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蒡叶倍半萜内酯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黄娜 郝单丽 +3 位作者 郭辉 刘雅琳 王智民 代丽萍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牛蒡叶倍半萜内酯(Meliten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牛蒡叶倍半萜内酯(Meliten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苯酞组、OGD/R+Melitensin(12.5、25、50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小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借助数据库和在线平台筛选Melitensin防治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Melitensin防治IS核心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核心通路上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荧光定量法(RT-qPCR)、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体外验证。结果:Melitensin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迁移及管形成,降低LDH、TNF-α水平,增加VEGF水平(P<0.05,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2个、核心作用靶点9个,富集的关键通路有VEGF、IL-17、MAPK、TNF等。分子对接显示Melitensin与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有较好的结合能。体外实验验证显示,Melitensin能够上调细胞中血管生成素-1(Ang-1)、VEGF、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Melitensin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来发挥治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itensin 剥夺/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迁移 成管能力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减轻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
2
作者 丁威 陶文辉 +7 位作者 吴雨乐 吴剑霄 郭婧怡 谢丽芳 樊炳乾 谷雪松 李洋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0,共7页
目的评价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人肾小管上皮(human kidney-2,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 目的评价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人肾小管上皮(human kidney-2,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Dex组(I/R+Dex组)。检测肌酐(Cr)和尿素氮(BUN),GLUT1和糖酵解关键酶HK2、PFKFB3蛋白水平。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n=6),对细胞进行OGD/R,过表达或干扰GLUT1,以及Dex、2-DG等处理,通过CCK-8、LDH反映细胞损伤程度,乳酸和细胞外酸化率(ECAR)评估糖酵解水平,qRT-PCR检测IL-6和TNF-α反映炎症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LUT1、HK2、PFKFB3水平。结果Dex改善了组织和细胞损伤(P<0.05),抑制了OGD/R诱发的乳酸和ECAR上升以及GLUT1、HK2、PFKFB3的高表达(P<0.05)。体外实验表明GLUT1敲低后改善了OGD/R诱发的HK-2细胞损伤,降低了乳酸和ECAR水平,GLUT1、HK2、PFKFB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在敲低GLUT1基础上加用Dex处理后对以上指标均无影响。过表达GLUT1能消除Dex的保护作用,逆转Dex对GLUT1、HK2、PFKFB3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Dex通过抑制GLUT1依赖性糖酵解减轻了OGD/R诱发的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转运蛋白1 剥夺- 酵解 右美托咪定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自蛇毒的蛋白C激活剂通过调控HIF-1α抑制BNIP3活性氧生成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受缺氧-复氧损伤
3
作者 廖茗 钟文华 +5 位作者 张冉 梁娟 徐文陶睿 万文珺 吴超 李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621,共8页
目的探究蛇毒天然组分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ROS生成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模型,检测PCA和2-ME2(HIF1α抑制剂)单独处理及合用对细胞ROS生... 目的探究蛇毒天然组分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ROS生成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模型,检测PCA和2-ME2(HIF1α抑制剂)单独处理及合用对细胞ROS生成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OGD/R细胞模型转染BNIP3特异性siRNA,分为空载组、干扰组、PCA组、干扰+PCA组,检测各组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量及ROS含量。结果抑制HIF1α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CA处理后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2-ME2+PCA组与PCA组相比,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ROS含量增高(P<0.05),与之相反,PCA+DMOG组与PCA组相比,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OS含量降低(P<0.05)。BNIP3干扰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组+PCA组与干扰组相比,蛋白BNIP3表达增高(P<0.05),HIF-1α没有变化(P>0.05),ROS含量降低(P<0.05);干扰+PCA组与PCA组相比蛋白BNIP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ROS含量都增高(P<0.05)。结论蛇毒PCA通过调控HIF-1α上调BNIP3抑制OGD/R诱导HUVECs产生的ROS,发挥抗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 蛋白C激活剂 线粒体自噬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通过上调应激诱导蛋白2表达减轻肾脏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
4
作者 刘美言 宋涛 +3 位作者 闵洁煜 应流念 刘磊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组)、OGD/R+环泊酚50μmol/L组(OC组)、SESN2基因敲低+OGD/R组(SO组)和SESN2敲低+OGD/R+环泊酚50μmol/L组(SOC组)。其中O组、OC组、SO组和SOC组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酶标仪检测ROS荧光强度。收集细胞,采用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含量;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提取细胞蛋白和细胞RNA,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OC组、SO组和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SESN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SO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O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泊酚可以减轻HK-2细胞OGD/R损伤,降低铁死亡水平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上调SESN2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诱导蛋白2 人类 铁死亡 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剥夺/ 环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保护BV2小胶质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韦丁玲 王湄 +2 位作者 王文秀 曹丽平 何前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N)对糖氧剥夺再灌注(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聚(ADP-核糖)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N)对糖氧剥夺再灌注(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聚(ADP-核糖)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信号通路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OGD/R BV2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组、10μm FN组、OGD/R+10μm FN处理组、OGD/R+抑制剂PJ34(10μm)处理组、OGD/R+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7.5μm)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IF)检测BV2细胞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核转移及p53、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WB)PARP1/PARG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糖氧剥夺6 h后再进行复糖复氧培养1 h,细胞中PARP1、PARG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与OGD/R组相比,在OGD/R后加入FN处理,BV2细胞中PARP1(P=0.000)和PARG(P=0.000)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Iduna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00);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处理后,PAR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但PARG和Idun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61);在OGD/R后加入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处理后,BV2细胞中PARG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但PARP1和Idun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72)。IF结果显示,与OGD/R组相比,OGD/R后加入FN,细胞中p53、AIF、TLR4、NF-κB p65表达均明显下降,且NF-κB p65核转移明显减少;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或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p53、AIF、TLR4表达同样下降,NF-κB p65核转移也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OGD/R组BV2细胞相比,在OGD/R后加入FN处理,细胞中IL-1β(P=0.004)和TNF-α(P=0.040)表达明显降低,但INF-γ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6);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处理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INF-γ(P=0.000)、IL-1β(P=0.021)和TNF-α(P=0.00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或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处理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INF-γ、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P=0.000)。结论:FN可抑制糖氧剥夺BV2小胶质细胞中神经炎症,其机制涉及PARP1/PARG信号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BV2小胶质细胞 剥夺灌注 多聚ADP核聚合酶1抑制剂 聚(ADP-核)水解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复氧后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高霄 王正薇 +5 位作者 蔡娜 唐智 吴昌学 齐晓岚 官志忠 肖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外泌体可以改善由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但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strocyte-derived exosomes,As-exo)与线粒体功能、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l associated ER membrane,MAM)的功能及线粒体自噬是否相关目前尚未明确... 外泌体可以改善由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但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strocyte-derived exosomes,As-exo)与线粒体功能、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l associated ER membrane,MAM)的功能及线粒体自噬是否相关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后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MAM以及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活细胞工作站观察到荧光标记后的外泌体在24 h时即在PC12细胞内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同时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与线粒体出现共定位现象;采用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仪检测线粒体压力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的基础呼吸、质子漏、最大呼吸和ATP相关呼吸都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OGD/R+exo组与OGD/R组相比4项指标都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线粒体和内质网共定位结果表明,MAM受到氧糖剥夺再复氧伤害时,结构出现距离减小的聚合现象,而As-exo处理后MAM聚合现象减弱;流式结果表明,As-exo,一定程度恢复由氧糖剥夺损伤带来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ROS升高;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s-exo能显著抑制由OGD/R引起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假定激酶1(PTEN induced kinase 1,PINK1)和Parkin蛋白(parkin RBR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升高,加入As-exo可降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量,升高P6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OGD/R引起的线粒体自噬水平。由此可见,OGD/R处理能引起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紊乱、MAM结构改变及线粒体自噬增加,As-exo处理后能改善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减弱MAM的形成和降低线粒体自噬,从而具有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星形胶质细胞 剥夺灌注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通过铁死亡减轻氧糖剥夺复氧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玉娇 丛珊 +4 位作者 赵磊 董春雪 王冬梅 王楠楠 毛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通过调节铁死亡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小鼠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选取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通过调节铁死亡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小鼠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选取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n=3),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建立OGD/R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100、200、400μg/ml处理。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活性氧、乳酸脱氢酶、Fe^(2+)、丙二醛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s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以及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9±0.07 vs 1.00±0.12,P<0.01),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10 vs 0.49±0.07,P<0.05;0.87±0.10 vs 0.49±0.07,P<0.01;0.93±0.07 vs 0.49±0.07,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IL-6、活性氧、乳酸脱氢酶、Fe^(2+)、丙二醛、ACSL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酶、谷胱甘肽、SLC7A11、GPX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TNF-α、IL-1β、IL-6、活性氧、乳酸脱氢酶Fe^(2+)、丙二醛、ACSL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酶、谷胱甘肽、SLC7A11、GPX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以通过调节铁死亡,减轻OGD/R诱导的小鼠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灌注损伤 阿司匹林 铁死亡 海马 神经元 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与丹参酮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损伤促进血管新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蕾 蔺琳 +1 位作者 武继彪 李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9-1289,共11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效应,探索其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效应,探索其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模型组、AS-Ⅳ组、TanⅡA组和配伍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AS-Ⅳ与TanⅡA配伍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VE-cadherin、TGF-β1、VEGFA、eNOS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eNOS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氧剥夺使HUVECs增殖、迁移与成管功能受损,诱导细胞凋亡,降低VEcadherin、TGF-β1、VEGFA、CD31、eNOS的蛋白表达以及NO含量(P<0.01)。药物配伍组与模型组相比能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迁移和成管,抑制糖氧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VE-cadherin、TGF-β1、VEGFA、CD31、eNOS的蛋白表达以及NO含量(P<0.05)。结论AS-Ⅳ与TanⅡA配伍具有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损伤、激活血管新生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eNOS,促进内皮细胞NO的生成与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损伤 黄芪甲苷 丹参酮ⅡA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化氮合酶 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途径减轻氧糖剥夺/复供后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兴航 丁佳媛 +2 位作者 李放 包翠芬 阎丽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途径对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供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无处理组(Con),氧糖剥夺/复供组(OGD/R),人参皂苷Rg1低、中...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途径对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供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无处理组(Con),氧糖剥夺/复供组(OGD/R),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0.2、0.4 mmol/L,简称Rg1L、Rg1M、Rg1H),MCC950对照组(0.05 mmol/L,MCC950)。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和MCC950作用48 h后,BV-2小胶质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经缺氧缺糖/复供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胞质内可见明显的Iba-1绿色荧光表达;OGD/R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 h后,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和MCC950培养48 h后,细胞增殖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OGD/R组呈现明显的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阳性表达。Rg1L、Rg1M、Rg1H 3组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表达越低。结果表明,与OGD/R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和MCC950可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表达NLRP3(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抑制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干扰NLRP3炎症小体合成,进一步抑制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剥夺/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成薇 沈长波 +2 位作者 王莉 余萍萍 杨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预处理对体外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第3代贴壁培养神经干细胞氧糖剥夺150 min后,复氧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乙醇...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预处理对体外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第3代贴壁培养神经干细胞氧糖剥夺150 min后,复氧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乙醇组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周期及Brd U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悬浮及贴壁培养细胞均高表达巢蛋白(nestin)。与对照组和乙醇组相比,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预处理组(1、5、20μmol·L-1)均能明显增强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其中以5μmol·L-1白藜芦醇组作用最强(P<0.05)。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能减轻氧糖剥夺/再复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并促进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不同浓度 预处理 神经干细胞 剥夺 损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欣通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基于激活caspase-1/Gasdermin D/通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佩佩 胡音琦 +3 位作者 刘佳 王丽娜 吴元洁 胡建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3-1101,共9页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NLXTD)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焦亡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MECs体外培养,分别经OGD/R诱导、NLXTD含药血清处理及siRNA转染caspase-1,设置Control组:BMECs+10%空...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NLXTD)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焦亡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MECs体外培养,分别经OGD/R诱导、NLXTD含药血清处理及siRNA转染caspase-1,设置Control组:BMECs+10%空白血清;OGD/R组:BMECs+OGD/R+10%空白血清;NLXTD组:BMECs+OGD/R+10%NLXTD含药血清;siRNA-NC组:BMECs转染siRNA-NC+OGD/R+10%空白血清;si-caspase-1组:BMECs转染si-caspase-1+OGD/R+10%空白血清;si-caspase-1+NLXTD组:BMECs转染si-caspase-1+OGD/R+10%NLXTD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1、caspase-1、NLRP3、Gasdermin D及血管生成关键蛋白VEGF,VEGFR2的表达。结果BMECs经OGD/R诱导后出现明显的损伤;与OGD/R组比较,10%的NLXTD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OGD/R损伤BMECs的存活率、迁移能力及成管能力(P<0.01),降低IL-1β、IL-18的含量以及LDH的释放(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NLXTD含药血清可上调OGD/R损伤BMECs的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P<0.01),并降低pro-caspase-1、caspase-1、NLRP3、Gasdermin D的蛋白表达(P<0.01),加入caspase-1 siRNA后,能进一步促进VEGFR2蛋白表达(P<0.01)。结论NLXTD可以提高OGD/R损伤后的BMECs增殖、迁移、成管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caspase-1/Gasdermin D通路,减轻BMECs损伤,上调VEGF、VEGFR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欣通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剥夺/灌注 血管新生 细胞焦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后自噬对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磊 李阳 +5 位作者 胡玉奇 许晖 朱超 王旭 赵冬 贺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0-597,共8页
目的 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后自噬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18只出生在24 h内的新生SD大鼠,采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消化法提取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建立OGD/R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GD/R组、OGD/R联合巴弗洛... 目的 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后自噬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18只出生在24 h内的新生SD大鼠,采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消化法提取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建立OGD/R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GD/R组、OGD/R联合巴弗洛霉素A1(BafA1)组。采用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P62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 P62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采用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LC3(RFP-GFP-LC3)腺病毒转染神经细胞检测自噬荧光强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神经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释放水平明显升高,凋亡增加;LC3、 P62、 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RFP荧光强度增加,自噬体增加且自噬溶酶体更加聚集,加用自噬晚期抑制剂BafA1后RFP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结论 OGD/R诱导了神经元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抑制自噬后加重了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神经元细胞 剥夺(OGD/R) 细胞凋亡 自噬 巴弗洛霉素A1(Baf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燕青 汪旭雯 +4 位作者 王颖峥 宋百颖 林昱 黄鑫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模型组、Sal给药组,建立OGD/R损伤模型;细胞进行12、16、20 h 3个时间点OGD造模,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OGD的时间点;细胞培养液LDH活力检测探索最佳给药溶度;细胞培养液NO含量检测确定最佳给药溶度;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P-selectin表达。结果 MTT检测确定OGD的时间点为16h;细胞培养液LDH活力检测和NO含量检测显示,红景天苷浓度为10μmol·L^(-1)时药效最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细胞凋亡率、P-selecti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OGD/R组相比,给药后细胞凋亡率、P-selectin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 红景天苷对HUVEC的OGD/R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且能降低HUVEC中P-select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炎症反应 脑缺血/再灌注 剥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P-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糖剥夺-再灌注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骁 杨家杰 钟金淑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ET)-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s)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阴性对照星型胶质细胞(C6-Mock)和ET-1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C6-ET-1)OGD-R模型,并构建星型胶质细胞与NSPCs Transwell共培...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ET)-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s)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阴性对照星型胶质细胞(C6-Mock)和ET-1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C6-ET-1)OGD-R模型,并构建星型胶质细胞与NSPCs 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对星型胶质细胞及原代NSPCs进行形态观察及鉴定;将细胞分为以下4组进行共培养:C6-Mock+NSPCs组,OGD-R+C6-Mock+NSPCs组,C6-ET-1+NSPCs组,OGD-R+C6-ET-1+NSPCs组,共培养0、24、48、72 h,分析各组NSPCs神经球直径。结果 C6-Mock及C6-ET-1均呈现Ⅰ型星型胶质细胞的纤维状形态,神经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于这两种细胞的胞质中。原代NSPCs的巢蛋白(nestin)染色阳性。共培养后的48 h及72 h,OGD-R+C6-Mock+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C6-Mock+NSPCs组的直径,OGD-R+C6-ET-1+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C6-ET-1+NSPCs组的直径,同时OGD-R+C6-ET-1+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OGD-R+C6-Mock+NSPCs组的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GD-R星型胶质细胞促进NSPCs的增殖,且ET-1过表达进一步促进了NSP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神经干/祖细胞(NSPCs) 内皮素(ET)-1 剥夺-灌注(OGD-R) 巢蛋白 增殖 Transwell共培养 神经球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24促进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研究
15
作者 彭影 朱延梅 朱雨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4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血管新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BMEC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on组),OGD/R组,OGD/R+过表达对照组(OGD/R+ov-con组),OGD/R+miR-124过表达组(OGD/R+ov...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4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血管新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BMEC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on组),OGD/R组,OGD/R+过表达对照组(OGD/R+ov-con组),OGD/R+miR-124过表达组(OGD/R+ov-miR-124组),OGD/R+沉默对照组(OGD/R+si-con组),OGD/R+miR-124沉默组(OGD/R+si-miR-124组)。比较各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CD31阳性细胞数、miR-124水平、15脂氧化酶(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OGD/R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及miR-124水平降低(P<0.05,P<0.01);OGD/R组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显著升高(3.29±0.24vs1.00±0.00,4.31±0.39vs1.00±0.00,P<0.01)。与OGD/R+ov-con组比较,OGD/R+ov-miR-124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CD31阳性细胞数、miR-124水平明显升高,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GD/R+si-con组比较,OGD/R+si-miR-124组BMEC迁移距离、BMEC迁移数量、小管形成数量、CD31阳性细胞数、miR-124水平降低,15-LO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miR-124可能通过调控15-LOX水平促进OGD/R后BMEC血管新生,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RNA 内皮细胞 微小RNA-124 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小伟 李琳 +4 位作者 龚荧荧 方燕 杨琰 许家栋 储利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4-551,共8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LY294002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前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1 h]。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管腔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RBMEC存活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均P<0.01),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而LY294002可阻断上述效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OGD/R损伤的RBMEC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和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剥夺灌注 血管生成 PI3K-AKT通路 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糖剥夺/复氧所致细胞焦亡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宗懿 王小燕 +3 位作者 易寒 宋娟 安雨轩 王寿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复氧(OGD/R)是否导致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s)焦亡及其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PMVECs复制OGD/R细胞模型,模拟体外循环中HPMVECs缺血/再灌注过程。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正常培养)、OGD/R组(OGD 8 h...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复氧(OGD/R)是否导致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s)焦亡及其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PMVECs复制OGD/R细胞模型,模拟体外循环中HPMVECs缺血/再灌注过程。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正常培养)、OGD/R组(OGD 8 h+恢复12 h)及VX-765(caspase-1抑制剂)组(在OGD/R之前4 h给予50μmol/L VX-765处理,其余培养条件同OGD/R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LDH的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caspase-1、NLRP3和ASC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分泌均增多(P<0.05);使用VX-765可逆转OGD/R造成的caspase-1、NLRP3和AS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及IL-1β和IL-18的分泌(P<0.05),同时下调OGD/R后的LDH水平(P<0.05)。结论:OGD/R可导致HPMVECs发生焦亡,抑制细胞焦亡可缓解OGD/R对HPMVE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 细胞焦亡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氧糖剥夺再复氧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miRNA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培艳 张文萍 +4 位作者 郑菊 付燕林 高霄 王正薇 肖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6-364,共9页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提取的外泌体呈典型囊泡状,包膜完整,含有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纳米颗粒追踪技术(NTA)检测到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大小为100.5±31.1 nm,占比为96.8%;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提取物中有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肿瘤易感蛋白(tumour-susceptibility protein,TSG101)、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s 60,Hsp60)、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OGD/R组共有41个miRNA发生显著改变,其中20个miRNA显著升高,21个miRNA显著降低(P<0.05)。基因本体功能(GO)分析显示,差异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糖基化、脂质代谢过程、磷酸化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内吞体、细胞质囊泡和细胞突起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靶基因主要与丁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线粒体自噬和P53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有关。通过对正常组和OGD/R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测序并进一步施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为后续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神经元发挥的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灌注 星形胶质细胞 外泌体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子金皂苷己对连二亚硫酸钠致氧糖剥夺/复供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石瑞丽 胡金凤 +5 位作者 孔令雷 牛非 吴苗苗 何鑫 李培锋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瓜子金皂苷己(polygalasaponin F,PGSF)对氧糖剥夺/复供(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所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连二亚硫酸钠合并无糖Earle’s液造成氧糖剥夺,继而恢复为完全培养基以... 目的观察瓜子金皂苷己(polygalasaponin F,PGSF)对氧糖剥夺/复供(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所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连二亚硫酸钠合并无糖Earle’s液造成氧糖剥夺,继而恢复为完全培养基以建立体外OGD/R模型,以Hoechst33342/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受损和凋亡情况;以JC-1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potential,MMP);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PGSF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并降低细胞受损和凋亡百分率,抑制MMP水平的降低,增加Bcl-2/Bax表达比值。结论 PGSF对OGD/R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及稳定MM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子金皂苷己 连二亚硫酸钠 剥夺 PC12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细胞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兆华 廖正步 +3 位作者 谢延风 石全红 何朝晖 詹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细胞水肿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P38抑制剂组。模型组:细胞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处理;P38抑制剂组:细胞在5 h氧糖剥夺后...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细胞水肿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P38抑制剂组。模型组:细胞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处理;P38抑制剂组:细胞在5 h氧糖剥夺后的复氧过程中加入P38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处理。在5 h氧糖剥夺/复氧后的不同时间点,用RT-PCR及Westem blotting法测定P38、磷酸化P38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测定反应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在5 h氧糖剥夺/复氧后,其磷酸化P38的水平明显上升,并在复氧lh时达到峰值(P<0.01),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同时细胞水肿在氧糖剥夺/复氧后2 h时达到高峰,LDH漏出率也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入P38抑制剂可明显降低5 h氧糖剥夺/复氧后P38磷酸化的水平(P<0.01),以及复氧后各时间点AQP4增高的水平(P<0.01),并可明显缓解氧糖剥夺/复氧后细胞水肿及LDH上升的程度(P<0.01)。结论 P38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5 h氧糖剥夺/复氧后AQP4上调及细胞水肿形成,抑制p38的激活可降低AQP4表达的上调,减轻细胞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水通道蛋白4 细胞水肿 剥夺/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