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叶珊瑚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线粒体自噬
1
作者 李洁 李元 +5 位作者 周美云 邓炎尧 林芳波 万慧伟 宋炯 梁俊俊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量AU组(AU-M)、高剂量AU组(AU-H)以及高剂量AU联合3-MA组(AU-H+3-MA),以不结扎的大鼠为Sham组,Zea 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制备海马组织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p62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INK1/Parkin相关蛋白表达。结果:IS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TTC染色观察到脑梗死,同时观察到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自噬蛋白p62表达上调(P<0.05),LC3B表达下调(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下调(P<0.05),AU干预后,可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同时下调海马组织中p62阳性表达(P<0.05),上调LC3B阳性表达(P<0.05),增加自噬小体数量(P<0.05),降低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P<0.05),上调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P<0.05),3-MA阻断了AU的治疗作用,加重大鼠神经损伤。结论:AU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线粒体自噬,改善IS大鼠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IS) 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桃叶珊瑚苷(AU)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马酮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凡诗 陈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 旨在探讨吉马酮(G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基于高迁移率基团盒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构... 目的 旨在探讨吉马酮(G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基于高迁移率基团盒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MCAO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MCAO组、吉马酮治疗组(GM组;腹腔注射GM 20mg/kg)、重组HMGB1处理组(rHMGB1组;腹腔注射重组HMGB1 8μg/kg)和重组HMGB1+吉马酮处理组(rHMGB1+GM组;腹腔注射重组HMGB1 8μg/kg+GM 20 mg/kg)。Sham组(n=24)大鼠仅麻醉后暴露颈动脉,不进行MCA闭塞。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TUNEL测定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死亡。采用免疫荧光与ELISA分析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用于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于MCAO组,GM处理能够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炎症反应,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并促进M2极化,抑制NF-κB活化和HMGB1、RAGE蛋白表达(P<0.05)。重组HMGB1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GM对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P<0.05)。结论 GM通过调节HMGB1/RAGE/NF-κB轴来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并促进M2极化,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神经炎症 吉马酮 小胶质细胞 高迁移率基团盒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
3
作者 段兆达 彭应琪 +4 位作者 徐冬垚 吴雨珂 杨毓甲 杨力 吴春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8-1108,共11页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是否通过抑制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是否通过抑制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基于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Scu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可视化分析以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Scu与其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采用Zea Longa评分和悬吊实验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caspase-3)、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并进一步使用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证实JAK2/STAT3通路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832个共同靶点,核心的关联途径包含肿瘤、JAK/STAT及HIF-1信号途径等。分子对接表明前10核心靶点与Scu具有较强的结合活力。Zea Longa评分和悬吊实验表明Scu显著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MCAO组中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caspase-3、Bax、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Scu干预后,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caspase-3、Bax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而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与Scu单独干预(MCAO+Scu)组相比,联合AG490干预(MCAO+Scu+AG490)组中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以及C-caspase-3和Bax表达和荧光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Scu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 缺血性 神经元凋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铁调素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艳 谢先龙 +1 位作者 朱梦莉 苏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25-2429,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Rankin量表(m RS)分组,mRS≥3分为预后不良组97例、mRS<3分为预后良好组128例。对比患者血清VILIP-1、Hepc25水平及对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价值。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血糖、LYM、NIHSS评分、PLT、WBC、VILIP-1、Hepc25均是AIS患者预后影响的因素(P<0.05);与轻度缺损相比,中度和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上升;与中度缺损相比,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增高;而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VILIP-1、Hepc25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VILIP-1、Hepc25单项诊断低于联合诊断(P<0.05)。结论VILIP-1、Hepc25水平增高,参与了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影响患者预后,可作为AIS患者预后诊断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锥蛋白样蛋白1 铁调25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姜素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5
作者 段姝洁 龚清源 +1 位作者 王彦丽 戴启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5-2289,2295,共6页
目的:探究山姜素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构建IS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山姜素组(5 mg/kg)、Shh/Gli1信号通路抑制剂环巴胺组(15 mg/kg)、... 目的:探究山姜素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构建IS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山姜素组(5 mg/kg)、Shh/Gli1信号通路抑制剂环巴胺组(15 mg/kg)、山姜素+环巴胺组(5 mg/kg山姜素+15 mg/kg环巴胺),每组15只,给药1次/d,连续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Zea-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称量脑组织质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qRT-PCR、Western blot检测Shh和Gli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海马组织无任何异常现象,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异常,细胞排列紊乱,神经细胞出现核固缩现象,模型组较对照组细胞损伤率、Zea-Longa评分、梗死体积、IL-1β、IL-6、TNF-α、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Shh、Gli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姜素组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神经细胞核固缩现象改善,细胞损伤率、Zea-Longa评分、梗死体积、IL-1β、IL-6、TNF-α、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Shh、Gli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环巴胺组以上指标趋势相反,环巴胺逆转了山姜素对IS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山姜素可能通过激活Shh/Gli1信号通路对IS大鼠起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 Shh/Gli1信号通路 缺血性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1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干预及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胡万华 陈克龙 +4 位作者 张慧和 吴志敏 吴旭杰 赵娜 周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观察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在同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风1号,14天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在同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风1号,14天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90 d的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安全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急性 缺血性 临床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国强 黄宗青 +3 位作者 张志 肖剑伟 张娟 王玉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87例,EECP治...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87例,EECP治疗组95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上36 h的EECP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EECP治疗前、治疗36 h后、治疗后1个月hs-CRP及ET-1的差别。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hs-CRP、ET-1的血清浓度在EECP治疗后均显著减低,(hs-CRP下降60.1%、ET-1下降40.9%),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EECP治疗后hs-CRP、ET-1的浓度均显著减低,(hs-CRP下降41.3%、ET-1下降24.3%),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T-1的浓度明显减低,(43.8%vs 31.8%),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hs-CR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s-CRP及ET-1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且作用持久,EECP治疗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浛芮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沈燕 彭拥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6-2725,共10页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仪治疗30 min。3次电针干预后取大鼠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METTL3过表达组与电针联合lncRNA H19过表达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氧糖剥夺2 h后再复氧、复糖24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电针血清、METTL3过表达慢病毒及lncRNA H19过表达慢病毒处理。本实验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和Na-F通透性检测血脑屏障模型的功能;比色法检测总RNA m6A修饰定量;Western blot检测METTL3、ZO-1、S1PR2、TLR4和NLRP3蛋白水平的表达;qPCR检测METTL3、ZO-1、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增高(P<0.01);Na-F值降低(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降低(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下调(P<0.01),ZO-1蛋白与mRNA表达上调(P<0.01)。与电针组相比,电针联合METTL3和lncRNA H19过表达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P<0.05);Na-F值增高(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增高(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上调(P<0.05),ZO-1蛋白与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电针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电针通过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下调S1PR2/TLR4/NLRP3通路,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电针 屏障 m6A甲基化 S1PR2/TLR4/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路通脑方调节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光珊 翟阳 +7 位作者 王凯华 马威 梅小平 陈莹 邹敏 庞延 杨鹏 吕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鼠均利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路通脑方组、双路通脑方+SIRT1抑制剂组(双路通脑方+EX527组),每组20只。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尼氏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铁离子(F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1、Nrf2、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升高(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路通脑方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降低(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采用SIRT1抑制剂进行回补实验,结果显示SIRT1抑制剂逆转了双路通脑方对神经元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了Nrf2和GPx4的表达(P<0.05)。结论双路通脑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来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路通 缺血性 神经元 铁死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的构建及再灌注内皮损伤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巧 杜聆语 +4 位作者 张怀奕 岳红燕 程琳 刘肖珩 沈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3-673,共1页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后,血流恢复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的静脉溶栓(IVT)和机械取栓(MT)两种再灌注治疗均会引起脑IRI,然而这两种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据此,...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后,血流恢复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的静脉溶栓(IVT)和机械取栓(MT)两种再灌注治疗均会引起脑IRI,然而这两种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据此,设计了一种气动控制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用以动态模拟并实时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探讨渐进(IVT)和瞬时(MT)再灌注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采用气动法分别模拟不同再灌注过程,检测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End MT)、促炎因子(MCP-1、IL-1β、IL-6)、血管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紧密连接(ZO-1、Occludin)等表达变化,并评估白藜芦醇(REV)和阿司匹林(ASA)两种药物对IRI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再灌注方式都会导致缺血后更严重的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 MT,促炎因子释放增加、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紧密连接丢失。与渐进再灌注相比,瞬时再灌注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REV和ASA对促炎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与瞬时再灌注(MT)相比,渐进再灌注(IVT)会造成更严重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 MT,触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因此MT对内皮功能影响更小。该芯片模型可作为IRI治疗药物的初步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促炎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障碍 缺血性 内皮损伤 再灌注 气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兴茂 李秀 +5 位作者 王婷 赵鑫 王德杨 商海燕 赵咏梅 李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根据既往是否规律使用GLP-1 RA(选取司美格鲁肽为代表)分为GLP-1 RA组和非GLP-1 RA组(胰岛素降糖治疗),记录基线状态下的人口学特征、生化检验结果以及在院期间血糖监测水平等,并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排除得分<26分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合格者219例,分别于卒中后3个月随访,再次使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以得分<22分判定为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比较不同得分患者组间踝肱指数及衍生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derived time in range,dTIR)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束时,GLP-1 RA组11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29.09%;非GLP-1 RA组109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41.28%。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干预显著降低PSCI发生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司美格鲁肽干预的优势比为2.285,dTIR参数的优势比为0.985。结论GLP-1 RA降糖治疗能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的PSCI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受体激动剂 急性缺血性 认知功能 2型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杭丽玮 周建中 +3 位作者 王珍 窦贵旺 钟望涛 吴志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ET-1基因的Lys198Asn和TaqI酶切两个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运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 目的:探讨ET-1基因的Lys198Asn和TaqI酶切两个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运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的方法了解46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缺血性卒中的病人和50例EH未发生卒中的病人的Lys198Asn和TaqI酶切两个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Lys198Asn和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在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Lys198Asn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T+TT基因型患卒中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4.855倍.(OR=4.855,95%CI:2.197~16.608)TaqI酶切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等位基因频率有临界统计学差异(marginally significant)(p=0.04).携带GG(Lys198Asn)+GG(Taq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p=0.035,OR=0.991,95%CI=0.01~0.84).结论:人类ET-1基因的Lys198Asn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人群发生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的易感因素.TaqI酶切位点可能与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1 基因 缺血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联合洛塞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文芳 江玉婷 +4 位作者 吴慧玲 吴青青 陈景泉 郑雪蕊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03-2311,共9页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组,阳性药对照组,给药7 d。测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RT-qPCR/ELISA测IL-1β、TNF-α、IL-6水平...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组,阳性药对照组,给药7 d。测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RT-qPCR/ELISA测IL-1β、TNF-α、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测NeuN、BDNF、TGF-β1、p-Smad蛋白;侧脑室注射TGF-β受体抑制剂,30 min后MCAO造模,给药7 d,检测以上指标。OGD/R诱导原代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组、TGF-β受体抑制剂+联合给药组,给药24 h,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缺血侧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NeuN、BDNF、TGF-β1、p-Smad蛋白表达,抑制IL-1β、TNF-α及IL-6水平,且以上作用被TGF-β受体抑制剂阻断。同时,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能促进OGD/R诱导的原代神经细胞NeuN、BDNF蛋白,抑制IL-1β、TNF-α、IL-6,与体内结果相吻合。结论 红景天苷联合络塞维对MCAO大鼠及原代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TGF-β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络塞维 缺血性 NEUN 原代神经细胞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才明 张成 +4 位作者 卢锡林 冯慧宇 曾缨 张鸿炼 邱淑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454例IS患者和334例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和MTHFR基因C677T多态的分布。结果病例...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454例IS患者和334例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和MTHFR基因C677T多态的分布。结果病例组的DD、ID、Ⅱ和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2.5%、43.4%、34.1%和51.8%、40.5%、7.7%,而对照组则为17.4%、45.5%、37.1%和56.9%、38.3%、4.8%;DD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IS(LAA)相关,TT型和T等位基因与LAA和心源性IS相关。TT+DD和TT+ID存在协同作用,增加了患IS的风险。结论DD、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是IS的易患因子,ACE基因与MTHFR基因在IS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管紧张转换酶 N^5 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分评价活血通络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鲍婷婷 方无杰 +2 位作者 黄友发 周涛 杨言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其对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六安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其对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六安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活血通络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FIB、D-D水平、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MoCA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组间进行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应用于AIS患者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利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血液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活血通络汤 神经功能 医证候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内皮素-1及丙二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温慧军 吕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动脉内膜正常组(12例)、动脉内膜增厚组(28例)及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动脉内膜正常组(12例)、动脉内膜增厚组(28例)及动脉斑块组(78例);并将斑块组分为Ⅰ级斑块(21例)、Ⅱ级斑块(25例)、Ⅲ级斑块(32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浆ET-1及MD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2.34±0.27)ng/L、(3.96±0.38)ng/L和(6.23±0.42)ng/L;MDA水平分别为(4.20±0.48)nmol/ml、(6.18±0.52)nmol/ml和(8.37±0.65)nmol/ml。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患者血浆ET-1(P=0.036,P=0.031)及MDA(P=0.046,P=0.022)水平均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血浆ET-1(P=0.040)及MDA(P=0.034)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血浆ET-1(P=0.041)及MDA(P=0.037)水平随着斑块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血浆ET-1及MD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颈动脉斑块 内皮-1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郑新杰 郑丹丹 张须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针刺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康复科以缺血性脑卒中为诊断收入院的患者8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临床常规疗法治疗;...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针刺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康复科以缺血性脑卒中为诊断收入院的患者8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临床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41例,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灯盏花素联合和针刺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进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肢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ALT、AST、Cr及BU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针刺 缺血性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志新 侯华娟 +4 位作者 周小龙 段作伟 张晓浩 李壮丽 樊小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6-939,共4页
目的: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但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不明确。文中探讨CMBs与可溶性E选择素(简称sE-选择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3.0... 目的: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但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不明确。文中探讨CMBs与可溶性E选择素(简称sE-选择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 SWI)检查,在脑梗死患者的基础上根据有无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各63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人员经MRI检查无异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液学指标(包括血清sE-选择素水平)、血管危险因素和SWI序列显示的CMBs数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最终入组171例受试者,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选择素与CMBs数量显著正相关(OR=1.062,95%CI:1.023~1.103,P=0.002);收缩压越高CMBs数量越多(OR=1.014,95%CI:1.002~1.025,P=0.021)。结论 sE-选择素与CMBs严重程度正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价CMBs严重性的生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出血 缺血性 E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介导神经干-祖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东圆 李明 +4 位作者 王正则 张文冉 许晓丹 张丽莹 田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缺氧应答因子。脑缺血缺氧时,HIF-1α表达上调,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对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善以及微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干-祖细胞的再生能促进脑梗死的功能恢复。HIF-1α可能通过Notch通路...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缺氧应答因子。脑缺血缺氧时,HIF-1α表达上调,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对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善以及微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干-祖细胞的再生能促进脑梗死的功能恢复。HIF-1α可能通过Notch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机制,介导神经干-祖细胞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干-祖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妮 陈慧 +2 位作者 郭慧娟 王健 郑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并探讨其可能的动员机制。方法发病后12 h入院的71例AI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EPCs含量,以CD133/...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并探讨其可能的动员机制。方法发病后12 h入院的71例AI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EPCs含量,以CD133/KDR作为EPCs表面标记。时间点分别为病后第1、7、14、21天。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erum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浓度。对照组包括42例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AIS患者基线EPCs水平低于对照组[(0.022±0.013)vs(0.051±0.020),P<0.01]。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与EPCs水平呈负性相关(P<0.01)。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EPCs基线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AIS后第7天循环EPCs数量增加,第14天达高峰,第21天开始下降。血浆SDF-1浓度呈类似变化。此外,EPCs变化值(EPCs14d-EPCs1d)与脑梗死体积(r=0.708,P<0.01)或第14天的SDF-1浓度相关(r=0.774,P<0.01)。结论 AIS患者的EPCs基线水平可能反映累积的血管内皮损伤,而AIS后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来自于EPCs动员,其机制可能与SDF-1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内皮祖细胞 动员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