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TL3介导的m6A甲基化调控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
1
作者 王建丰 余慧林 +4 位作者 余又新 宋均辉 孟承颖 蒋薇 胡德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体外培养,使用50、125、250、500、1000、2000 ng/ml的LPS干预HU...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体外培养,使用50、125、250、500、1000、2000 ng/ml的LPS干预HUVECs 24 h,应用Real-time PCR检测METTL3 mRNA的表达;选用500 ng/ml的LPS干预HUVECs 24 h,检测m6A甲基化水平,应用细胞通透性实验检测细胞通透性,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间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VE-caherin)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METTL3过表达稳转细胞株,检测METTL3过表达时内皮细胞m6A甲基化水平及通透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抑制HUVECs METTL3 mRNA表达,使得内皮细胞m6A甲基化下调,细胞通透性升高,细胞间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VE-caherin)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当METTL3过表达时,内皮细胞m6A甲基化水平增强,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得以改善。结论METTL3介导的m6A甲基化能够改善脓毒症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m6A METTL3 内皮细胞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抑制H_2O_2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被引量:1
2
作者 解春艳 肖金仿 赵振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H2O2诱导的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分别用0、0.2、0.4、0.6和0.8mmol/L H2O2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后通过测量跨细胞电阻(TER)以观察H2O2对HUVECs通透...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H2O2诱导的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分别用0、0.2、0.4、0.6和0.8mmol/L H2O2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后通过测量跨细胞电阻(TER)以观察H2O2对HUVECs通透性的影响。实验二: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无处理)、PBS组(等体积PBS)、丙泊酚1组(P1组,丙泊酚20μmol/L)、丙泊酚2组(P2组,丙泊酚50μmol/L)、丙泊酚3组(P3组,丙泊酚100μmol/L)及脂肪乳剂组(Ⅰ组,等体积脂肪乳剂)。按实验设计预处理30min后,选用0.6mmol/L H2O2刺激HUVECs 60min(C组无处理),然后分别以TER、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细胞肌动蛋白(F-actin)形态学、ERK1/ERK2及p38磷酸化水平。结果与0mmol/L H2O2比较,0.4、0.6、0.8mmol/LH2O2刺激后30~180min HUVECs TER明显减少(P〈0.05),刺激60min HUVECs TER明显减少并达到峰值,而后均呈恢复趋势,而且0.6、0.8 mmol/L H2O2刺激后HUVECs TER明显低于0.4mmol/L H2O2(P〈0.05)。与C组比较,0.6mmol/L H2O2刺激后15~60min PBS组、P1组、I组和刺激后45、60min P2组、P3组HUVECs TER明显减少(P〈0.05)。与PBS组比较,刺激后30~60min P2组、P3组HUVECs TER明显增加(P〈0.05)。与P2组比较,刺激后30~60min P1组、I组HUVECs TER明显减少(P〈0.05)。C组F-actin集中分布在内皮细胞周边,无应力纤维形成;PBS组F-actin在细胞内非极性排列成束,应力纤维形成;P2组H2O2诱导的F-actin细胞内束集及应力纤维形成明显得到改善;I组应力纤维形成。与C组比较,PBS组、P2组和I组内皮细胞ERK1/ERK2及p-38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BS组比较,P2组内皮细胞ERK1/ERK2及p-38磷酸化水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抑制H2O2诱导HUVEC通透性增高,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38及ERK1/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 内皮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R5激动剂减轻H2O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星阅 任自敬 +2 位作者 王越 樊瑞雪 周佩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6,共7页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H_(2)O_(2)+5μmol/L A971432(S1PR5特异性选择性激动剂)组、H_(2)O_(2)+10μmol/L A971432组、H_(2)O_(2)+20μmol/L A971432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FITC⁃Dextran渗透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S1PR5、ZO⁃1、VE⁃Cadherin、Occludin、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Nrf2、HO⁃1、SOD1和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ZO⁃1的荧光强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bEnd.3细胞的S1PR5蛋白表达(1.00±0.01)相比,H_(2)O_(2)组(0.59±0.03)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H_(2)O_(2)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减少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以及ZO⁃1荧光强度,降低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P<0.05)。与H_(2)O_(2)组[(75.33±3.76)%]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93.34±0.49)%,(100.60±7.29)%]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_(2)O_(2)组相比,H_(2)O_(2)+5、10、20μmol/L A971432组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降低,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和ZO⁃1荧光强度增加,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降低(P<0.05)。结论A971432选择性激动S1PR5可减轻H_(2)O_(2)诱导的bEnd.3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凋亡,并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与H_(2)O_(2)组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通透性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中毒性休克中调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杨滔 黄巧冰 武一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96-1097,共2页
关键词 中毒休克 内皮细胞 蛋白激酶C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切痂后烧伤血清对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志清 王甲汉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8-939,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9锝标记白蛋白,观察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A组伤后1,3和7d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较B组降低,而内皮细胞活力升高。结论严重烧伤病人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内皮单层通透性;烧伤早期切痂可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利于防治早期脏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切痂 内皮细胞 内皮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薛隆娟 孙胡蓉 +3 位作者 曾烨 赖怡 韦琳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形态学 表达水平 白细胞介素 单层细胞 时间依赖 炎症反应 作用时间 细胞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史丽 尹洁 +2 位作者 马静 王娟 姜秉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UVEC中TNF-αm RNA水平,观察不同浓度r-CD40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TNF-αm RNA水平表示)。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后上清液中TNF-α蛋白水平。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VEC凋亡情况。结果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单核细胞透膜数逐渐升高,HUVEC中TNF-αm 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UVEC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逐渐增加。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未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s CD40L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皮细胞核内TNF-αm RNA表达并促进其分泌TNF-α实现的。s CD40L对HUVEC功能的影响明显早于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可溶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减轻模拟缺血/再灌注微环境中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丹 李静 +1 位作者 李玉苹 李翅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微环境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ECs)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I/R条件下HPMVECs细胞存活及内皮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微环境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ECs)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I/R条件下HPMVECs细胞存活及内皮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HPMVECs,在缺糖缺氧/恢复糖和氧供(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xygen-glucose restoration,OGD)模拟的I/R微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透性小室法检测HPMVECs通透性。结果:OGD条件下HPMVECs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RAP预处理进一步上调了OGD条件下的细胞自噬。OG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通透性增加。RAP预处理不仅降低了OGD引起的细胞凋亡率,而且减轻了OGD条件下细胞通透性。结论:自噬在I/R诱发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提高自噬水平有助于减少I/R条件下细胞凋亡并维持内皮屏障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自噬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内皮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晓华 王郑莲 +3 位作者 刘亚楠 徐秋林 苏磊 吴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9-1192,119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取正常人血清、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脓毒性休克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CVVH-ULI)患者血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FITC标记的白蛋白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取正常人血清、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脓毒性休克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CVVH-ULI)患者血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FITC标记的白蛋白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用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检测聚合丝状肌动蛋白(F-actin)形态改变,并检测p38的磷酸化。用p38抑制剂和DMSO预处理内皮细胞,再用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刺激内皮细胞,观察其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及F-actin形态的影响。结果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处理内皮细胞可使其通透性增高,F-actin重排以及p38磷酸化增加,上述变化可被CVVHULI所抑制。p38抑制剂可以抑制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所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和F-actin重排。结论 CVVHULI可通过抑制p38活化,进而抑制F-actin重排来降低脓毒性休克所诱发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乌司他丁 内皮细胞 脓毒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小G蛋白与中性粒细胞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红伊 颜小锋 吴希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7-1409,共3页
Rho家族小G蛋白(Rho Small GTPase)作为"分子开关",不仅调控细胞骨架,而且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细胞运动、生长、黏附、基因转录和信号转导。Rac GTPase是其主要的家族成员之一,该文通过Rac GTPase影响中性粒细胞极化、黏附、... Rho家族小G蛋白(Rho Small GTPase)作为"分子开关",不仅调控细胞骨架,而且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细胞运动、生长、黏附、基因转录和信号转导。Rac GTPase是其主要的家族成员之一,该文通过Rac GTPase影响中性粒细胞极化、黏附、跨膜、迁移及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调控中性粒细胞趋化,研究其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 粒细胞 趋化 迁移 NADPH氧化酶 细胞骨架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s及其抑制剂对急性肺损伤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凯 高明朗 +1 位作者 李宁 耿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16-2221,共6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其最极端的形式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肺部疾病。因其病理生理过程及调节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其最极端的形式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肺部疾病。因其病理生理过程及调节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一类具有去乙酰化酶活性的家族蛋白,研究表明,HDACs参与调控ALI/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对炎症反应、内皮细胞通透性、氧化应激、肺泡液清除和肺组织修复等过程有调节作用,同时,使用HDACs抑制剂(HDACIs)能对ALI/ARDS产生干预作用。该文就HDACs及HDACIs调控ALI/ARDS病理生理过程及其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HDACs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并为后续研究HDACs调控ALI/ARDS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炎症 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肺泡液清除 肺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