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楠 刘迎娣 +1 位作者 郭明洲 梁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收缩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胶原晶格法观察不同浓度(0.25、0.5μg/ml)脂联素及脂联素(0.5μg/ml)与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5 mmol/L)共...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收缩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胶原晶格法观察不同浓度(0.25、0.5μg/ml)脂联素及脂联素(0.5μg/ml)与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5 mmol/L)共同作用下对ET-1诱导的HSC-T6细胞收缩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脂联素(0.5μg/ml)作用后HSC-T6细胞中E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脂联素(0.5μg/ml)作用后HSC-T6细胞培养液中ET-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0.5、1、2μg/ml)脂联素与ET-1共同作用下HSC-T6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HSC-T6细胞中AMPK、p-AMPK、Akt、p-Akt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结果 (1)胶原晶格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组凝胶面积显著收缩[(24.8±7.3)%vs(71.9±4.1)%,P<0.01];脂联素(0.5μg/ml)处理后,明显抑制ET-1引起的收缩[(52.7±20.6)%vs(24.8±7.3)%,P<0.05];L-NAME(5 mmol/L)可以部分抵消脂联素的抑制作用(P>0.05)。(2)脂联素(0.5μg/ml)可以抑制HSC-T6细胞中E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可以抑制细胞上清液中ET-1的蛋白表达,在脂联素的基础上加入L-NAME后,脂联素的上述抑制作用均得到部分逆转。(3)HSC-T6细胞中有i NOS mRNA表达,加入ET-1后i NOS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同时加入ET-1和脂联素作用后i NOS mRNA表达较ET-1组增加,且随着脂联素浓度升高i NOS mRNA表达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HSC-T6细胞中i NOS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ET-1处理24 h后HSC-T6细胞中p-AMPK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在此基础上加入脂联素后,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随脂联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ET-1处理24 h后HSC-T6细胞中p-Akt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加入脂联素后,p-Akt的表达水平下降,且随脂联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脂联素能够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增加NO的合成,减少ET-1的合成分泌,同时阻断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脂联素抑制HSC的收缩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脂联素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in-1在内皮素-1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谈智 陈建文 +1 位作者 潘敬运 王庭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 :探讨caveolin - 1蛋白在VSMC的分布、在ET - 1诱导的VSMC增殖中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培养的VSMC上 ,使用 [3 H]TdR掺入法观察ET - 1和BQ12 3对其DNA合成的影响 ;用荧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ve olin - 1蛋白在VSMC的分布 ,ET - 1... 目的 :探讨caveolin - 1蛋白在VSMC的分布、在ET - 1诱导的VSMC增殖中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培养的VSMC上 ,使用 [3 H]TdR掺入法观察ET - 1和BQ12 3对其DNA合成的影响 ;用荧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ve olin - 1蛋白在VSMC的分布 ,ET - 1对caveolin - 1蛋白表达的影响 ;用Westernblot检测ET - 1和BQ12 3对caveolin - 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T - 1可以呈浓度梯度地刺激VSMC的增殖 ,ETAR特异性阻断剂BQ12 3可以抑制ET - 1的作用 ;免疫荧光证实了在VSMC上 ,caveolin - 1分布于细胞表面 ,在ET - 1刺激增殖过程中 ,VSMC上caveolin - 1蛋白荧光强度下降 ;Westernblot证实ET - 1可以抑制caveolin - 1蛋白的表达。结论 :在VSMC上 ,caveolin - 1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 ,在ET - 1刺激增殖过程中 ,caveolin - 1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 ,ET - 1可通过ETAR抑制caveolin - 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膜微囊蛋白 细胞质膜微囊 内皮缩血管肽1 平滑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术后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曲怀谦 程卫东 崔可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TIA患者67例,根据病变、手术复杂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29例),所有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TIA患者67例,根据病变、手术复杂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29例),所有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24 h,2周测静脉血浆P选择素、vWF、内皮素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TIA患者术后1、6、24 h,2周P选择素、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A组患者术后1、6 h P选择素和vWF明显升高,术后1、6、24 h内皮素1明显升高;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P选择素、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P选择素、vWF、内皮素1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并与病变程度、手术复杂程度有关;术后监测对患者危险分层、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von WILLEBRAND因子 内皮缩血管肽1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大鼠出、入肺血、肺组织及心室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军英 田凯峰 +4 位作者 高冬梅 刘颖 勾玲燕 付雅惠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放免法观察常压间断缺氧大鼠出、入肺血和肺及心室肌组织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 1(ET - 1)的含量变化 ,并分析其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和右心肥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大鼠入肺血CGRP含量显... 目的和方法 :采用放免法观察常压间断缺氧大鼠出、入肺血和肺及心室肌组织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 1(ET - 1)的含量变化 ,并分析其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和右心肥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大鼠入肺血CGRP含量显著高于出肺血 ,而ET - 1含量和ET - 1/CGRP比值则显著低于出肺血 (P <0 0 1) ;随缺氧时间的延长 ,缺氧大鼠出肺血CGRP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与其肺动脉平均压 (mPAP)呈正相关 ,而ET - 1/CGRP比值则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其mPAP呈负相关 (r=- 0 896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缺氧大鼠入肺血及肺组织匀浆中CGRP和ET - 1的含量及ET - 1/CGRP比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至缺氧 2 1d时入肺血的 3项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 ;缺氧 2 1d大鼠出肺血CGRP含量显著高于其入肺血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肺内CGRP和ET水平的失调在慢性HPH和右心肥大发生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 内皮素-1 内皮缩血管肽1 缺氧 肺动脉高压 右心肥大 肺血 肺组织 心室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血管内皮细胞凝血酶诱导的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世明 丁月霞 +1 位作者 李晓云 李昭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 :大量研究表明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扩张血管作用 ,本研究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s)ET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 5 - 10代BAECs,用凝血酶及不同浓度非诺贝特 ... 目的 :大量研究表明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扩张血管作用 ,本研究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s)ET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 5 - 10代BAECs,用凝血酶及不同浓度非诺贝特 (10、5 0、10 0和 5 0 0 μmol/L)处理。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 - 1含量 ,用RT -PCR法测定ET - 1mRNA表达。结果 :凝血酶明显增加ET - 1分泌 (2 2 4± 4 7vs对照 13 2± 1 6 )nmol/g蛋白质 ,P<0 0 1,非诺贝特 (10 0 μmol/L)对基础ET - 1分泌无影响。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凝血酶诱导的ET - 1分泌 (2 2 3± 4 3、18 5± 2 8、13 4± 2 7和 11 7± 1 6 )nmol/g蛋白质 ,与对照组的 (2 5 6± 3 7)nmol/g蛋白质比较 ,均P <0 0 1。PT -PCR显示凝血酶明显增加ET - 1mRNA表达 ,此作用可为非诺贝特 (10 0 μmol/L)所抑制。结论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抑制BAECs凝血酶诱导的ET - 1分泌及ET - 1mRNA水平 ,提示非诺贝特对凝血酶诱导的E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内皮缩血管肽1 凝血酶 动脉硬化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踏车运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志伟 徐佳 +2 位作者 董波 曾令忠 沈丹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有氧踏车运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1atec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1~2级ISH患者166例为ISH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6例,给予常规治疗;有氧运动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有氧... 目的探讨有氧踏车运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1atec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1~2级ISH患者166例为ISH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6例,给予常规治疗;有氧运动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有氧踏车运动,每周3次,每次30 min,疗程均为20周。另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Greiss法检测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H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氧运动组收缩压和内皮素1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135.86±7.69)mmHg vs(139.56±8.76)mmHg,1 mmHg=0.133kPa,(66.16±17.01)ng/Lvs(72.41±18.34)ng/L,P〈0.05;(68.62±22.31)μmol/L vs(52.79±17.24)μmo1/L,P〈0.01]。结论有氧踏车运动能够改善老年IS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助于其血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高血压 内皮 血管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1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外源性NO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勇 王治平 +2 位作者 鲁建军 张希 孙培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16-1417,1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野百合碱 (MCT)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内皮素 - 1(ET - 1)和内皮素A受体 (ETAR)的表达 ,并观察吸入外源性NO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使用NO吸入装置给予... 目的 :探讨野百合碱 (MCT)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内皮素 - 1(ET - 1)和内皮素A受体 (ETAR)的表达 ,并观察吸入外源性NO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使用NO吸入装置给予大鼠外源性NO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不同组间肺组织中bFGF、ET - 1及ETA 受体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程度、bFGF、ET - 1及ETA 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外源性NO吸入能明显减低肺动脉压、右室肥厚程度、bFGF、ET - 1及ETA 受体的表达。结论 :bFGF、ET -1及ETA 受体可能参与了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外源性NO吸入可能通过ET - 1及ETA 受体途径阻止或逆转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但如何通过bFGF起作用还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大鼠 野百合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东霞 王孝铭 许晶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3-937,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结构损伤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1 g/L、0.5 g/L、0.25 g/L...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结构损伤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1 g/L、0.5 g/L、0.25 g/L、0.1 g/L)于损伤前、损伤后加入,分别进行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1)、细胞内钙浓度的测定及倒置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形态学指标观察。结果:损伤后给不同浓度丹参滴丸对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均有明显减轻(P<0.05)。其中0.5 g/L作用最为突出(P<0.01)。损伤前给药只有浓度0.5 g/L、0.25 g/L对LPS所致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减轻(P<0.05),而高浓度(1 g/L)、低浓度(0.1 g/L)虽亦有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前、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滴丸后,LP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均有明显减轻。结论: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脐静脉内皮细胞 脂多糖类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复方丹参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间歇性低氧对大鼠血压及心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殷忠 许如意 +3 位作者 李田昌 陈宇 张彤 杨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建立间歇性低氧(CIH)大鼠模型,验证CIH对大鼠血压及心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4组:CIH组、低氧舱空气对照组(CIA组)和动物房内空白对照组(CON组),每组30只。采用往复循环式小动物低氧舱制作CIH大... 目的建立间歇性低氧(CIH)大鼠模型,验证CIH对大鼠血压及心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4组:CIH组、低氧舱空气对照组(CIA组)和动物房内空白对照组(CON组),每组30只。采用往复循环式小动物低氧舱制作CIH大鼠模型;采用Softron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鼠尾血压,检测各组大鼠基线、7、14、21、28d时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与基线比较,随着时间延长,3组大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IA组和CON组比较,CIH组大鼠14、21、28d时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A组与CON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H可导致大鼠持续性血压升高。CIH可引起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减少,内皮素1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压 内皮 血管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换气功能损伤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良荣 郑浏璞 +4 位作者 蒋柳明 王万铁 赵喜越 熊响清 林丽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止血带是否导致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失衡和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功能损伤以及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IPC)的干预效果。方法:2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Ⅰ-Ⅱ级择期单侧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和缺...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止血带是否导致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失衡和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功能损伤以及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IPC)的干预效果。方法:2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Ⅰ-Ⅱ级择期单侧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13),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1h(T1)和止血带松开后0.5h(T2)、2h(T3)、6h(T4)及24h(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肺内分流率(Qs/Qt),测定血NO、ET-1、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C组患者T4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PA-aDO2和Qs/Qt显著升高(P<0.01);NO水平及NO/ET-1比值在T3始明显降低,T4时达到最低值(P<0.01),T5恢复至基础值(P>0.05);ET-1、MDA和IL-6水平至T3始升高(P<0.01),T4达到高峰后T5稍下降。与C组比较,IPC组T4时ET-1和MDA、T4-5时IL-6水平明显降低,T3-4时NO水平和NO/ET-1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T4时PA-aDO2和Qs/Qt较C组降低(P<0.05),PaO2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常规应用止血带(1.0-1.5h)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换气功能损伤,IPC能缓解该过程中的NO/ET-1失衡,从而部分改善患者肺换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再灌注 肺换气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适应的小肠保护作用及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全会 张连元 +4 位作者 董淑云 门秀丽 王保强 要瑞丽 张一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78-2381,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肢体缺血再灌注(L/R)后小肠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 (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肢体缺血再灌注(L/R)后小肠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 (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内皮素- 1(ET-1)、NO/ET-1比值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双链百分率(RATIO OF DNA CHAIN%)、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含酶(ENOS)的表达。结果: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 及组织MPO均明最高于对照组,而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小肠粘膜INOS 的表达及总NOS活性高于对照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IPC+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 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少于IR组,而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却明显高于IR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少于IR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高于IR组。结论:肢体I/R后小肠损伤与 NO/ET-1失衡有关,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 此时内皮源的NO产生增加,非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卿平 李怡霖 +6 位作者 贾燕珺 李小林 刘俊 郭远林 朱成刚 徐瑞霞 李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6-919,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1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具有冠状动脉造影和CT结果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24例,按照是否存在CAC分为钙化组(353例)与非钙化组(7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内皮素1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具有冠状动脉造影和CT结果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24例,按照是否存在CAC分为钙化组(353例)与非钙化组(71例),分析内皮素1与CAC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显著增多(P=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升高(P=0.002,P=0.0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内皮素1、高血压、高脂血症和HbA1c与CAC独立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OC曲线下,CAC的最佳内皮素1界值为0.59(曲线下面积为0.65,95%CI:0 58-0 72),敏感性为50.1%,特异性为76.1%.结论 内皮素1与CAC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认为是CAC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冠状动脉疾病 平滑 血管 钙质沉着症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糖尿病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与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雄 林碧 +4 位作者 龚小花 吴文俊 陈咨苗 谷雪梅 沈飞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52-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共入选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并发症检查排除糖尿病伴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并取同期53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每位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判断是否...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共入选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并发症检查排除糖尿病伴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并取同期53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每位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害。分别以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结果:糖尿病伴听力损害患者血浆ET-1显著增高(P<0.01),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4.525,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2.381,P<0.05)、高血浆ET-1(OR:6.207,P<0.01)和低血清NO(OR:0.862,P<0.05)是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相关听力损害发生可能早于其它并发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浆ET-1及低血清NO水平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听力损害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与hs-CRP、ET-1水平相关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东红 熊艳 +3 位作者 姚凤娟 廖新学 杨震 陶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舒张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用高频超声检侧65例冠心病患者及33例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功能(NMD),同步检测血hs-CRP、ET-1。结果:冠心病患者FMD及NMD均较... 目的:评价血管舒张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用高频超声检侧65例冠心病患者及33例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功能(NMD),同步检测血hs-CRP、ET-1。结果:冠心病患者FMD及NMD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而hs-CRP、ET-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冠心病患者hs-CRP、ET-1分别与FMD、NMD呈弱的负相关(P<0.05),FMD与NMD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受损,hs-CRP、ET-1增高,后两者可能是导致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舒张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质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现亮 赵希军 何国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松解120min制备AMI/R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ET-1水平。结果:(1)与AMI前相比较,AMI/R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心率(HR)、主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排量(CO)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MI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与AMI/R组的变化趋势相似(P<0.05或P<0.01),但再灌注后120minLVSP、LVEDP、±dp/dtmax及CO比AMI60min有显著恢复(P<0.01),且比AMI/R组恢复更显著(P<0.05或P<0.01);另外,治疗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MI/R组(P<0.01)。(2)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能使AMI再灌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组织NO、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5或P<0.01)。(3)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内皮保护作用;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蔡闯 徐军 钟南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5-597,共3页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健 赵洪霞 +4 位作者 鲁继荣 杨立彬 梁东 李海波 付文永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 HSP患儿 [紫癜性肾炎 (HSPN)组 2 1例 ,非肾脏受累 (NHSPN)组 2 7例 ]急性期、恢复期血浆 NO、ET- 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HSP患...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 HSP患儿 [紫癜性肾炎 (HSPN)组 2 1例 ,非肾脏受累 (NHSPN)组 2 7例 ]急性期、恢复期血浆 NO、ET- 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血浆 NO、ET- 1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 (P<0 .0 1) ,尤以 HSPN组升高更显著 ,与 NHS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急性期血压升高组 NO/ ET- 1比值较血压正常组低(P<0 .0 5 ) ;恢复期非肾脏受累组 NO、ET- 1水平虽仍较对照组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HSPN组恢复期NO、 ET- 1水平虽较急性期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 NO/ ET- 1比值小于急性期 ;HSPN组和NHSPN组急性期和恢复期 NO与 ET- 1呈明显正相关 (HSPN组急性期 r=0 .784 3,P<0 .0 1,恢复期 r=0 .4 92 0 ,P<0 .0 1;NHSPN组急性期 r=0 .6 831,P<0 .0 1,恢复期 r=0 .6 317,P<0 .0 1)。结论 :NO、ET- 1的水平可作为临床判定 HSP患儿病情轻重、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血液 肾炎/血液 紫癜性肾炎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缩血管肽1/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素1和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芳芳 李艳芳 +1 位作者 张玲姬 刘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其余60只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将制模成功35只大鼠又分对照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其余60只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将制模成功35只大鼠又分对照组(C组,9只)、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D组,9只)、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E组,9只)和阳性药物对照组(F组,8只),采用灌胃法给药。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ET-1、ADM水平。结果 A组与B组用药前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无显著差异。与B组用药前比较,C组、D组、E组、F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LVEDD、LVESD明显增加(P<0.01);与C组用药后比较,E组大鼠LVEF明显升高,LVEDD、LVESD明显减小(P<0.05),D组、F组LVESD明显减小(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ET-1、ADM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C组比较,D组、E组、F组大鼠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E组ADM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改善心肌血供,进而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并起到了有效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内皮缩血管肽1 肾上腺髓质素 神经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对培养鼠肝星状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传勇 邬赟斌 +1 位作者 伍建业 钟敏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18-2119,2146,共3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 - 1(ET - 1)对培养肝星状细胞 (HSC)的胞内钙 ([Ca2 + ]i)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HSC ,采用Fura - 2 /AM钙荧光指示剂测定HSC细胞内Ca2 + 浓度 ,并观察ET - 1对其影响。结果 :ET - 1在很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提高HSC... 目的 :观察内皮素 - 1(ET - 1)对培养肝星状细胞 (HSC)的胞内钙 ([Ca2 + ]i)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HSC ,采用Fura - 2 /AM钙荧光指示剂测定HSC细胞内Ca2 + 浓度 ,并观察ET - 1对其影响。结果 :ET - 1在很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提高HSC细胞内Ca2 + 浓度 (P <0 0 1)。并且在无细胞外液Ca2 + 情况下 ,亦可提高 [Ca2 + ]i,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P <0 0 5 ,P <0 0 1)。同时 ,维拉帕米对ET - 1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ET - 1的促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 [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娜 王胜煌 +1 位作者 刘雅辉 周宏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SF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分别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束时立即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内皮素1、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SF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分别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束时立即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内皮素1、血清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CSF组静息时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60±6.93)ng/L vs(14.16±5.73)ng/L,P<0.01]。CSF组静息时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清NO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6±9.72)μmol/L vs(50.39±9.77)μmol/L,(24.88±9.28)μmol/L vs(61.06±8.20)μmol/L,P<0.01)]。结论 CSF患者无论静息或者药物负荷状态下均存在内皮素1及NO平衡失调,负荷状态下这种平衡失调现象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速度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内皮 血管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