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1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维护线粒体结构功能促进衰老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的研究
2
作者 秦臻 叶利兵 +2 位作者 冯静月 石永芳 许键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7-505,512,共10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衰老程度、细胞功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黄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只18月龄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老年组、黄精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衰老程度、细胞功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黄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只18月龄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老年组、黄精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kg)、高剂量组(4 g/kg),每组24只;另设24只2月龄大鼠为青年组。各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在第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8只大鼠麻醉处死,分离培养骨髓EPCs并鉴定;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体外成血管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化学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随周龄增加,老年组大鼠骨髓EPCs衰老程度逐渐加重,细胞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明显减退;胞内ROS水平升高且ATP含量及MMP降低(P<0.05);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固缩和大量自噬体。经黄精干预后,老年大鼠骨髓EPCs衰老程度减轻,细胞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有所改善;胞内ROS水平降低且ATP含量及MMP上升(P<0.05);电镜下线粒体形态结构较为正常,可见少量自噬体。结论:黄精可通过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来促进衰老大鼠骨髓EPCs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内皮祖细胞 衰老 细胞功能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诱导骨骼肌释放鸢尾素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3
作者 寇猛 胡好 +1 位作者 张勇 陈亚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观察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肌因子鸢尾素在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进行糖尿病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模... 目的:观察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肌因子鸢尾素在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进行糖尿病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每组15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动物于鼠笼内安静饲养,模型运动组进行12周(3次/周)尾部负重爬梯训练。末次训练后72 h,分离血浆、腓肠肌和股骨,测定各组织鸢尾素含量以及腓肠肌和股骨含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NDC5)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离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经外源性鸢尾素处理48 h后,利用CCK-8法、黏附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检测内皮修复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在体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腓肠肌和股骨鸢尾素含量以及腓肠肌FNDC5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运动组血浆、腓肠肌和股骨鸢尾素含量以及腓肠肌FNDC5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各组股骨FNDC5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2)细胞实验:①内皮祖细胞未经鸢尾素处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皮祖细胞活力、黏附功能以及内皮损伤修复能力降低(P<0.05),PI3-K、Akt、eNOS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运动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改善(P<0.05),PI3-K、Akt、eNOS蛋白表达上调(P<0.05)。②内皮祖细胞经鸢尾素处理:与未经鸢尾素处理组比较,补充鸢尾素后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提升(P<0.05),PI3-K、Akt、e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规律抗阻运动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骨骼肌释放的肌因子鸢尾素调控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糖尿病 骨骼肌 鸢尾素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4
作者 何雪 曾慧卉 陈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6-1972,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作为一类具有血管修复与再生能力的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作为一类具有血管修复与再生能力的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减少、功能显著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营养状况及合并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吸烟、尼古丁、电子香烟及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等环境因素可明显损伤EPCs的功能并减少其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趋化因子12/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此外,动物实验显示,气管内移植EPCs可明显改善肺气肿模型的肺功能及病理改变,提示靶向EPCs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探究EPCs的动员、归巢与功能障碍的具体分子机制,探讨EPCs临床转化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香烟 吸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EPCs)在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馗 洪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1-494,共4页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内皮前体细胞,具有促进损伤血管修复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特点。研究发现EPCs在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C...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内皮前体细胞,具有促进损伤血管修复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特点。研究发现EPCs在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CAV)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移植后供心血管内皮损伤可以触发EPCs的修复过程。本文综述了移植物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PCs的归巢和分化,探讨了EPCs对CAV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 内皮祖细胞(epcs) 归巢 分化 预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兔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费紫嫣 高宇凡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功能。材料与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中随机选取18只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构建DM模型兔,其中造模成功的DM兔12只,6只DM造模失败兔处以安乐死。12只DM兔和12只非DM兔行右侧股动脉结扎术分别作为DM合并CLI(DM+CLI)组和单纯CLI组,术后两组各存活10只。6只非DM兔手术暴露右侧股动脉不结扎作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n=6),全部存活。各组在术后第0、4周行右侧股骨上段DCE-MRI检查,于术后第4周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右侧股骨上段BMEPCs数量、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以及骨髓液相色谱-质谱脂肪酸代谢组学,并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与CLI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DM+CLI组术后第4周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增加(P<0.05),骨髓MVD减少,骨髓棕榈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活性指数减少(P<0.05),延长酶活性指数增加(P<0.05)。DM+CLI组BMEPCs动员、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P<0.05)。术后第4周右侧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骨髓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均与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存在相关性(P<0.05),对DM+CLI组和CLI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BMEPCs动员能力与Ktrans、Kep、Ve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DM+CLI兔骨髓BMEPCs功能是可行的,可以为调脂改善BMEPCs功能和预防截肢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定量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重症肢体缺血 内皮祖细胞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代谢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对小鼠移植性动脉硬化的影响
7
作者 杨兆华 洪涛 +2 位作者 朱仕杰 夏利民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0-364,413,共6页
目的探讨输入受体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对移植性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诱导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源性EPC,并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小鼠同种异体腹主动脉移植(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 目的探讨输入受体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对移植性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诱导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源性EPC,并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小鼠同种异体腹主动脉移植(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移植性动脉硬化模型,术后通过尾静脉将体外培养的EPC输入模型体内,2周后观察移植动脉内膜损伤修复情况及病理改变;术后4周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体外可诱导培养出EPC,其细胞表面既表达干细胞标记,又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并具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小鼠腹主动脉移植术后2周,EPC输入组移植动脉内膜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术后4周,EPC输入组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受体骨髓源性EPC参与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输入外源性EPC加重移植动脉内膜损伤,对移植性动脉硬化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epc) 移植性动脉硬化 内膜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外泌体中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琪 季华 +3 位作者 唐颖 巫婷婷 揭茹艳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了解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中的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进行鉴定。对从EPCs培养基中分离出的EPCs-Exo进行鉴定以及miRNA高通量测序。建立糖尿... 目的了解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中的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进行鉴定。对从EPCs培养基中分离出的EPCs-Exo进行鉴定以及miRNA高通量测序。建立糖尿病小鼠皮肤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PBS组、EPCs-Exo组、空白组、agomiR-222-3p组、antagomiR-222-3p组。根据不同分组,连续处理14 d,观察创面愈合率,免疫荧光方法了解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活性氧(R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PCs-Exo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降低创缘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增加VEGF、CD31表达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提示miRNA-222-3p在EPCs-Exo中高度表达。创缘组织局部皮下注射miRNA-222-3p可显著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降低创缘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增加VEGF、CD31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NA-222-3p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在EPCs-Exo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糖尿病足 miRNA-222-3p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内皮向分化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石奕昕 孙辉 +2 位作者 孟庆博 贡向辉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2-382,共1页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归巢于血管内皮损伤处并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对修复大面积血管内皮损伤极其重要。内源性直流电场是血管内皮损伤部位主要的物理微环境,对血管内皮损伤修复有重要作用,直流电场对EPC内皮向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尚不清...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归巢于血管内皮损伤处并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对修复大面积血管内皮损伤极其重要。内源性直流电场是血管内皮损伤部位主要的物理微环境,对血管内皮损伤修复有重要作用,直流电场对EPC内皮向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针对此问题开展研究。方法对EPC细胞施加电场强度为50、100、400 mv/mm的直流电场刺激,加载时间为0、1、2、4、8 h,综合运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技术研究不同程度电刺激对FAK、ERK-1磷酸化的影响,以及内皮向分化标志物VEGFR-2、CD31和v WF的表达。用ERK抑制剂PD98059抑制ERK磷酸化,验证ERK磷酸化在电刺激调控EPC内皮向分化中的作用。结果在0~400 mv/mm电场强度范围内,直流电场上调EPC细胞VEGFR-2、CD31和v WF的蛋白表达,相比对照组,在400 mv/mm、24 h处,VEGFR-2、CD31以及v WF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28.2±10.0%、24.0±9.4%、28.5%±6.1%。与之相对应的是,直流电场强度越大,FAK和ERK-1的磷酸化水平越高。PD98059处理后,EPC的内皮向分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0~400 mv/mm电场强度范围内,直流电场激活FAK和ERK磷酸化并调控EPC内皮向分化,这可为血管损伤修复技术研发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直流电场 内皮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调控的CAPZA1在内皮祖细胞归巢中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邹敏文 霍云龙 +1 位作者 齐颖新 韩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4-364,共1页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损伤和缺血组织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黏附在损伤区域的EPCs会受到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的作用,通过上调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促进线粒体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EPCs的归巢能力。然而,Acsl1如何感...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损伤和缺血组织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黏附在损伤区域的EPCs会受到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的作用,通过上调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促进线粒体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EPCs的归巢能力。然而,Acsl1如何感受力学作用促进EPCs归巢的机制尚不明确。方法应用Flexcell张应变加载系统,对EPCs施加10%幅度,1.25 Hz频率的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24 h。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静止组和牵拉组的细胞硬度,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和结构照明显微镜检测F-actin的变化,再通过Co IP-MS/MS寻找Acsl1的关键互作蛋白并验证。结果与静态组相比,张应变组EPCs的硬度显著上升。100倍油镜下张应变组EPCs的F-actin微丝更致密且变长,提示张应变促进了EPCs的骨架重塑。过表达Acsl1后,Co IP-MS/MS检测到潜在的互作蛋白,将其中与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分别与Acsl1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提示,F-actin的加帽蛋白CAPZA1与Acsl1互作的可能性最大,且Co IP验证二者确实存在互作。结论CAPZA1主要抑制F-actin的聚合,周期性张应变可能通过上调Acsl1水平,从而竞争性结合与F-actin互作的CAPZA1,进而促进F-actin的聚合,导致细胞骨架重塑,最终促进EPCs的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张应变 油镜 内皮祖细胞 显微镜检测 归巢 脂肪酸代谢 力学作用 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任明霞 谢华强 +1 位作者 涂强 曹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ABI family member 3-binding protein,ABI3B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探讨ABI3BP在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sh-N... 目的探讨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ABI family member 3-binding protein,ABI3B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探讨ABI3BP在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sh-NC组[转染阴性对照短发夹RNA(LV-scramble-shRNA)+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sh-ABI3BP组[转染ABI3BP shRNA(LV-ABI3BP-shRNA)+PBS]、sh-NC+AngⅡ组(LV-scramble-shRNA+AngⅡ)和sh-ABI3BP+AngⅡ组(LV-ABI3BP-shRNA+AngⅡ)。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Matrigel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P53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与sh-NC组比较,sh-NC+AngⅡ组迁移细胞数量、黏附细胞数量、小管形成数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整合素β1、磷酸化FAK(p-FAK)/FAK及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NC+AngⅡ组比较,sh-ABI3BP+AngⅡ组迁移细胞数量[(88.67±8.33)个vs(62.33±7.37)个]、黏附细胞数量[(104.33±6.03)个vs(68.33±10.05)个]、小管形成数量[(36.33±3.21)个vs(19.33±3.06)个]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整合素β1、p-FAK/FAK及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上调ABI3BP表达,敲低ABI3BP基因表达可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整合素β1-FAK-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祖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凋亡 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 FAK-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陈晓锋 唐礼江 +3 位作者 朱敏 顾振纶 江建军 杜于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丹参酮ⅡA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血管内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武晓静 周音频 张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EPCs可归巢至血管损伤部位。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0.82±0.09vs1.52±0.21,1.48±0.19,P<0.01)。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19.25±3.96vs31.42±5.23,29.37±3.16,P<0.05)。结论:EPCs能有效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参与损伤血管的内膜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移植 血管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皮注射液对缺血缺氧的内皮祖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启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缺血缺氧的内皮祖细胞(EP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诱导培养成EPC。将能吸收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EPC进...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缺血缺氧的内皮祖细胞(EP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诱导培养成EPC。将能吸收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EPC进行低氧无血清培养以成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同时在培养液中添加系列质量浓度的瓜蒌皮注射液培养上述细胞,MTT法检测其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VEGF分泌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EPC存活率、VEGF分泌水平均显著低下;瓜蒌皮注射液处理可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VEGF表达量,作用效果与剂量密切相关。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从而提高EPC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注射液 内皮祖细胞(epc) 缺血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谈红 王雪 +6 位作者 李晓燕 许琳 苏莉 胡瑛 杨燕 陈英剑 张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Ⅱ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Ⅱ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培哚普利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体外促进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梁小卫 孙承波 +2 位作者 王华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Tongxinluo)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Tongxinluo)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分别以不同浓度(0、50、100、200、500、750和1 0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作用36 h,以及5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作用不同时间(0、6、12、24和36 h)后.MTT法观察EPCs增殖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通心络组均改善了EPCs的增殖功能(P<0.05),在500μg/ml时最为显著(P<0.01);500μg/ml通心络能明显促进EPCs增殖能力(P<0.05,P<0.01),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逐渐增强,36 h达到高峰(增殖率为54.18%,P<0.01)。结论:通心络体外能显著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内皮祖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应力对晚期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成敏 尹青令 +5 位作者 崔晓栋 张晓芸 李鑫 李宏 官秀梅 王建英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应力处理对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体外及体内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应用EGM-2MV进行体外培养。以3~4代的EPCs,即晚期EPCs为靶细胞,对其施以1.2 Pa剪...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应力处理对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体外及体内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应用EGM-2MV进行体外培养。以3~4代的EPCs,即晚期EPCs为靶细胞,对其施以1.2 Pa剪切应力处理。采用EdU标记技术、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改良的Boyden小室、Annexin V/PI、β-半乳糖苷酶检测法、Matrigel法、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剪切应力对晚期EPCs增殖、黏附、迁移、凋亡、衰老、体外成血管及VEGF mRNA表达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应用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及细胞原位移植等实验手段检测剪切应力预处理对晚期EPCs修复受损内皮的影响。结果 1.2 Pa剪切应力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晚期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P<0.01),上调VEGF的基因表达,抑制晚期EPCs的衰老及凋亡(P<0.01);移植经剪切应力预处理的晚期EPCs可加速损伤内皮的修复,减缓内膜的增生。结论流体剪切应力可改善晚期EPCs的功能活性,提高晚期EPCs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的能力,这为EPCs的临床应用及剪切应力介导的细胞疗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应力 内皮祖细胞 细胞黏附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白春雨 侯玲玲 +2 位作者 庞全海 关伟军 马月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7,32,共5页
内皮祖细胞的分离方法有免疫磁珠分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法(1.077)和差速贴壁法,这3种方法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均可分离到一定的目的细胞。分离到的目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分化、成熟、发育为内皮细胞。在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鉴... 内皮祖细胞的分离方法有免疫磁珠分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法(1.077)和差速贴壁法,这3种方法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均可分离到一定的目的细胞。分离到的目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分化、成熟、发育为内皮细胞。在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鉴别区分,使用CD34+/CD133+/KDR+鉴定为内皮祖细胞,同时使用内皮祖细胞吞噬D il-ac-LDLFITC-UEA双阳性的方法也可鉴定为内皮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波 卢正茂 +5 位作者 王尧 罗天航 薛绪潮 毕建威 康俊升 方国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54-45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抽取兔骨髓细胞,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以内皮细胞培养液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流式细胞术以及内皮祖... 本研究探讨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抽取兔骨髓细胞,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以内皮细胞培养液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流式细胞术以及内皮祖细胞吞噬功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培养48小时后可见贴壁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明显,至培养第7天成片生长的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梭形的内皮样细胞。内皮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133(+),CD34(+),Ⅷ因子(++),KDR(++);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CD133的阳性率为(18.23±7.12)%,CD34的阳性率为(47.71±14.85)%,CD31的阳性率为(71.61±13.51)%,KDR的阳性率为(87.24±11.40)%。细胞吞噬功能鉴定说明超过80%的贴壁细胞都特异性地摄取了Dil-acLDL和FITC-UEA-1。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