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的重组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1
作者 高云 王梁华 +3 位作者 任娜 孙铭娟 郭爱云 焦炳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抗肿瘤细胞因子——人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endothelail monocyte-activating polypeptideⅡ,EMAP-Ⅱ),并探讨重组EMAP-Ⅱ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MAL-p2x表达系统和BL-21菌株克隆表达人EMAP-Ⅱ_(14...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抗肿瘤细胞因子——人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endothelail monocyte-activating polypeptideⅡ,EMAP-Ⅱ),并探讨重组EMAP-Ⅱ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MAL-p2x表达系统和BL-21菌株克隆表达人EMAP-Ⅱ_(147-312),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以发光底物法测定重组EMAP-Ⅱ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产生组织因子的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增强ECV-304细胞对于TNFα致凋亡的敏感性;以MTF法检测定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测序证实EMAP-Ⅱ编码序列被正确克隆进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EMAP-Ⅱ产物,每克菌体(湿重)可获得约500μg的重组蛋白,纯度为电泳纯。重组EMAP-Ⅱ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使ECV-304细胞产生TF因子;并可增强ECV-304细胞对于TNFα介导凋亡的敏感性,使凋亡率明显增加[(16.6±2.5)% vs(25.6±2.3)%,P<0.01];在一定的质量浓度(1μg/ml)下,EMAP-Ⅱ对SW1990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pMAL-p2x可表达高纯度的重组EMAP-Ⅱ,该因子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活化多肽2 克隆表达 抗肿瘤 增殖抑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脂肽经TLR2,6/c-Src/PI3K通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 被引量:3
2
作者 游晓星 马小华 +5 位作者 刘良专 曾焱华 朱翠明 何军 蒋传好 吴移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支原体巨噬细胞活化脂肽2(Macrophage-activating lipopeptide-2,MALP-2)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ALP-2作用12 h,Western blot检测HO-... 目的:观察支原体巨噬细胞活化脂肽2(Macrophage-activating lipopeptide-2,MALP-2)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ALP-2作用12 h,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THP-1细胞经TLR2和TLR6中和抗体孵育,或构建TLR2和TLR6负显性突变体转染细胞,以明确TLR2和TLR6在介导HO-1表达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Src和Akt磷酸化情况,同时,分别采用c-Src siRNA或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观察c-Src及PI3K在HO-1表达中的作用。结果:MALP-2处理后可磷酸化c-Src,而TLR2和TLR6中和抗体以及其负显性突变体转染后,c-Src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同时,c-Src siRNA可降低Akt磷酸化水平,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可明显降低HO-1的表达。结论:MALP-2能诱导THP-1细胞表达HO-1,其机制可能受TLR2,6/c-Src/PI3K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巨噬细胞活化2 血红素氧合酶-1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分子PKC调控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振 刘啸白 +3 位作者 刘云会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5,109,共6页
目的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 目的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原代培养;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EMAP-Ⅱ组和H7+EMAP-Ⅱ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在各组BMEC上的表达水平变化;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EMAP-Ⅱ0,0.5,1,2,4h组,Westernblot法检测EMAP-Ⅱ作用不同时间点时BMEC膜上PKC各亚型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MAP-Ⅱ组BTB的通透性显著增高(P=0.002),BMEC上claudin-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5),EMAP-Ⅱ的上述作用受到PKC抑制剂H7预处理的显著抑制(P=0.036);EMAP-Ⅱ作用0.5h时,BMEC膜上PKC-α和PKC-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1h时达到峰值,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4h时恢复至未用药水平。BMEC膜上PKC-ζ的蛋白表达水平于O.5h时显著增加,其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2h时恢复至未用药水平。结论信号分子PKC参与EMAP-Ⅱ增强BTB通透性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BMEC膜上PKC-α、-β和-ζ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对人U118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丽波 孟繁杰 +1 位作者 薛一雪 刘云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2-926,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人U118脑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EMAP-Ⅱ处理人U118胶质瘤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U118细胞的分布;Western blot方...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人U118脑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EMAP-Ⅱ处理人U118胶质瘤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U118细胞的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Ⅱ、自噬降解底物p62/SQSTM1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EMAP-Ⅱ0 h组相比,0.05 nmol.L-1剂量以上的EMAP-Ⅱ可明显抑制人U118胶质瘤细胞的活力,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MP),在EMAP-Ⅱ作用0.5 h时效果最明显;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能够阻断EMAP-Ⅱ的作用,使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基本恢复;EMAP-Ⅱ作用0.5 h后自噬标记物LC3在胞质内呈点状分布,荧光表达明显增强,并且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同时伴有自噬降解底物p62/SQSTM1的表达下降;此外,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EMAP-Ⅱ能明显抑制人U118胶质瘤细胞活力,诱导U118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人U118胶质瘤细胞 自噬 LC3 p62/SQSTM1 BEC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细胞途径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04,216,共5页
目的探讨跨细胞途径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可能性。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 h、1 h、2 h和4 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 目的探讨跨细胞途径参与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过程的可能性。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 h、1 h、2 h和4 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MAP-Ⅱ作用1 h时,脑胶质瘤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显著增加,随后逐渐降低,4 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caveolin-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 h时恢复正常。结论跨细胞途径可能参与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跨细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俊东 粟永萍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 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并探讨其与肠上皮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 8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放射损伤对照组和胰高血糖素样肽 2处理组 ,检测...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 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并探讨其与肠上皮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 8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放射损伤对照组和胰高血糖素样肽 2处理组 ,检测小肠上皮增殖能力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结果 胰高血糖素样肽 2处理后肠上皮BrdU标记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 ,同时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显著升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胰高血糖素样肽 2可促进放射损伤肠上皮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2 放射损伤 肠上皮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信号机制
7
作者 李振 刘啸白 +3 位作者 刘云会 薛一雪 王萍 刘丽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 目的探索内皮一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集出生3—5d的Wistar胎鼠的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原代培养;将BME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共培养后的BMEC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6例):对照组、EMAP-Ⅱ组、H7+EMAP—11组、C3 exoenzyme+EMAP-II组和C3exoenzyme+H7+EMAP—II组。测定跨内皮阻抗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OC-cludin和ZO-1在BMECs上的分布与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MECs上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myosin light chain,pMLC)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EMAP-II组BTB的通透性明显增高,BMECs上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LC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EMAP—II的上述作用受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抑制剂H7或(和)RhoA抑制剂C3exoenzyme预处理的明显抑制。结论信号分子PKC和RhoA在EMAP—II增强BTB通透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号通路PKC—pMLC和RhoA—pMLC参与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II 血肿瘤屏障 通透性 蛋白激酶C RhoA 信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腹水性质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腹水性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诊断价值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胞学检测 组织间液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姜丹 宫丽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_2)、前列环素2(PGI_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_2)、前列环素2(PGI_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35 d,疗程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_2、PGI_2、TNF-α、MCP-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_2、PGI_2、TNF-α、MC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斑汤 体外反搏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2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中药 内皮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α-球蛋白肽YGEGSSEEG对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鞠志远 王丽丽 +3 位作者 刘丽娅 周闲容 周素梅 佟立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目的研究从大米α-球蛋白中获取的活性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的机制。方法大米α-球蛋白经体外消化产物,采用外翻肠囊法收集可吸收组分,利用凝胶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液相质谱串联测定氨基酸序列。利用TNF-α诱导人脐... 目的研究从大米α-球蛋白中获取的活性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的机制。方法大米α-球蛋白经体外消化产物,采用外翻肠囊法收集可吸收组分,利用凝胶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液相质谱串联测定氨基酸序列。利用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来评价肽的功效。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肽的合适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检测Bcl-2、Bax、p-p3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及NF-κB信号通路等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氧化应激因子含量。结果从可吸收组分中获得肽YGEGSSEEG。50 mg·L^(-1)合成肽能够明显抑制TNF-α引起的细胞凋亡,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以及阻碍p38蛋白的磷酸化;同时,明显抑制HUVEC产生黏附分子、阻碍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肽对细胞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无明显影响。结论大米α-球蛋白肽YGEGSSEEG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降低黏附分子表达,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α-球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黏附分子 NF-κB信号通路 BCL-2/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SrCl_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ET、CGRP、TXB_2、6-K-PGF_(1a)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文伟 魏丽琴 +1 位作者 谭平 马庆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关系。方法:39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行89SrCl2内照射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 目的:探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关系。方法:39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行89SrCl2内照射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6个月时患者血浆ET、CGRP、TXB2、6-K-PGF1a含量,并计算ET/CGRP。结果:ET含量,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CGRP含量,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ET/CGRP比值,治疗前较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TXB2含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6-K-PGF1a含量,治疗前较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的止痛作用与ET、CGRP、6-K-PGF1a、以及ET与CGRP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SRCL2 多发性骨转移癌 内皮 降钙素基因相关 血栓素B2 6--前列腺素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田雨 唐靖 +6 位作者 刘亚伟 李志杰 陈登宇 赵明哲 王蔚 刘靖华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 目的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不同浓度重组HMGB1(0~75ng/ml),或者HMGB1(15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IL-8、MCP-1的水平变化以及HMGB1(15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时首先加入抑制剂SB203580(20mol/L)、PD98059(20mol/L)和JNKinhibitorII(50nmol/L)预处理细胞1h,再加入HMGB1和LPS刺激。结果在HMGB1蛋白刺激后3~6h,IL-8和MCP-1水平开始增加,12~24h持续增高(P<0.01);随着HMGB1浓度的增加,IL-8和MCP-1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用LPS(10ng/ml)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 脂多糖 趋化因子 白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2抑制剂PF-3644022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湛 齐赟 +5 位作者 李晶明 崔丽珺 陈丽 谢安明 康前雁 刘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MK2抑制剂PF-3644022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激光光凝建立BRVO模型大鼠,将BRV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1 mg... 目的探讨MK2抑制剂PF-3644022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激光光凝建立BRVO模型大鼠,将BRV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1 mg·kg^(-1)、5 mg·kg^(-1)、10 mg·kg^(-1)给予2 m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MK2)抑制剂PF-3644022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2 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21 d。分别在治疗后1 d、7 d和14 d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K2、p-MK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的表达。结果HE染色、眼底照相、FFA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MK2抑制剂PF-364402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减轻BRVO模型大鼠视网膜水肿、血管排列紊乱和收缩、视盘陷凹消失等病理现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1 d,与模型组(1.00±0.05)相比,低剂量组(0.75±0.04)、中剂量组(0.52±0.03)和高剂量组(0.43±0.02)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均为P<0.05);治疗后21 d,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α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治疗后1 d和21 d,与模型组(1.00±0.05、1.00±0.06)相比,低剂量组(0.51±0.03、0.47±0.02)、中剂量组(0.26±0.01、0.23±0.01)和高剂量组(0.22±0.01、0.21±0.01)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K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均为P<0.05)。结论MK2抑制剂PF-3644022通过减轻视网膜水肿、调节VEGF-α蛋白的表达、抑制MK2活性等作用对BRVO动物模型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抑制剂 PF-36440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对MPA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和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费鲜明 王欢 +2 位作者 袁武峰 蒋雷 程茂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对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和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检测20 U/L木瓜蛋白酶不同作用方式下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MP...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对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和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检测20 U/L木瓜蛋白酶不同作用方式下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MPA形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将实验分为0(对照)、20、80U/L木瓜蛋白酶组,分别以ELISA、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检查测定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共孵育后MPA诱导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组织因子(TF)释放、CD11b和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表达水平以及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率,再以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Akt磷酸化(p-Akt)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结果:20 U/L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共孵育时显著降低凝血酶和AA诱导的MPA形成和TNF-α水平(P<0.01)。20 U/L木瓜蛋白酶组MCP-1和TF水平,CD11b和CCR2表达率,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80 U/L组对五者的抑制率显著高于20 U/L组(P<0.01)。木瓜蛋白酶显著抑制pAKT和COX-2表达,80 U/L组p-Akt和COX-2光密度比值显著低于20 U/L组(P<0.01)。结论:木瓜蛋白酶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和COX-2表达途径而抑制MPA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后的释放和黏附功能,从而可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 单核细胞活化 AKT磷酸化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P-Ⅱ通过LKB1/AMPK/mTOR信号通路增加BTB的通透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啸白 刘丽波 +5 位作者 陈方周 刘云会 薛一雪 李振 李志清 商秀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体外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BTB模型,EMAP-Ⅱ处理后,millipore电阻测量系统检测跨内皮细胞阻抗(TEER)值,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 LKB1/LKB1、p AMPK/MAPK和p-...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体外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BTB模型,EMAP-Ⅱ处理后,millipore电阻测量系统检测跨内皮细胞阻抗(TEER)值,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 LKB1/LKB1、p AMPK/MAPK和p-m TORC1/m TORC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应用LKB1抑制剂radicicol、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m TORC1激活剂IGF1进行预处理后再给予EMAPⅡ,检测体外BTB模型的TEER值,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EMAP-Ⅱ0 h组相比,EMAP-Ⅱ可明显降低体外BTB模型的TEER值,增加p-LKB1/LKB1和p-AMPK/AMPK的表达水平,降低p-m TORC1/m TORC1的表达水平,以上指标在EMAP-Ⅱ作用1 h时效果最明显;radicicol、compound C和IGF1预处理能够部分阻断EMAP-Ⅱ的作用,使体外BTB模型的TEER值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EMAP-Ⅱ能明显增加体外BTB模型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LKB1/AMPK/m 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 血肿瘤屏障 胶质瘤 LKB1 AMPK mTOR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克与^(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对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及疼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光华 戴云海 杨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与^(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对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反应与体内疼痛因子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93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云克与^(153)Sm-EDTMP治疗。其中单... 目的探讨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与^(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对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反应与体内疼痛因子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93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云克与^(153)Sm-EDTMP治疗。其中单独^(153)Sm-EDT-MP治疗组55例,单独云克治疗组及云克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组各19例。分别对其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骨痛缓解率分别为69.1%(38/55)、73.7%(14/19)及89.5%(17/19)。三组中,血浆ET与6-k-PGF1α含量治疗3月后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CGRP与TXB2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153Sm-EDTMP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云克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两组TXB2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GRP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云克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明显优于单独云克与单独153Sm-EDTMP治疗;治疗后骨痛反应与疼痛因子ET、6-k-PGF1α及CGRP含量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克 ^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 骨转移癌 内皮 降钙素基因相关 血栓素B2 6--前列环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与KDR有结合活性的小肽
17
作者 武婕 陈惠鹏 +2 位作者 张宏斌 王捷 郑文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从噬菌体 12肽库和环 7肽库中 ,筛选能够与KDR分子有特异结合活性的小肽。方法 :以KDR/IgGFc为靶分子筛选噬菌体 12和环 7肽库 ,经过 3轮筛选和竞争性洗脱后 ,由ELISA、细胞 ELISA和竞争结合实验 ,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 目的 :从噬菌体 12肽库和环 7肽库中 ,筛选能够与KDR分子有特异结合活性的小肽。方法 :以KDR/IgGFc为靶分子筛选噬菌体 12和环 7肽库 ,经过 3轮筛选和竞争性洗脱后 ,由ELISA、细胞 ELISA和竞争结合实验 ,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 :从 40个噬菌体克隆中得到 12个能特异性与靶分子结合的阳性克隆 ,其中 ,6个噬菌体克隆与靶分子有较强的结合力 ,6个结合力较弱。结论 :测序结果表明 ,12条小肽的一级结构中没有发现共同模式。特异性与KDR结合的活性小肽 ,有望在临床上作为放化疗药物的导向肽 ,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降低其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导向药物 KDR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8
作者 王帆 宋柏林 +1 位作者 徐丽伟 Christian Ohrloff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小牛血清。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IFN-γ诱导条件下的HLA-DP、DQ、DR抗原及CD40的表达。同时,体外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法测定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 IFN-γ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和CD40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上的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红色染色。CD3和CD28抗体预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0%的CD69阳性T淋巴细胞活化,无IFN-γ诱导时有10%阳性T淋巴细胞,而IFN-γ诱导组中,有12%的阳性T淋巴细胞,说明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体系中,CD69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活化,由此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是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共同刺激通路 荧光活化细胞分类计 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多项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岳璇弟 褚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8例术后未复发转移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进行比较,同时将观察组中单纯复发与存在转移者进行比较,并探讨上述指标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PRL、HER2、TPS及MVD高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高于单纯复发者,sCD40L低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低于单纯复发者,且上述指标经Logistic分析显示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呈现明显的异常状态,上述指标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复发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催乳素(PRL)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 微血管密度(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