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分子PKC调控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振 刘啸白 +3 位作者 刘云会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5,109,共6页
目的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 目的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原代培养;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EMAP-Ⅱ组和H7+EMAP-Ⅱ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在各组BMEC上的表达水平变化;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EMAP-Ⅱ0,0.5,1,2,4h组,Westernblot法检测EMAP-Ⅱ作用不同时间点时BMEC膜上PKC各亚型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MAP-Ⅱ组BTB的通透性显著增高(P=0.002),BMEC上claudin-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5),EMAP-Ⅱ的上述作用受到PKC抑制剂H7预处理的显著抑制(P=0.036);EMAP-Ⅱ作用0.5h时,BMEC膜上PKC-α和PKC-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1h时达到峰值,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4h时恢复至未用药水平。BMEC膜上PKC-ζ的蛋白表达水平于O.5h时显著增加,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2h时恢复至未用药水平。结论信号分子PKC参与EMAP-Ⅱ增强BTB通透性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BMEC膜上PKC-α、-β和-ζ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对人U118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丽波 孟繁杰 +1 位作者 薛一雪 刘云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2-926,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人U118脑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EMAP-Ⅱ处理人U118胶质瘤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U118细胞的分布;Western blot方...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人U118脑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EMAP-Ⅱ处理人U118胶质瘤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U118细胞的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Ⅱ、自噬降解底物p62/SQSTM1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EMAP-Ⅱ0 h组相比,0.05 nmol.L-1剂量以上的EMAP-Ⅱ可明显抑制人U118胶质瘤细胞的活力,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MP),在EMAP-Ⅱ作用0.5 h时效果最明显;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能够阻断EMAP-Ⅱ的作用,使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基本恢复;EMAP-Ⅱ作用0.5 h后自噬标记物LC3在胞质内呈点状分布,荧光表达明显增强,并且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同时伴有自噬降解底物p62/SQSTM1的表达下降;此外,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EMAP-Ⅱ能明显抑制人U118胶质瘤细胞活力,诱导U118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人U118胶质瘤细胞 自噬 LC3 p62/SQSTM1 BEC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细胞途径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04,216,共5页
目的探讨跨细胞途径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可能性。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 h、1 h、2 h和4 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 目的探讨跨细胞途径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可能性。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 h、1 h、2 h和4 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MAP-Ⅱ作用1 h时,脑胶质瘤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显著增加,随后逐渐降低,4 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 h时恢复正常。结论跨细胞途径可能参与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细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信号机制
4
作者 李振 刘啸白 +3 位作者 刘云会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原代培养;将BME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6例):对照组、EMAP-Ⅱ组、H7+EMAP—11组、C3 exoenzyme+EMAP-II组和C3exoenzyme+H7+EMAP—II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OC-cludin和ZO-1在BMECs上的分布与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myosin light chain,pMLC)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EMAP-II组BTB的通透性明显增高,BMECs上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LC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EMAP—II的上述作用受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抑制剂H7或(和)RhoA抑制剂C3exoenzyme预处理的明显抑制。结论信号分子PKC和RhoA在EMAP—II增强BTB通透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号通路PKC—pMLC和RhoA—pMLC参与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II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蛋白激酶C RhoA 信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酶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作用位点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刘立波 王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原代培养;将BMEC与C6...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原代培养;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6例):对照组、EMAP-Ⅱ组、寡霉素组和寡霉素+EMAP-Ⅱ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EC上紧密连接(TJ)相关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EMAP-Ⅱ和α-ATP合成酶在BMEC上的分布。结果 EMAP-Ⅱ组BTB通透性较对照组和寡霉素组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和寡霉素组比较,EMAP-Ⅱ组TJ相关蛋白Z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EMAP-Ⅱ组与寡霉素组比较,EMAP-Ⅱ的作用受到ATP合成酶抑制剂寡霉素的显著抑制(P<0.01);EMAP-Ⅱ与α-ATP合成酶在BMEC膜上共定位。结论 EMAP-Ⅱ通过开放TJ增强BTB的通透性,BMEC膜上的α-ATP合成酶是其作用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酶Ⅱ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紧密连接 α-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的糖刺激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丁涵露 张建国 +2 位作者 朱妙珍 罗向东 梁光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浓度的糖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HUGEC)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影响 ,以及HUGEC的条件培养基对单核细胞 (MC)的趋化作用及抗MCP 1抗体对MC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细胞ELISA法 ,观察MCP 1的表... 目的 :探讨高浓度的糖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HUGEC)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影响 ,以及HUGEC的条件培养基对单核细胞 (MC)的趋化作用及抗MCP 1抗体对MC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细胞ELISA法 ,观察MCP 1的表达 ;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微孔滤膜法 ,测定高浓度的糖刺激HUGEC后的条件培养基 ,对MC的趋化作用 ,以及抗MCP 1抗体对MC迁移的影响。结果 :(1)在低浓度的糖(含 5 .5mmol/LD 葡萄糖 )条件下培养的HUGECMCP 1mRNA呈弱表达。高浓度的糖 (含 2 5mmol/LD 葡萄糖 )刺激后 ,8h即出现MCP 1表达增强 ,于 16h达高峰。(2 )高浓度的糖刺激HUGEC后的条件培养基 ,对MC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 ;抗MCP 1抗体可抑制其作用。结论 :在高浓度的糖诱导下 ,人HUGECMCP 1的表达增强 ,其条件培养基对MC具有趋化作用 ,从而可能招引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活性肽对内皮细胞释放t-PA和PAI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益民 李学坤 +2 位作者 周莉 高尔 吕欣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蝎毒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eNOS信号通道在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海龙 黄志秋 +1 位作者 张艺能 孙慧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19,139,共5页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通道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拮抗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对照组、AGEs组、GLP-1组、AGEs+GLP-1组、AGEs+抑制剂组及AGEs+GLP-1+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通道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拮抗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对照组、AGEs组、GLP-1组、AGEs+GLP-1组、AGEs+抑制剂组及AGEs+GLP-1+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38MAPK/p38MAPK、p-e NOS/e NOS蛋白表达情况,Annexin V/PI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相比较,单独加入AGEs或GLP-1可分别导致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01)或下降(P<0.001);与对照组相比AGEs可显著降低p-e NOS表达水平(P=0.007),而予以GLP-1或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受抑制的e NOS蛋白表达水平再次显著升高(P=0.004);在AGEs组加入SB203580或GLP-1预处理后,AGEs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下降(P<0.001,P<0.001)。结论 GLP-1至少部分通过抑制p38MAPK蛋白磷酸化,上调磷酸化e NOS蛋白的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起到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1 P38MAPK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损伤 糖基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和白细胞介素-6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军 田志军 +2 位作者 邱宝樑 李非 孙家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早期预测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3%牛磺... 目的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早期预测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后0.5h经股静脉注入乌司他丁组、0.9%生理盐水逆行胆胰管注射组和假手术组(只行开、关腹术)。每组18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制模后3、6、24 h后取血处死,留取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血浆TAP水平、血清IL-6水平变化,并在光镜下对胰腺病变进行双盲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制模后3和6 h血浆TAP水平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4.798±0.169)和(3.999±0.299)nmol/L]比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2.416±0.148)和(3.356±0.211)nmol/L]明显增高(P<0.01);制模后6 h,血清IL-6水平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1339.51±56.43)pg/ml明显高于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619.07±42.25)pg/ml(P<0.01)。结论在轻重不同的急性胰腺炎模型中,胰腺病理改变越严重,血浆TAP和血清IL-6峰值出现越早。血浆TAP水平可以作为早期精确预测急性胰腺炎模型胰腺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原激活 细胞介素-6 急性胰腺炎 胰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长春 马增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当归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成品的黄芪和当归注射液,各设两个浓度(6mg/ml和3mg/ml),分别...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当归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成品的黄芪和当归注射液,各设两个浓度(6mg/ml和3mg/ml),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板,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ng/ml TGF-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PAI-1Ag表达。同时设立TGF-β1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ng/ml TGF-β1)以及空白对照组(细胞液中不加入任何成分),各组在37℃,5%CO2孵箱中培养24h。应用RT-PCR方法检测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黄芪、当归对PAI-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黄芪、当归对PAI-1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芪、当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管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抗原水平与活性,以黄芪、当归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对PAI-1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17%、24.6%和36.6%。结论黄芪、当归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AI-1表达和活性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血管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慧琳 刘珍珍 +2 位作者 李琼 湛奕 蔡德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6-498,共3页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一系列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糖基化终末产物 保护作用 血管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障碍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脂肽经TLR2,6/c-Src/PI3K通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 被引量:3
12
作者 游晓星 马小华 +5 位作者 刘良专 曾焱华 朱翠明 何军 蒋传好 吴移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支原体巨噬细胞活化脂肽2(Macrophage-activating lipopeptide-2,MALP-2)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ALP-2作用12 h,Western blot检测HO-... 目的:观察支原体巨噬细胞活化脂肽2(Macrophage-activating lipopeptide-2,MALP-2)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ALP-2作用12 h,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THP-1细胞经TLR2和TLR6中和抗体孵育,或构建TLR2和TLR6负显性突变体转染细胞,以明确TLR2和TLR6在介导HO-1表达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Src和Akt磷酸化情况,同时,分别采用c-Src siRNA或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观察c-Src及PI3K在HO-1表达中的作用。结果:MALP-2处理后可磷酸化c-Src,而TLR2和TLR6中和抗体以及其负显性突变体转染后,c-Src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同时,c-Src siRNA可降低Akt磷酸化水平,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可明显降低HO-1的表达。结论:MALP-2能诱导THP-1细胞表达HO-1,其机制可能受TLR2,6/c-Src/PI3K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巨噬细胞活化脂2 血红素氧合酶-1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琴山 刘洋 +2 位作者 冯赞杰 张亚玲 钱民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MCP-1(0.1、1.0、10、100μg/L)对其作...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MCP-1(0.1、1.0、10、100μg/L)对其作用24、48h;先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观察其对hUVEC凋亡的影响。结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P<0.05),其效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MTT明显减低;细胞DNA含量减少,出现明显亚G0/G1峰(凋亡细胞峰)。结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耗还原型谷胱甘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激活巨噬细胞c-Jun/ATF-2及NF-κB 被引量:4
14
作者 娄宁 余学清 +1 位作者 祝胜郎 董秀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 -Jun/ATF - 2及NF -κB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用丁基硫堇硫氧胺 (BSO)消耗细胞内GSH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 -Jun/ATF - ...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 -Jun/ATF - 2及NF -κB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用丁基硫堇硫氧胺 (BSO)消耗细胞内GSH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及NF -κBp6 5表达 ;用凝胶滞留法测定细胞NF -κB活性 ;用细胞免疫组化观察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的时间模式。结果 :AngⅡ (1μmol/L)刺激 30 - 6 0min可降低RAW2 6 4 7细胞内GSH ;而后GSH逐渐适应性恢复。同时 ,AngⅡ刺激 6 0min ,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AW 2 6 4 7细胞内GSH。GSH特异性消耗剂BSO(0 5mmol/L)与RAW 2 6 4 7细胞共同孵育 18h ,即可完全消耗细胞内GSH。AngⅡ (1μmol/L)可诱导RAW 2 6 4 7巨噬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 ;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 ,AngⅡ (1μmol/L)不能诱导巨噬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同样 ,AngⅡ (1μmol/L)可激活RAW 2 6 4 7巨噬细胞NF -κB ;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 ,AngⅡ (1μmol/L)不能激活巨噬细胞NF -κB。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Jun/ATF - 2及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 血管紧张素Ⅱ 激活转录因子-2 NF-ΚB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子林 刘乃丰 +4 位作者 孙宇琰 魏琼 张勇 孙桂菊 戴德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能量饲料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列本脲治疗12周。运用流...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能量饲料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列本脲治疗12周。运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血清AGE-P,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清AGE-P和MCP-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显著相关;药物治疗组血清AGE-P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罗格列酮组水平低于格列本脲组;罗格列酮组血清MCP-1低于模型组和格列本脲组。结论:糖尿病动物血清AGE-P和MCP-1升高,两者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降低血糖有助于降低血清AGE-P水平;罗格列酮具有超越降糖之外的降低血清AGE-P和MCP-1效应,可能具备更优的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罗格列酮 糖尿病 糖基化终产物-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伟 毛艳玲 +1 位作者 朱维维 殷寒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G组),高糖+CRP组(HGC组),CRP组,高糖+RGZ组(HGR组),高糖+CRP+RGZ组(HGCR组),CRP+RGZ组(CRPR组)。采用RGZ 5.0μmol/L干预HUVECs24 h,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干预前后MCP-1、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G组、HGC组、CRP组HUVECs中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1);RGZ干预后,HGR组、HGCR组、CRPR组分别较HG组、HGC组、CRP组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RGZ通过降低HUVECs中MCP-1、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C反应蛋白质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糖基化终末产物环境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前列环素和内皮素-1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保明 李凤良 宋喜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了解谷胱甘肽(GSH)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环境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1(ET-1)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M199培养基、含AGE(0.8g/L)的M199培养基、含GSH(6mmol/L)的M199培养基及含AGE(0.8g/L)和GSH(6mmo... 目的:了解谷胱甘肽(GSH)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环境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1(ET-1)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M199培养基、含AGE(0.8g/L)的M199培养基、含GSH(6mmol/L)的M199培养基及含AGE(0.8g/L)和GSH(6mmol/L)的M199培养基培养HUVEC,培养24、48、72h后测定各组细胞中PGI2和ET-1的分泌量。结果:AGE可显著降低HUVEC的PGI2分泌量(24、48、72h时的FAGE=61.581,142.071和98.203,P均<0.001),升高ET-1分泌量(24、48、72h时的FAGE=22.927,63.229和26.962,P均<0.001);GSH可拮抗上述作用[(PGI2:48、72h时的F交互=8.121和6.857,P均<0.05;ET-1:48、72h时的F交互=105.892和49.257,P均<0.001)]。结论:GSH可减轻AGE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 前列环素 内皮-1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抑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杨 覃军 +2 位作者 何作云 隆敏 田开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胍丁胺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用不同浓度的胍丁... 目的探讨内源性胍丁胺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用不同浓度的胍丁胺作用于OX-LDL诱导的HUVEC24H,加或不加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人单核细胞对HUVEC的黏附及ICAM-1在HUVEC的蛋白表达。结果胍丁胺浓度依赖地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细胞对HUVEC的黏附及ICAM-1在HUVEC的表达(P<0.01),二者成正相关(R=0.8857,P<0.001),加入L-NAME后AGM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AGM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循环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该作用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内皮 血管 单核细胞 脂蛋白类 LDL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的重组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19
作者 高云 王梁华 +3 位作者 任娜 孙铭娟 郭爱云 焦炳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抗肿瘤细胞因子——人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endothelail monocyte-activating polypeptideⅡ,EMAP-Ⅱ),并探讨重组EMAP-Ⅱ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MAL-p2x表达系统和BL-21菌株克隆表达人EMAP-Ⅱ_(14...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抗肿瘤细胞因子——人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endothelail monocyte-activating polypeptideⅡ,EMAP-Ⅱ),并探讨重组EMAP-Ⅱ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MAL-p2x表达系统和BL-21菌株克隆表达人EMAP-Ⅱ_(147-312),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以发光底物法测定重组EMAP-Ⅱ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产生组织因子的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增强ECV-304细胞对于TNFα致凋亡的敏感性;以MTF法检测定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测序证实EMAP-Ⅱ编码序列被正确克隆进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EMAP-Ⅱ产物,每克菌体(湿重)可获得约500μg的重组蛋白,纯度为电泳纯。重组EMAP-Ⅱ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使ECV-304细胞产生TF因子;并可增强ECV-304细胞对于TNFα介导凋亡的敏感性,使凋亡率明显增加[(16.6±2.5)% vs(25.6±2.3)%,P<0.01];在一定的质量浓度(1μg/ml)下,EMAP-Ⅱ对SW1990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pMAL-p2x可表达高纯度的重组EMAP-Ⅱ,该因子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 克隆表达 抗肿瘤 增殖抑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1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坚松 王笑梅 +2 位作者 李翔 邢秀梅 麻小浩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98,共5页
观察肺内调节肽对嗜酸性粒细胞(EOS)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C)粘附功能的影响.选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两种调节肽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对BEC白细胞介素(ILs)分泌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GRP,... 观察肺内调节肽对嗜酸性粒细胞(EOS)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C)粘附功能的影响.选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两种调节肽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对BEC白细胞介素(ILs)分泌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GRP,ET-1可使O3应激的BEC分泌ILs能力升高,并上调气道上皮ICAM-1的表达.CGRP、ET-1能促进BEC与EOS的粘附,对气道炎症起正性调节作用,加重局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调节 降钙素基因相关 内皮-1 支气管上皮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