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对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志山 高承贤 +3 位作者 程东庆 方三华 袁巍 沃兴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含血府逐瘀汤鼠血清对牛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含血府逐瘀汤鼠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含血府逐瘀汤鼠血清对牛内皮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含血府逐瘀汤鼠血清对牛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含血府逐瘀汤鼠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含血府逐瘀汤鼠血清对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 ,对迁移的影响要大于增殖。结论 :血府逐瘀汤对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 ,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内皮细胞增殖 内皮细胞迁移 中药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受体KDR克隆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彩存 谈立松 +3 位作者 唐亮 张颉 粟波 康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克隆VEGF受体KDR基因膜外 5 7区 ,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提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 ,克隆KDR基因膜外部分 5 7区 ,并使之在QIA表达系统进行表达 ;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复性、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 :该系统能表达KDR基因片... 目的 :克隆VEGF受体KDR基因膜外 5 7区 ,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提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 ,克隆KDR基因膜外部分 5 7区 ,并使之在QIA表达系统进行表达 ;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复性、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 :该系统能表达KDR基因片段 ,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5 %左右。经复性 ,可溶性蛋白具有与VEGF特异结合功能 ,并能抑制VEGF促使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 :KDR基因片段能在QIA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 ,复性后表达蛋白具有与VEGF结合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受体 KDR 原核表达 Pichia酵母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增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对缺氧性增殖视网膜病变血管和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颖明 徐建敏 +2 位作者 葛健 王康孙 王玲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缺氧性视网膜病变模型血管和其内皮细胞(EC)增殖的影响。方法 出生17 d的(C57BL/6J小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和模型组2,模型组2又分为未注药、注As2O3 0.5 mg/kg和5 mg/kg组,分别于注射后3、6、9、...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缺氧性视网膜病变模型血管和其内皮细胞(EC)增殖的影响。方法 出生17 d的(C57BL/6J小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和模型组2,模型组2又分为未注药、注As2O3 0.5 mg/kg和5 mg/kg组,分别于注射后3、6、9、12 d取完整眼球,行HE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模型注药组在As2O3注射0.5 mg/kg后6 d,注射5mg/kg后3 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FL)和突出于玻璃体腔的内皮细胞(EC)、新生血管(NV)数及其总数均降到正常组水平,并持续到注射后12 d。模型2不注药组在出生17 d后,EC和NV数量较模型组1增加,出生29 d时有统计学差异。注射后视网膜各层未见明显的组织损害。结论 注射低剂量的As2O3可有效抑制小鼠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EC和NV的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缺氧性增殖 视网膜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 三氧化二砷 EC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长因子与内皮细胞增殖在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常健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的增殖,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瘤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血管瘤的发生、退化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增殖 血管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调节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学溢 孟智宏 王健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明确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病理损伤和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针刺组(内关穴3次/s、60s),每组6只模型。4组取材后,... 目的:明确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病理损伤和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针刺组(内关穴3次/s、60s),每组6只模型。4组取材后,通过t-检验结合差异变化倍数(FC)筛选进行差异分析,检测差异表达基因、GO。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病理损伤致基因上调417个,共富集到340个GO生物过程;针刺组与非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显著差异,肢体症状较非针刺组减轻(P≤0.05),下调358个基因,共富集到19个GO生物过程。结论:脑缺血损伤导致显著变化的生物过程包括单核细胞聚集、正向调控血管生成、急性时相反应、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病毒防御应答、正向调控异型细胞的细胞黏附等,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针刺内关穴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与调控Egr3、Ccl11、Vash2等表达促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关,通过促进大鼠缺血脑组织脑血管新生,改善脑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6对肥厚型心肌病小鼠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宏伟 马丽娜 +8 位作者 王晓红 谢洋 杨茜 吴燕 马小虎 魏述军 席少静 乔树宾 葛利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CD36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小鼠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只心肌肌钙蛋白T(cTNT)^(R92Q)转基因小鼠作为实验对象(cTNT^(R92Q)组)。3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检测cTNT^(R92Q)组小鼠心肌组织CD36表达,并以cT... 目的:探讨CD36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小鼠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只心肌肌钙蛋白T(cTNT)^(R92Q)转基因小鼠作为实验对象(cTNT^(R92Q)组)。3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检测cTNT^(R92Q)组小鼠心肌组织CD36表达,并以cTNT^(R92Q)转基因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载体调控CD36表达,探讨CD36对HCM小鼠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cTNT^(R92Q)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D3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cTNT^(R92Q)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CD3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P均<0.05)。SiRNA-CD36抑制CD36后,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HUVEC增殖显著增加(P均<0.05)。进一步研究发现,CD36增加p38^(Thr180/Tyr18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Thr183/Tyr185)磷酸化水平,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JNK信号通路并抑制HUVEC增殖,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39063和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能够逆转上述作用(P均<0.05)。结论:CD36通过激活p38 MAPK/JNK信号通路抑制HUVEC增殖,下调CD36表达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抑制 内皮细胞增殖 肥厚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内抑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任斌 朱年春 +2 位作者 智强 罗昭锋 王玉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目的 探讨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人内抑素(rhEndo)对ECV 30 4内皮细胞和原代培养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标仪进行噻唑蓝 (MTT)法检测 ,同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半胱天冬酶 3活性分析观察该... 目的 探讨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人内抑素(rhEndo)对ECV 30 4内皮细胞和原代培养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标仪进行噻唑蓝 (MTT)法检测 ,同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半胱天冬酶 3活性分析观察该内抑素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该rhEndo明显抑制ECV 30 4细胞的增殖 ,MultiCycleDNACycle软件分析表明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该内抑素可诱导ECV 30 4细胞凋亡 ,且与半胱天冬酶 3活性增强有关 ,但对原代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并未产生明显的作用。结论 内抑素可明显抑制ECV 30 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但对原代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 ,这将有利于与血管新生有关的疾病如癌症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内抑素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C-fos癌基因表达
8
作者 杜红俊 郭守一 +2 位作者 张作明 骆阁大 苟琳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将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24孔板,分别放入正常及缺氧(50ml·L-1O2)环境中,37℃进行培养。不同时间后进行计数及抗FOS蛋白抗体染色。... 目的研究缺氧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将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24孔板,分别放入正常及缺氧(50ml·L-1O2)环境中,37℃进行培养。不同时间后进行计数及抗FOS蛋白抗体染色。结果缺氧组的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组(P<0.01),抗FOS蛋白抗体染色,缺氧组明显强于正常组。结论缺氧可以明显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机理是通过诱导C-fos癌基因的表达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网膜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 C-FO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和VLA-4参与人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 被引量:7
9
作者 段华新 卢光琇 程腊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1-675,共5页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P-EPC中整合蛋白β1和β2的表达以及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相应的受体的表达。利用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研究经过功能级别的中和抗体阻断VLA-4和LFA-1后HPP-EPC黏附和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HPP-EPC表达整合蛋白β1和β2,活化后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加CD11a抗体组黏附细胞或CD49d抗体组黏附和迁移细胞均较同型对照抗体组少,而且加CD11a和CD49d两种抗体联用组黏附和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数较任何单一抗体组少。结论:LFA-1和VLA-4在HPP-EPC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A-1 VLA-4 增殖潜能内皮细胞 黏附 跨内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脐血培养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璇 梅花 +1 位作者 卢光琇 程腊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进行体外比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预处理的器皿中,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ECGS)等的MCDB131培养基培养,4d后去除未贴壁细胞,继续培养10~21d后,可以得到HPP-EPCs来源的EPC克隆;从人脐带中分离HUVECs,用含有EGF的MCDB131培养基扩增培养;同时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通过免疫表型、UEA1结合试验、Matrigel试验、DiI-Ac-LDL吞噬试验等对分离的脐血EPCs进行鉴定,以HUVECs为阳性对照,hEFs为阴性对照。【结果】1个HPP-EPC可在2个月中扩增出108~1010个EPCs细胞,在长期体外培养中可以保持正常核型。脐血EPCs和HUVECs均可表达CD31、CD144、vWF,结合UEA1,并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也能吞噬DiI-Ac-LD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能从脐血中高效经济地获得较原始的EPCs,并能在体外长期扩增培养,有望成为缺血性疾病细胞替代治疗有效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潜能内皮细胞 脐血内皮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能用无血清培养基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株,分析增殖因子
11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8期18-19,共2页
工业技术院微生物工业技术研究所首席研究官三井洋司等开发了能用无血清培养基增殖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株。另外还从开发的细胞株发现了几种未知的细胞增殖因子。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因子 工业技术研究 血清浓度 内皮细胞增殖 技术院 铁传递蛋白 淋巴瘤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对内皮细胞黏附和增殖行为的调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碧翠 王蔚 +1 位作者 张经纬 袁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19-1626,共8页
通过选择不同还原剂分别制备了表面Au(Ⅰ)含量为0和21.52%(原子分数)的纳米金胶体.通过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实验,显示纳米金表面金元素价态对内皮细胞生长行为无显著影响;但游离态纳米金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还原剂分别制备了表面Au(Ⅰ)含量为0和21.52%(原子分数)的纳米金胶体.通过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实验,显示纳米金表面金元素价态对内皮细胞生长行为无显著影响;但游离态纳米金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当纳米金的浓度从0.01 nmol/L增加到1 nmol/L时,细胞黏附率下降约16%,7 d后细胞增殖数量降低约12%.纳米金对内皮细胞的抑制效果与其固定状态有关.将纳米金共价连接在玻璃片表面后,内皮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及增殖效果与不含纳米金参比材料无显著性差异,黏着斑染色及AO/EB染色实验表明内皮细胞可在固定化纳米金修饰表面形成良好的黏附并在增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内皮细胞黏附和增殖 表面价态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际斌 洪敏 周家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真核表达系统 ,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蛋白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从人胎肝组织中克隆VEGF全长cDNA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VEGF16 5 ,用Lipofectin介导转染入Hela细胞 ,收集转染的Hela... 目的 :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真核表达系统 ,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蛋白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从人胎肝组织中克隆VEGF全长cDNA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VEGF16 5 ,用Lipofectin介导转染入Hela细胞 ,收集转染的Hela细胞培养上清 ,用RT 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Miles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上清中VEGF16 5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转染的Hela细胞有VEGF16 5的转录和表达 ,且证实所表达的VEGF16 5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结论 :构建的VEGF16 5真核表达系统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16 5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真核表达 血管通透性 RT-PCR方法 VEGF165蛋白质 内皮细胞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皮素作用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传东 苟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8-221,共4页
内皮素(endothehn,ET)是Yanagisawa首先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命名,ET是至今所知道的最强力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同时还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ET-1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细胞,也可产生于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其它细... 内皮素(endothehn,ET)是Yanagisawa首先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命名,ET是至今所知道的最强力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同时还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ET-1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细胞,也可产生于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其它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ffusion injury)是指缺血组织或器官重获血流灌注或氧供后,对组织和器官所产生的损伤作用。近年来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皮素的作用有密切的联系,内皮素的作用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将内皮素介导肾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分子生物学 内皮 主动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细胞 ET-1 缺血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乃梅 杨亚东 +4 位作者 陈伯荣 柯碧波 周爱儒 唐朝枢 汤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93-93,共1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汤乃梅,杨亚东,陈伯荣,柯碧波,周爱儒,唐朝枢,汤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渗透因子(VPF),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汤乃梅,杨亚东,陈伯荣,柯碧波,周爱儒,唐朝枢,汤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渗透因子(VPF),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的生成与通透性(1)。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唐朝枢 内皮细胞增殖 通透性 北京医科大学 基础研究所 汤健 周爱 平滑肌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389-390,共2页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占全部癌肿的第三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胃癌转移和术后复发是危害患者生命、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和术后复发的最主要转移方式之一,严重影响...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占全部癌肿的第三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胃癌转移和术后复发是危害患者生命、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和术后复发的最主要转移方式之一,严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强大的内皮调控因子,可促进淋巴管的增生,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是促进肿瘤内外脉管生成最强的细胞因子,其在胃癌组织中高度表达。有研究显示VEGF与胃癌淋巴管的生成有关,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胃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VEGF与胃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降低胃癌复发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结转移 胃癌转移 淋巴管内皮细胞 消化道恶性肿瘤 相关性 VEGF 内皮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P2通过p53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调控影响内皮表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雨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67,共1页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呼吸提供场所,产生ATP。除此以外,线粒体还参与了很多生理病理过程,比如细胞凋亡、血红素的合成、Ca平衡调控、炎症以及发育等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线粒体的动力学以及线粒体在细胞应对环境刺激...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呼吸提供场所,产生ATP。除此以外,线粒体还参与了很多生理病理过程,比如细胞凋亡、血红素的合成、Ca平衡调控、炎症以及发育等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线粒体的动力学以及线粒体在细胞应对环境刺激中的作用。本文的作者研究了线粒体对内皮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9月13日在线出版的《循环研究》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增殖 平衡调控 线粒体 动力学 P53 表型 介导 细胞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邹玺 王瑞平 +1 位作者 戴虹 胡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中药独活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独活提取液对肿瘤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差异性细胞毒性,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网(Chick Embryo Chori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独活对CAM血管网的影响。结果独活在体... 目的中药独活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独活提取液对肿瘤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差异性细胞毒性,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网(Chick Embryo Chori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独活对CAM血管网的影响。结果独活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亚细胞毒浓度下可以有效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低浓度即能够抑制血管网形成。结论中药独活在体内外具有一定抗血管生成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抗血管生成 内皮细胞增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微血管数量 血管瘤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微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肿瘤病的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金秀 杜昕波 +5 位作者 徐雪芳 赵德明 郑世兰 郝俊峰 崔亚利 宁章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传染性 常见 肿瘤性疾病 内皮细胞增殖 淋巴细胞白血病 肉眼观察 肿瘤病 马立克氏病 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