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内皮移植术新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章 周如侠 王林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892,共4页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视力恢复快。后弹力层剥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目前流行的手术方式,而后出现的飞秒激光的运用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向我们展示了其先进性。文中就角膜内皮移植的发展进程、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 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 飞秒激光 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萌 陈文莺 黄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47,53,共4页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出现高眼压,经放掉部分前房气体解除瞳孔阻滞,利用体位护理后眼压均下降;发生部分脱位5例(27.8%),通过再次前房注气后移植片均能完全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片在位,贴附良好,无排斥反应,无内皮功能失代偿,1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5,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在0.2~0.5。结论对DMEK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术后体位控制以及对于高眼压的处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病变 角膜移植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 移植片脱位 高眼压 排斥反应 术后体位 眼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玮(综述) 李贵刚 Scheffer C.G.Tseng(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 角膜内皮移植 角膜内皮失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的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欣 洪晶 +4 位作者 刘峰 杨艳芳 丁爱华 任婧 昝丹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EK)术后植床和植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的患者42例(44眼),其中男30例,女1...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EK)术后植床和植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的患者42例(44眼),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5~83岁。术前术后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对比观察DSAEK术后植片与植床间的位置关系。结果28例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植片贴附于角膜后表面、植片位置居中;术后不同时间植片、植床的厚度处于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植床水肿逐渐消退,植片和植床越来越稳定,贴附得更紧密,厚度变得更薄,角膜透明度增加;早期植片完全脱位者5例,占11.36%;植片部分脱位者2例,占4.55%;植片中央贴附良好,周围卷边者1例,占2.27%;植片偏位者8例,占18.18%。结论AS-OCT是评价EK术后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OCT 角膜内皮移植 植床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早期玻璃酸钠对泪膜及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彭荣梅 孙彬佳 +1 位作者 肖格格 洪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研究1 g·L^-1和3 g·L^-1玻璃酸钠(hyaluronate,HA)滴眼液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早期泪膜及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1 g·L^-... 目的研究1 g·L^-1和3 g·L^-1玻璃酸钠(hyaluronate,HA)滴眼液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早期泪膜及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1 g·L^-1HA组和3 g·L^-1HA组,每组各30例,观察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评分、结膜角膜染色评分(OSS)、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上皮缺损范围,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组间、组内各指标差异。结果SPEED评分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内比较两组组内术后7 d、14 d、28 d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均为P=0.000),余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BUT术后7 d、14 d、28 d 3 g·L^-1HA组均显著高于1 g·L^-1HA组(均为P<0.05),而术前组间差异不显著;组内比较1 g·L^-1 HA组后一时间点较前一时间点、3 g·L^-1HA组术后7 d较术前均显著延长(均为P<0.05),而3 g·L^-1HA组术后14 d、28 d与前一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SS评分术前及术后1 d、3 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14 d、28 d 3 g·L^-1HA组均显著低于1 g·L^-1HA组(均为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 d OS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为P=0.000),其余时间点两组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均为P=0.000)。角膜上皮缺损范围术后1 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 d、7 d两组间比较,以及两组组内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基底细胞密度术前、术后28 d两组间比较,以及1 g·L^-1HA组组内术前与术后28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 g·L^-1 HA组术后28 d显著低于术前(P=0.002)。结论HA可以有效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早期泪膜状态并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再生,存在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滴眼液 角膜内皮移植 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基底细胞 上皮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被引量:3
6
作者 余继锋 黄一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是一项新近开展起来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引起的角膜失代偿。虽然DSEK手术应用于临床尚不足4年,但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迅速...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是一项新近开展起来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引起的角膜失代偿。虽然DSEK手术应用于临床尚不足4年,但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迅速成为角膜内皮功能不良患者行角膜移植的首选手术。由于其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就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特点以及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较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穿透角膜移植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彭荣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不同角膜病变对DSAEK术后视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67例71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19例22眼、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36例37眼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其他病因组)12例12眼,所有患眼均行DSAEK,分析其术后第1、3、7、30、90、180天各组术眼视力改善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的x2检验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及不同病因组在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的71眼中,71.83%的患眼术前视力低于0.1,所有患眼视力均低于0.3.术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总体比较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7,P>0.05).术后第1 8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0.8者5眼,占22.73%,略高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10.81%和其他病因组的8.33%,但3个组间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0,P>0.05).3个组患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LogMAR视力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00,P<0.01);术后第7天,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LogMAR视力值为1.29±177;0.57,明显高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的0.82±177;0.43和其他病因组的0.91±177;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LogMAR视力值为0.40±177;0.28,明显低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0.64±177;0.44和其他病因组的0.73±177;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80天,3个组间LogMAR视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在术后3个月时达稳定,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术后90~ 180 d视力仍有变化. 结论 DSAEK是治疗各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有效方法,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角膜病变行DSAEK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较好,但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 角膜移植 角膜后弹力层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愈合的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宁 洪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观察角膜透明度;应用SL-OCT观察植片与植床的贴附情况及角膜厚度;分别于术后1、2、3、4、8周各取兔4只,制作角膜组织病理学切片,光镜下观察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中1只眼由于植片严重卷曲未与植床贴附导致角膜持续混浊水肿,其余19只眼全部恢复透明。裂隙灯下见术后第1d角膜水肿严重,以后逐渐减轻,术后4周角膜完全透明。SL-OCT见各个时间点植片与植床均紧密贴附,术后第1d角膜明显增厚,以后逐渐变薄,至第4周角膜恢复到正常的厚度和形态。光镜下组织学观察,术后早期植片与植床界面清晰易辨,胶原纤维间缝隙增宽,排列紊乱。术后4周植片与植床的界面辨认不清,胶原纤维结构和排列基本恢复正常,角膜中央光学区无瘢痕形成。结论DSEK术后,植片与植床能迅速达到无瘢痕的组织学愈合,该愈合对角膜透明度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创口愈合 组织修复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前后角膜高阶像差与视力的相关分析
9
作者 周胜 陈家祺 +2 位作者 袁进 周世有 黄挺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并分析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对视力的影响。方法角膜内皮移植术前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18例19眼(内皮移植组)的角膜中央4mm区域的高阶像差数据,并以Zern...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并分析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对视力的影响。方法角膜内皮移植术前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18例19眼(内皮移植组)的角膜中央4mm区域的高阶像差数据,并以Zernike多项式方式计算6阶以内像差,计算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和3阶至6阶像差的均方根,并取同期无角膜疾病的正常眼10例19眼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内皮移植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与logMAR视力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术后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较术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呈正相关(r=0.927,P<0.01),而与角膜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无相关(r=0.326,P>0.05)。结论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相关,而与后表面不规则性无相关。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是影响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 高阶像差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伤口愈合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邵应峰 陈家祺 +1 位作者 王铮 周世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 (DLEK)与穿透角膜移植术 (PK)术后排斥反应的差异及机制 ;研究DLEK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特点和机制。方法 对两组新西兰白兔分别行DLEK和PK ,对比术后的排斥反应指数 ;术后不同时间取角... 目的 探讨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 (DLEK)与穿透角膜移植术 (PK)术后排斥反应的差异及机制 ;研究DLEK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特点和机制。方法 对两组新西兰白兔分别行DLEK和PK ,对比术后的排斥反应指数 ;术后不同时间取角膜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实验组排斥反应指数较对照组降低 ;术后 2周角膜基质细胞开始增殖 ,分泌胶原 ;术后植片中央区瘢痕极少 ;Ⅰ、Ⅴ型胶原持续表达 ,Ⅲ型胶原术后 1周于伤口附近表达 ,1~ 2个月时最强。结论 DLEK术后排斥反应少 ,植片中央界面瘢痕轻微 ,优于手剖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角膜刀 内皮移植 排斥反应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东玥言(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各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英文)
12
作者 冀建平 黄挺 +2 位作者 王玉娟 刘红 廉丽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03,634,共6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眼前节OCT)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12月对植片和植... 【目的】探讨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眼前节OCT)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12月对植片和植床厚度、上皮下大泡形成、内皮植片皱褶、内皮植片脱离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1周角膜内皮植片平均厚度为(173±56)μm,与术后1、3、6、12月内皮厚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术后1周角膜植床平均厚度为(412±57)μm,与术后1、3、6、12月植床厚度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33);术后1周9眼(34.62%)出现边缘区域植片-植床裂隙,术后6月全部愈合消失,7眼(26.92%)出现上皮下大泡,并于术后1~3月消失;术后1周6眼(23.08%)出现内皮植片皱褶,术后12月时内皮皱褶消失;术后1周2眼(7.69%)出现局限性内皮植片脱离并伴有相应区域的上皮下大泡形成,分别于术后1月和3月时愈合。【结论】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安全、有效,并能提供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疗效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大泡性角膜病变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离心沉淀法移植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替代角膜内皮的可行性分析
13
作者 朱勤 孙晓梅 +2 位作者 胡敏 刘海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分析利用离心沉淀法移植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替代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的可行性。方法将恒河猴9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只)、对照组(3只)。实验组:角膜环钻取下... 目的分析利用离心沉淀法移植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替代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的可行性。方法将恒河猴9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只)、对照组(3只)。实验组:角膜环钻取下中央角膜组织,显微镜下撕除后弹力层,将角膜植片形成约45°倾斜、内表面向上方置于0.6mLEP管中,再向管中加入配置好的密度为40×106L-1的恒河猴VEC悬液0.5mL,管中形成棉球在下、角膜植片在中间、细胞悬液在上面的三明治结构,盖紧EP管,放置于离心机中,以400r·min-1、800r·min-1、1200r·min-1的转速各离心4min后将植片原位缝回植床;对照组:将撕除后弹力层的术眼角膜植片原位缝回植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摘取术眼,行扫描电镜观察移植的VEC在角膜植片内表面的分布情况。结果离心沉淀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移植的类圆形细胞均匀贴附于角膜植片内表面;术后1个月扫描电镜显示种植的VEC贴附于角膜内表面,细胞表面积较大,呈长梭形,细胞间连接不紧密,可见细胞间隙及少量裸露的胶原纤维区;随着时间推移,术后2个月时,可见植片内表面的VEC密度逐渐增大,细胞间出现紧密连接;术后3个月时,可见细胞密度进一步增大,大片状均匀贴附于角膜植片内表面,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高倍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典型的长短不一微绒毛。对照组未见纤维裸露区,胶原前表面偶见白细胞及变形红细胞。结论离心沉淀法可以将VEC成功移植于角膜内表面并均匀分布,移植后的VEC可异位生长并大量分裂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沉淀法 角膜内皮移植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成分移植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京 贾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5-698,共4页
角膜移植手术是目前能使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人们对角膜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新技术和新器材的使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逐渐转向角膜成分移植,角膜成分移植是以组织成分移植置... 角膜移植手术是目前能使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人们对角膜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新技术和新器材的使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逐渐转向角膜成分移植,角膜成分移植是以组织成分移植置换角膜中有病变的部分,从而提高角膜供体材料的利用率,大大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和散光等并发症。本文对角膜成分移植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并发症及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成分移植 角膜盲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板层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在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乐琦骅 徐建江 +1 位作者 张朝然 洪佳旭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的对合及愈合情况。方法使用SL-OCT对16例16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10例10眼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后进行扫描检查,记录扫描图像并使用仪器自...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的对合及愈合情况。方法使用SL-OCT对16例16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10例10眼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后进行扫描检查,记录扫描图像并使用仪器自带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PKP术后,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者9例,对合欠佳者7例,其中4例发生虹膜前粘连。DLEK术后,9眼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其中4例植片边缘略突出于植床外,1例植片边缘向内卷曲。对侧正常眼角膜厚度与PKP和DLEK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379,P=0.000);对侧正常眼中央前房深度与PKP和DLEK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OCT对于判断术后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 穿透角膜移植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绍峰 彭荣梅 +2 位作者 肖格格 冯云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接受DSAEK手术并严格完成2年或以上随访的患者134例144眼。采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术前供体ECD;术后1、3、6、12和24个月,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术后ECD,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供体CGT。根据术后3个月供体CGT将患者分为薄植片组45眼、中等厚植片组66眼和厚植片组33眼,分别为供体CGT<100μm、≥100~<150μm和≥150μm。根据角膜环钻切割的供体植片大小将患者分为小植片组31眼和大植片组113眼,分别为供体植片直径≥7~<8 mm和≥8~<9 mm。比较手术后供体CGT变化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析术后24个月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大小及CGT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12和24个月供体CGT分别为129.0(90.8,160.8)、115.5(93.0,146.0)、115.5(89.0,151.0)、112.5(94.3,146.8)和114.0(89.0,144.5)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7.369,P<0.001),其中术后1个月供体CGT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6、12、24个月,薄植片组、中等厚植片组和厚植片组以及大植片组、小植片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24个月时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呈强正相关(r_(s)=0.783,P<0.001),与供体植片大小和CGT均无明显相关性(r_(s)=0.141,P=0.093;r_(s)=-0.044,P=0.600)。结论术前供体植片ECD越大,术后ECD越大;供体植片越薄、直径越大,DSAEK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 供体植片厚度 供体植片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预切制作角膜内皮瓣的质量评估
17
作者 周李 樊映川 +1 位作者 曾庆华 鲁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制备的角膜内皮瓣的质量。方法 取9只供体角膜用飞秒激光切削制作8.5 mm直径的角膜内皮瓣。预留角膜内皮瓣厚度大于140μm,避免切穿角膜。激光切削后将整个角膜放回Dexsol液保存。预切前后A超测量角膜厚度。预切前、...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制备的角膜内皮瓣的质量。方法 取9只供体角膜用飞秒激光切削制作8.5 mm直径的角膜内皮瓣。预留角膜内皮瓣厚度大于140μm,避免切穿角膜。激光切削后将整个角膜放回Dexsol液保存。预切前后A超测量角膜厚度。预切前、预切后3 d内用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预切后3~7 d做台盼蓝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活性。结果 测得的角膜内皮瓣厚度为(237±65)μm,实际角膜内皮瓣厚度与预设偏差-19~140(35±65)μm。预切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3215±225)mm-2,预切后1 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损失7.2%(P=0.03),预切后3 d损失3.1%(P=0.40)。预切后2 d有6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清晰,预切后3 d仅有2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清晰。中期保存3~7 d有4片角膜出现较多核蓝染细胞。结论 飞秒激光制备的角膜内皮瓣厚度适宜;预切后中期保存的供体内皮瓣应尽快用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库 预切 角膜内皮移植 内皮细胞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后弹力层撕除术建立兔眼角膜内皮失代偿模型的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向彧 纪建丽 +2 位作者 吴丽萍 管雯斌 盛耀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利用后弹力层撕除术建立一种新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手术的组织反应。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40只新西兰成年兔平均分为4组:角膜内皮刮除组、后弹力层撕除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组及DSEK供体组;... 目的利用后弹力层撕除术建立一种新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手术的组织反应。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40只新西兰成年兔平均分为4组:角膜内皮刮除组、后弹力层撕除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组及DSEK供体组;右眼为手术眼。每组定期通过角膜内皮活体染色,眼前节照相和UBM至少观察2个月。结果后弹力层撕除组角膜始终保持混浊,角膜内皮刮除组和DSEK组角膜逐渐透明,角膜厚度逐渐降低。活体染色显示角膜后弹力层撕除组术后2个月仍无角膜内皮生长。结论后弹力层撕除术建立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模型显示了后弹力层撕除后角膜内皮愈合过程,可用于角膜内皮移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失代偿 角膜内皮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芷馨 肖宇婷 +1 位作者 刘欣 张明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s)是一种有丝分裂后的单层内皮细胞,因此,其在体内和体外的增殖能力十分有限。HCECs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会发生内皮失代偿,极易引起失明。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含健康角膜内皮的供体植片进行角膜移植。因此... 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s)是一种有丝分裂后的单层内皮细胞,因此,其在体内和体外的增殖能力十分有限。HCECs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会发生内皮失代偿,极易引起失明。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含健康角膜内皮的供体植片进行角膜移植。因此,世界范围内供体材料的严重短缺推动了对角膜内皮替代来源的研究。随着HCECs的细胞培养研究的不断开展,细胞治疗为角膜内皮失代偿提供了希望。本文对角膜内皮细胞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细胞治疗 角膜内皮细胞移植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伍志琴 杨燕宁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625-629,共5页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各种原因损害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并使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常继发于某些内眼手术、眼外伤、眼内炎症等,治疗比...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各种原因损害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并使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常继发于某些内眼手术、眼外伤、眼内炎症等,治疗比较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尽管该手术安全有效,能减轻症状,改善视力,但仍受供体角膜缺乏、供体老龄化、术后并发症多等现状的制约。近年来,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进行实践,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它将取代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来治疗角膜内皮功能损伤的疾病。本文就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性角膜病变 病因 角膜内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