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粘附蛋白 被引量:2
1
作者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结和胸导管,进行再循环的过程;以及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壁上的粘附、伸展和聚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膜 粘附蛋白 受损血管 SELECTIN 胸导管 炎症反应 细胞粘附 外周血液 阴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评价角膜保存液的保存效果
2
作者 王丽娅 李志杰 +2 位作者 曾耀英 黄富春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决定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不断地进行着离子转运,从而维持角膜的正常水合状态,这种由离子转运所产生的电位差(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直接反映着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测定跨... 目的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决定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不断地进行着离子转运,从而维持角膜的正常水合状态,这种由离子转运所产生的电位差(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直接反映着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测定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评价角膜保存液的保存效果。方法使用Ussing灌流小室分别测定了新鲜兔去上皮角膜片和保存于MK液、K液和高钾保存液不同时间的兔去上皮角膜片的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结果新鲜兔角膜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值是0.4~0.5±0.1mV;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3种保存液所保存的角膜片电位值均出现下降,二者呈线性关系。当保存至d12时,高钾保存液所保存的角膜其电位值最接近新鲜角膜。结论高钾保存液维持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作用优于MK液和K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 角膜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NO、vWF、EMPs表达水平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玉娟 何亚丽 +5 位作者 江华 谢青 王莉 杨锐 申进增 伊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每组6只。并将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组,各组...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每组6只。并将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组,各组分别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当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4周。采用无创血压检测系统测定给药前后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给药4周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ebrand factor,vWF)、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MPs、vWF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MPs、vWF水平明显降低(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中的EMPs、vWF以及促进了血清中的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血管内皮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内皮细胞膜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