件下,研究了盐度和盐度梯度(5,10,15,20,25,30,40和50)对苏拉威西秀体溞(Diaphanosoma celebensis)的存活和内禀增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水枝角类的24h LC50和48h LC50盐度均为36.95,适宜该溞存活的盐度范围为5~35。在低盐度下,苏拉威西秀体溞的种群增长能力相对较强,盐度20时苏拉威西秀体溞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在盐度5~35之间,苏拉威西秀体溞的种群增长能力没有显著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威西秀体溞(Diaphanosoma celebensis) 盐度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两品系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ay)种群增长和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文 徐宪仲 +1 位作者 王超 何志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本文报道两品系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晋南、内蒙)在5种温度梯度下(15℃、18℃、25℃、28℃、32℃)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总生殖量、寿命、产幼间隔期、生殖频率和产幼前发育期,以及在28℃条件下两品系生物学的研究结果.... 本文报道两品系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晋南、内蒙)在5种温度梯度下(15℃、18℃、25℃、28℃、32℃)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总生殖量、寿命、产幼间隔期、生殖频率和产幼前发育期,以及在28℃条件下两品系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对两品系蒙古裸腹潘的种群繁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两品系蒙古裸腹潘的产幼前发育期、产幼间隔期、寿命随之缩短;而内禀增长率、总生殖量、生殖频率随温度升高而先升后降.温度28℃是两品系蒙古裸腹溞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28-32℃是其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晋南品系10组个体重复试验的内禀增长率结果仍高于内蒙品系.经比较可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晋南品系在种群增长能力方面要明显强于内蒙品系,反映在前者的内禀增长率要大于后者.在相对较高或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内蒙品系则表现出更强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系 种群增长 蒙古裸腹溞 内禀增长率 生殖 间隔期 发育期 最适温度 温度升高 内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9
作者 魏杰 赵文 +2 位作者 李文通 张黎 殷旭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21,46,共5页
研究了3种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Ⅰ、复合微生态制剂Ⅱ和芽孢杆菌)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影响,分析比较了3种微生态制剂的安全使用剂量以及对大型溞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死亡率影响均显著(P&l... 研究了3种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Ⅰ、复合微生态制剂Ⅱ和芽孢杆菌)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影响,分析比较了3种微生态制剂的安全使用剂量以及对大型溞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死亡率影响均显著(P<0.05),从安全浓度来看,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依次为:复合微生态制剂Ⅱ>复合微生态制剂Ⅰ>芽孢杆菌;在安全浓度范围内,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亲代(P)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随微生态制剂浓度的升高,P代的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的效果最好,R0最高值为对照组的7倍,rm最高值为对照组的1.7倍;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均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微生态制剂 存活 生殖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变温环境下斜纹夜蛾种群两性生命表分析
10
作者 李丽霞 王自杰 +3 位作者 高杰 高宇 田径 史树森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度范围(及日均温)分别为15~23℃(日均温19℃)、18~26℃(22℃)、21~29℃(25℃)、24~32℃(19℃)、27~35℃(31℃)等5个梯度变温条件模拟不同自然变温环境,以大豆叶... 为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度范围(及日均温)分别为15~23℃(日均温19℃)、18~26℃(22℃)、21~29℃(25℃)、24~32℃(19℃)、27~35℃(31℃)等5个梯度变温条件模拟不同自然变温环境,以大豆叶片为食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等生物学指标,并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其种群相关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在5个梯度变温条件下,斜纹夜蛾种群发育历期随着日均温度升高呈现缩短的趋势;卵孵化率和幼虫化蛹率在日均温25℃最高,分别为82%、69%,蛹羽化率在日均温28℃最高,为67.6%,三者均在温度19℃出现最低值,分别为68%、58%、43.9%;各温度条件下的雄成虫平均寿命高于雌成虫;雌成虫单雌产卵量由高到低的日均温依次为:25℃>22℃>28℃>19℃>31℃。种群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日均温28℃下最高,为0.1640,其次为日均温25℃下,为0.1430。综上可得,日均温25~28℃的变温环境更适合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田斜纹夜蛾发生期预测、种群趋势分析及合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梯度变温 生长发育 两性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郭小奇 付晓伟 +2 位作者 封洪强 邱峰 郭线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4-1520,共7页
实验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以四季豆、大豆、饭豇豆、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和非转基因棉石远321为食料,用生命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中黑盲蝽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 实验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以四季豆、大豆、饭豇豆、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和非转基因棉石远321为食料,用生命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中黑盲蝽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取食6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5龄若虫体重等均有显著差异。用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表明,四季豆最适合中黑盲蝽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其次分别为苜蓿、转基因抗虫棉99B、非转基因棉石远321、饭豇豆、大豆,同时也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中黑盲蝽无显著抗性。田间取食选择性试验表明,中黑盲蝽喜食饭豇豆和豇豆,可在棉田周围种植饭豇豆、豇豆作为诱集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寄主植物 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种群参数 诱集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饲养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仙红 张思聪 +5 位作者 庄乾营 张安盛 李丽莉 门兴元 翟一凡 于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5-1252,共8页
【目的】研究实验室条件下韭蛆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大量饲养的方法以解决试虫不足的问题。【方法】本实验在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16L∶8D条件下,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出人工饲料配方,运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比较人工饲... 【目的】研究实验室条件下韭蛆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大量饲养的方法以解决试虫不足的问题。【方法】本实验在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16L∶8D条件下,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出人工饲料配方,运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比较人工饲料与韭菜Allium tuberosum的饲喂效果。【结果】对不同成分和不同含量的8种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结果确定最优的人工饲料配方成分和含量为:平菇粉6 g,韭菜粉5 g,琼脂粉1.25 g,山梨酸0.04 g,苯甲酸0.05 g,酵母粉0.5 g,维生素C 2.5 g和水50 m L。该配方和韭菜饲养效果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性生命表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喂的韭蛆平均世代周期23.6800 d,韭菜饲喂的韭蛆世代周期为25.9000 d,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韭菜和人工饲料饲喂的韭蛆雌成虫净生殖率分别为16.3200和41.1800/d,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078和0.1570/d。【结论】筛选的人工饲料和韭菜均可以稳定地完成韭蛆的世代繁殖,且人工饲料饲喂效果略优于韭菜,另外人工饲料较韭菜不但具有低成本省人工的优点,而且可解决韭菜反季节供应和农药残留问题,保证稳定的虫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蛆 人工饲料 两性生命表 净生殖率 内禀增长率 周限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山楂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定旭 侯月利 沈佐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62-1568,共7页
室内采用叶碟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苹果、桃、李、樱桃和杏等不同果树对山楂叶螨Tetrancychusvienens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李树上山楂叶螨的发育历期短、生殖力强、存活率高,rm值大,而在樱桃和杏树上该螨的发育历期长、生殖... 室内采用叶碟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苹果、桃、李、樱桃和杏等不同果树对山楂叶螨Tetrancychusvienens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李树上山楂叶螨的发育历期短、生殖力强、存活率高,rm值大,而在樱桃和杏树上该螨的发育历期长、生殖力弱、存活率低、rm值小。寄主转换试验结果表明,当山楂叶螨由苹果转移至樱桃和杏树时,其生长发育的历期显著延长,rm值大幅度降低;而由苹果转移至桃树和李树时,其生长发育的历期虽也有所延长,但差异不显著,rm值则明显降低。表明山楂叶螨对新寄主的适应因不同寄主而异,在桃和李上经历1代后即可适应,而在杏和樱桃上经历2代后才能适应新的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螨 苹果 樱桃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苗伟 吕昭智 +1 位作者 于江南 苏延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30-1135,共6页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降到34℃的4.4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5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温度 发育速率 死亡率 内禀增长率 生命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邓明明 高欢欢 +3 位作者 李丹 胡想顺 胡祖庆 赵惠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203-7210,共8页
研究了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21(CK)、23、26、29、31℃5个温度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型麦长管蚜在实验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先缩... 研究了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21(CK)、23、26、29、31℃5个温度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型麦长管蚜在实验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先缩短后延长,而红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逐渐延长;绿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红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仅仅呈延长的趋势。结论:麦长管蚜体色变化受温度影响,红色型蚜虫为高温诱导所产生的生物型。当温度为25.91℃时(T50=25.91℃),麦长管蚜的后代中有50%的个体是红色型蚜虫。该结论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麦长管蚜 体色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韩秀楠 王小强 +1 位作者 赵林平 刘长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掌握不同寄主植物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规律。[方法]在(23±1)℃、光照时间16h、相对湿度80%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组建了豌豆蚜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 [目的]掌握不同寄主植物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规律。[方法]在(23±1)℃、光照时间16h、相对湿度80%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组建了豌豆蚜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在蚕豆、豌豆、苜蓿、红豆草4种寄主植物上,豌豆蚜的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63 2、0.261 9、0.224 3、0.217 1。[结论]豌豆蚜在蚕豆上的适应度和嗜食性最好,并且繁殖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寄主植物 实验种群 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苗伟 吕昭智 +1 位作者 于江南 苏延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107-112,共6页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降到34℃的4.4d...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降到34℃的4.4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五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温度区间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发育速率 死亡率 内禀增长率 生命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丽 张帅 +3 位作者 雒珺瑜 吕丽敏 王春义 崔金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8,共7页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地高于其原寄主;黄瓜上棉蚜对西葫芦的适应性比棉花上棉蚜强。表明安阳地区棉蚜存在黄瓜和棉花两种寄主专化型,且都可以利用西葫芦。进一步对3种植物苗期叶片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种类及总量均在西葫芦中最多,棉花中次之,黄瓜中最少。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棉蚜的生长与繁殖,可能是棉蚜寄主专化型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专化型 存活率 繁殖力 内禀增长率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大型溞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青 李扬 +3 位作者 何芳 张清靖 倪健 邵森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2%的印楝素乳油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大型溞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7μg/L,安全浓度为1.12μg/L,属于剧毒物质。慢... 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2%的印楝素乳油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大型溞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7μg/L,安全浓度为1.12μg/L,属于剧毒物质。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内禀增长率(rm)、产幼次数、总繁殖量、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存活时间均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组(0.432、0.768、1.120μg/L)大型溞的rm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和丙酮对照)差异不明显(P>0.05),当印楝素浓度升高至1.340、2.400μg/L时,大型溞的rm逐渐下降,从0.347 6 d-1降至最低值0.306 3 d-1;而最高印楝素浓度组(2.400μg/L)大型溞的存活时间、R0、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3.60 d、24.696 1、11.439 9 d、2.47次、26.87个。本研究表明,高浓度印楝素显著缩短了大型溞的存活时间,降低了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时间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大型溞 毒性 内禀增长率 存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丽娜 刘映红 +2 位作者 王雅静 王春霞 张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25±0.5℃,75%±5%RH,14 L∶10D条件下,研究了烟蚜在烟草、茄子、豇豆和甘蓝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获得了净生殖率R0、内禀增殖率rm、世代平均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若虫历期在甘蓝... 在25±0.5℃,75%±5%RH,14 L∶10D条件下,研究了烟蚜在烟草、茄子、豇豆和甘蓝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获得了净生殖率R0、内禀增殖率rm、世代平均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若虫历期在甘蓝上最长(6.86 d),烟草上最短(6.03 d);成虫寿命在烟草上最长(12.25 d),茄子上最短(7.77 d);世代历期在烟草上最长(18.28 d),茄子上最短(13.94 d);繁殖力在烟草上最高(31.42头),茄子上其次(25.64头),甘蓝上最低(11.60头);若虫存活率在茄子上最高(80%),甘蓝上最低(55.56%),其中,1龄若虫存活率在茄子上最高(91.43%),2,3,4龄若虫存活率在烟草上最高,分别为96.36%,100%,100%;寄主植物按内禀增殖率rm值的大小排列,依次为茄子>烟草>豇豆>甘蓝。综合评价,在4种寄主植物中,茄子是烟蚜的最适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寄主 生长发育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